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1-02-22 12:59:54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xx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2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在北京延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包饺子,奶奶告诉我“饺子”又名“交子”代表“更岁交子,团圆福禄”。还有一个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很快就痊愈了。吃饺子时,先往一个小碗中倒入一些醋,用筷子夹起饺子,轻轻蘸几下就可以吃了,吃了一口“真好吃,一点儿也不烫。”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个饺子全部塞了进去。就这样,一碗饺子顺利地被我“消灭”了。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北京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北京,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崇明岛,那里远离喧嚣的大都市,自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其中一个就是与众不同的过年习俗——蒸崇明糕。

  传说,蒸糕的由来是在战国时期伍子胥预料到吴国将有大难,让家人在大年三十蒸了糕埋在地下,待饥荒时可以取出来食用,人们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崇明糕。

  崇明糕不同于其它年糕,它的重量、配料、做法与其它的有很大不同。做糕时,先将三十斤左右的糯米淘好,滴干水,再磨成粉,便形成了它的原料——糯米粉,再将白糖、红枣、葡萄干、核桃等十几种配料剥壳、去核,再按比例配好,接着将它们倒入一个大盆中混合。由于糕太大了,无法用煤气灶来蒸,必须用土灶,在下面烧火,上面是一口大铁锅。蒸糕前,先在上面烧开小半锅水,再放上铺了一层布的糕笼,在里面均匀的倒上一层原料,接着将剩下的原料不断填平笼中的凹陷,于是糕便节节“生长”起来了,然而,在撒面粉时也必须时刻注意着火候,以免受热不均,这可是技术活呢,等面粉用尽,且最上层的糕已经蒸熟时,便蒸好了。然而,下一个步骤却是最难的,在不损坏糕的情况下,抱着三十斤重的糕到桌上,再将它拍落,将糕笼取走才算真正完成了。

  崇明糕还有不少寓意呢,圆形的糕,象征着团团圆圆,做糕时慢慢涨高和糕的谐音都象征着人们步步高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的这些风俗慢慢被我们所遗忘,因此,我们更应该传承这些风俗,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4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来……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们守岁,小孩子们总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梦……。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节这天,人们踏青、扫墓,吃清明节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色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色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色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传统美食。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7

  老家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炮会,以庆去年丰收,祈望来年兴旺。

  在7岁那年,我兴志来潮,跑去跟爸妈说去看炮会,结果迎来的却是一个坚决有力的不字。理由很简单,我还小,一个人去自然不行,而父母日里工作也是幸苦,要父母陪着去自然不合情理。我也就只能呆在家里,自取自乐。

  那天中午,午饭我吃得很少,也很快,早早地放下了碗筷,跑上自己的房间,闷在里面。回想每年十五过后,班里同学围在一起,谈论炮会的事情,想想自己也只能在一旁听他人说。每当同学们问到我,我也只能扭过头去,嘴里道着说了几年的同一句话我爸妈不让我去

  少顷,门外有人喊起了我的绰号老山羊,我一听,哦!是冬菇头他来干什么呢?我迈出门口,径直朝门口走去。什么事?我一脸疑惑地问。今晚一起去看炮会吧!你都没去过呢!我往屋里瞟了一眼。他似乎明白了,他走进屋里,很有礼貌地向我父母问了个好,然后说:叔叔阿姨,我今晚想和你儿子一起去看炮会,行吗?他好多年没有去过,错过了好多精彩啊!如果你担心安全问题,我可以写包票,晚上我们整个班一起去,出不了问题的!我今晚一定一根毛都不少地送他回来。爸妈见冬菇头写了包票也就放心了。就将信将疑地同意了。我当即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和冬菇头约定晚上7点半在家里等他,他会带着全班来,集中后再一起去。到了晚上7点20,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时不时跑到门口看看冬菇头来了没有。终于,7点28分,他到了。我跑了出去,与同学们会合后,我向父母道别后,大家向着寨子进发。伴随着一路上的月光、花草,我们一路上熙熙攘攘,边走边笑来到了寨子的祠堂,炮会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一般来说,炮会是在晚上8点开始的,现在已经7点50分了,很快就要开始了。尽管还有10分钟才开始,然而祠堂门前早已挤满了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炮会的开始。

