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时间:2022-06-20 11:31:00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精选20篇)

  窑洞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益于身心健康,你的家乡有窑洞吗?下面是美丽的家乡窑洞作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精选20篇)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上,这里的风光虽比不上南方的秀美,但是也有它独特的一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独一无二的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虽小,却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土窑洞是早些人的住所,现在人们住的窑洞大多是砖石结构的。从远处看,一排排的窑洞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片的枣树、梨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果树丛中,成了我们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顶部凿成弧形,这种结构经久耐用,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

  走到近处,我看到它的窗户是半圆形的,却用雕工精致的木条隔成一个个小方格。贴上窗纸,裱上窗花,十分漂亮。

  一走进去,里面别有一番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大床,几乎占了房子的三分之一,这里的人把它叫做炕。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炉火正旺,想必坐到炕上一定很暖和吧!炕是陕北人晚上睡觉、休息的地方,也是女人们闲暇时聊天、做针线活的地方。试想:两三个妇女坐在温暖的炕上飞针走线,说着、笑着,好是温馨!因为这里是她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对炕的装饰也是最讲究的。炕四周的墙上围了一圈颜色鲜艳的纸,有两尺左右高,叫炕围子,这是窑洞里最重要的装饰,还带有花边哩!墙上贴着传统的年画,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偶尔还会有兽类的剪纸,据说可以辟邪呢!

  听外婆说以前地板是土夯的,一扫一堆的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都换成了瓷砖,闪闪发光。屋里原来每家每户都有的水缸也不见了,因为引进了自来水,据说以前,水缸可是窑洞里不可缺少的陈设,因为水源很远,必须存有足够的水,但是现在,伸手一拧,就有优质的饮用水流出来,又方便,又快捷,所以水缸也已淡出了陕北人的生活。

  以前一到天黑就只能睡觉的人们,现在也有文艺晚会看了。一到晚上,便会有美妙的音乐和人们的欢笑声从窑洞飘出。就连用来糊窗户的纸也换成了晶莹剔透的玻璃,在阳光下闪烁着透亮的光泽。虽然从纸换成了玻璃,但贴窗花的习惯还是传承了下来,只是贴在了玻璃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就是家乡的窑洞。祖国在改变,我的家乡也在改变!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窑洞!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2

  屋外,清风习习,枝繁叶茂,天空格外晴朗。远望,一排排窑洞整齐划一。

  窑洞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分宽敞,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窑洞是由砖所砌成的,无论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是拱圆形。房顶以灰色居多,室内墙壁雪白。窗户是纸糊的,正因为是纸糊的,所以在屋里时不会觉得闷,反而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是你精神焕发。

  大多数人家最起码有四间窑洞,其一间为储存房,剩余的房间就为卧室。一大家子住在一个院子里,这里处处都被和睦、友爱笼罩其中。

  院内,每家每户都会种些蔬菜、水果,各型各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儿。微风轻轻掠过,就算你在街,只要细细品味,就一定能闻到这浓浓的香气。

  窑洞冬暖夏凉,在寒风凌冽、狂风怒号的冬天,你就在屋里,会热的如夏天一样,使你感到汗流浃背。酷热的夏天,睡午觉时,只要开一点窗户,就沧沧凉凉,倍感舒适。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被蚊子咬,又很清凉。所以,夏天我最喜欢在窑洞里睡觉了。

  窑洞,成为了全村人不可缺少的房屋。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3

  “二月里来好风光,好风光”,伴着悠扬乐声,踏着鲜花嫩草,我来到了家乡的窑洞。

  虽然我们这里的窑洞不像延安窑洞那么出名,但我觉得它值得我们游览。 这些窑洞很不起眼,如同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高土坡,不张扬,不炫耀,与黄土地浑然一体。仔细打量,它是那么浑厚。背对大山,脚踏大地,坚固牢靠,巍然屹立。它是那么有力,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它还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着峥嵘岁月,展示着绚丽的画卷。

