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1-01-31 09:30:52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通用1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通用13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说起杭州的春节习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我们浙江杭州的习俗吧。

  首先“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有就是:开门炮。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到处是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谓"接年"。放“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气和倒霉,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大丰收。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说一些吉庆的话。一般鞭炮都是红色的,燃放后满地通红。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提高气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落花生叫长生果……。

  这些就是我们浙江杭州过年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在我的家乡新兴县,一提起那里独有的是热闹的“走大王”活动,连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飞色舞地向你道来。

  活动还没开始,已经到处挤满了人。我挤在观看的人群里,周围的人们都开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边举着大大的风车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劲地往里挤;还有的孩子被挤在了外面,急红了眼。风吹着路旁的树发出了“沙沙”的响声,似乎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走大王”活动而欢唱,风车快速地转着,似乎为“走大王”活动快乐地舞动。

  活动开始了,每一间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来,排在第一间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护一方之地的力量,当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时,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来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游完毕之后,人群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因为比赛开始了。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点处,“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劲往前冲,生怕比别人那坊慢,夺不着好彩头。

  比赛期间,观众们也没闲着,纷纷把头上的帽子、手上的风车高举过头,热烈地挥舞着,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气,似乎自己的加油声能让参赛人员们跑得快一点。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毕,热闹的“走大王”活动结束了,但人群还迟迟不愿散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就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我的老家——阜新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

  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一样,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异常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可是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能够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终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齐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当然我的家乡就在湖源!

  湖源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风俗,唯一风俗可能就是这个吧,你猜猜是什么?

  我们家每一年过年,过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节日会祭祖。那如何祭祖?我们会在吃饭前记祭祖,桌上会买买许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饭,一根烟,一瓶酒,许多椅子与一只碗。而且有一个人会拿三只香,等开始祭祖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摸吗?因为我们记住就是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们,或者是你去世的亲人,这些椅子上面虽然没有人,但是我们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样,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为什么不能摸,不能碰吗?你想想你吃饭会有人来无缘无故碰你吗?有人会来摸你吗?并没有,那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们?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须是要干净的手,这一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且在祭祖的时候,我的叔叔与爸爸,会给他们倒酒,他们每人一只碗陆续的倒过来,最后再把酒倒到一一只碗里去外地一洒,干什么?那香最后怎么处理呢?我们会把它插在家门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记住记好我们小孩可能过去拿零食,可能会把饭菜搬到另一个桌上去吃,因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样的,记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们的桌子是圆圆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色。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有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有性格温顺的傣族人,有善良淳朴的苗族人。那现在,我们来看看热情好客的湖南人。

  我是湖南人,我知道很多湖南的风俗。在过年时,拜年就是一个风俗。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也很有讲究,人们一般在晚上拜年,大伙儿坐在一起,说说新的一年的打算。在拜年之前,很多人都喜欢送礼物,表达自已的心意。如果给老师拜年,送水果与鲜花都是很好的选择,既表现得大方,又表达了自已美好的祝福;如果给亲朋好友拜年,送水果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水果代表平平安安,吉祥的意思;如果我们给长辈或是远方亲戚拜年,送一些家乡特产,或是一些补品,长辈也会很高兴。

  每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时,我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的红包。红色代表吉祥,代表平安,还祝愿每一个人发大财。每当我收到红包时,我会乐呵呵地说:“谢谢,新年快乐!”在接到红包后,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从这以后,我才明白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希望湖南的风俗,大家能喜欢。其实,拜年更多是希望全家平安、亲友和睦、友谊地久天长和快乐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春节,伴着冬天的脚步悄悄来临,和我们欢聚在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户户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店铺里也摆满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红包……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欢迎的颜色了,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这段日子,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忘外,做着团圆饭。而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则是点鞭炮,放烟花。听着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平常一样夜晚的寂静,无数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幻化成了各式各样的花样,描绘着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夜晚的天空顿时在黑色的幕布上绣上了几朵美丽的金丝花儿。

  “吃饭咯!”“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还有腊肠”……除夕的桌面上摆上了满满一桌好吃的食物:年年有余、节节高升、团团圆圆……每一份食物都被赋予了美好的祝福。

  孩子们吃着,笑着,嘴里还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大人们宠溺的笑容里,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悄悄心里盘算着又该买点什么?又该挑些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盛放、鞭炮响亮,在一家家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中,过年的气味已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趣味的风俗,下头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趣味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齐,有说有笑的。一齐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最终,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十分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趣味呢,如果有机会,必须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必须会喜欢这个趣味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范文02-20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15篇05-19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15篇)05-09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37篇)05-12

家乡风俗作文通用15篇04-26

家乡的风俗作文05-08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通用15篇)03-30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通用15篇)03-30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04-06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通用97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