明天的作文

时间:2024-02-04 10:28:44 明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天的作文合集(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明天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天的作文合集(3篇)

明天的作文 篇1

  明天是充满希望的,明天是充满幻想的,明天是充满期待的……总之,只要自己相信了,明天就是美好的。

  明天就是未来。我们自己的未来完全取决于自己。我相信自己,人的.一生有一种定数,跟聪明不聪明无关,而是跟一个人的品德,悟性,气质和耐力等综合在一起有关,决定了他这一生能成多大气候。因此我们不需要太注重自己聪不聪明,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俗话说;“成功来自恒心和自信心”。我们不可忽视这两点。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成为国之栋梁。

  我相信自己,我更相信明天。

明天的作文 篇2

  还记得几年前,也是在这金桂飘香的时节,我怀着几分忐忑的心情,把孩子送入了育英学校的大门。不知他能否适应学校生活?能否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能否打牢自己学业生涯的第一块基石……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我才知道,原来一切的担心都是那么的多余。这四年来,我一点一滴感受着孩子的成长,深深感动并敬佩于老师们深沉的关爱、精湛的教学、无私的奉献,让我对现行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欣喜于孩子在快乐学习中的品格及素质养成,更让我在众多描述老师的词汇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耐心筑起桥梁

  我的孩子属于上课状态时有波动的类型,特别是每逢开学初,总会有些神思不属。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年级二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在班主任陈老师周末发送的全班同学上课表现总结的短信中,他的学号连续两周出现在了“只获得一张贴纸”之列,我知道这意味着他上课状态非常不好。那个周五下午,我特别沮丧,因为知道他这个特点,所以我在家没少提醒他,基本上天天都要就“上课认真”叮嘱一番,结果还是这种效果。整个下午我脑子里都是“怎么办”,真是有点手足无措了。这时响起了短信提醒声,我懒洋洋地拿起来一看,居然是陈老师的短信:“皓皓是一个特别认真上进的好学生,就像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上课大多数时候都非常认真,发言精彩,但偶尔也会有些默默无闻。希望皓皓把默默无闻变成精彩纷呈,真正做一颗最闪亮的星星。”虽然短信是发给我的,但我知道老师是要孩子看的。

  这个短信就像是那满天乌云中乍现的一缕亮光,一扫我之前的郁闷,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下班回家后,我只字未提他只得了一张贴纸的事,只把短信拿给了孩子看。他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一句话也没说,但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里的亮光。果然,第三周的星期三,我再次收到陈老师的短信:“皓皓今天上课状态特别好,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别担心!”那一刻,我有落泪的冲动,不仅仅为孩子的进步,更是为老师的这份用心。陈老师用她的包容和期望给了我长久的鼓励,更给了孩子一把自信心“保护伞”!这远比家长不厌其烦地叮嘱和批评有效得多。自此后,我和陈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默契,时常通过短信沟通孩子的表现,也利用短信间接激励孩子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了“鼓励远比指责有力”,渐渐学会了耐心地给予孩子“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成长”的空间。

  慧心激发兴趣

  我在私下里跟孩子聊天时曾问起他最喜欢的课程,孩子偏着脑袋若有所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对我说:“妈妈,我真的每门课都很喜欢,好难区分哦。”我有些怀疑孩子是否在敷衍我,也因这句话,开始特别留心他的课堂效应。没想到,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味了教育的真谛。上周三,孩子放学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给你当小导游好不好?”见我兴致很高地应和了他,他就迫不及待地表演起来。原来是语文课上刚刚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小朋友一方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黄山奇石,另一方以游者的身份来提问。

  听着孩子像模像样地说着“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请大家往我的左手边看,这块石头像从天上飞来的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所以就叫仙桃石……”我的思绪开始走远,想起了孩子嘴里时常蹦出来的诸如“单位要统一呀,才能来计算呀”、“趣味口算,个位数减,十位数加”的`小口诀,想起了孩子在家表演英语韵文及歌谣时举手投足的神气活现,想起了孩子在超市读出商品名、看懂商品标价时的洋洋得意,想起了每次作业里那比读写占比更多的诸如“寻找秋天、阅读课外书、做家长的小帮手、玩口算卡片游戏”的任务……我突然就明白了孩子的那句回答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原来我们那一代人所熟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灵魂!从来没有亲身聆听过孩子上课的我,从每天的作业、孩子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兰心蕙质和良苦用心。

