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2-10-17 08:10:40 鲁迅 我要投稿

【精品】鲁迅的作文汇总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鲁迅的作文汇总7篇

鲁迅的作文 篇1

  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让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的作文 篇2

  我们这个时候认识历史中的伟人的方式,也不过就是两种:看别人写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写别人的文字。那些在历史中的人也许离我们太远,唯有文字是永恒且历历在目的。于是鲁迅,这个曾经名誉极大,为民肝胆涂地对敌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这样走近了我。

  鲁迅的文字是极犀利的,哪怕是在温暖的书页上静静呈现,也具有让人灵魂颤栗的力量。那长着紫色圆脸的少年闰土,一声“老爷”让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这样折现出的鲁迅冷静而坚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脑海中其实完全相反。

  七年级学课文《社戏》,不长,却读起来艰涩无比的背诵段落,曾让人连连叹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儿,是和同龄孩子一样的顽皮机灵,加上读书带来的升华,让他的形象十分讨喜。而虽然是小说题材,人物原型却还是属于鲁迅自己,不免让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为鲁迅一定是拥有一个极快乐的一生。

  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那无忧无虑的百草园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与蟋蟀蜈蚣作伴,与皂荚树桑树一同成长,就连学习生活也蛮多乐趣。

  然而,这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快乐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尝艰辛,鲁迅在一步步蜕变和成熟。过程自然无从细知,然而我却知道,这样的改变一定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鲁迅始终是想冲破黑暗的,父亲被愚医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他勘破这样的麻木,立志学医去医人;可日本留学中,中国国人的麻木,又让他升起强烈的不甘,他想改变这一切,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学着用一支笔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锋利不过的文字去医人。第一医,医的是身体,第二医,医的是心灵。

  他这样步步艰辛的`探寻着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击科举考试下对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图》抨击教育制度,《狗猫鼠》中,他冷言相对那些虚伪又无趣的人……

  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软与坚硬的一个转折点。求学尚且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在目睹弱国被欺凌的惨状后,他已经变得极为坚硬。文中说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他们再无书信来往。我想这大概是鲁迅在向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斩断的一干二净。

  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路,尝过多少苦涩。鲁迅是一个坚硬的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惧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吗?他怕,他怕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

  于是,鲁迅留下一部与其他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将记忆中弥存的温暖与快乐保存起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柔软化作直面黑暗现实的动力。

  这是鲁迅,他无比的真实,在他身上既有柔软,也有坚硬。

鲁迅的作文 篇3

  当我睁开眼睛时,我正仰面朝天地躺着。我摸了摸四周,光滑的纹路立刻让我意识到,这——正是鲁迅先生的藤椅。我慢慢坐了起来。

  “吱——”门开了,许先生想必是听到了我的动静,走了进来,手上还端着冒着热气的茶。“料到你快醒了,喝口茶暖暖。刚入春,还冷着呢。刚才先生商量着晚上去看电影,你醒得还真是时候呀!”许先生把茶杯轻轻放在茶几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浅灰色长袍。我方才想起来昨晚来找鲁迅先生闲谈,过后竟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下午。

  不一会儿,太阳便下山了。同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的,还有周建人先生与他的女儿们。我与许先生在楼下,很快就从楼上传来了脚步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鲁迅先生一手拿着烟斗,看到我便说:“哈哈,?莹啊,昨夜聊完,要不是许先生扶你去睡觉,你怕是要睡在楼梯上喽……”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八九分钟过去,只等来一辆车,鲁迅先生二话没说,便先把海婴与周建人的两位女公子抱上车,随后又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面上带笑。我和许先生也便上了车。车开了,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有说有笑地聊着,话声明朗,直到我们的车走出了很远才消失。

  到了电影院,没过二十分钟,鲁迅先生也赶来了。外面的人来车往,他的脸上似乎淌着汗珠。

  我们看的是一个喜剧片,每到一个好笑的地方,我和许先生就捂住嘴笑,而鲁迅先生呢,虽然不像家中一样肆无忌惮,却笑得合不拢嘴,浓浓的“一”字胡须跟着颤动起来。“咕咚”一声,烟斗掉在了地上,鲁迅先生便俯下身子去,一边笑,一边在黑暗中摸索着。

  电影结束后,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谈论着刚才的电影。许先生说:“他这个人呀,就是直诚!要是真想笑,才不遮着挡着呢。”

  回去时依旧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让周建人先生一家先离开了。毕竟我与鲁迅先生的家隔着不远,便一起步行回家。夜色深了,海婴坐在鲁迅先生旁边左顾右盼着,我和许先生也坐在旁边歇歇脚。鲁迅先生又端起了烟斗,吸上一口。他逆着月光,显得黑漆漆的,但又安静得如同一座山丘,在寂静的夜中默默守护着什么。我探过头去,他正仰望着天空,悠闲地微笑。

鲁迅的作文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绍兴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一个小型游乐园。

