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作文

时间:2023-09-02 17:16:37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精]历史典故作文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历史典故作文4篇

历史典故作文 篇1

  事例内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师无言以对。

历史典故作文 篇2

  应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齐时期有个官员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稳,很有见识。后来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过山东兖州。时任兖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准备赠送袁聿修一匹当地产的白缎。袁聿修得悉后,很是为难,于是便先一步离开了兖州。

  部属问他缘由,他说,应避“瓜田李下”之嫌。兖州乃盛产绸缎之乡,人家把东西早准备好了,咱们还是走开的为好。正是由于袁聿修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绩突出享有声望,还赢得了一个“清郎”的'雅号,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

历史典故作文 篇3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个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贿赂他,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悬出一副大匾,上书:“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走向违法犯罪深渊,都是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做事很隐蔽,手段很高明,不会出问题。(

历史典故作文 篇4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闻名于天下的不仅仅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还有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考古工作者在挖掘的时候发现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有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现代的击剑运动用的剑则与中国古代的宝剑有很大区别,它比的不是剑的锋利程度,而是用剑技巧。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剑身一般较短,并且是呈菱形或长方形的钝头,分为重剑,花剑和佩剑三种。运动员穿戴击剑服装和护具,在击剑场上以一手持剑互相刺击,被先击中身体有效部位的一方,为被击中一剑。

【历史典故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经典历史典故09-23

精选历史典故01-30

历史的典故05-22

历史典故05-20

经典历史典故04-07

无双黄童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02-21

晁错削地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02-27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历史典故素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