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作文

时间:2024-01-16 12:53:15 良心 我要投稿

良心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良心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良心的作文

良心的作文1

  过去40年里,威廉·菲兹西蒙斯亲手为哈佛大学挑选每一个本科生。可连他自己都觉得讽刺的是,当年他试图敲开哈佛大门的第一个回应,是一句响亮的“不可能”。然而威廉不仅进了哈佛,还留在哈佛,成为招生“最高长官”。

  威廉在上中学时,从街坊邻居口中,听到的对哈佛的定义是:哈佛是一所“别人的学校”,它属于那些读得起预备学校的富家子弟,“从来不是为我们这种穷人而设立的东西”。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哈佛还被认为是一所“为精英阶层量身定做”的大学。

  对威廉的家庭来说,哈佛完全是陌生的。他的父母都没上过大学,父亲做过许多份工作,白天开出租车,晚上在橡胶厂上班。不过他们家的生计主要还是靠经营一个加油站及旁边的小便利店维持。对威廉这个穷人区的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每天睁开眼睛后,开始为当天的面包而努力。从6岁开始,家里排行老二的他就得“工作”了。他挨家挨户地送过报纸,在加油站帮爸爸给汽车加油。这个没人管的少年渐渐失去了求学的兴趣。从9年级起,威廉开始逃课,躲在小树林里发呆。

  高中毕业前夕一次偶然得到的面试机会,让威廉亲身见识了哈佛的生活。第一次踏进哈佛校园,威廉吃惊地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回到家里,威廉做出了决定:要到哈佛大学读书。他说服了历史老师罗伯特·奥布莱恩为自己写推荐信。最终,他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曲棍球特长,被哈佛大学所录取。

  毕业后,从1972年开始,威廉正式进入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工作,并于1974年开始担任招生负责人。在过去的40年,这位录取官推动了一场哈佛的“革命”:这个曾经几乎看不到女生的地方现在有一半的女生,校园里不同肤色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力度的奖助学金政策和公正的`招生制度,有效抹平了学生在入学前的差异。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每个走进哈佛的学生,都会收到来自威廉的礼物。其中一项礼物,是一笔资助“间隔年”的奖学金。威廉鼓励新被录取或者刚毕业的学生申请,拿着这笔钱,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到全世界旅行,去接触完全不同的人生。

  “威廉改变了人们对哈佛的看法。”前校长伯克这样评价威廉。如今,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已经可以骄傲地在公文中写道:哈佛以能够给予每个人公平机遇为特色。而推动这件事的威廉,也被哈佛老校长盛赞为“大学的良心”。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

  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竟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永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永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决不是我!”可卢梭呢?却死死咬住了玛丽永,并把事情的所谓“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终身的痛苦。四十年后,他在本人的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良心的作文2

  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不过关外,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就成了优化作文训练的迫切需要。

  根据个人指导学生写作的经验,我觉得,中学生作文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良心理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 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一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的意义。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无法搜寻到有意义的素材,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看到一点触及心灵的东西便不再深入地探究,便以为了解了材料的全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倾向,结果就犯了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毛病。阅读理解的偏颇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审题、认识的偏差。中学生认知的缺陷直接地影响了写作;要让他们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审题构思的孤立化、简单化: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复杂的世界,只有弄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形成、表述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代表着事物,判断揭示了关系,推理则显示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不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常常围绕着一个概念绕圈子,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想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或多而杂,或少而空,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训练学生作文,一定要使他们拥有联系的观点,形成明确的判断,产生思想认识。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说理、抒情,方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去阅读“优秀作文”;作文时,审题构思在他们那里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他们不是认真地去推敲题意、精心构思,而是根据话题、文题、内容到记忆的仓库中去搜寻范文,然后依据现成的故事、情节、人物甚至语言来套作文章。审题构思的简单化使写作训练成为走过场,写作水平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审题构思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学习安排文章的思路,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三、 写作过程的随意性、公式化: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结果就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这种随意的增减必然造成文章思路不顺畅、内容不协调,文章结构不严谨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在写作文章之前先编写好提纲的习惯。先编写一个自己能理会的简易的提纲,明确思路、选用的材料,然后按写作提纲去写作。即使局部需要调整,也可有所依凭,也不会影响全文的布局。

  文无定法,文有定规。人们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写作文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一些喜走捷径的人却视之为法宝,他们甚至制定出一套写作的固定公式,按照公式去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模式单一,千篇一律,令人乏味。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打破常规,努力创新。只有鼓励创新,学生才能写出绝妙的文章来。

