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2-06-22 11:40:33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精华】家乡的民俗的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家乡的民俗的作文合集5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乡,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的东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风,傣族有泼水节,彝族、白族有火把节。而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县和三圣之乡之称的汤阴县。

  可能大家并没有听说过这座小县城,没关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去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乡风乡俗吧!

  说起庙会大家都并不陌生,相信每个地方都有新年庙会,而我们家乡每年都会为了纪念岳飞在岳庙街,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在这一天整条街上都会热闹非凡,这么热闹当然不会少了民俗节目,跑帷子、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背阁、抬阁、小车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让你眼花缭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也会携亲伴友走上街头品美食,观赏节目,在充满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当属汤阴帷子舞。它是活跃在豫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家里人都叫它跑帷子。听家里老人讲,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演变为模仿排兵布阵的娱乐活动,而后又被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跑帷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会手持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顶端扎上帷帽,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100名舞者随着鼓声不断变换出百余种阵势,气势磅礴。舞蹈表演时,帷子手踏着鼓点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节奏的来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河铜铃就会颤动一下,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舞前龙头开道,舞后凤尾告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不谋而合。20xx年以来,汤阴县加大了对帷子舞的保护力度,并且于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便是我家乡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只是听我讲大家肯定无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时间,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我的家乡,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

  艾草在舟山叫青,是一种长在田边的青草。艾草制成的糕点叫青饼,它是舟山的传统食品,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这里的人们祭拜祖宗时,青饼必不可少,它又叫“清明饼”。

  今年清明节前,妈妈带我们兄妹俩采艾草。一到田野里,我们就手忙脚乱地采摘起来。可没过多长时间,妈妈就叫我们停下了,把我们叫到了身边。原来,我们采的不是真的艾草,而是假艾草。

  妈妈告诉我们,艾草的叶子有点椭圆形,背面还有白白的绒毛,闻起来带有一种香味,轻轻咀嚼,苦中带甜。而假的艾草,叶子长而尖,背面没有绒毛,闻起来是青草的气息,嚼一下,带点苦味。我们连忙倒出自己采摘的艾草,果然,有假艾草混在里面。我们还发现,假的艾草颜色更深。小小的艾草还有这么多学问,实践出真知啊!我们又开始仔细地采起来,边采边闻一闻,还不时请教妈妈。经过2个小时的劳动,我们提着满满一篮艾草来到了家里,准备制作青饼。

  一回到家,妈妈叫我们把艾草倒在地上,把一些黄叶摘掉,把粗粗的茎剪掉。这下子,满满一篮子艾草只剩下半篮子了。接着,我们把艾草倒进盆里,清洗干净。看似干净的艾草原来也很脏,不知洗了多少遍,水才变得干净。

  这时,锅里的水已经开了。我拎起篮子把艾草倒进了锅里,又拿起锅铲上下翻动。妈妈还在水里倒了些小苏打,她说,这是为了软化茎叶。还告诉我们,只要艾草瘪下去就行,大概焯5、6分钟就够了。时间过长,艾草会烂,颜色会变黄。原来,焯艾草也是门学问啊!没一会儿,整间屋子充满了艾草的清香。

  我们把焯好的艾草又倒进篮子里,目的是沥干水分。随后,我们开始和面(一半是糯米粉,一半是面粉)。没一会儿,我的两只手又酸又涨。但是看看妈妈和妹妹高涨的干劲,我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接着开始剁青,我们把沥干水分的艾草放在砧板上,用菜刀使劲剁。艾草要剁得很细很细,剁成浆糊状,这样才能和面粉完美融合在一起,吃起来细腻光滑。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才把所有的艾草剁好,累得直喘粗气。随后,妈妈把剁好的艾草和和过的面混合在一起,开始捣面了。妈妈用手使劲地揉搓,妹妹用擀面杖使劲搅拌。妈妈告诉我们,面团要揉搓得有弹性,不软也不硬。

  终于到了做青饼的关键时刻,我们围坐在桌边,我和妹妹用月饼磨具压青饼,妈妈用手把面团搓成圆形再压扁。看着一个个青饼在我们手中诞生,累点也是快乐的。

  最后,我们把做好的青饼放进蒸笼里蒸。十多分钟后,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用力地咬上一口,啊,又香又糯,还不粘牙,真让人回味无穷!一口气可以吃四五个,而且不用担心会胀气。

  我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青饼往外跑,轻轻吸口气,各家各户都飘出了青饼的香甜味,还不时传出小伙伴们清脆的笑声。

  衢山的美食有很多,可是回家做客的人,回去时总爱拎一袋自家做的青饼,大概是青饼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情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

  我家乡在河南虞城县,我我家乡的春节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春节的时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在办年货,看见大家在汗流浃背地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买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饺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颗牙齿就是被包在饺子里的硬币给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正在想着,笑着,只听“咯噔”一声,钱从奶奶嘴里掉了出来。看来今年我是当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作文

  我我家乡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过年的话,那就请到我家乡来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日,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日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

  微凉的清水顺着指尖流下,随意的拿起手边的毛巾,无意间看到了门后的一条白毛巾,心头微微一震,思绪随着那条白毛巾飘向远方。

  黄土地,黄山坡,黄皮肤,头上却系着一条白毛巾,这是所有人对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农民形象,我的家乡就在这里,豪放,不拘小节的黄土风情也感染着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里觉得这个人比较偏爱白毛巾,事实上不能用偏爱来形容,应该用偏执来说。

  在我回家乡的几次中,几乎没有看见过他们是不带白毛巾的时候,举个例子就能感受到他们对白毛巾的无私的爱,别人耕田劳作时,头上戴的是草帽,黄土高原带的是白毛巾,别人表演时头上戴的是表演帽,他们戴的是白毛巾,别人做饭时带的是高白帽,他们是站在大锅前,头上戴着白毛巾。

  如此偏执的爱好,常常令我不解,为什么他们非要在头上戴白毛巾呢?事实上,在地里带白毛巾是为了防晒,因为白色反热,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谁又知道白毛巾因为它的方便功效,最后甚至被奉为传统了。

  无论是表演还是工作,头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时你不需要看他们谁在前面只需要看谁的毛巾不一样,谁就是领头的了,放羊上山,头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见很奇异的景象,在黄土山坡上放羊时,你总会看见对面山坡有个白毛巾,然后就听到,对面山坡上那个带白毛巾的人喊你的声音。

  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戴白毛巾的风俗虽然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只有极少的人还在戴着。

  重新回到现实,我看着那条白毛巾,心情微微复杂,大声的叫着:“爸爸,你怎么又买一条白毛巾。”然后就听见我爸爸用浓厚的陕北腔说:“习惯了。”

  是啊,习惯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后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挂在脖子上的习惯,我默默的收回视线,若无其事的说:“那就别强迫自己改了。”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民俗作文12-06

家乡的民俗民风作文04-20

家乡民俗作文08-27

作文范文:家乡的民俗09-02

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01-30

介绍家乡的民俗作文12-07

家乡传统民俗作文04-25

家乡新年民俗的作文07-27

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08-05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