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1-04-30 10:19:52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习俗作文集锦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习俗作文集锦15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1

  腊月即将来临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过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最热闹。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团圆饭,家家户户赶着做菜,菜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村子。大人们在家做饭,而贴春联的这些事,都包在我们这些小孩子身上。我们三五成群地去贴对联,回到奶奶家时,就可以吃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当天晚上,我们所有人都不想睡觉,都在守岁。到了十二点,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听到了这种声音,意味着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元宵又是另一个开心的日子,我特别期盼元宵节的到来。下午,我们这些小孩子总会买一些小炮和烟花,像蜘蛛炮、冲天炮、烟雾弹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让我们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刚玩好,妈妈就让我们去吃汤圆了。汤圆是一个圆圆的糯米团,里面包着黑芝麻糊。刚咬时,只是清香的糯米面味,等里面的芝麻糊流进嘴里,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间,就到了该上学的时间。我的家乡在农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节日的欢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2

  家乡是温暖的怀抱,是生命的摇篮,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的风俗,更是别具一格。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通津埔镇二五台村,那里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清澈见底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还有独特有趣的风俗――凌晨吃年饭。

  说到年饭,大家都会想起香喷喷的鸡肉,热腾腾的火锅和鲜美的蔬菜,可是“年饭”又称“年夜饭”应该是夜晚吃呀!为什么是凌晨吃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上个世纪时,家乡的人都很贫穷,总是欠外债,可是他们又想过个好年,不受打扰。为了避免有人在吃年饭时来讨债,就只能早点儿吃年饭,赶在债主来之前吃完饭过个好年。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欠债,但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二是因为老人们说,除夕吃年饭吃的越早,孩子下学期的成绩就越好,大人这一年就能够升官发财。为了图个吉利,大家都很早吃年饭,凌晨一两点鞭炮声就不绝于耳,四五点时就响得不用说了,弄得我们都睡不好觉。不过,在鞭炮声中,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我们憧憬着新的一年,期待着新的一天。

  无论怎样,家乡都是美好的。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温馨幸福的,我爱你,我的家乡。

家乡的习俗作文3

  元宵节,必须点面灯(我们叫做灯盏),也就是回民说的明心灯。灯盏是用荞面之类的,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捏成元宝状,粮仓状,动物状。粮仓状的还要用剪刀在边上剪出许多小锥体,象征着麦穗的饱满,还有十二生肖,一般是根据家里人的生肖情况,一般都要捏有一个狗。这些灯盏蒸熟后,在上面的小窝陷中倒点胡麻油,插上事先搓好的灯芯,然后将所有点燃的灯盏端出去,放在院子中央,算作是祭天神吧,几分钟就可以端进来,然后全家开始挑自己的。小孩子要挑燃烧最旺、灯光最明亮的,据说,这样象征眼睛明亮,心地聪明;那条狗形的要放在大门上面,最大的、剪得小锥体层数最多的,要放在粮仓上面,然后给各个房间放。这个节日持续两天,十六晚上要用一根较长的棉花软灯芯,照遍墙角,这是在找蚰蜒,据说蚰蜒这玩意,很厉害的,晚上睡觉时会钻到人耳朵中,然后等你感到头痛,它已经在你脑袋中生了许多小蚰蜒,所以在十六这天要找着并消灭它们。这天小孩子是要挑着灯笼满村庄逛,比比看谁的灯笼好看,谁的最大,男孩子还要相互逗着玩,看谁的最后给烧着了。以前山上有个山神庙,一帮小孩子挑着灯笼去庙里,从山下远远望去,弯弯曲曲的,一个个小红点,极其好看。

家乡的习俗作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的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位于福建闽南金三角的东南部——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她背山面海、气候怡人。品种丰富的海鲜美食和淳朴善良的列屿人民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情。

  海边的人们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渔民们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会有很多祭祀活动。常听爸爸讲他小的时候过节的各种趣事。他说最隆重的要属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每家每户为这一天的活动要提前一星期开始准备,杀猪宰鸭,制作糕点等。当天的祭祀活动从傍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烧的金纸也常把整个小镇笼罩在浓烟中。在祭祀活动后宴请亲朋好友,非常的浓重。去年的中元节我正好在老家,体验了一把“别具风味”的祭祀活动,我发现从贡品上就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海鲜、水果、精致糕点,家人们一天就准备好了。祭祀活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没有见到空中的浓烟了。人们不再大力操办酒席,或亲人或三五好友相聚,并且实行了光盘政策。

  时代在变迁,古老的祭祀活动虽然隆重热烈,但是造成不少铺张浪费的现象。新时代的祭祀,在保留人们美好祈愿的同时变得更加环保、文明,这不正是一种进步吗?