  四、 写作活动的盲目性、神秘化: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目的是叙述事情,表现自己的思想;针对现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景状物,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给人以启迪,使人得教益。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写作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这样的盲目写作是难以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的文章。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了思想的照耀,一切都会闪光”。文章要“闪光”就要有思想,而思想来自于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弄清为何而写,只有这样方可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激情有见解有思想,方可写成照耀人心的文章。

  中学生常常将写作活动神秘化,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使得他们以为作文就该篇篇精彩,句句经典,有的指导老师也有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高标准就使得原本写作能力不佳的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而且,逐步成熟的中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渐渐的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不愿说真话实话,不愿抒真情实感,害怕说错话,害怕人笑话。畏首畏尾,写不出美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指导中学生写作,理应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多一点废话也没关系。先把文章拉开,写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收缩,写好写巧写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过分计较他们观点、看法的正误,甚至可以容忍他们胡说乱说。等到他们思想成熟了,自然就能纠正错误的东西。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才能在有效的训练中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良心的作文3

  李瑞是一家工厂的车工,一次上夜班时,由于操作失误,他的左手被机器碾压,几个手指当场就被轧断了。工友们手忙脚乱地将他送到医院,并赶紧通知他的家人。负责手术的是一个叫王林的大夫。很快,李瑞就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室的大门关上之前,李瑞的妻子哭着对王林说:“王大夫,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没了手指往后日子还怎么过,求您一定把他的手指接好呀!”王林点点头:“大嫂,虽然保住手指的希望只有百分之五,但我们会尽力的。”

  良心无价手术进行了六个多小时还没有结束。李瑞的妻子、工友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李瑞的妻子不时地双手合十,求老天保佑。又是两个小时过去了,李瑞被推出了手术室。脸色苍白的李瑞还没有醒过来,他的左手缠着厚厚的纱布。

  “王大夫,我丈夫的手指都保住了吧?”李瑞的妻子着急地问。

  王林抱歉地说:“大嫂,实在对不起,只保住了一根手指。”

  “什么?”李瑞的妻子一下子昏了过去。

  一个多月后,李瑞的伤口渐渐愈合。这一个月来,妻子经常哭哭啼啼,责备医生没尽力,李瑞却安慰妻子:“不就是少了四根手指头吗,我身体还是好好的,以后找工作没问题。不要怪人家医生,他们肯定已经尽力了。”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李瑞找到了新工作,虽然是临时工,薪水不如以前,但生活还过得去。一个礼拜天的下午,李瑞经过一座水库时,忽然听见有个女人大喊“救命”,他急忙跑上堤坝一看,有两个孩子正在水里挣扎!李瑞没有多想,纵身跳了下去。那两个孩子相隔有十几米远,李瑞先用右手抓住一个孩子,之后向另一个孩子游去。等他伸出左手想抓住另一个孩子时,只剩下一个大拇指的左手根本使不上劲。几番努力,李瑞的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没办法,他只好先将一个孩子送上岸,再游向另一个孩子,由于耽搁了不少时间,等李瑞将第二个孩子拖上岸时,孩子已经没气了。

  李瑞和堤坝上的女人一起将两个孩子送到医院。医院里,遇难孩子的母亲赶了过来,抱着孩子的尸体号啕大哭。李瑞皱着眉,直怪自己没能把两个孩子都救下来。当李瑞低着头准备离开医院时,获救孩子的母亲跑过来,激动地说:“恩人!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李瑞摇摇头:“没什么,应该的,要不是我左手少了四个手指头,我一定能把两个孩子都救上来!可惜……”李瑞边说边懊恼地看着自己的左手。女人一见李瑞的左手,若有所思。

  傍晚,李瑞回到家中,发现家里来了客人,来人竟是给自己做手术的王大夫!王林一把拉住李瑞的手说:“李师傅!要不是你,我儿子就没命了!我们全家一定会好好谢你!”李瑞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直到王林说明情况,他这才明白,说:“王大夫,没想到今天救的是你的孩子!”

  王林告诉李瑞,由于今天是礼拜天,儿子吵着闹着要跟同学到郊外去玩。王林的妻子和儿子同学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出发了。结果,到了水库边,两位母亲只离开了一会儿,两个顽皮的男孩子就玩起了水,结果就发生了后来的惨剧。王林说:“我问妻子是谁救的孩子,妻子说出你的身材和长相,尤其提到你左手缺了四根手指……当时我就想,会不会是你。没想到真的是你!”说着,王林从随身的皮包里掏出两沓百元钞票,“李师傅,这些钱与我儿子的命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请你一定收下!”

