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

时间:2022-10-19 20:06:53 课堂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课堂作文锦集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课堂作文锦集7篇

课堂作文 篇1

  随着铃声的响起,我们的科学老师唐老师走进了教室。

  不到五分钟,孙国通就牙痒痒了,只见他把一个木头做的鱼骨头玩具咬成一块一块的碎片,然后,随手拿起了一块,放在桌子上,用手一弹,那块碎片“嗖”一下打到了苏介满的手。苏介满怒气冲冲,把那块小碎片“啪”一声扔在了地上。随后,目光转向黑板。

  我本以为就这样完了,事实上,好戏还在后头。

  孙国通像只猴子一样,狡猾地笑了一下,趁唐老师在黑板上写字,飞快地溜到苏介满旁边,眼疾手快,见了就拿,拿了就跑。等唐老师回过头来时,以为什么都没发生。

  苏介满气得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孙国通笑得眼睛眯成缝。

  苏介满不再理会这只狡猾的“孙猴子”了,可对方却不这么想,准备谋划第二次向苏介满的进攻。

  孙国通又弹了一次,这次没有弹到苏介满,反而弹到了周思怡。周思怡很不在意地随手一扔,扔到了万安燕的旁边。万安燕疑惑地捡了起来,看了又看,就是看不出是个啥玩意。突然,她看见孙国通向她做手势,表示让她给他,可是又看见我们这里拼命地摇头,就决定不给了。她放在桌子上,以为孙国通是拿不到的,便放松了警惕。孙国通看了看老师,见老师在弄电脑,趁此机会,他弯起腰,弓着背,豹一般的速度冲了出去,笑嘻嘻地拿回了东西。

  第三次孙国通又弹了,这次弹到了周思怡的作业本上,她又往后一扔。这次扔得更远了,落到了王宇帆的旁边。孙国通又开始使眼色,还没等我们摇头,王宇帆就摇摇头,把东西扔在地上,装没看见。

  虽然这一幕幕让人觉得有趣,但孙国通还是影响到了同学们的学习。

课堂作文 篇2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课堂作文 篇3

  课堂,难道就是在教室里吗?不!生活处处是课堂,路边的清洁工教会了我们要勤劳工作;警察叔叔教会了我们要对大家负责;贝多芬教会了我们要身残志坚;刘翔教会了我们要坚持不懈。

  而今天,诸葛亮又给我上了一课。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最有名的战役之一便是“空城计”。司马懿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诸葛亮,这时,诸葛亮仅剩二千五百将士,他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吓得手脚发软,魂不附体,无心再战。诸葛亮却临危不乱,不慌不忙,深思熟虑片刻后,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故摆“空城”,巧退司马懿。

  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许多,最重要的就是遇到危险时,不能心乱如麻,头脑一片空白,就像那些将士,只能任人宰杀。我们要像诸葛亮一样,先把头脑镇定下来,分析敌方弱点,抓住它,从而反败为胜。因此,“读心术”也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从小事中分析他人心理,能通晓人心,还有什么好怕呢?敌方的弱点一一暴露,难道还不能取胜?诸葛亮就靠着两点,轻易取胜。

  看,我有上了一堂课,你能说课堂不是无处不在的吗?不但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也有课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道出了花儿,树木不息循环的奥秘,它们也给了我们上了一堂课。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别的课堂吧!

课堂作文 篇4

  “丁零零……”上课了,吕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见我们都好奇地看着他,吕老师微笑着说:“这个游戏叫做‘四要素对对碰’。”

  “这是什么游戏啊?”同学们议论纷纷。吕老师还是故作神秘地说:“等一会你就知道了。”随后,吕老师拿出一些小纸片发给我们,让我们分别在纸片上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要写的是“事情”,于是我写了我最喜欢的运动——“打篮球”。再看看同学们:有的不假思索,提笔就写起来;有的抓耳挠腮,想了半天才谨慎地写下来;有的一边写,一边笑……同学们写完后,吕老师把小纸片收上去,分别放进四个粉笔盒里。我想:吕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吕老师把四个粉笔盒在讲台上一字排开,然后叫了王优﹑赖浩然﹑陈虹羽和我上来,站在四个盒子后面。吕老师讲明了游戏规则后,我们便各自抽了一张纸片大声读起来:“ 清朝末年”,“我和姚明”,“在厕所里”,“放风筝”。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哄堂大笑起来,笑声快把天花板掀翻了。我们四个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就连平时一向严肃的吕老师也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也难怪,四个不相干的“四要素”连起来组成的句子能不好笑吗?

  还有许多令人捧腹的句子呢,比如:“晚上,拉登在游泳池写作业”,“公元前一世纪,武则天在宇宙打电脑游戏”,“20xx年,李白在卫生间学写作业” ……科室里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同学们有的捂着肚子仰天大笑,有的一边笑一边跺着脚,有的笑得直掉眼泪……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有的还抱怨道:“这课堂时间怎么这么短啊?”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课!

