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吆喝声

时间:2024-02-18 11:19:36 家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吆喝声

  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冰糖葫芦叫卖的吆喝声。

家乡的吆喝声

  常年叫卖的是一位阿姨。“冰糖葫芦儿,好吃的冰糖葫芦儿,又香又脆的冰糖葫芦儿......”吆喝声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我听到后,立刻就跑出去,懵头盖脸找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推着小推车的年轻阿姨。她身前是几个大盘子,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冰糖葫芦儿,有草莓的、橘子的、纯山楂的,看得我就直流口水。我立刻跑回家,在存钱罐里抓起一大把零钱,飞快地跑下楼,喊住阿姨:“阿姨,给我来串草莓的糖葫芦儿。”久而久之,我和阿姨渐渐熟悉了,后来就成了好朋友,有时还会和她聊天,吐糟心事。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儿,在天津又称糖墩儿,在安徽凤阳叫做糖球。阿姨还告诉我,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小吃,冰糖葫芦最早起源于南宋,兴盛于民国时期的老北京……

  还有种吆喝声,我至今偶尔也会听到。“换窗纱,换窗纱......”这声音是带有外地口音的普通话。每次换窗纱的老爷爷一来,我都要趴在窗口看一看,老爷爷那声音很好听,有时还会唱两嗓子戏曲,引得楼上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争相趴在窗口上看热闹。

  长大一些,妈妈带我去逛超市。路过街道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商场、服装店,推销员站在门口,吆喝着招徕顾客。她们用不同腔调的吆喝声吸引顾客进店逛逛,跟随的小朋友,则会有积木玩。这样,顾客出来时,少不了都会大包小包。虽然现在的门店仍会用喇叭、音响进行五花八门的吆喝,但我还是很怀念曾经那些不同腔调的吆喝声。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吆喝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聚拢在关中平原西部这座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小县城,冬去春来,岁月流转,音调不改。

  家乡的吆喝声,总是给人无与伦比的亲切,那种感情是深入骨髓的。远了,思念;近了,怀念。“冰糖葫芦儿,好吃的冰糖儿……”来自天南地北的乡音,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