  来到窑洞前,鸟瞰大地,一切尽在眼底。它坐落在村子的北山上,每天都有大小朋友的光临,嬉戏,玩耍。 走进窑洞,感到丝丝凉意。这些洞口分列在四面八方,洞洞想通,是孩子们玩捉迷藏的天地。洞内,还有一些废弃的木板,定睛看去,虽很简陋,但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点点滴滴有的石门已经被巨大的石砖堵住,屏闭了史书。但不难看出,石砖背后一定有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在走入另一扇石门,仔细摸索,有些凸凹不平的痕迹,这仿佛是当年战争的证据。再观察,墙壁上有一层层暗红的血渍,这又仿佛是当年战士牺牲的痕迹。

  当我们遇到挫折丧气时,当我们满足现状身心懈怠是,当我们偶有成绩沾沾自喜时,当我们遭遇误解心情郁闷时,我们可曾想起在窑洞里生活的士兵,可曾想起他们的胸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理想,可曾想起他们的精神呢?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窑洞。希望家乡的孩子们和我共同维护这份历史的画卷,一起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它永远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4

  中国,这个珍贵的百宝箱,这个箱里到底拥有多少无价的明珠,珍贵的宝石,我们数也数不清。而陕西的窑洞也是这其中璀璨的明珠。 窑洞,它不及高楼大厦那么壮观,它不及土楼如此特别,也不如竹楼那么清雅,“可是房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住进窑洞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外观特别的窑洞,坐落在常年干旱的黄土高坡。夏天,那儿烈日当空,高达三十多度,冬日里寒风呼啸,低达零下十多度。而住在这儿的窑洞里却是冬暖夏凉,让住户惬意之极。

  我在老家住的也是窑洞,这是让我感到自豪的一点。

  窑洞不单是冬暖夏凉,它可是包含着人们的博学与智慧的。窑洞往往是在朝向南的山坡的,那儿阳光充足,很适合人们居住。挖窑洞可不像在大城市里盖房子那样复杂,也不需要诸多材料,可谓在所有特色民居中称为“最经济的房子”。

  多数窑洞为3~5个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进里头却能发现隧道式的小门互通着。房里多用石灰粉刷,看着清爽又亮堂。我可喜欢在这白亮的墙上涂鸦两笔,画上我的杰作。窑洞宽敞又亮堂,君若无万寸地,休想住窑洞。

  这儿没有大片的竹林,盖不了竹楼,更没有成堆的money,人们买不起别墅。这种经济洞,有着黄土高坡特有的土,这与众不同的土,就像盖土楼的鸡蛋,一样是“功臣”。盖窑洞不用砍伐树木,节约资源,也是国家的“功臣”呢!

  这颗与众不同的蓝宝石,充满着智慧的城堡,在特色民居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为陕西的窑洞骄傲不已!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5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美丽的风景。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外观时尚,内饰也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成为繁华城市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每当走在高楼林立繁华而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排充溢着欢乐和笑声的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头的山峦。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的向阳处,都有星星点点的民居点缀在山腰间。近观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多独门独院,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窗格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充满农家气息。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毛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13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夺得了天下。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侧门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不像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是在造型别致的木质窗框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窗棂上贴着几朵窗花,使窑洞充满了生活的韵味。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有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着农家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是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已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并不因此高兴,因为儿时在窑洞生活的美好记忆实在无法忘怀。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尽是梯田,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我无法爬上去时,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爬上山顶俯视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下山时,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这么脏,真不像话!”不管大人斥责也好,埋怨也好,我都不在乎,在山野里那种无拘无束的兴奋劲儿久久不能散去。那天晚上,大人们在桌前打牌,我们几个表兄弟则在大土炕上抖开被子玩起“包饺子”的游戏。大的“欺负”小的,用被子把小的盖住,就像包饺子似的,不让小的出来。大孩子常常玩得满头大汗,为小的挣不开包裹而“幸灾乐祸”;被包进被子的小孩子也不哭不闹,一旦挣脱钻出被子便放声大笑,像打仗突围似的,异常开心。那种在窑洞里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情景,是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都市里霓虹闪烁、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虽然令人陶醉,可大山里那排充满欢声笑语和朴实无华的土窑洞更让我魂牵梦绕。它比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益于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窑洞是美的。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6

  有一年,我们家一起去洛阳看外公和外婆,坐在火车上,向窗外望去,我忽然看见一些奇怪的洞穴。于是,我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告诉了妈妈:“妈,您看!那里有许多洞穴!是不是野兽的家?”