  8点到了,村长组织大家离中间的台子远些,避免开炮时火花会伤到人。第一项节目是开炮迎新",意思是说点燃烟花来迎接新的一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看到这烟花的人万事如意,财源滚滚。村长点燃了烟花的引信,大家一起盯着引信燃尽,然后嗖的一声,烟花开始燃放,轰、轰、轰近百响后,第一项结束。第二项叫做二炮对接,连响定天 。内容是说将鞭炮和烟花的引信连起来,点燃鞭炮,如果能连着响,那来年就是一个吉年,人人走好运。第二项开始,对接完成后,村长点燃了鞭炮,啪啪啪---千响的鞭炮响尽了,焦点就集中倒了引信上,一阵烟雾散去后,我看到了一点火光引信点燃了!紧跟着64响的烟花也叫嚣了起来。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第三项得炮者兴。因为等村长放完冲天炮以后,炮壳会落下,这时只要谁捡到了炮壳,谁就会福星高照,万事如意。村长开始放炮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福运的到来。嗖一炮冲天,轰炮鸣夜空","咚炮壳落地。正好在我的脚边,我马上捡了起来,只是不知道关于它的祝福是不是真的。接着是唱戏,粤戏。这个我们都不感兴趣,便要回去。

  临走前,冬菇头又数了一下人数,齐了才回去。

  我回眼望去,原来寨子是这么美丽,我怎么以前就没有来看看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最喜欢节日,因为在那天不仅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还可以看上激烈的赛龙舟,人们整天都沉浸在这天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端午节这一天人人都要吃粽子,包粽子,听奶奶说这还有一个故事呢: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楚王因听信谗言而在与秦王决业战中失利了,后来首都也被秦国的军队占领了,面临着之国之痛的痛苦,在五月五日这天,悲愤地投进江泪罗江,屈原死了之后,楚国人都十分伤心,为不让鱼伤害屈原的身体,便用粽叶包米,就是现在的棕子,煮熟后扔进江里,所以每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会煮粽子,包粽子,纪念着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屈原,把五月五日这天定为了端午节,以示悼念。

  这天一大早,奶奶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先把粽叶洗的干干净净,然后端出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把水倒掉,随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先拿出粽叶,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叶子中间,再放几颗蜜枣、豆子,用线包起来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的那么容易,于是便也照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全部包好了,当水发出“咕嘟嘟”的声音时,就把粽子全部倒进锅里,等待个五六分钟,粽子就煮好了,一打开锅盖,屋里就满是粽子那香喷喷的味道,把线拆开,剥下粽皮,那蜜枣就像玛瑙一样,又大又红还有些透明,咬一口糯米又黏又软又糯,豆子已经面面的了。蜜枣十分甜腻,吃上一口真是十分满足,忍不住让人多吃几个。

  吃完了粽子,我们一家人就一起去了西湖看赛龙舟,西湖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只见两只船上的选手目视着前方,眼睛里充满了斗志,开始两对选手的小舟就像箭一样飞了出去……

  就这样充实的到一天就过去了,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也看到了十分热闹的赛龙舟。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有一个可爱的想家,那里有许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纯洁,农民栽的稻子是最灿烂的。这么美好的故乡也有它的习惯,也有它的风俗。

  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准备早饭。一般来说春节的早饭和平常一样,不需要很丰盛。对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是我们家乡习俗之一。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这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丰富,几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种菜,那便是鱼。因为人们知道“年年有鱼”嘛。每年春节都要有鱼,所以少于也成为家乡春节的一种习俗。无论哪一顿饭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随着鞭炮声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饭。其实纯洁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在这一天办大喜吧,这应该不算进去的。

  晚上,对于每一户家庭来说是最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饺,而且水饺里面还包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而且听家人说,如果,孩子吃到钱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钱,就会发财有很多钱;如果老人吃到钱,就会使他们延长年寿。家乡的春节习俗好有趣呀。吃完饭后还要放烟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开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乡春节还有一个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我也要到了好多钱,真高兴家乡有这么多的春节风俗。