  鲁迅故里是一个江南民居与园林情趣之胜。

  进了鲁迅故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关于鲁迅的画。只见画中的鲁迅正在抽烟,相传这便是鲁迅的标志,他正在凝视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虑如何写作。

  从临街石库台门的右侧进去并穿过长廊,再经过桂花名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室。在辛亥革命时期,鲁迅便住在这里。

  来到了鲁迅家烧菜的地方;我们知道了一个故事:当年,一个叫章福庆的农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经常到周家来作“忙月”。还给少年鲁迅做过许多玩具,受鲁迅喜爱。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一进大门,便看见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诗书”。而仔细一看,发现书桌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鲁迅是绍兴人,但他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人类。

鲁迅的作文 篇5

  他如一颗闪亮的明珠矗立在山巅,闪射出耀眼的光芒。以文代兵,以笔代枪,带着人民的期望走上了为中华,为名族的抗争之路!“他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以一己之力谱写了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界壮烈的篇章!他就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大文豪——鲁迅!

  家境败落的他

  鲁迅先生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原本是个不愁吃穿的“小公子哥儿”,但13岁那年,远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最终家境败落下来。

  在败落困顿中,鲁迅先生看清了人世间丑恶的面目。父亲辞世前,人们还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鲁迅。可惜,人走茶凉,父亲因为庸医的医治遗憾的离开人世后,彼此间竟只剩冷眼相待,避而远之。那时他便明白,曾经的关怀备至,都只是那些人为功名利禄前来恭维,以表“孝心”、“关心”罢了。

  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亲的离开成了鲁迅先生永远的痛。父亲的辞世,世态的炎凉让鲁迅先生失望至极。于是他远赴外地求学,以求日后可以救助更多像父亲这样的人。多年以后,鲁迅先生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家境的败落,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填充了些灰暗的色彩,短暂的不幸并未让这个少年失去生活的方向,反而,他迎着眼前的不幸,树立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想想自己,无比惭愧,每每挫折来临,就逃避哭泣,动摇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认真幽默的他

  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教科书中,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爱民的让人钦佩的大作家,心中满是敬意却不敢靠近。偶然查阅起他的趣事,竟发现他如此认真、幽默。

  小时候他就无比热爱读书,对书也是视若珍宝。每每看书前,必须要洗洗手,才郑重的拿起书籍阅读,好像生怕弄脏了那神圣的书籍似的。他对书的热爱远远超出了对物质的享受。有一次,因为成绩优秀,学校给他奖励了一枚金质奖章,结果他竟跑到街头将它卖了换钱。年幼的他又做了一件超乎我们意料的事情,他竟然没有拿着那些钱去买好吃的,而是拿着那些钱买了一串红辣椒和几本书。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串红辣椒是给他看书时提神驱寒用的。每当晚上寒冷难耐,他就摘下一颗红辣椒放入口中吃起来,以此抵挡严寒和困顿。

  他那爱书的样子、吃辣椒喷火的样子,认真看书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不觉让人觉得亲近了几分。要是你还知道鲁迅先生那些幽默的故事,相信你会更喜欢他。

  有一次他被特务跟踪,由于特务穿着比较破烂,他心生戏弄之意,给了特务一个银元,让他去买点吃的。想想那个特务当时的脸色,该是一阵红一阵青吧。晚年的鲁迅先生除了奋笔疾书,还多了几分孩子气。据说有一次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作,结果被屋外的野猫打断了好几次思路,于是他就拿起香烟盒对野猫发起了攻击,让那猫落荒而逃。想想一个如此厚重的大文豪竟也会有如此举措,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却也让我更喜欢他了。

  真希望自己也能如鲁迅先生这般热爱读书,也能拥有这般幽默的处事智慧。

  手执利剑的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誓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而事实上,他也拼尽全力实现了心中的愿望。

  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给了国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他曾不远万里奔赴日本学医救民救国,无奈却看透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和精神残缺,于是他弃医从文,以笔代抢,向那风雨飘摇的社会发出时代的强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目标和写照。面对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激压,他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他打的是一场以笔为枪的永无休止的没有硝烟的思想和精神之战!日本留学期间发生的看电影事件,让他深深明白,中国需要的是思想上的治疗,需要的是一次痛入骨髓的精神“治疗”。那双原本拿起针管的双手拿起了注入民族精魂的笔,此后便用利剑般的文字刺向那些埋在人们思想中的“毒瘤”。他用这把“利剑”击破了人世间一张张丑恶假意的嘴脸,揭开了那帝国主义的“人面兽心”。事实证明,他实现了自己救国救民的愿望,他是成功的,是全胜的!

  鲁迅先生就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历久弥新,在往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的精魂也将被我们永远铭记,他的浩然正气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文明而学习,为祖国富强而拼搏。而此时,我要让自己喜欢上读书,并努力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考上理想高中。为此,我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鲁迅的作文 篇6

  庸医,什么是庸医?庸医指的是那种医德败坏之人。而鲁迅的父亲曾遭遇过庸医的毒害,鲁迅的《父亲的病》就是关于鲁迅笔下庸医的形象的《朝花夕拾》中的一个篇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笔下的庸医吧!

