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时间:2022-05-11 11:18:30 国学 我要投稿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七篇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在我的小时候,上学前班。老师就天天教我们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那时,谁也不得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声嘶力竭的跟老师朗读。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它的意思,懂得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国学的魅力所在。

  从前,我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觉得这样已经够厉害,目中无人。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虽不想做伪君子,但是我不信。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师把年级前五十念一下,我排名后。我明白我的成绩不值得骄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学谦虚,我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我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到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骄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觉得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都在进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验证这句话似的,在后来的考试中,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的沉重打击。我回到家,拿出试卷,认真分析错题原因,发现这些题都是因为我骄傲,因而没听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得到班里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为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个错误跟同学吵,甚至打起来,自从学“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个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是我不会气馁,我会加努力做到!

  有人说:“我们要勇于创新,扔掉那些老的、陈旧的东西。”可我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好的创新。为什么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莎士比亚、海伦……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历史,我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个站在山顶人将是我们!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传统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它一直陪伴着我,启迪着我。我在家读《增广贤文》时,当读到“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时,觉得很惭愧。以前我有些嫉妒成绩好的同学。当一些成绩差的同学犯错时我可以容忍,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误,我总是念念不忘,总是把别人的缺点挂在嘴上,有时还不跟他们玩。

  而我自己犯了错,我总是想:这有什么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以后改正就是了。现在我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对同学犯的错,应该善意提出,帮助他进步,而不是老责怪他。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思想上如果松一尺,行动上就会松一丈,最后会犯更大的错。所以,我应该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读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及“昼坐惜阴”,使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或看课外书,外婆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外婆,我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

  现在我知道时间有多珍贵,于是就抓紧时间做所有的事,我还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发明“长生不老药”,延长所有人的生命,像女娲、后羿一样,解决人们的痛苦。传统国学不仅启发我的思想,在今后我还要用它指导我的行为,培养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的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入则孝”讲的就是亲情,“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在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人我们要善待、照顾父母。尽管现在家里有暖气空调,不需要我们扇扇子暖被窝,但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

  关于学习,孔子也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这个最好的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而且要做到学了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

  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三字经》和《弟子规》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给我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专家点评:

  本篇议论文围绕“国学伴我成长”进行了论述,运用《三字经》引入论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道理论证进行了富有说服力的阐述。语言流畅而极有感染力,内涵深刻,发人深省。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国学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国古文化精髓和素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精神补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光点。我们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也不能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好的`优点要学习,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要好好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告诉我们作人应该谦虚。谦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我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就是以谦虚宽容的态度接纳属下,因此唐朝愈加强大。而关羽就是因为他的傲慢轻视天下所有人,最终大意失荆州。张飞因为对部下粗鲁甚至凶残,后因部下反抗而杀。

  国学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优秀的品质。

  在《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是,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多么宏伟的气概,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写照。战败,大笑周郎诸葛,不耻于跪于关羽,不因眼前的挫折放弃大梦想。能屈能伸,此乃大丈夫也。曹操是历史上一位枭雄。行刺董卓可见其勇;离间马超,可见其智。这智勇双全,就令人刮目相看。

  国学经典,是在古代历史文明长河中弥留下来的瑰宝,其中蕴涵的哲理为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将与它共同前行,走向那更美好的未来。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

  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1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译文】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17、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译文】 这是一幅古人的对联,是说功夫、本领、成功,都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人一生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遭到逆境;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战胜了困难,你就会获得胜利的喜悦。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译文】苦口的药虽然很倒胃口,但却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9、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译文】做事成功由于多思考,失败由于随意,不经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3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3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

  3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39、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译文】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4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译文】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国学经典作文 篇6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经典作文 篇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因为大家只有发愤自强,奋斗不息才会得到赏识,也才会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现在我已经上六年级了,我认为国学经典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刚开学不久,学校就发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憾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但当我手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孟子·尽心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意思是:“居仁之所,行义之路,这样有远大志向的人的事业就完备了。”

  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国学经典《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几乎每个小孩都耳熟能详,所以国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自从学习了国学,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使我了解了国学,学习了更多的国学经典,也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我改变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身为中华儿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学习,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领我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七篇03-16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七篇03-28

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七篇03-19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8篇05-07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五篇04-25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10篇04-24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9篇04-20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六篇04-19

实用的国学经典作文合集5篇04-01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合集7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