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3-07-24 15:30:26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民风民俗作文15篇(合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作文15篇(合集)

民风民俗作文1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民风民俗作文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饮食起居方面都与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别习惯。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盘腿坐在席子上,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里。而主人向客人们递奶茶的时候,客人应端正的接过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喝几口,否则主人会伤心。

  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吧。蒙古族的服饰很鲜艳,头上戴着别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们,我们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饰,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长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

  蒙古族的饮食也别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当然就很著名。说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当然是属烤全羊啦!烤制后的羊肉色泽饱满,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都想咬一口。还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相传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类的当然也要数马奶酒,马奶酒是牧民们亲自研制的传统名贵饮料,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每天都离不开马奶酒,每天到处都洋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怎么样?蒙古的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来尝试一下。

民风民俗作文3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风民俗作文4

  我的家乡寿昌是个千年古镇,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这是家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吃过晚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镇政府门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气球,有的高举荧光棒,翘首以盼,等待起灯。镇里锣鼓喧天,一颗颗烟花接连不断地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深蓝的`天幕中炸开。有的像一颗流星,有的像张开的笑脸,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比白天还要亮堂。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龙”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上的群众欢呼雀跃起来,耳边不时传来:来了、来了,龙来了!”不一会儿,五条龙披着五种色彩的龙袍有序地从镇里向我们慢慢地飞过来,威武的龙头神气地高仰着。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和礼花,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跟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寿中操场观看舞龙表演。五龙献瑞”开始了,五条彩色的龙披着闪亮的鳞片在台上摇头摆尾。先是单龙戏珠,五个耍龙珠的叔叔高举龙珠,时而往右耍,时而往左耍,龙头紧跟着龙珠,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过了一会儿,几条龙开始缠绕在一起,一下双龙戏珠,一下三龙争霸,一下四龙归海,一下五龙拜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为精彩的是中间的一条巨龙一柱擎天,另外四条龙在它周围盘旋围绕,只见巨龙左右扭动,上下翻舞,龙头追龙尾,龙尾追龙头,真的是感觉龙在腾云驾雾呢!

  听爸爸说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民风民俗作文5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作文网《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风民俗作文6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风民俗作文7

  大年初一就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就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和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就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的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民风民俗作文8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民风民俗作文9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我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齐,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齐,成为固定形式。之后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异常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资料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一样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风民俗作文10

  微风轻拂人们的脸庞,旁边的树叶沙沙作响,几声犬吠变得异常嘹亮。

  一大群人严肃地站着,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衣着奇特,手拿钢叉,寂静的环境,仿佛从来不曾热闹。只见一团团火花在空中飞扬,像一朵巨大的`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红色的火花像鲜花一样,是怒放的笑容;像柳条一样,是灵动的腰肢;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但是,看!一踩起来就嗨翻了,发狠了,忘情了!百十个兴奋至极的人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接二连三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狂舞在你面前。像流星一样,是闪射的身影;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好一场双峰炼火!

  这情景,这气势,整个场面都是那么火烈、那么热辣、那么激情。正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浩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

  好一场双峰炼火!

  每个人都疯狂地手舞足蹈,都兴奋地开怀大叫,都乐此不疲地左奔右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力。它震撼着你,灼烧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感受到一种从未感受到的力量美!

  好一场双峰炼火!

  他们的声音在天际荡漾,直冲云霄,气冲斗牛。他们的声音撞到树上,树也被逗笑了,一直沙沙笑个不停。声音飘落在小草上,小草也情不自禁开始扭动自己的身躯。

  愈踩愈烈!人们的心都放飞在这热闹的黑夜!愈踩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动作和夜色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好一场双峰炼火!

民风民俗作文11

  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还有忌食的习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鱼类;穆斯林忌食猪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区以及北方平原地区的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五谷杂粮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间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的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性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麦等做成炒面;广西山区的瑶、侗等族爱吃用油炒后泡开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然后冲泡炒大米花和炒黄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数民族将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语“面包”之意)作为日常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油、羊肉、葱头、胡萝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饭,用于捏团抓食,通常被人们称为“抓饭”,此外,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这些少数民族现在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很少看见过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民风民俗作文12

  中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提到风俗,我想起了我们的首都—北京。逛庙会、熬腊八粥已经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还想知道吗?那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旧时北京的三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最为隆重热闹。在众多大小节日中,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如农历腊月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更岁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辞旧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财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准扫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逛庙会。正月十九,为白云道教祖师邱处机逝世纪念日的“燕九节”接着是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以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要祭神、上坟、放荷花灯、船灯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喜爱当晚赏月、吃月饼、又有团圆节之称。

  这一些民风民俗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即添加了节日浓郁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是多么好玩呀!~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个有趣的民俗世界。

民风民俗作文13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

民风民俗作文14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民风民俗作文15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元夜”意为元宵的夜晚。元宵可不是指吃的汤圆儿,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的风俗可多了,今天就由我来为你介绍一二吧!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小正月,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风俗可一点都不逊于其他节日: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层出不穷,然而最普通且最重要的应该属赏花灯了吧!

  大街小巷挂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粉红色的`、有金黄的、有碧绿的……五彩斑斓的灯笼汇聚起来,就好像一条彩色的长河,将街巷串联起来。形状也是没有重复的,动物类的有兔灯、马灯;水果类的有桃灯、草莓灯……看的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说有如此多的花灯,但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一个个“跑动”的小红灯笼,小朋友们一人一个小灯笼,蹦蹦跳跳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一个个发着光的小灯笼,承载了多少小朋友对元宵节的喜爱和期盼呀!

  在一缕一缕的灯穗中,还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灯谜“333555(打一个成语)”、“风平浪静(打一个地名)”、“早不说晚不说(打一个字)”……这些谜语可给元宵增添了不少乐趣呢!

  风俗了解的差不多了,传说也该了解了一下。传说因为人们不小心打死了一只神鸟,天帝便准备一把火烧了人类。人类为了躲避,便在天帝定下的正月十五时,挂红灯笼放鞭炮,以此来制造已经被烧的假象。

  风俗之元宵节篇就此结束,不知道通过我的讲解,你是否对元宵节的风俗多了一些了解呢?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1-22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俗民风的作文01-27

《民风民俗》作文01-27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1-26

民俗民风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