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2-11-24 10:48:31 鲁迅 我要投稿

【必备】鲁迅的作文锦集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鲁迅的作文锦集6篇

鲁迅的作文 篇1

  关于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调戏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要知道鲁迅也是离不开烟的。

鲁迅的作文 篇2

  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领你们参观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匡迪。这里就是鲁迅故里了,大家都认识鲁迅先生吧?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名作,如《孔乙己》、《阿Q》等。鲁迅是他的笔名,他的“鲁”字是照他母亲取的,因为他的母亲十分有才华,他希望自己也和母亲一样有才华。

  大家看见的这个富丽堂皇的大厅了吗?这就是周家卖给当地富翁朱家的老台门,周家因为慢慢衰落下来,不得不与族人商量,卖了老台门。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座典型江南特色的深宅大院。朱家买到后将老台门开始了重新修建,后来因朱家慢慢衰落也不得不停止了修建,将老台门大部分原样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才看到这原汁原味的老台门。

  这里就是百草园了,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提到过,这里种着大量花朵、蔬菜、桑树。春天,花朵开放,十分美丽;夏天,桑果成熟,紫里透红,让人直流口水;秋天,蔬菜成熟,一个比一个绿,一个比一个嫩;冬天,这里白雪一年,百草园就像穿了一件雪白的衣裳……

  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就是那时城里最严厉的书屋了,他们的先生姓寿,是位一丝不苟的老人。你们看,这就是鲁迅坐的位子,你们看他的桌上有个“早”字,这还有段来历呢!因鲁迅父亲生病,家中不得不将一切东西都去换药,就在一天,鲁迅不小心延误了上学,被寿老师批评了。从此,鲁迅不仅不恨老师而且更加发奋读书,终于,他成了第一个“用笔与日本人打仗”的人。

  今天到此为止,大家可以分散参观了,请注意安全。

鲁迅的作文 篇3

  三月初,语文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有关于鲁迅的书——《人间鲁迅》和《笑谈大先生》。

  看完之后,便会觉得鲁迅的一生其实是非常艰难而又坎坷的,他的祖父周介孚下狱,父亲周伯宜又患有重病,家道衰败,没有在城里生活的条件,于是全家避难于乡下。鲁迅常常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相对。三年之后,父亲去世,家族开会分房,因为鲁迅当时是辈分最小的,所以分给鲁迅他们一家的房子样式简陋而且非常的小,他处处遭长辈们的斥责,“好。那么,走罢!”从此,他开始了前往南京求学的旅程,赴日学医,一开始,他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比那些只会谋财的中医好多了,但之后鲁迅觉得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但文学可以扶正人的思想,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思想,扶正人民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鲁迅先生就是想使用文学的力量从而改正中国人民的思想,于是他便弃医从文,想要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揭露人们的丑行。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有着一头不愿屈从的黑发,仿佛根根在展现与邪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一张瘦削的脸颊,透出顽强与不屈;一双嫉恶如仇的目光,仿佛能刺穿黑夜的牢笼。他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创作出许多篇文章。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帮助过很多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仅仅是为了别人,为自己想的少,从来也没有关心自己。在一个寒冷又阴暗的天空下,地上躺着一位被扎破脚而受伤的车夫,他立刻跑去为那个车夫包扎,并给了他一些钱,他并没有因车夫身份地位低下而不帮助他。有一次,他得了一场重病,连女佣都说“他病的那么重,还在关心我,不让我干重活”。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惜时如命的人。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他因写文章经常会熬夜,于是身上便落下了许许多多的病。有一段时间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会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不容自己虚度一分一秒,在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坚持写了日记,因为他深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爱国忧民的人。他如果不忧民,他会弃医从文吗?他如果不爱国,他会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会受到那么大的打击吗?