  妈妈笑了笑,说:“不是,宝贝,那是一些西北人住的窑洞!”“哦?”我表示疑惑,“什么窑洞?”“嗯,这说来话长了,到了洛阳我们一起来解答吧!”于是,我们带着疑问来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外婆看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说:“宝贝,怎么了,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心事?”我说:“外婆,我没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问题是窑洞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说,心里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对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肃人,退休后生活在洛阳)乐呵呵地说,“我们小时候还住过窑洞呢!”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里想:我差点埋没了一个“天才”,兴奋地说:“真的吗?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采光怎么样?里面好玩吗……”面对我的一系列问题,外婆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让我一个一个告诉你吧!”

  外婆告诉我,窑洞是在黄土山上挖出来的,冬暖夏凉。门是桥拱形状的,里面有土炕。平时土炕上摆着一个小桌子,叫“炕桌”。客人来了,先请客人上炕,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上可口的食物,请客人品尝。炕下,窗边下都有排烟管道,既可以当暖气使,又可以使屋内没有烟雾,真是一举两得啊!一般一个窑洞里有一扇门和二扇窗。门上高处的地方安高窗,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门内靠窗的地方垒炕。人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也舒服。这窑洞不仅住着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养。于是,窑洞就成了黄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

  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还为我解答了窑洞之谜,让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获。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7

  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那种感情,该像“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吧,日子越长久,感情越深厚。窑洞,就挖在这类山崖,沟畔,背山临水的地方。

  窑洞从山腰挖起,一层一层往山顶挖去。随着山崖的形势挖成排,远远看去就像一带土楼。每层窑洞的前面,用削山和打窑的土,恰好可以垫成一片平地。上下左右的窟洞,高低错落,不一定排的都很整齐;那整齐的却有时候上一层的平地就是下一层的窟顶。在这种九曲回廊似的的窑前平地上,可以种菜,养花,栽树。西湖白堤的“间株杨柳间株桃”,被称为江南绝妙景色。这种窑洞建筑的“一层窑洞一层田”,不也可以称为塞北的大好风光么?若是种瓜,上层的瓜蔓能够挂到下层的檐头,天然的垂珠联珑,那才真叫难得哩。景致更好,是夜里看,一排一排的灯火,好像在海岸上看航船,渔火千点;也好像在航船上望海岸,灯火万家。

  农家住的窑洞,多半是靠窗盘炕,炕头起灶安锅。灶突从炕洞里沿着窑壁直通山顶。常见夕阳衔山的时候,一边是缕缕炊烟从山头袅袅上升,一边是群群牛羊从山上缓缓回圈。“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正好构成一幅静静的山野归牧图画。若是山高一点,炊烟缭绕,恰像云雾弥漫,又会给人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幽美旷远的感觉。有的农家窑洞,用丹红纸剪贴了“鲤鱼跳龙门”、“锦鸡戏牡丹”一类的窗花,或者贴了祝贺新婚和新年那样的“髂”,就又是一种欢乐气象了。

  “窑洞风景”的确是风景,是诗情画意的风景。仔细体会开头一句话:“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白天看,一层一层,上下左右的窑洞,高低错落一层窑洞一层田,上下层之间瓜蔓垂联,这不是一幅陕北风景画吗?

  若是夜晚看,一排一排的灯火似“渔火千点”:再看那夕阳衔山,牛羊回圈,好一幅山野归牧图啊!

