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时间:2022-06-17 08:29:15 国学 我要投稿

精选国学经典作文汇编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国学经典作文汇编四篇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就培养小学生诵读兴趣的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介绍诵读意义,教师体验先行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二、建构诵读环境,体验清静自然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三、有声有色,音声相合

  针对很多学生诵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兴趣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笔者曾运用“内观经典诵读法”,让学生们尝试在熟背的基础之上,闭目回想经典中的字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右脑的图像思维,让整个诵读或背诵的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声有色”,进一步提升诵读的兴趣。

  尽管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上诸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兴趣。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与表演,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经受住最初一段时间的“无聊期”,逐步找到诵读的乐趣与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阶段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那么下一环节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和参与意识,自然也会把这种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带入到诵读环节中去,有助于他们静下心来专注于诵读体验。总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让学生接近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精髓的重要方面。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就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有人会疑问了,什么是国学?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国学。但是准确点讲是《论语》《孟子》等。

  大家还记得小时嘴里碎碎念叨的“人之初,性本善……”吗?这就是国学。国学不一定说就是看书,其实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我有一个坏毛病,如果考试考好了一次的话,第二次就不行了。那是为什么呢?想想一句话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出自于国学里的。国学还可以告诉我们做人的品质。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还有人说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还有人说国学太深奥,根本读不懂,我只能说一句,你错了!因为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并不是在心里默默的读一遍,而是要反反复复的读上一遍又一遍。你才能真正理解含义。

  国学中还有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确实是这样。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什么不顾,所以我们要替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捣乱,主动分担家务。还有古诗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这也告诉了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就不同。这再次印证了国学经典伴成长。

  国学使人进步,国学使人明智,国学使人高尚。让我们不辜负老师,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学习国学让我们更加高尚。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还有我们以前连电视也没有,谁家有电视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现在,不止有液晶电视,还有电脑、ipad、手机等先进的科技产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幸福多了。”

  我想:“现在我们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们都要到江边洗衣服,把手伸到水里都要被冻死了。”

  在未来的世界里,科学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个个奇迹。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当你泪眼朦胧抱头痛苦时,是什么像一展阳光照入你心田;当你无忧无虑挥洒快乐时,是什么为你添加一分色彩;当你激情万丈热血澎湃时,是什么为你指引黑暗中的路途;它在成长的路上无处不在,我想它是——国学。

  秋天来了,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望着窗外的梧桐树,满满的有一怀抱那么粗,秋风瑟瑟,金黄的叶子随风飘下。我走到户外,拾起一块石头,捡起一片落叶,望向一片金黄,不禁吟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继续向前走着,一抹黄闯入我的视野,一棵草在乱石里生长,这时我仿佛看见了茫茫草原上的熊熊大火和泥土下的生机勃勃的草根,不禁感叹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不觉天暗了下来,向西边望去,不知何时一滴黄墨晕开了天空,让人不禁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点点忧伤。

  小时候,抱着《论语》、《诗经》牙牙学语,听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望向天空幻想着祖先的样子。

  深邃的目光望透层层的云雾,我仿佛看见了,孔子在学堂里耐心教导,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我还看见了,孟母带着孟子匆匆忙忙的搬家,不知是否找到合适的住所?看见了,颜回在寒冬腊月不惜跳入冰湖抢救经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呼?传不习呼?”古代文化在历史的长流里千百年来不失那动人的姿色,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渐渐缓过神来,收回视线,望向手中的书本,看着这一个个灵动的汉字仿佛像那一个个小精灵,嘀嘀咕咕但不知在说些什么,是在谈论那书中的奇妙意境吗?

  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和远大抱负凝聚成中华民族的瑰宝,那是一片净土,能给予人思想的洗涤;那是一片深林,能给予人身心的愉悦;那是一片汪洋,能给予人心灵的安慰。当你忧伤时,读一读国学吧!它教会你如何坦然;当你浮躁时,读一读国学吧!它教会你如何静心;当你迷茫时,读一读国学吧!它为你指引方向。

  让我们乘着这一叶帆舟,在国学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国学经典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国学的作文精选-国学12-22

国学征文:学国学 考国学作文11-24

有关国学的作文大全-国学12-22

踏着国学的脚步作文-国学01-24

国学的作文09-28

国学的作文11-26

国学经典的作文08-08

经典的国学作文08-08

经典国学的作文08-08

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