  李瑞一把将钱推了回去:“王大夫,救人天经地义。你不用谢我,我还要谢你呢,要不是你,我的左手就彻底废了,其实我一直想去看看你,可我……”李瑞边说边摇头,“要是我的.左手没残疾,哪怕再多一两根手指,也许就能把那个孩子也救过来了。”

  “李师傅……”王林脸色一下子十分难看,他支支吾吾地说,“是我太自私了,其实……你本来至少能保住三根手指。”

  “什么?”李瑞的妻子一下子冲到王林面前,“王大夫,你把话说清楚!”

  王林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好半天才慢慢开口。原来,作为主刀医生,王林非常清楚:李瑞被机器碾压的左手五个手指中,无名指和小拇指是粉碎性骨折,只能截肢;大拇指伤势较轻,一开始就先接起来了;食指和中指的神经和血管组织虽被破坏,但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能接上。可是,这两个手指术后一旦血管不畅,会坏死,导致第二次手术。按照医院规定,因器官坏死引起的二次手术属于医疗事故,作为主治医生,王林必须承担责任,轻则赔偿金钱损失,重则甚至会被开除。

  “我从一家普通医院调到这家三甲医院才半年,单位的领导、同事都盯着我……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我的前途就会受到影响……”王林说到这儿痛苦万分,“都怪我,才毁了你的手……我对不起你,李师傅,你原谅我吧!”

  此时,李瑞妻子扑过来,对王林又打又骂:“姓王的,我丈夫一个残疾人,为救你儿子不顾自己的性命,而你呢,为了保住饭碗,竟不管病人死活,你是什么医生,你根本不配治病救人!”

  “你胡说什么呢!”李瑞上前一把推开妻子,“王大夫,我妻子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谁还没有犯错的时候……我要是不犯错,也不会出这起工伤事故!你今天有勇气讲真话,说明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王林感激地看着李瑞,说:“李师傅,谢谢你!”

  那天,送走王林,李瑞安慰了妻子好久。最后,妻子总算消了气。没过多久,李瑞就把这事忘在脑后了。

  这天,李瑞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叫他到医院去,有急事。李瑞放下电话,请了假,直奔医院。到了医院,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夫将他带到一间治疗室,里面还有好几个大夫。这时,其中的一个大夫说道:“李瑞,我们请假肢厂的人给你带来了一套假手指,现在就给你试戴。虽说假手指并不能代替原手指的全部功能,但会给你的生活增加方便。”大夫边说边拿出了一套假手指,并认真地给李瑞试戴。李瑞试了一下后,吃惊地发现这套假指大小与自己的手基本吻合,效果非常不错。他握着大夫的手说道:“感谢你们,不知道这套假手指需要多少钱?”

  “不用你付钱,这个钱已经有人替你付了。”一个大夫说道。

  “有人替我付了?是谁?”李瑞吃惊地问。

  “王林,王大夫。”

  “王大夫?”李瑞一怔,“那他人呢?我要见他,我不能用他的钱!”

  “王大夫一个星期前辞职了,他把给你做手术怕担风险以及你救他孩子的事跟医院说了,医院本想挽留他,可他说他对不起病人,已经申请去支援乡村医院了。临走前他跟假肢厂联系,由我们负责给你安装假手指,如有问题,你随时可以来找我们……”

良心的作文4

  人们常用“五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来形容五月里的天气变化。其实,人生之变故,有时如此,甚而更为突然。今天白天卢杨的亲眼所见,让他彻夜辗转难眠。

  卢杨是林水村的农民,二十七八岁,这两年靠自己的努力办起了一个小型的养鸡场。前不久村支书老王特意来给他转达一个信息;近期市里的专家要到县里办一个养殖一种新杂交兔的短期培训,问他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学学。卢杨是一个勤劳肯动脑子的人,他想市里的专家来办养兔培训,一定有很好的商机。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昨天一早就赶到县里参加培训。

  真是无巧不成书,市里来的两位专家中,其中一位是卢杨认识的杨大叔。杨大叔名叫杨利宏,是市农牧局的专家。当年在林水村插队时,和卢杨父亲关系不错。后来他回省城后,卢杨随父亲曾去过他家。杨大叔(卢杨一直这样称呼杨利宏)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如何养兔的知识,还发给每人一本书。他告诉卢杨,有时间要到林水村去为他作现场指导。

  今天中午,杨大叔把卢杨叫到他下榻的宾馆,房间里只有他俩。他关切地向卢杨询问李祥一家的情况,末了语重心长地说道;“李祥这孩子,我没有尽到责任,我欠他的太多。我这次来原想抽空去看看,刚才单位打电话来,要我立即回单位。你们那里不能去了,我给李祥准备了三千块钱,请你给他们带去。”