  爱心浇铸品质

  教师节前后,我看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办学和教师提及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一时让我感触良多,“爱”与“无私”的确是我在老师们身上感受最多的两个词。犹记得班主任陈老师私下里跟我交流时发出的感慨:“我有时会觉得对女儿很愧疚,因为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学生,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她发火。”,这是一种怎样的伟大,一种怎样的付出!犹记得数学周老师时常打印出很多知识小结和关注点提醒家长,还自己垫钱给学生们买了“口算题卡”;英语老师暑假期间根据每个孩子的语音作业,“一对一”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责任,一种怎样的奉献!今年教师节前夕,我问孩子:“是不是要给老师准备礼物呀?”孩子说:“妈妈,我已经准备好了礼物。

  我会上课特别认真听讲,每天都进步多一点点,陈老师说了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短短的却非常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从孩子的口中转述出来,我感觉到的是震撼,这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吧,老师们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引领着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养成啊!孩子告诉我,班上有个专门的“爱心罐”,会把每天做了好人好事的小朋友的名字放进去;孩子告诉我,老师说今天是母亲节,要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我爱你”;孩子告诉我,今天他的伞怎么也找不到了,是老师把自己的伞借给了他;孩子告诉我,今天老师生病了,嗓子都是哑的,但还是坚持给大家讲了动听的故事……

明天的作文 篇3

  “tomorrowisanotherday(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飘》的这句经典语,多少年来,不仅鼓舞着主人公思嘉面对一个个挫折和困境,勇敢地实践自己的追求,而且对我们今天认识思嘉,认知思嘉有着极大的帮助,使得我们在《飘》的世界里,能够深刻感知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内心,形象地了解主人公思嘉——一个少女的生活、经历和追求。

  生活的飘——书中的思嘉曾经是一位只懂得跳舞,参加派对,和其他女孩一样争风吃醋的娇小姐。然而1861年南北战争的爆发,是其生活的飘的开始,由富足到贫穷,由安逸到流离,由不懂生活为何物到在乱世中坚强地活着。可谓是飘忽不定的生活使其见证了世间的冷暖,感受了人生的起伏。飘忽不定的生活使其对生活的认识更加全面,对人性的感悟更透彻;生活的`飘,使其个性得到了完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了注脚。没有人见证她的荣耀,她甚至不曾有什么朋友。生活的飘,虽然使她依旧向我们展示着她的劣根性,却无法让人再去指责。

  在生活面前,思嘉选择了承担;在挫折面前,思嘉选择了坚强,。相比她,作为90后的我们的生活可谓充满阳光,在家有长辈们的关心照顾,在校有老师们的悉心呵护,过着从家门到校门的生活,平平淡淡,衣食无忧。所以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不断地增加阅历,面对社会生活我们要不断地增添激情,面对未来生活我们要不断地勇于担当。

  经历的飘——书中的思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婚变,感知了人生的大喜大悲;经历了离家到回家的艰难历程,感知到家对人的作用。时间和经历让她学会了改变自己,接受磨难,适应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思嘉一边摔倒,一边长大。成熟的她越发执着、坚强。90后的我们面对这个社会高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年代,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更无法选择时,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在接受社会的历练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心态,在迎接社会的考验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在经历社会的挫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追求的飘——书中的思嘉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人生追求坐标。从一开始年少懵懂地对艾希利疯狂地追求,显示其对爱情简单执着的认识;到为生活所迫,为了300块的租金,已经成为寡妇的她,竟然去勾引追求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所显示的自私,以及书的最后的幡然醒悟——原来自己爱的是曾经被自己一再拒绝的瑞德,她的追悔莫及!

  在追求的途中——飘中透露着执着,飘中透露着坚强,飘中透露着希望。我们在认知飘的过程中明白,飘是生活,飘是经历,飘是追求。飘是对个性的完善,飘是使其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性,走向一个重新了解自己,感悟自身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