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3-01-22 19:39:17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精华】民风民俗的作文汇总七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民风民俗的作文汇总七篇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初二,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

  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里由女人掌权。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7: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爱的'是包粽子。

  早晨,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妈妈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好洒了一地。但是我并不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吗,我又细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为它很小,也很矮。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到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体会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诚心、细心、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满意的结。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家乡的节日颇多,隔三岔五就有老家埭头的乡亲过来相邀我回乡一道过节,其实,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也是家乡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于是,元宵节前几天,家乡就沸腾了,处处洋溢着节日浓厚的气氛。老人手持香袋起早摸黑走宫串庙祭拜神灵,求得一家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心心。妇女心灵手巧积极筹备与制作虔诚祭品,抚摸着一件祭品,她们心中就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男人更大显身手忙碌不休,既筹备闹春庙宇装饰,又组织培训十音八乐队、车鼓队装榈等欢庆节目。孩童则乐开了怀,疯一样的跑来跑去,嘴里食物塞得鼓鼓的,喜悦之情写满了幼稚天真的小脸蛋上。

  家乡的元宵节为何这般隆重?乡亲怎么这般看重这节日?我不禁追溯起元宵节的来龙去脉。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个不休。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要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汉文帝。举事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汉文帝登基后,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微服出宫,与百姓共庆同乐。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为百姓欢庆的元宵节。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我认为,从乡亲这闹元宵时间的相吻合上来讲,家乡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国盛家亦兴。

  元宵前夕,各家各户就忙开了,做好迎驾准备,挂灯笼,悬彩匾,大厅中接连排列三、四张八仙桌,供桌上摆满香烛、香炉、灶公饼、五色果等各类供品,并插上五蕊纸花。“做头”的还有“大猪”、“大羊”冷盘,五果六斋碗上盖上剪纸花或用五色红黄绿豆排列“欢庆元宵佳节”、“风调雨顺”等节日字眼,流光溢彩,闪闪发光。小孩身如灵猴一眨眼就爬至屋前围墙上制高点,斗志昂扬地插上了三角旗,那豪迈的神气不亚于当年的红军。

  盼星星,盼月亮,终盼到了晨曦。正月十五日清晨,闹元宵队伍在沙堤宫集中,由乡老、社首、福首组成执事,礼炮响三声,呜锣开道,闹元宵队伍开始出发,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人头攒动。只见扛棕桥作先锋,“做头”举彩龙旗、大灯笼、六角灯、扛娘伞,合手捧“七星旗”,社公炉、小菩萨、八卦炉,依次排列,身穿道袍的道士、吹鼓手、车鼓队、十音八乐跟随其后,沿大道浩浩荡荡巡游。这几年,乡亲口袋鼓起来了,为了显富,闹元宵队伍前头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二十名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各驾着一部崭新豪华的轻骑缓缓驰行,唱着春天的故事在前方开道,古今结合,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观者无不啧啧称赞乡亲的“独创”魅力。

  “到了,到了。”不知哪个眼快的小孩一声欢叫,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急急齐上阵。小孩在大人的指挥下,看准了时机燃起了第一串鞭炮,点燃了第一堆篝火,随后,有条不紊,不间断地燃鞭炮,添稻草,顿时,整个村庄像炸了锅一样,噼噼啪啪,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妇女则提前手擎三柱香在大道两旁接驾,心怀虔诚,毕恭毕敬,一旦接驾成功,小孩便手掩耳朵果断燃起一串最长威力最猛的“炮团”,权当压轴炮,以期待得菩萨欢心,求得保佑。

  随着闹元宵队伍的渐渐远去,被邀前来“看元宵”的亲戚朋友蜇入屋里,在喝茶、嗑瓜子、吃水果间隙中,大谈特谈刚才大饱眼福的快感,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我深知,在家乡的民俗中,“看元宵”其实也是“吃元宵”,乡亲很好客,再苦再累也要办好元宵宴,买鱼买肉,杀鸡宰羊,不弄上十几道菜上桌决不罢休,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图的是“脸面”。同时,乡亲还固有“客人越多,招牌越好”的待客观念,于是,他们送走了菩萨,又马不停蹄气喘吁吁招来了一茬又一茬客人,气喘吁吁,那可不是一两个“菩萨”,而是“大兵团”进村。有时估计不充分,客满为患,缺桌少椅成了尴尬事。

  夕阳西坠,夜幕降临时,“砰,砰,砰”,随着三声震天的炮响,菩萨回宫了,客人到齐了,元宵宴宣告正式开始,刹那间在灯火通明的屋里,劝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声音不绝于耳,久久荡漾于乡村的角角落落。

  吃归吃,看归看。待酒足饭饱后,满面红光的客人在主人的指引下,又到屋外观看燃放烟花。而今,乡亲钱攒多了,购买烟花的档次随之提升,样品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嗖,嗖”,无数烟花、礼炮腾空而起,绽放出一道道绚丽的景观,点缀着这美好的人间。

  “明年的今天,我会再来看元宵。”听了客人的告别语,乡亲心中是多么的舒畅,多么的惬意!

  家乡的元宵节确实与众不同,不同凡响。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饮食

  蒙古族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风俗很多,最热闹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为三个排:中排,东排、西排。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一般是三天,正月十五中排走,正月十六、十七东西走。这三天,全村的人都会参加,加上串门的,看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三里五乡来凑热闹的,简直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屋前屋后,都打扫干净,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还要备足年货皂甙亲戚朋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的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异常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村子开始热闹起来,显示各排的大鼓聚在一起,鼓手们一个个精神十足,把鼓敲得震天响,显示着各排的气势。各村的表演队也上场了,扭秧歌的,唱戏的,练武的,每隔不远就是一个。观众们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街道旁有各种摆摊的,卖糖葫芦的,棉花糖的,画糖人的、吹糖人的,还有各种小玩意,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各色的年画。人们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作文08-05

民俗民风作文08-28

《民风民俗》作文09-01

民俗民风的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