  陕北的窑洞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再加上作者那诗情画意的描述,就更显得如诗如画了。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8

  厚实金黄的土地、略呈灰色的天空、大红的窗花剪纸、白羊肚手帕走进陕北高原,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绚丽的色彩。站在那嵌落于千沟万壑之中的延安窑洞的门口,历史的沧桑感便扑面而来。这片温热的厚土,没有江南的莺飞草长,没有沿海的碧水蓝天,一望无际。它有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的斑斓,有千年不变的厚重与粗犷,站在窑洞的门口,仿佛在听一位老者讲述峥嵘岁月,展示绚丽的画卷。

  站在窑洞的门口,如黄土般的朴实让人赞叹。窑洞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黄土丘。窑洞不事张扬,与黄土浑然一体;窑洞沉稳浑厚,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它是有力度的,因为它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它更与每一个华夏儿女血脉相承,代代相传。站在窑洞的门口,将朴实的情怀融入心田。

  站在窑洞的门口,历史的奇迹激荡着人心。窑洞是历史的精髓,它不负众望,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抗日的起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它承载了历史的重托,完成了中华民族赋予它的使命。窑洞坐落于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成了中华民族革命的代名词。站在窑洞的门口,不禁让我想到了历史的兴替,竟然定于几孔窑洞。静默的窑洞向世人宣告一个真理:强弱易势,只是弹指之间。

  站在窑洞的门口,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值得深思。这些人成为新中国的领导者,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许正是这种简陋,激励人们做出最切实际的思考,进而输送出巨大的力量,这一排排与黄土地紧密相连,与黄土高原浑然一体的窑洞,已不仅仅是简陋的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更是一排排的思想者,更是一座座红色的丰碑。

  窑洞是历史沉淀的沃土凝成的精华,更是度量人生境界的一架天平。想到那些住过窑洞的革命先辈,他们开阔的胸襟、顽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站在窑洞的门口,我们有什么理由为生活中的挫折而垂头丧气?有什么借口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放弃?窑洞不仅让人仰望,更教会人脚踏实地。

  站在窑洞的门口,在俯仰之间,我们放弃了退缩的念头,走进窑洞,更要窑洞走进我们的心里。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9

  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那么,窑洞是如何挖成的呢?

  要挖掘一个窑洞,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挖地基,但是这“地基”却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据你所要的窑洞类型确定。地基挖成,就开始打窑洞。把崖面刮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最后,即是对窑洞做一些简单的修整,在墙面上抹泥与安装门窗等。

  虽说都属于窑洞,但各种窑洞却都有自己的名称。

  首先是崖窑。“崖窑”即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这些窑洞经常折线或曲线靠山或沿着沟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许,可以往上多挖几层,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窑”。先在平地上往下挖个四方的坑,再向四壁凿出窑洞,一般中间种树,形似“地下四合院”。

  最后一种窑洞是独立式窑洞,又叫“锢窑”,看起来像土堆的平房,无须靠山依崖,自身独立,方方正正,也还保存着窑洞的优点。

  说到窑洞,《从鲁滨逊飘流记》里的鲁滨逊住的就是崖窑。据说,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工作时就是住在窑洞里的。

  窑洞,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建在崖边与地下,冬暖夏凉,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相同的特点,伴随着陕北的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0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上独有的民宅方式,中华文化的先祖便是在窑洞中存活、繁殖和发展壮大起來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插口子窑洞多种多样。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物质,陕北农户的代表。在这儿,堆积了历史悠久的黄土地深层次文化艺术老百姓造就了陕北的窑洞造型艺术(民间工艺)。以往,一位农户不辞辛劳辛勤劳动一生,最基础的心愿便是建造几孔窑洞。拥有窑娶了妻才算变成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挖掘,女性在土窑洞里操纵家务,继承家务。小小的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不一样风韵。深达一二百米、不易渗漏、站立性很强的黄土层,为窑洞出示了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前提条件。另外,气侯干躁降雨少、冬天严寒、木料较少等当然情况,也为多天暖和夏季凉爽、十分经济发展、不需木料的窑洞,造就了发展趋势和持续的突破口。因为地理环境、地貌特征和地区风土人情的危害,窑洞产生各种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工程建筑的合理布局结构形式上区划可梳理为靠崖式、下移式和独立式三种方式。建筑装饰材料少,匠人少,工程施工便捷,不占有土地资源,不污染环境。