  鲁迅,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眼中的鲁迅以他意志坚强、平易近人、爱国忧民、惜时如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要向鲁迅学习。

鲁迅的作文 篇4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一定不陌生吧!学习了这个单元,我对鲁迅先生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次,我就来写一写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在第十九课《一面》中,鲁迅先生是关心进步青年、热爱劳动人民的。作者阿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用一元买了两本书。虽然作者在平日是被人轻视的,但他却在书店里被关心进步青年的鲁迅先生重视,还进行了诚恳的劝告。作者最后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阿累,让他不管受到怎样的虐待,也哼都不哼一声。

  在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鲁迅先生做的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件事,最让我敬佩他。救助车夫这件事中,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有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的脚受伤了,伯父和爸爸赶紧拿来了药和纱布出来给他包扎伤口。鲁迅先生病得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这是在伯父与世长辞后,我见到她的女佣,他说了这番话。

  想想也是,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他不仅是这样,还关心进步青年,热爱劳动人民。

鲁迅的作文 篇5

  自从我会阅读,我就喜欢上鲁迅的文章,那豪迈的字眼,铿锵的文章,总能引起我对外来侵略者的愤怒。我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都会遇到一些病句,我以为是印刷错误,读多了就会发现病句连篇,这不可能是印刷错误。

  以鲁迅的才华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写出病句,这就更使我奇怪了。我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终于——我发现了!鲁迅主张白话文后,又几经变迁,演化成如今的现代文,经阅读白话文后发现白话文用语大致与我所谓的“病句”雷同。他提倡的白话文艺创作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甚至对现代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病句”非病,那么我的观点错了吗?非也,从现代文角度出发,“病句”确实有病,但站在白话文的立场上,“病句”无病。这只能说明: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白话文与现代文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不仅要学好现在的知识,也要了解过去,不要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就这样被我们这群无知的少年埋没。

鲁迅的作文 篇6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后走的人更多了。鲁迅却没有告诉我们有路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现实告诉我们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沟了。 鲁迅在他的《故乡》里说: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说法不一定是对的,起码算不上全对。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他在从文之前是学医的,后来他为什么不走救死扶伤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在日本电影院看了一场有中国人入演的记实片,的确,我起初也是这么深信不移的。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片段,就像鲁迅看到的电影片段一样。这只是鲁迅转意从文的`一个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使鲁迅看到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条让麻木冷血的“龙的传人”走的思想之路。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让真热慕于医科的鲁迅知道广漠的赤县虽有繁星般众多的炎黄子孙却走不出一条能御敌富强的民族之路。堂堂华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谓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鲁迅就是能在没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

  在那个人且相食外忧内乱的时代何曾少过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热血爱国者,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愤青”。稍接触过鲁迅文学的都知道鲁迅在热血青年时代去了日本仙台学医。学的而且是骨骼学。那时的鲁迅天真地认为医道能救死扶伤就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的爱国“愤青”都很天真。总以为学医就能就中国人民救广漠的赤县。所以从医之路成了那个时代爱国者的明智抉择。鲁迅也随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块骨头。忒天真无邪的。但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让他们走出一条活路。当鲁迅不经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国人的记实电影时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涣然冰释醍醐灌顶,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没有针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国广漠而荒芜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医的中国“愤青”多如麻,但医者是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救国图存的路的。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里。只可惜鲁迅看到的是主观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认为治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病中国有就有骨气了。他错了,错得彻底!如果他还一如既往执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国满目苍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拯救中国的医学道路,那么他错得愚昧极了。那一段小插曲让鲁迅知道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为沟让那时代的话中国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抛弃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测的友谊弃医从文。他真正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长在思想上而不是肉体上。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05-30

鲁迅话题作文:与鲁迅的对话01-09

鲁迅作文11-17

鲁迅作文01-11

鲁迅的作文07-06

鲁迅话题作文:读《鲁迅》有感01-08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01-12

鲁迅话题作文:走近鲁迅先生01-14

走近鲁迅—游览鲁迅的故居作文11-25

高中我读鲁迅作文-鲁迅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