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历史典故

时间:2023-11-06 18:30:10 秀雯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鸿门宴历史典故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历史典故

  鸿门宴历史典故 1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鸿门宴历史典故 2

  刘邦攻破秦都咸阳,随后,项羽的40万大军也到了。刘邦的十万军队驻扎在灞上,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项羽势力强大,想巴结他,就告密说:“刘邦一心想称王关中,派人守住函谷关不让你进来,使子婴当宰相,然后就可以占有秦宫室所有的.珍宝。”项羽听后,非常愤怒,准备第二天歼灭刘邦的军队。

  刘邦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惧,他的军队怎么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呢?他请张良出主意,张良说:“我认识项羽的叔父项伯,通过他给项羽说情,然后,明天一大早,你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或许可以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百余骑来到鸿门,亲自向项羽解释和谢罪。项羽大摆酒宴接待。项羽的谋士范增极力主张在宴席上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不置可否。在宴席上,范增三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都默然不答。范增见机会难得,私下叫来将军项庄,希望他利用宴会舞剑的机会,杀死刘邦。项庄遵照范增的吩咐,舞剑时,多次想杀刘邦,但都被项伯挺身挡住。正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刘邦的参乘樊哙闯进了宴会,他当面指责项羽不讲信义,想诛杀有功的人。项羽觉得自己理屈,最终放弃了杀掉刘邦的想法。

  鸿门宴上,双方剑拔弩张,各怀鬼胎,杀机四伏,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双方厮杀火并。

  含义及用法:后用“鸿门宴”比喻暗藏阴谋,不怀好意的邀请;又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表示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

  鸿门宴历史典故 3

  鸿门宴是发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在刘邦先攻入咸阳城后,项羽对此十分愤怒,因此他决定向刘邦发起致命的攻击。这场战斗一触即发,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

  为了保命,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用言语拉拢项伯,说服他在项羽面前说情。项伯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并决定次日前来谢项羽。在鸿门宴上,虽然不乏美酒佳肴,但是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关键危急时刻,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为刘邦乘机逃走争取了时间。

  这个历史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请,或者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宴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鸿门宴01-29

鸿门宴的历史典故01-30

鸿门宴的历史典故03-21

历史典故鸿门宴04-22

历史典故故事:鸿门宴01-28

鸿门宴的历史典故3篇04-12

【荐】鸿门宴历史典故2篇08-03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精选历史典故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