  陕北延安市窑洞,在其中掺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当然景象与生活景象的有机结合,渗入着大家对黄土地的喜爱和眷念之情。火窑安全防火、抗噪音、多日暖和夏季凉爽,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节省了经济发展时间,是一种因时制宜的极致建筑形式。大家运用黄土层的特点,挖地洞造室做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上下,深刻的达到20米。窗子有二种,一种是1平方米上下的方块窗;另一种是约34平米的圆窗。其特性是多日暖夏凉。用石块作建筑装饰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上下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瓦窑的款式、工程建筑方式和石窑洞一样,表面美观大方。一院窑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左右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半山腰或山下的春阳之处,窑洞上边的脑畔栽了许多 栽花草树木和花草植物。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1

  房子外面,风在吹,树枝在茂盛地生长。天空格外晴朗。从远处看,一排排的洞穴都是一样的。

  窑洞结构相对简单,但空间宽敞,通风良好。坐在室内,你只能感受到徐来的凉风和花果的芬芳。

  窑洞是用砖制成的,从外面或里面看是圆形的。屋顶大部分是灰色的,内墙是白色的。窗户是用纸糊的,因为它们是用纸糊的,你在房间里不会感到闷,但是你会感到凉爽和清新。

  大多数家庭至少有四个洞穴,其中一个是储藏室,其余的是卧室。一个大家庭住在一个院子里,和谐和友爱包围着他们。

  在医院里,每个家庭都会种一些蔬菜和水果,它们有各种颜色和优雅的花朵。微风轻拂,即使你在街上,只要你细细品味,你一定能闻到浓浓的香味。

  窑洞冬天温暖,夏天凉爽。冬天,当寒风凛冽,寒风呼啸时,你会呆在室内,像夏天一样热,让你感到汗津津的。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小睡一会儿时,打开一扇小窗户,你会感到凉爽舒适。通过这种方式,蚊子叮咬是可以预防的,并且它是清凉的。因此,夏天我最喜欢睡在山洞里。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2

  家乡的村子有许多老窑洞,过去住有人家,现在条件好了,都搬进了小平房。窑洞老了,不再住人了。

  据说保留至今的老窑洞有几百年的历史,窑洞经过漫长的岁月,大多已经破烂不堪,但有些依旧保留原貌,大窑里有小窑,小窑中有更小的窑,它们曾经是庄户人家存放物品和居住的场所。也有人说村子里的老窑洞修筑于北宋初年,曾是穆桂英及父亲穆羽等名将储存粮食和兵器的地方,当战事渐渐远去,人们争先加以改造,用土坯和草泥交织垒堵,安上形式各异的木门,便可居家安舍了。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住了下来,老窑洞的人家日渐增多,一片片、一道道山梁上的老窑洞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村庄,村村之间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穆桂英在穆柯寨古城扎营屯兵、苦练杀敌本领的那些事儿。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小伙伴一起爬老墙、钻地道、捉迷藏,最感兴趣的是那东躲西藏的游戏,到西家、看东家,每到一处老窑,发现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口小室大、有的口大室小,里面可养牛羊,可存放各式农具和粮食。有的老窑深达二三十米,盘有三四个土炕,多则可供十多人,少则可供五六人居住,一家人热热火火地过着小日子,老窑洞也算村子里每户人家的一笔大家产。