  算一算,家乡有哪些习俗:放鞭炮、吃水饺、贴对联、放烟花、烧鱼、给压岁钱。哇、这么多的家乡春节风俗,好爱我的家乡,好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的家乡—河南省焦作市,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祭灶是河南的传统节日,俗称“小年”“小年”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每到腊月二十三,我总是可以听见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是新年的第一轮鞭炮,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燃放。而人们也都开始忙于购买灶糖,火烧等祭灶食物。而在农村祭灶仪式则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时所骑的马。人们不把鸡叫为鸡而称为马。红公鸡称为红马,白公鸡称为白马。这时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用天执酒浇鸡头。若鸡扑楞有声,就说明灶王爷已经领情。这就是农村的祭灶仪式,祭灶的食物也很特别,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河南首选的祭灶食物是灶糖和烧饼。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小时候,我听大人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为了不让灶王上天说坏话,就吃灶糖来黏住灶王的嘴。这种糖是小孩们的最爱,我却不喜欢吃,因为我觉得这种糖太黏牙了,而我又不喜欢吃甜食所以祭灶时我很少吃这种糖。祭灶这天除了吃灶糖外,还要吃火烧。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烧饼摊点的生意就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看做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的人们都要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为的是吃到家里做的祭祖火烧。祈求来年平安无事。

  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焦作看看祭祖仪式,尝尝灶糖和火烧吧!到时我一定会热情款待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来自四川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小镇,有被称为“小资中”的美誉。家乡每年年底就会有做香肠和熏腊肉的风俗。每逢过年佳节,最想念的就是香肠的味道,特别是离开家乡这几年。

  在我们四川,做香肠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细选的,农家养的猪最合宜。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香肠,猪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小肠洗干净留着灌香肠用。

  说到做香肠,也是一门学问。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小块小块的,放入适量盐,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们和匀,腌制一个小时。等肉腌好以后把洗干净的小肠尾端用线打好一个结,用小圆筒把小肠撑在内壁,猪肉一小块一小块的往里面灌,灌到30厘米就用线打一个结,接着刚才的步骤继续灌猪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肠就灌好了。最后灌好的香肠拿到通风有太阳的地方晒,大概晒几天以后准备烟熏。

  腊肉是用五花肉做的,盐涂满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这个比较简单。腌制几天和香肠一起拿去烟熏。烟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锯木粉和松柏枝叶。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搭一个简易棚子,炉子上放香肠和腊肉,下面烧火,火上浇木料的锯木粉,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肠和腊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过年的风俗和各地过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食材了,主要是因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较繁琐,比如说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过年是吃中午,大多数地方是吃晚上吧!虽然香肠和腊肉过年的时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个年代,有香肠和腊肉就是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就切上几块腊肉,解解馋。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广式腊肠,和四川香肠差不多的,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试试自己动手做的香肠,也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不管是小村庄,还是大城市,家家户户都要拜年。说它是年俗之首,也并非是,只不过在我心中,它是那样高等的宝座罢了。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贴对联,初一去庙里拜佛求平安,初二去外婆家拜年,初三到岗上给去世的亲人上香、烧纸钱······令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给外婆拜年。

  大年初二那天,美丽的小雪花在空中飘飘悠悠地飞舞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外婆家。我们下了车后,从后备箱里拿出几箱早已备好的礼品,然后悄悄地推开大门,想给两位老人一个惊喜。

  “外公外婆新年好!!!”我高声喊道。

  外公外婆不约而同地从灶火屋里走出来,脸上露出异常兴奋的笑容。他们接过我们手中的礼品,把我们请进了堂屋。刚坐下,几个大人便唠起了总也说不完的家常事,我和姐姐只好去房间里看电视。

  终于,她们不再聊了。我便从爸爸的爱车里拿出我精心准备的贺卡,送给年逾花甲的外婆。外婆收到我的祝福后,幸福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那张平日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绽开了一朵美丽无比的野菊花。

  我感到无比自豪。

  父母生日、教师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我送过无数张贺卡。对方开心,我也开心,可从未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自豪过。因为,这一次的小小举动,换来的是一位长年心事重重的老年人一个宝贵的笑容。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05-09

家乡的风俗作文05-08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04-06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05-15

我家乡的婚嫁风俗-风俗作文600字03-28

家乡的传统元宵风俗作文03-28

关于清明家乡的风俗作文04-10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03-17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05-08

家乡的风俗闹元宵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