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时间:2023-03-31 15:55:47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历史典故范文

历史典故范文1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历史典故范文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典故范文2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逐日:追赶太阳。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平镇东南十公里处。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历史典故范文3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于是委派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

  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人们都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准是有人在开玩笑呢。”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了他的诺言,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说:“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这种信任基础,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各方面实力逐步超过了其它各国,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吞并六国,一统华夏。

历史典故范文4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精选历史典故01-30

「历史典故」08-11

经典历史典故09-23

晁错削地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02-27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历史典故素材03-28

无双黄童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02-21

「历史典故」三十个经典历史典故及简析08-12

关于倾国倾城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