  看着忙碌的家人,望着碧海蓝天,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屿镇变得更加美丽!

家乡的习俗作文6

  说起苏州的节日,除了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最热闹的就属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式元宵灯会到山塘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塘街的元宵灯会十分热闹,整条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挂上了灯笼,给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几分亮色。民居旁边的石路上挤满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纸灯、走马灯……五颜六色,装饰精美,让人赏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热闹,一艘艘小船来来往往,船上也挂着红色的灯笼,尤为喜庆。两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条河都亮堂起来了。横跨这河面的一座座桥,桥上人来人往,尤显得这个节日的热闹。

  山塘街元宵灯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元宵夜,苏州妇女早有“走三桥”的习俗。她们一般会挑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我走过了纹祥精致的寿星桥,饱经风霜的吉利桥,后又走上了太平桥,望着远处,心里也祝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桥,我来到一处摆放很多花灯的地方,正看着一个走马灯,灯的四面画着山塘街的水墨画,画的很好,就像把这里的景色全搬进这幅画里。灯的下面还挂这个一个纸条,上面下着一个灯谜“社会在发展(打一个《水浒传》里的人名)”我立马想到了,是“九纹龙”史进,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猜谜,乐在其中。

  月亮升空,犹如白玉盘。这时,远处烟花四起,在上空绽放,绚烂多姿,美极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节不仅营造了团圆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家乡的习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长兴,我们这里的特产是板栗。我们这里风俗也很丰富。

  比如说我们这里过年,到腊月初,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听老人说:“表示来年步步高。”

  到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上喜庆的对联。吃年夜饭的时候,家里都会烧一大桌菜,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每年妈妈都会烧一条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吃好年夜饭,大人们就给我们小孩发压岁钱。睡觉的时候我们就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表示压岁。天黑了,我们几个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到外面放花炮。看到五颜六色的花炮我们欢呼着,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大年初一和初二我们都会走亲访友。

  大年初一我们一般会到外婆家去,桌上放着很多好吃的东西。外婆会先泡一杯糖茶,再泡一杯有茶叶的茶。

  初二我们都会拿着礼物到亲人家去拜年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年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8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家乡的习俗作文9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面团,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在群面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盐,十三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首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这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有很多寓意呢!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团圆,早日归来的寓意。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习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除夕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这一天,爆竹声声响,烟花处处开。

  除夕晚上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简直是人间美味了。这一天,人们可以放下所有的坏心情,释放所有的压力,悠闲自在,乐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头戏。

  除夕因位于其年之末,人们便更加有兴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长辈们送出的红彤彤的压岁钱,小孩子们是“吃嘛嘛香,喝嘛嘛乐”了。大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们肆意逍遥,只要注意安全。然后自己找个麻将摊玩上两把,输赢亦是快乐。有的不赌钱,就“赌”胃,找上几个好友,买上几瓶价格居中、上得了台面的酒,再配两个小菜,人间天堂啊!

  老人们终于不再孤独,儿孙在庭院里疯玩,老人们就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警告上几句,要小心些;或和几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扑克,不拿钱,就图个快乐。

  小孩子们最为猖狂。手里捏着打火机,兜里揣上几盒炮,尽管有些恐惧,也要放上一盒。虽然家长叮嘱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这时,好奇心胜过了妈妈的话,必定要玩。这是男孩子们的活动,有些女孩或许也会参与。再来说说大部分“仙女”们都在干嘛,她们到了过年也不安静,小的到处抱大腿要红包,再拿去买糖;大的则聚在一起跳皮筋,讲故事。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电子产品高端又实用,过年没了热闹的气氛,刷视频,玩游戏等等,占据了一整天。年味走远了,真的回不去了吗?

  今年,希望热闹一点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了,一想到可以买卖商品,那心里别有一番风味。

  庙会起源于寺庙附近,所以叫庙;又由于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居多,在庙外摆起各种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假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庙会不会再封闭的空间里,所以不会找不到摊位卖东西,卖家们排地而坐,买家们则可以一摊、一摊、一家、一家的找自己商品;本身热闹的场面,因为锣鼓声,变得锦上添花。除了祭神,娱乐和购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画糖画。

  我走到糖画铺子前,兴奋的说,师傅,来个猪的。我说。好嘞!师傅大嗓门一吆喝。只见他左一手,右一手,这么随意的一挥,一个胖乎乎的小猪糖画做好了。看着做糖画这么简单,我好奇的问师傅,这是什么糖,他竟然毫不吝啬的告诉了我糖的做法。我回家就按照师傅告诉我的方法调制了糖浆,原以为是何方神圣,竟然是神似蜂蜜的一种糖,我小心翼翼的用糖浆一点一点的绘制我想要的各种图案,可是不管怎么尝试,无一成功。画糖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师傅”,他们可都个个“身怀绝技”。从这件事教育了我任何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

