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作文

时间:2024-02-11 10:01:26 和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和谐的作文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谐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和谐的作文4篇

和谐的作文 篇1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的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的绿;阳光的和谐,是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是给人们留下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回到树上。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非常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然而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仰望天空,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心中不免平添了几许忧伤。岁月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我到哪里去寻找和谐之美呢?

  有人告诉我:

  和谐在诚信中。翻开浩瀚的中华典籍,先哲们关于诚信的认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民的道德品质和崇高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使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无限魅力。当今社会,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美德急需倡导。

  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新时代,诚信美德日渐显出其巨大作用。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美德,必将大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养。

  和谐产生于友善之中。其实,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人,都需要友善。中国的博爱传统充分反映了友善的理念,先秦儒墨两家最讲究博爱。儒家的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恻隐之心”,讲由己推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博爱的传统不是来自某种主观意愿,而是来自于人的天性,因而更容易人为地接受。

和谐的作文 篇2

  这几天,我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六章。其中,我最感动的是第三章中的《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一个平凡的人孟祥斌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在寒风凛凛的冬日,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江中,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挽救了女子的生命,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沉入水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孟叔叔那种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生活中,我觉得和谐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对大自然珍惜呵护,还要常做对班级有利的事,从身边的事做起。

和谐的作文 篇3

  学生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因此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课堂上,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欣赏、关怀和理解。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学生便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师生融洽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交流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情感和信息得到交流沟通了,师生彼此间就可以增强信任感。

  有位女生长得比较胖,因此运动起来就显得有点笨拙。体育课上,她不敢上双杠,在我的保护下上了双杠后,基本上就“丧失活动能力”了,只能尴尬地“挂”在上面,同学们看到这种情景都大笑起来。渐渐地,她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与惧怕心理,经常找各种借口不上体育课。这天,我带领学生练习篮球行进间三步上篮,她的动作依然很不规范。但是,我并没有批评和冷落她,而是用和善的目光和真诚的语言去鼓励她,并一再慢慢给她示范,耐心地给她讲解动作要领,激发她的信心,帮助她领会动作规范。在分组练习运球三步上篮时,她自己总是比其他同学多练两三次。为此,我选择了一个适当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的这种精神和行为。看到她努力的样子,同学们都不再取笑她了,有些同学还主动和她一起进行练习。我感觉这节课的氛围特别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变得很高涨。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深切地感悟到,是我对待那位女生的温和态度为这节课定下了和谐的'基调,因此学生们感到很温馨,很放松,学习非常投入。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开始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热情、耐心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发现,自己组织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很多,学生们掌握动作要领也变得很快,那位女生再也没有缺课的现象,动作的协调性、运动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和谐的作文 篇4

  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会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失绫绡。”我们会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空高歌:“天下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会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的风景组成了我们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我们需要美好的风景来装饰自己美好的心灵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与生活和谐,与自然和谐,与整个社会和谐。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不单单是曲折的智慧,“让”还是一种美德。古谚有云:“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谦让能够让原本相距遥远的心靠得很近很近。谦让又是一种尊重,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

  “让”,这和谐的风景,打动了我,打动了大家。它使我们的心灵净化,得到升华,我们要有向上的积极姿态。因此,“让”给我们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