  鲁迅,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的笔戳穿了无数的封建社会形象,而《父亲的病》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这是《朝花夕拾》中唯一较为正面描写父亲的一篇。

  医生,在现在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而在隔了我们现在一个世纪的封建社会,医生这个词在鲁迅眼中是多么无耻的形象啊!

  第一,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地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先生,这病看来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凭票付英洋贰百元。下面仍是署名画押。运用讽刺之法,对“名医”开药过程写得很详细。这个是为父亲治病的一个缩影。“特拔”、“草草”、“死”与后文照应,语言从容,却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悲伤与愤怒。而他的所谓的“药方 ”仅不过是身外之物——金钱,且那所谓的“名医”其实就是个幌子罢了。

  第二,“芦根与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这里的“从来”就可以说明病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要用这些神奇的药材,辛辣讽刺出“名医”所开药的离奇怪诞。写出了作者对于“名医”的怀疑。而后句的“蟋蟀一对”与“原配”。所谓“原配”便是天生的一对儿才行,不可离了再续。这里的药材更加离奇,甚至不能作药材。而“名医”的药材自然有一点难度,但这个难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鲁迅这里运用了暗喻,将那些“名医”能治好父亲的病的可能性比为了原配蟋蟀。“败鼓皮丸”也是那些“名医”药村之一,就是打破的旧鼓皮做成的药丸。而这道理更加离奇,水肿一名鼓胀,用破鼓皮便能打败它。但“破鼓皮丸”只是一鼓皮打破罢了,那这样怎么可能治好病(水肿)呢?那照“名医”这么一说那未何不用鱼泡呢?这样谣言便不攻自破了。而且这原因也十分奇怪,为了打洋鬼子的神药,但是父亲单吃了一百多天也不见好转,那些所谓的理由也与没有理由没有区别了。

  第三,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子,但已停止用“败鼓皮丸”,这里不仅写出了这么庸医他的行为方式十分之多,所以他才如此泰然自若。而且“破鼓皮丸”停用了,就说明这位庸医的话便十分不可信了,透过这点既可以看出人们的“愚”,又可以看出这么庸医的“庸”。而且这位庸医还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赚钱的机会,充分搜刮,刮尽最后一点钱,医德败坏到了极致。而那位医生说:“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推卸责任,称或许是前世的故事,给少年鲁迅留下了怨恨的种子,同时传达了作者对宿命论的批判。

  第四,陈莲河这个所谓的名医,一直在找借口洗清自已的嫌疑或者用一些根本找不到的东西去当药引子。快治不好就说:“什么冤愆”这是你上辈子的罪过;败鼓皮丸当药引子,原配蟋蟀当药引子。而这种事放在钟南山爷爷身上,他也会跟庸医一样吗?当然不会,他只会尽心尽力地调养着鲁迅父亲的身体,再到实在治不好时,他也只会说:“先生,您的病过于严重了,我的水平恐怕治不好您了,您好好珍惜剩下的时间吧。”这才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该有的言辞。就算治不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如曾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而他是“为人医而不忠乎”。医德高尚的人不会像陈莲河一般:万事不怪我,都怪它他她。

  第五从“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及后面的冤愆可发看出陈莲河还在想着怎么压榨别人?榨干鲁迅家的血汗钱。别人之前都十分爽快地给钱,甚至自已主动提出加钱。而陈莲河应该是知道鲁迅家快没钱了,所以才用便宜的价格试探别人家的底线,慢慢压榨别人的一点钱财,而这更加突出了陈莲河的恶毒。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两位庸医。一个药引难得;另一个不仅药引难得又推销灵丹。这两个都没有将父亲治好,而且还故意蒙骗。看似是灵丹妙药实际却是故弄玄虚。这两位庸医的草菅人命让鲁迅十分悲愤。连在写文章时还不忘关注那位庸医。鲁迅还运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手法,全文语言娓娓道来,但他还是在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悲愤,蕴含着作者的激愤的批判与讽刺,这件事后鲁迅从医,再弃医从文,与这件事有很大关联。这样鲁迅才成为了我们熟知的鲁迅。

  《朝花夕拾》给予了我全新的人生视窗,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懂得了世人皆为医,何为名医?何为庸医?

鲁迅的作文 篇7

  鲁迅,原名周树人.大概是他的父亲想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他也没让父亲失望,在上私塾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又有病在身.小鲁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亲安顿好后才去上学,因为迟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从那以后小鲁迅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小鲁迅也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过完了他那毫不松弛地一生.

  1902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

  从那以后,鲁迅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当枪使,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的一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荣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话题作文:与鲁迅的对话01-09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05-30

鲁迅作文01-11

鲁迅的作文07-06

鲁迅作文11-17

高中作文:游鲁迅的故里-鲁迅12-19

走近鲁迅—游览鲁迅的故居作文11-25

高中我读鲁迅作文-鲁迅12-18

梦见鲁迅作文800字-鲁迅12-18

相遇鲁迅作文1000字-鲁迅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