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作文

时间:2021-07-21 19:22:34 家乡 我要投稿

关于介绍家乡作文8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介绍家乡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介绍家乡作文8篇

介绍家乡作文 篇1

  在我的家乡有一项比较宏伟的建筑——东江大桥。桥下面jius一条河,这河叫东江河,清澈的河底倒映着桥的样子,时不时有鱼儿跃起,把这倒影给分散,泛起一圈圈水的波纹。

  桥的色彩jius朴素的,有点灰色又有点白。它由两大部分筑成;(1)jius桥身(2)jius挽起桥身的桥墩,厚实而粗大,给桥身以安全感。

  东江桥长大约有200多米,宽有8多米,可以同时通过两辆车。如果你在桥上,一阵凉风拂过,再看看底下的河,清澈没污染,会让你的心情顺畅而开朗。

  桥的扶手上雕刻着许多图案,有老虎,有狮子等十二生肖。

  这桥坐落在我们学校旁边,所以常常会有学生偷偷溜出去观赏,特别jius春天。春天的“桥上风景”那可美了,没去桥上看的人就jius不知道春天的美在哪。桥身由四条桥墩支撑,那桥墩jius非常坚固的,就算洪水来了也绝不会倒塌。我爱它,因为它的坚固,给了我们人民安全和方便。

  从远处看,这座桥毅然的矗立在河上,点缀了“母亲河”。

  慢慢的走近,在你眼前的jius一座雄伟的大桥,你会发出感叹。它那雕刻精致的图案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接着jius那宽阔的桥面,令我感叹!

  从背面看,它像jius一条通道,中间部分拱起了一点,让人感觉有点儿危险,可如果你从这边走到桥的尽头,你会感觉一点儿也不害怕,这就jius桥的微妙之处。

  东江河像一条玻璃带子,那么东江桥就jius点缀在河上的一颗明珠。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这颗明珠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永远jius那样的闪闪发亮,因为它凝聚着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它jius一种象征!

  我为自己的家乡有一条这样的桥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家乡的明天会有更雄伟的建筑。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介绍家乡作文 篇2

  这天中午,我吃了妈妈的拿手菜“芹菜炒鱿鱼”这菜颜色美,气味香,味道更是鲜气十足,真是羡慕妈妈的这一手艺。我实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跟妈妈学学,自己做美味给自己吃呢?于是,我就和妈妈学了学手艺。

  妈妈说:“我们首先要把鱿鱼煮熟,这鱿鱼煮熟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得用这东西煮。”妈妈指了指高压锅。妈妈接着说:“我们分工行动,对于高压锅你太熟悉,所以我来煮鱿鱼,你呢就来择芹菜,洗芹菜和切芹菜。”我胸有成竹地说:“包在我身上吧,没问题!”

  当我闻到阵阵鱿鱼那诱人的香味时,我的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自言自语地说:“哈,我可以再显身手啦!”妈妈说:“你现在还不可以做”芹菜炒鱿鱼“因为你还没有经验,不能光听”芹菜炒鱿鱼“这道菜的名字就以为做这道菜就很简单, 你得先看看妈妈我是怎么做的。”说着,就做起了示范。

  妈妈首先把煤气打开,把锅加了加热,接着 了舀一小勺油在锅上。一分钟后,妈妈把准备好的芹菜全部倒进了锅内,一会儿炒芹菜一会儿适量地加水,没过几分钟,妈妈把煮熟的鱿鱼也给放入锅中,炒了几下之后,妈妈把各调料也陆续放入锅中,接着说拿锅盖,盖住了锅,闷了一会,妈妈的拿手菜就做好了。妈妈说:“该你了。”我也像妈妈那样做了起来。

  十分钟后,我和妈妈的杰作都摆在了餐桌上,各自尝了各自的“芹菜炒鱿鱼”,妈妈先发话:“你做的”芹菜炒鱿鱼“ 颜色和气味倒都挺不错,只是——”我说:“只是什么?”妈妈说:“只是你的”芹菜炒鱿鱼“太咸了,说,你到底放了几勺盐?”“哈哈——”我们俩哄堂大笑起来。

介绍家乡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我热爱我的家乡。她是哺育我的母亲。她事我成长的摇篮。她记载着我童年五彩的梦。

  春天,那里山花烂漫,桃花柳绿。春姑娘悄悄地走来唤醒了万物生灵的大地。霎时光,百花盛开,春色满园。柳树摇着自我长长的辫子。杨树长起了嫩嫩的芽。看着桃花开的多漂亮,随着风飘着迷人的清香,这真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孩子们不舍得让春意偷偷溜走,忙拿出风筝放飞自我的情绪: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怎样能让这期望的季节悄悄而过。