课堂作文 篇5

  20xx年6月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课,使我收获良多。当时吴正宪老师上的是一节二年级的统计课,吴老师上课的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课始,吴老师先与孩子们进行感情交流,让孩子们放下紧张的心情,上课了,吴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很融洽,没有紧张,只有笑声,整节课在宽松、愉快中进行着!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听吴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吴老师能把你带进她的课堂,就好象自己也是一名学生,完全融入到其中!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吴老师的《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当时书是读完了,但只摘录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经典的内容,而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而直到20xx年5月,再一次有幸地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重新拿起这本书,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认识有了更深,于是写下这篇读后感。

  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吴老师:

  用心去拥抱事业;

  用爱去拥抱生活;

  用情去绘画风采。

  上过吴老师课的孩子们常常被她高尚的师德、优秀的人格以及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地感染着。吴老师是在用心、用爱与孩子们交流,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尊重和信任。

  一、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们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们面前将永远是灿烂的阳光。”我觉得吴老师在这点上更值得我自己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永葆童心,做学生的朋友。如果学生喜欢你,那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二、让数学变得容易些

  让数学变得容易些,首先教师自己要充分去备课,把“人为的拔高”降低一点,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其次还要不断地整合教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吴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在吴老师的经验中,她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意味着学生会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有积极性!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作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还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对孩子一生成长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是一个极普遍的心理现象,习惯是达到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而且用自己的好习惯来影响学生。我特别欣赏吴老师对学生学会倾听习惯的培养,她在这里做到五点:第一、先让学生听懂。在课堂上多追问:“你听懂了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反观自己的教学,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生学会倾听方面,自己其实也很重视培养,但收效甚微,现在想想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总之,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收获甚大,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好的经验,结合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课堂作文 篇6

  生活中,无论在哪里都能学到有趣的知识。而我的发现,还要从大自然中那微小的一片树叶说起。

  秋天的一个凉爽的早晨。清新的空气笼罩着迷人的花园,美丽的花朵传来阵阵芳香。高大的杨树像一名军人笔直地站在花园中。我轻轻地走在花园的小径上,并不想打破这寂静的早晨。“沙,沙,沙……”我脚下传来沙沙声,使我不得不往下看,无数片树叶落在地上,还有的正悠扬地从树上飘下来。我拿起一片树叶,它已经干枯了,一捏就会轻易的碎掉。我突然想起那春天油嫩又光亮的树叶。我心中一下子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春天那油嫩的树叶会在秋天变得毫无光彩了呢?这个问题我日日想、夜夜想始终没有解开。

  第二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想做一个实验,便拿起一片嫩绿的树叶放入土堆中。三天后,我发现,它变成了干枯的黄黄的树叶。现在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想告诉我:春天的叶子,是因为细菌慢慢把树叶腐蚀了,所以嫩绿的叶子变成了干枯无味的黄叶子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提问,这样才能获取生活中有趣的知识。

课堂作文 篇7

  窗外,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聊天。教室内,苏老师满脸严肃地给我们上课。

  同学们都认真的听苏老师讲数学题,腰杆儿挺得那么直,眼睛瞪得那么圆,耳朵仿佛也竖了起来,每个问题都有同学积极发言。苏老师又出了一道非常容易的求棱长总和的题,我马上举手,眼睛注视着老师:“叫我,叫我!”老师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片刻,却提问了不举手的李睿昊、谢天琪,他们几个都不会。老师是一脸无可奈何:“哎呀,我的娘啊,我想跳楼!”说着就走到了窗户边。我们马上阻拦,苏老师又走到讲台重新给我们上课。接下来同学们听得更认真了。

  好景不长,快下课时,几个捣蛋鬼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苏老师轻轻叹了口气:“哎!我真想回家。”我后面的杜森源小声嘀咕:“老师,你快点走吧,你快点走吧,快把我们给烦死了。”我的同桌孙希诺听见了,立刻站起来告诉了老师。苏老师马上收拾东西,假装生气道:“行,我走,我走。”然后拿起包走出了教室,有的同学上前阻拦,有的同学开始埋怨杜森源,说他乱说话。杜森源漫不经心的说:“没事儿,老师一会儿肯定还回来。”果然,不一会儿,苏老师真的回来了,我们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我们的苏老师,严厉时像领导,可爱时小孩儿,慈祥时像妈妈。

【课堂作文】相关文章:

课堂作文:有趣的课堂08-13

课堂作文:快乐的课堂08-13

课堂作文:我们的课堂08-10

课堂趣事的作文,课堂趣事,有趣的课堂作文08-10

课堂作文:生活处处是课堂08-13

课堂作文:人生的课堂-自然08-09

关于课堂的作文:我们的课堂01-06

关于课堂的作文:人生的课堂09-15

课堂话题作文:快乐的课堂09-15

课堂作文:课堂上的趣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