  村子里的老人曾经给我讲过,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大户人家,占有几面老窑洞,窑洞的里面设立小茶座,逢年过节常邀一些文人墨客,南北客商谈天说地,也有客商来村子采购粮油常用驴运了出山,这让临近村庄百姓风光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来了许多骑大马的人,个个穿着一身毛皮袄,腰里别着盒子枪,袭击了村子的品茗谈笑的那户人家,鸡飞狗跳,哭叫一片。他们打死了不少人。后来听人讲,说那是一帮革命党在老窑洞里开会,谋划着大的事情,由于消息泄露了出去,遭受一伙匪徒偷袭。

  老窑洞在岁月中渐渐远去,它像一辆老式的马车,走过了多少风雨,经受了多少磨难。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依然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和岁月。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3

  当你走进山西省的某一个村子,那一排排的窑洞就会映入你的眼帘。窑洞是中华民族居住史上一个古老的建筑形式,被人们誉为“东方一绝”。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靠着高山建造出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山西省的窑洞分为三种类型:有倚山而建的靠山窑,土坯拱窑,石砖拱窑。为什么窑洞要修建成拱形呢?是因为拱形牢固性好,抗震效果理想,大多数窑洞都是靠山的,所以才修建成拱形。

  窑洞一般修建成高4米,宽3米~4米,深3米~4米。正面的主窑比其它的主窑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洞大多是一门二窗,靠着窑顶的窗子叫天窗。窑洞在修建上十分简便,都是先从土层的横断面挖,挖成拱形洞状,然后,砌上砖或石头,在洞壁里抹上一层石灰泥,显得白晃晃的。窑洞里靠墙还修有土炕,土炕有一个烧火口,冬天,烧上火,整个炕都暖洋洋的。

  如果你来到这里做客,热情好客的山西人会用热情的笑容把你迎进屋,请你上炕,摆上炕桌,放上我们山西的土特产,让你尽情品尝。

  总之,我们山西的窑洞充分发挥了一己之特色,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因此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一直在黄土地上延续下来,被山西人称为“冬暖夏凉”的“神仙洞”。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4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独立式窑洞(箍窑)。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5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窑洞也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窑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一个规则的大半圆,然后用铲子一直挖,再用石头在内壁固定结实,最后用混凝土和石灰把墙面处理光滑。建成的窑洞一般是高4米,宽3。5米。以前的人们会把几个窑洞连在一起,把窑洞前的杂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这便是他们的庭院,非常适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如果再建一个窑洞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窑洞以土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处,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这样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不怕被野兽攻击。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当外面寒风呼啸的时候,窑洞里却是非常暖和的。而在夏天,外面骄阳似火,窑洞里却非常凉爽。真是“冬暖夏凉”!

  窑洞的门窗是非常好看的。在窑洞建造完成之后,那些善于雕刻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优良的木材,构成一个门窗的框架,最后再用刻刀刻上形态各异的花纹,窑洞装上门窗,才算完整。

  窑洞在中国的住宅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虽然它们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窑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6

  在黄土高原的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一种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四五千年之前,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窑洞便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我家在没有搬入新农村前,一直在老家住窑洞,常听父亲念叨,窑洞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每逢放假就回老家住窑洞的我,对这里产生浓烈的依恋,正如妈妈所说,土窑洞是会呼吸的,他的一呼一吸早已融入了我们每日的柴米油盐,我赞美它!

  窑洞据说是从祖上太爷爷那一代辈辈传下来的,爷爷那时还是个小少年,亲眼见到了窑洞的建造。黄土高原上土层有直立性,不易崩陷,而且很干燥,利于挖掘,打通山洞八至九米,凿出一个半圆柱形山洞,参差不平的土层面都必须用细铲一点一点磨平,便初具雏形了,再用胡麻和一些糠粒与农村人自制粘胶,搅拌均匀,做一堵宽约20厘米的墙体,分出门和窗,最上顶近圆心的地方,空出来做一扇小窗,多用硬纸板遮挡起来。重头戏便是土炕了,祖师爷传的手艺,铺上羊毡的厚垫子,坐上去稳当平实,在往里边便是木柜子,一整台灶火装备,爷爷会把砍的细柴枝和粗木头分门别类整整齐齐撂在灶后,鼓风是最原始的手掀样式,古朴硬实,再加两口铁质大锅,生木做的柴火饭是最引人馋的。

