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2-06-12 11:00:43 故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故乡的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故乡的作文三篇

故乡的作文 篇1

  诗歌般优美的文字,氤氲出水乡的润泽,在江南湿润朦胧的水雾中,故乡以它独特的湿润染着周遭的一切。

  故乡,是个好地方。很多人都这样说,故乡有水,故乡有山,故乡还有那连绵不绝、五彩缤纷的云海,故乡还有老屋。

  站在老屋的门口引入眼帘的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只在屋顶上批了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现在平常的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有一口的优哉游哉的抽着自卷的旱烟,而每当呛得白脸通红时,便急急的招我来捶背,那情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了老屋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间,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在红肿吱呀吱呀的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的凄凉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

  故乡的云是美的,故乡的人是美的,故乡的天是美的,但最美不过是黄昏,最美不过夕阳。

  曾经有许多这样的黄昏,夕阳从树木的指缝里抛下金丝银线。树影大方的穿过窗子,跳上桌子,明明暗暗,写下一大片故事。它们并不是呆板的文字,而是一部黑白的电影,有悲有喜,有出场有落幕,每天都在上演,它们如一片清凉薄荷,带走烦热,留下一份明澈清爽的好心情。

  我很喜欢故乡的夜,因为这是可以静下心来品味——品味独特的滋味。

  脑海中有许多这样的夜晚,淡淡的灯光下,我的影子陪着我。顺手为我自己泡一杯茶,看一群褐色的精灵在琥珀色的液体里热烈的跳动,柔柔的水雾把那份苦苦的清香抹上我的额头,这时,不需要与人高谈阔论,也不必和谁娓娓而谈,只需要捧一本书,懒散的窝在椅子里,把心融化在情节的河里,感觉时间从古至今,从远至近,从模糊到清晰。虽然我是一个人,但并不孤单。

  静静的咀嚼些怀念的滋味,感悟些什么,里喧嚣远一些离自我近一些,这个时候,回头或者向前看看。过去、明天原来并不遥远,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只隔了一扇门,站在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人和往事。

  因为,故乡是我逃不出的围城。

故乡的作文 篇2

  他,在长城脚下出生,在故宫中成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他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记录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天灾人祸,歌舞升平。在外国人心目中,他是神秘的兵马俑,是巍峨的故宫;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李白笔下流淌的不朽。究竟是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他,就是中国的汉字。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别看它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方块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不同含义的词组,一篇篇语句优美的文章,一首首抒发情感的诗歌,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看着这些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当你使用汉字的时候,就像浮在茂密的花海上。这些汉字生动形象,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大家看“柜”字:左边有一个“木”,表示柜子是木料做的;右边是个“巨”,中间有个“口”,大家看像不像抽屉?“落”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洛”与“落”读音相同,草字头,表示属于植物,汉字很有趣。可以找窍门记住它。三口“品”,两人“从”,三人“众”,三石“磊”……。还有其他有窍门的字,如:弓长“张”,干勾“于”,言吾“语”。如此非常的文字,又怎能不让人爱!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上,汉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话》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诉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随着年龄增长,每一次读生字、写生词时,我就会觉得这些方块字仿佛一个个精灵,在一张张雪白得纸上玩耍嬉戏呢!当一个个横平竖直得汉字工工整整地出现在作业本上时,我就会特别开心,认识汉字便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构成一篇篇佳作,

  你时时呼唤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去亲近你,去亲近中华文明那博大精深的魅力。我爱你,汉字。我与你相伴到永远!

故乡的作文 篇3

  大红色的爆竹屑在北风中飘起来,带着尚未散去的白烟挂上萧条冷硬的树枝,于是枯瘦的树木也带上一丝丝红火暖意,它被烫得抖了几抖,又安心立在霜里。空气中已弥漫了刺鼻的硝烟气味。

  如此一成不变的景象,今年我却是看不到了,只能呼吸着冰冷空气,闭着眼在脑海中缓缓勾勒出来。家里并不禁烟花爆竹,且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谁的心里也都存着庆祝的念想,暖暖在外漂泊的人。大白天的异常喧闹,夜晚又寂寞起来。灯,在多晚的夜里都亮着,有爱闹的孩子到门外唯一的小店买了烟花在阳台玩耍,只发出轻轻的响声,像点点星光从手中飞溅出来,很好看,火光映出孩子笑着的脸。但不吵。等烟花都放完,面目都隐没于黑暗,又是一片宁静。

  年三十,很早,道上就没有人影。一是这里,儿时居住的地方,本就相当于一个小村,或者比村都小,大门有弯弯的道通向县里,这一片地方,都是祖辈上就互相认识了的。二是年夜饭早上了桌,家里全家族的人,忙了一上午,想也知道有多丰盛。

  偶尔有人出来,是闲逛的老人悠悠又逛回家里,或是小孩从楼道里,急乎乎地跑出来,为大人买条烟,买瓶酒,又脸蛋红红地窜回去。都怕冷,哪也比不上家里。

  家中是与外边不同的光景,圆桌旁围满了人,光是称呼就要想上好半天,有把舅舅叫哥的,有把小姑叫妹妹的。凳子不够了,小孩端着饭碗站在旁边,我们家是不宠孩子的,每一个都被不知狠狠打过多少次,是晓得个中道理的。比如,烧出来的菜第一筷子必定是家中最上边的一辈的,大人敬酒时小孩不站旁边等等。但小孩不忌酒,抱在手里的,也被大人用筷子蘸一蘸酒放在嘴里。

  江西口味重,满桌的红,灯笼椒,朝天椒,便是最老的老人,也敢拈一只反在嘴里,吃辣椒,种辣椒一辈子了,老了戒不掉。不是没有口味清淡的菜,蛋卷。把蛋打匀了放在锅里,控制着锅让蛋液画出实心的,金光色的圆,薄薄的,蛋香四溢。把肉抹匀在蛋饼上,卷成卷,一条一条地放进盘子里。大人说这看起来简单的一道菜有讲究,要放的淀粉,黄酒,荸荠,肉的多少,全凭手感经验。

  老人有专门腌制的“霉豆腐”,也是红的一块块,平日里下清粥,过年嘴馋的也拿一两块放到碗里,多了就不可,说是过年了,不吃那么“贱”的东西。但吃得最多的我知道,晚上是要不停找水喝的——太咸!

  异地的城市中,已很少看见如此爆竹屑漫天的景象,只是偶尔听见一两声鞭炮声,就不由得想起故乡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