  这庙会上好看好玩的民俗文化还很多,我喜欢庙会,是因为有好吃好喝的,是因为有玩好看的,更是因为有我喜欢的糖画。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妈妈,妈妈,来给我讲讲你家乡的习俗吧!”接到老师“圣旨”——调查家乡习俗的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原稿纸和笔“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嗯…让我想想。”妈妈低下头沉思起来。

  半晌,“舞火龙!”妈妈突然的叫声把我吓了一跳。“什么东西?”我眼中满是疑惑。“舞火龙啊!”妈妈兴奋地打着手势给我描述起来:“火龙如它的名字一样,会着火。全身是由稻杆扎成的,不是直接点燃,而是在上面插满点燃了的香,舞动起来生龙活虎,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哟!有点儿意思嘛!我霎时来了兴趣,问道:“那么,舞火龙是谁都可以上阵吗。”我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哈哈,当然不是了。”妈妈看出了我想试试的小心思,哭笑不得地说:“只有正值壮年的男生才可以上阵舞,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啊,基本上每一年都去舞呢!”“真棒!可是有的女生比男生厉害啊。”我不甘心地继续说。“虽然有些女生比男生还厉害,可是舞火龙必须赤膊上阵,不然啊,衣服会着火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哈?”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着火!真可怕!我目光黯淡了几分。“现在这项活动都没几个人愿意演了,太危险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为什么会着火呢?”我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因为火龙游街的时候路人会向火龙丢一些点燃了的鞭炮,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被炸到的舞火龙的人也认为被这些鞭炮炸到是吉祥,明年会来财运的象征,不甚在意。但是如果穿着衣服的话衣服就会着火。”妈妈摇了摇头,继续说:“真是怀念呢,那场面你没见过,真的很好玩。”我低下了头,是啊,真可惜。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熟悉新年。这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的家乡福建,新年问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年轻一代在家里依次向长者致敬。在旧社会,人们不得不跪拜。虽然有人鞠躬,但大多数人只说“新年快乐。、“长寿”或者类似的东西。在收到年轻一代的新年问候后,长辈应该送红包或红橘子。

  第二是亲戚朋友之间的新年问候。除夕之夜,客人们向主人鞠躬,祝他和家人万事如意,安森新年繁荣。主人鞠躬以示祝贺。孩子们也会得到一份工作。新年钱”至少有两个红橘子。亲戚和朋友用新年互相问候,当你开始时,你应该大声说“新的是最好的,对方回答“每个人,每个人”为了表示对方满意。两个红橘子和一些糖果将被带来迎接新年。另一方将接受礼物并归还红橘子,以示双方都很幸运。但是,首先要向长辈和亲戚的老师拜年,否则是不合适的。然而,第一个去的家庭不是王,吴或桑。

  目前,迎接新年的习俗仍然盛行,电话迎接新年的新内容已经增加。新年钟声一响,人们就拿起电话问候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它既及时又方便。电话拜年的习俗也变得很流行。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传统文化。

  比如现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每到腊月,几乎家家都开始忙了。农民们忙完了田里的活,就开始进城打货了。大人,小孩都会买几件漂亮的衣服,还要买鞋,现在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大人也舍得花钱了,我们小孩要什么,大人们几乎都满足我们。各种好吃的装入口袋,让我们尽情的享受。

  到了除夕的前几天,大家都杀鸡,杀羊。在家里做着各种好吃的,一片热闹。农村里几乎都在打年糕预示年年高升,包团子预示年年平安。到了三十,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国上下都在吃年夜饭一边吃一边放着各色炮竹,据说是为了赶走怪兽“年”。无论多远的人都要赶回来吃年夜饭,父母烧了一大桌好菜。吃过年夜饭,我们开始贴对联……

  过年,预示这一年的总结,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是忙奔在外的人回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小辈向长辈表示真心祝福的日子。过大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中国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等着我们留心观察。

【家乡的习俗作文集锦15篇】相关文章:

家乡习俗作文(集锦15篇)02-15

家乡习俗作文【精】02-28

家乡习俗作文【荐】04-08

家乡习俗作文【推荐】04-08

【热】家乡习俗作文04-08

【荐】家乡习俗作文02-28

【推荐】家乡习俗作文02-21

家乡习俗作文【热】02-21

春节家乡习俗作文02-21

家乡习俗作文【热门】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