  窑洞最大的特点便是冬暖夏凉,冬天给炕尾扔一把柴火,热腾腾吃顿火锅;夏天把西瓜切成块,冻在果窖里,清凉爽口,新鲜味美,实在是冰箱冰柜也比不得的。

  窑洞,伴着我,度过了我的整个懵懂童年,见识过我的骄纵。容忍过我偷偷扔掉的药液,曾经随手在后院插的柳枝现已婷婷如盖了吧,请清风和朗月遥寄我对窑洞的思念,跨千山万水,带来一丝花香,一缕杏甘。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7

  在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当属外婆家的窑洞。我的外婆家在离城不远的小村庄,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外婆家有三孔窑洞,就是那种圆拱形的,石头砌成的,妈妈说窑洞冬暖夏凉,它的墙面因为老旧,在风雨中脱落了,露出些许土黄色的泥坯,就像斑驳的老树皮,旧的院门已经不在了......这就是外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第一次去外婆家,一进门就发现窑洞里有一把椅子,它和现在的椅子很不一样,那流畅的线条和精致的雕花,可以看出特别古朴的气质,但现在已经满是灰尘,废弃在窑洞里,变成了杂物。外婆告诉我,这把椅子是她结婚的时候,她的爸爸专门请木匠打的。啊!原来这把椅子的年纪比我还大啊!这么说它是一件满载时光记忆的老古董了吧,真是神奇!

  窑洞外还有个院子,现在外婆搬到了楼房里,因为常年没人居住,都荒废了。只有一棵高高的枣树,孤零零地站在一角,显得十分落寞。我想象着这棵树,春天开满黄绿色的枣花,秋天累累的果实结满枝头......这么想着想着,脑海里竟然出现了外婆陪我们拿着打枣棍打枣子的情景,外婆和我一起用力的摇呀摇,好多枣子就哗啦啦地掉了一地,然后我们就拿着小盆子蹲着捡枣......

  很多时候,我的妈妈一忙起来,就把我送到外婆家。记得我和妹妹总爱在院子里玩黄土,我们蹲在地上,一人拿一只勺子,我们就挖许多小坑,妹妹拿着瓶盖埋在某个小坑中,我就闭住眼睛,来寻找这个瓶盖,当我们找到这个瓶盖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跳得老高,互相击掌,满院子里乱跑,一串串笑声洒在院子里......

  外婆家的窑洞装着我的童年时光,也给我的童年加上了一抹神秘色彩,我多么希望还能回到外婆家的窑洞,在院子里玩黄土、打枣子......它也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8

  你们知道窑洞是什么样的吗?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陕西老家探亲。爸爸告诉我,奶奶家住的是窑洞,我想:窑洞应该是个山洞吧,生活条件肯定不好。从西安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奶奶家,真实的窑洞就呈现在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它太神奇了!

  原来,窑洞并不是在山里挖的洞,而是在平地上用砖和黄土砌起来的,从外面看是方形的。一排排窑洞连起来就像一排整齐的“m”形平房,足有十几米长。走进窑洞里一看,原来屋顶是拱形的,让人觉得很新鲜。在城市里,如果谁家里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就很令人羡慕了,可这窑洞里面真是大极了,每一个至少有三四百平方米。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大的窑洞竟然没有一根柱和梁,爸爸告诉我这是利用了力学原理,道理和桥梁下面的拱形洞是一样的一一是啊,桥梁下面的拱形洞跨度那么大,不是也没有梁和柱吗?

