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鸣鼓而攻之

时间:2023-08-04 14:26:23 泽楠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鸣鼓而攻之

  鸣鼓而攻之,出自《论语》,鸣鼓:击鼓。攻:声讨。大张旗鼓的加以声讨。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故事:鸣鼓而攻之

  历史故事:鸣鼓而攻之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出处】(1)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2)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3)后晋·张昭远、贾纬等《旧唐书·敬宗本纪》:"(王)播自掌盐铁,以正入钱进奉,以希宠固位,托称羡余,物议与鸣鼓而攻之。"又作鸣鼓而攻。

  (4)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先生须索鸣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门名教。"

  (5)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十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顺接】: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子于归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顺接】:不了了之 大而化之 淡然处之 淡然置之 等而上之 等而下之 等闲视之 笃而论之

  【逆接】: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不平而鸣 得意自鸣 电闪雷鸣 鼎食钟鸣 哽咽难鸣 哽噎难鸣

  【逆接】:鸣于乔木 鸣冤叫屈 鸣凤朝阳 鸣剑抵掌 鸣弦揆日 鸣条之事 鸣玉曳履 鸣玉曳组

  【成语故事】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国政被季氏为首的三桓掌握手中(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是庶长子,是为孟,嫡长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

  公元前562年,“三桓”将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此时,孔子的弟子冉求在他手底下做事,于是,季康子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后遂以“鸣鼓而攻”等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亦省作“ 鸣攻 ”。

【历史故事:鸣鼓而攻之】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与成语故事08-22

历史的名人故事12-13

历史典故故事01-28

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08-17

4则经典的历史故事08-13

历史典故故事01-27

口蜜腹剑的历史故事01-18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08-25

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故事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