  卢杨回到家已是张灯时分,李祥家离他家也不远,大约十来分钟的距离,顺着一条小河道拐两个弯就到。现在时候不早了,他准备明天一早把钱给李祥送过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过晚饭后,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先看中央新闻,然后是市县新闻,按他的.说法就是了解政策掌握信息。今天他像往常一样收看电视新闻,市电视台报道的一条新闻让他骇然。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从卢杨们的县城通往省城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一死两伤。他看到那个死者很像杨大叔,但镜头很短,一晃就过去了,他不能确定。现在他已没有心情再看下面的内容,焦急地等待着县新闻的播出,希望是自己看走了眼。从县新闻的报道中证实他不相信的事情;那位死者就是杨大叔。他心里非常难过,闷闷地抽了一会儿烟,就上床休息。

  躺在床上的他怎么也无法入睡,杨大叔随和亲切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浮现。他为杨大叔的突然逝去惋惜难过,他想到生命如此脆弱,想到那三千元钱。突然,一个不该有的想法占据了他脑海。杨大叔给他钱时没有其他人在场,他不说没有人知道,如果······想到这里,他在心里责怪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卢杨这两年靠养殖,有点闲钱已用来修建房屋,现在手里也不宽裕。杨大叔说养杂交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卢杨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决定投资发展。因此,这笔钱对他有一定的诱惑力。更何况,这如同天上掉下下来的馅饼。但是如果这样做,他又觉得有不妥之处。

  淡淡的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形成的光斑就如同冷眼,鄙视地窥视着房间。他思想斗争着,难以入眠。他借着月光,点燃一支香烟。身旁的妻子被他惊醒,埋怨他这么晚了还在折腾。他侧眼看了她一眼,然后用商量的口气把白天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他要看看妻子对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妻子听完他的讲述后,一下子起身坐起来,态度坚决地对他道;“你千万不要做昧良心的事情,我们再穷也不要这种钱。我以前听别人说,有一个人成心昧了他至亲长辈的两千快钱,他自己受良心的谴责不说,一家人也没有安宁。再说,我们和李祥他们关系也好。你忘了,前年我们家小涛患了急性阑尾炎,多亏了人家李祥帮忙,连夜把孩子送到县城医院治疗。”妻子说完白了他一眼,便自顾睡自己的觉,不在理他。

  卢杨从来不信鬼神因果报应的说法,不过妻子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别的不说,就李祥对孩子小涛生病时的热情帮助,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卢杨至今清楚的记得,前年农忙后的一天晚上,天上下着毛毛雨,小涛肚子痛。卢杨找李祥帮忙,李祥二话没有说,用三轮摩托把他们送到乡卫生所,医生说要送县医院,他们又立即赶到县医院。李祥比卢杨小三、四岁,虽然说不上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也是知根知底的同村人,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如果那样做也是不应该的。

  说起李祥的身世,也让人同情。李祥是遗腹子,他的生父就是杨大叔,这在他们这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当年知青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杨大叔就在林水村插队落户。李祥的母亲李菊香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是村里的美人儿。一个情窦初开,一个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不知两人何时有了感情。正当他俩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时,上面下达了知青回城安排工作的政策,形势的改变使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杨大叔回城后,李菊香也许是对这段感情依依难忘,或是对杨大叔仍然有着深深的爱。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怀胎七个多月坚持把孩子生下来,这孩子就是李祥。后来他母亲找了个后父上门,母亲又为他生了一双弟妹。后父对他另眼相看,一直对他不好。他怨恨生父杨大叔,认为他今天的不幸,都是杨大叔一手造成的,一直不愿与杨大叔父子相认。不知道是谁告诉了杨大叔李祥母子俩的情况,曾背着老婆来看望他母子俩,李祥避而不见。在别人面前,李祥从不谈及自己的身世。杨大叔背着老婆,时不时资助他们一些。李祥买了一部三轮摩托,农闲时走村串乡收鸡鸭蛋卖,生活比较平淡。去年他母亲生病去世,妻子得了胆结石的毛病,他把三轮摩托卖了,现在也没有凑足妻子动手术的费用,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卢杨想到这些,不免产生了同情之心,心中责备起自己来。妻子说得对,做人要凭良心。他决定明天一早把钱给李祥送过去。这样想后,他心里比先前踏实了。但是想到杨大叔死的突然,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也不知李祥知不知道这个噩耗,也许正在受悲痛的煎熬······

【良心的作文】相关文章:

良心良心作文09-16

良心作文:良心,理想01-27

良心的作文:良心变贪婪01-31

良心作文素材:良心与生命01-28

良心的作文:做人要有良心01-27

有关良心的作文:良心的忏悔01-27

有关良心的作文:捡良心01-28

良心的忏悔-良心01-25

良心的作文:说不出的良心债01-25

有关描写良心的作文:良心的守护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