  我问奶奶为什么住窑洞,奶奶笑着说:“傻孩子,窑洞冬暖夏凉,可舒服啦。”爸爸看我一脸疑惑,就告诉我:“那窑洞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土,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冷气进不去。它还可以阻挡好多电磁辐射呢!”我在那儿住的几天,果真验证了奶奶的话。正午时分,屋外骄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只要一进窑洞,就像进人了一个清凉的世界。爸爸说这是天然空调房,既环保又省电,对身体还有好处。

  我问爷爷:“咱家的窑洞是什么时候建的?”爷爷摇摇头说不知道,但他告诉我,瓦房最多住上十几年就得翻修更新,而窑洞是越住越结实,能住上好几代人呢,现在村里的窑洞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建的。

  吃饭时,我禁不住问爸爸:“深圳民俗村的窑洞模型和我看到的真窑洞一点也不相同,是不是太假了?”爸爸说,民俗村的窑洞是按陕北窑洞仿造的,而我们现在住的是陕西关中的窑洞。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

  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窑洞竟然如此神奇。现代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它竟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在城市里我们越住越高,越住越拥挤,但说不定有一天人们返璞归真时,窑洞会成为我们的理想住所呢。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19

  这次的山西之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窑洞了。

  以前曾在电视上看到过窑洞的样子,黄土高原上的土山上凿出的一个个弧形的窑洞,有的窑洞门前还挂着金灿灿玉米的丰收景象。不过,我眼前的窑洞似乎和电视上的有些不同。

  这里的山没有我想象中的荒凉,虽然不是郁郁葱葱,放远望去也是绿油油的山,这里的房子都是用大石砖垒砌成的,窑洞在房子的下面,我听爷爷讲,这里就是爷爷他们住的地方,不过现在人少了,都住在房子里,窑洞就成了储物的地方了。

  我特别想看看窑洞,体验窑洞的感觉,于是对窑洞进行了亲身观察。窑洞确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外面火红的太阳高照,酷暑难耐,但只要走进窑洞,马上感觉凉爽,甚至还有一些些冷飕飕的寒意。这里面视线比较暗,有些黑,洞壁有些粗糙,摆放极少的家具也是灰沉沉,极其简陋的。

  我发现窑洞里面还有左右各一个的小隔间,我本想跟着大伯走进去瞧一瞧,可是爸爸不让我进,过了一会,就见大伯出来,手里拿着两个青花瓷碗,大伯是做陶瓷生意的,他说这两个碗都是清代的,我兴奋地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就是个有些漂亮花纹的碗罢了。

  爷爷说另一个屋子里还有一些祖爷爷他们以前所留下来的物品,以前还有金条呢,不过都已经给家里的人们分了,一听爷爷的话,大伯更开心了,也不顾得脏不脏,就直钻了进去。这一次,我可就没有那么急了,我发现了从窑洞外面的窗户那里就可以看得见他,于是,我便走了出去。刹那间,我浑身感到热乎乎的,感到周围的热浪都像我扑过来,有些喘不过气。

  从窗户那里,我看见大伯正用着电筒对着一些纸张照来照去,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让我想到考古学家挖掘宝物的情景,感觉大伯越来越像费尽心思寻找宝物的考古人员了,终于,大伯披尘带土,很是狼狈地出来了,大伯还真找到了一些泛黄的兑票,还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碗。忙乎了一阵,这才发觉天色已晚,这时再看四周的山,四周的树,四周的屋,四周的窑洞,仿佛都披上了薄薄的面纱,神秘而宁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温馨祥和的家乡。

  家乡美丽的窑洞作文 篇20

  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今天我当个小小导游员,带领大家去观赏平遥古城。

  首先让我们来到城门楼上,向下望去,两道城门中间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城,叫瓮城。瓮城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为这里很干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贵的,连人们住的房子的房顶的人字架都很短,因为怕雨水流入别人家,真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老话。瓮城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用石块等武器打击来犯的敌人,起防御作用。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 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为人民办实事。

  从县衙出来,我们漫步在明清一条街。这里全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各个店铺的门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样式,如果人们穿上古代的服装,就可以在这里拍古装剧了。

  最后一站让我们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好了,平遥古城的旅游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