  夏天,那里花繁叶茂,生机盎然,炎热的夏日树木却生机盎然,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泉水叮叮咚咚地唱着歌。看池塘,荷花有白的,粉的,荷花展开了美丽的笑脸,随着微风吹过和风姐姐一齐跳舞,散发着清香引来许多蝴蝶和蜜蜂,这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那里,枫红菊香,红叶金果走进花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莹莹……好可爱啊。大大小小,数不胜数。在园中徘徊,不禁闻到阵阵幽香,芬芳扑鼻。好像朦朦胧胧地看到自我漫步走在‘‘天国花园’’。孩子们爬上树去,摘一颗仙果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凉爽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的夏日带来凉爽的秋天。秋婆婆在告诉小朋友秋天来了要多穿些衣服,留意感冒。让妈妈担心。

  秋天随风而去,冬爷爷又来了。冬天那里,粉装玉切,银装素囊。一天清晨,我看见下雪了。雪纷纷的下着。犹如蝴蝶翩翩起舞,又好似嫦娥打翻了烟脂。雪停了。这时。雪白雪白的房子,雪白雪白了大道。简直就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啊,我的家乡,你的美丽容颜永远在我心中。

介绍家乡作文 篇4

  我家住在奉化江口新桥下,那里有许多特产,草莓,杨梅,桃子……葡萄要属最欢迎的特产了。

  我家乡的葡萄像珍珠一样,一串串,挂在竹架上,就像一盏盏珍珠灯笼。颜色多姿多彩的,有红的,白的,紫的,绿的……漂亮极了。我们家的葡萄和其他的不一样。皮能直接吃下去,里面一颗小仔也没有,咬一口又香又甜的,好吃极了。

  每到七八月的时候,我们都会揣上香甜可口的葡萄酒,尝一口你的那些老病准会消除。

  我和葡萄有个秘密,那天我和妈妈去葡萄园,很远就看到了那些珍珠灯笼,紫色的一大片,美丽极了。听说山上最高的那个葡萄园颜色是最神奇的,味道更香甜,葡萄颜色有红,青绿,白,紫,黄等组成的,颜色不同,味道也不同,白的是奶油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香蕉味……好吃极了。人们叫“七彩果”这可是传说哦。

  你们喜欢我们家乡的葡萄吗,下次你来我准会给你揣上七彩果,还会当你们的导游,帮你介绍更多的特产。

介绍家乡作文 篇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啊,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介绍家乡作文 篇6

吴启同学:

  你好!

  去年,我们认识了,并成为了朋友,今年寒假,我想请你到我的家乡来作客。

  我的家乡在三星镇,三星有个地方叫叠石桥。那里是驰名中外的绣品之乡。三星的人多的数不胜数。只见大街上人流如潮,马路上更是人山人海,把叠石桥挤的水泄不通;三星的车也是多的不得了,瞧,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许多豪华的汽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只只大甲虫在急速奔跑;三星的楼房也不少,一栋栋高楼大厦错落有致,仿佛一个个巍峨的巨人;绣品是三星人最骄傲的工艺。绣品的种类很多,如多件套、布艺玩具、床上用品等等。瞧!那些床上用品真是巧夺天工啊!这个玩具可真漂亮。看,那枕头上绣着可通人物米老鼠呢!哈,这边还有唐老鸭,那边还有铁臂阿童木呢!嘿,这不是聪明一休吗!怎么他也来凑热闹啦?不只是卡通图像,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如桂花的、月季的、还有戏水鸳鸯等等。

  别以为这些看似简单、漂亮的图案很好绣。其实绣起来可麻烦了,你要先给他们找合适的动作,还要懂得颜色的搭配,这样才能给他们选择好看的颜色。最后,才能把它们绣到枕头或其他东西上。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对我的家乡很向往吧?那就请在寒假里到我的家乡来,我和家乡一定会展开双臂欢迎你。

  祝你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霍子安

介绍家乡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南面濒临海洋,其余三面环山,形成一个封闭而开放的独立体系。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一支。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现在,要找到脚小趾“重甲”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大姑两只脚小趾都“重甲”,我爸爸则是右脚的脚小趾“重甲”。

  潮汕方言属于闽南方言,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于古老的闽越土语。中原人民入潮后,他们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潮汕方言逐渐形成,成为独立的次方言。潮汕方言古朴典雅,它保留了许多中国古语。郭沫若说:“潮州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和现行的标准语似乎也是距离得最远的一种。”比如,古字中有许多在“不”字下面加个字,用来表示相反的意思。现代汉字里只剩下“歪”“甭”“孬”三个字;而潮汕就有“不会”,“不是”,“不怕”等字。这些字写出来,观其形,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潮汕话也保留了一些古词。如:把炒菜的锅叫“鼎”,把粥叫“糜”,这正是两千年前的用法。潮汕人称厕所为“东司”,它的来源是因为唐代厕所大多建在东侧。如此说来,这个潮汕人认为很“土”的词,倒有些古雅了。

  潮汕方言也引进了一些外来词汇。比如,有些人称“卡车”为罗离”(“rolly”),称“小面包”为“罗的”(“roti”),称“拐杖”为“动角”(马来语)等。这些外来语的应用,与潮汕地区靠近东南亚,较早开埠等因素是有很大关系的。潮汕话中也有一些避讳。在我爸爸的出生地——东墩,聚居着“张”“黄”两个姓氏的人。那里张姓的人说纸的时候不说“一张纸”,他们说“一合纸”。

  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纽带,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无论走到哪里,听到潮汕话,都会感到无比亲切。潮汕的美食是最负盛名的。潮汕地区有“美食之乡”的美称。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鲜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些血蚌。家里人煮一锅开水,把血蚌放进去闷一会儿,大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掰开蚌壳,会看到带着血的蚌肉,吃起来鲜美却不带腥味。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蚝烙、鲎粿等,还有一些专门做供品的粿品,如红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细,让人流连忘返。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内外。工夫茶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爱、精、洁、思。这五个字的深刻涵养,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饭后喝茶,闲聊喝茶,茶几乎陪伴着潮汕人的每时每刻。就连学校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在课间也会抽空喝上一杯茶。潮汕的风俗习惯也有其特有之处。海洋文化带来的传统习俗,与中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潮汕地区独有的人文风情。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要数“出花园”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家里十五虚岁的孩子就要举行“出花园”的成人仪式。这一天在潮汕民俗里被称为“公婆母生”。

  公婆母是一个可以保佑孩子顺利成人的守护神。出花园要拜公婆母,一方面答谢神恩,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平安大吉。这一天,十五虚岁的孩子要换上全身新衣服,父母在孩子的床头摆上三牲(鸡、猪肉、鱼)和供品,跪拜公婆母神。父母用石榴花蘸水,把水洒在孩子身上。这一天里,孩子照例是不可以出门的,这一年里不可以去陌生地方,也不要参加婚丧礼仪。潮汕地区的人们供养着许多神明。地主爷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的。他是一位可以保护家宅平安的土地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们就会供拜地主爷。大峰祖师则是一位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宋朝年间,他在我外公的出生地——和平镇救死扶伤,施医赠药,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被尊为潮汕慈善事业的开山祖。由于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神对于潮汕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妈祖是潮汕地区人人供奉的海上女神。凡是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妈屿岛有天后宫,小公园有老妈宫,樟林古港有天后宫……清朝末年,许多潮汕人迫于生计,乘着红头船背井离乡去“过番”(到东南亚一带求生),都会在港口的天后宫里拜过妈祖再走。妈祖救助海上灾难的故事传遍了潮汕地区,也伴随着下南洋的人的足迹传遍了整个世界。

  游神是潮汕地区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俗称“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抬着的神像一般是“关帝君”等。各个村子的规模、时间都各不相同。记得小时侯,每年农历正月廿七,我都会去外婆的出生地——芦溪看游神,如今长大了,倒没机会去了。

  我的家乡——潮汕地区有着道不尽的独特文化,她以她自身的民俗风情,秉承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向全世界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介绍家乡作文 篇8

  我这个学期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去了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5公里处,我们随着旅游团到达了龙门石窟景点区,我们看到最外面的一个门是与一座长桥组成的龙门石窟景点门,上面大大写着两个字:龙门。我们过了这个大门之后,里面是一个小门,导游说:这座小门以前是龙门石窟的正大门。我们进去以后,就看到有无数个像一个食指那么大的佛像,导游说:这里是两千多年前东晋时期建造的,由于当时的皇上非常迷佛,所以让老百姓门刻了这些大大小不计其数的佛像。

  我们非常不明白,他们竟然能在这种高大险峻的山岭上刻上这么大的佛像真是太奇了。真不愧是八大奇迹之一呀!导游说:穷人们就只能在一些小地方可以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比较大的佛像。我们终于到达了几座大佛像面前,还有许多小佛像组成的千佛洞,我们可以看到左面的一座佛像因风化而成形状的奇特的样子,那个佛像摆了一个耶!的手势。我们再返回的路上,问导游:为什么有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头的哪?导游回答:因为中国举行过3次灭佛活动,很多都被摧毁了。

  天也不早了,我们回到了宾馆,躺在床上,我心里在想:原来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