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时间:2022-03-09 16:28: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15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

  看完印度喜剧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不由得很想为它更名为“我的人生谁做主”。 同时,该片给予我发散思维、诱发我第一次迸发出想写观后感冲动的就是这个主题——“我的人生谁做主” 。这里的“我”不啻是本我,是上帝创造的我们每一个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表面上荒诞搞笑的狂喜剧,也是一部内核让人啜泣的严肃片。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我居然没有感觉到疲劳,反而觉得时间飞逝,意犹未尽。观看中,一次次忍俊不禁地捧腹大笑,一次次如鲠在喉泪流满面,笑中含泪,泪里带笑,又哭又笑,最后破涕为笑。看完掩面而思,却让我没有像平日观看完喜剧片那样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反而心中添堵,心情沉重,思绪万千。一种“好东西大家分享”的理念让我不得不向大家强烈推荐这部影片,一种不吐不快的情绪驱使我不得不敲下这篇冗长的蹩脚文字。

  影片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故事以两个好朋友“拉朱”和“法涵”,在毕业十年后寻找其死党挚友“兰彻”(兰彻与拉朱和法涵是室友,三人是铁哥们的关系)之旅和十年前入学皇家工程学院穿插着回忆拍摄的。讲述了十年前他们三人一同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的求学过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第一,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堂上,校长(绰号“病毒”)手举一个“一只鸟站在鸟巢上”的道具,上来就来了这样一席开场白:“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说着,他将一只鸟蛋从鸟巢里掏出,“啪”的一声狠狠地摔落在地…… 看着破碎、流淌的鸟蛋,学生们个个目瞪口呆,惟有兰彻若有所思,表情平静、坦然。

  兰彻,本片的一号人物,一个富人家庭的一名园丁的儿子,由于从小天资聪慧,被要求冒主人少爷之名去上大学,条件是学成之后将学历给主人的少爷,然后自己悄然退出、永远消失。他善良、开朗、乐观、幽默、自信、智慧,他因为喜欢机械而学习机械,他主张将激情转化为职业,将工作当作游戏,“做你自己想做的”,也就是做你自己。在帮助朋友、戏弄对敌、反抗校长权威的过程中,他改变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没有学历的他消失十年间,变成了一个拥有400项发明专利的大科学家,作为炙手可热的人才,日本和美国的多家公司都争抢着要他。

  拉朱,本片的二号人物,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穷小子,信奉佛神,十分不自信,手上戴满了各种迷信的戒指,长期生活在来自家庭种种重负的压力之下,一直处于恐惧的状态中。拉朱在影片中的戏份很丰富也很出彩,由于送他病重的父亲去医院抢救,兰彻与校长的二女儿Pia擦出了爱的火花;由于偷窃试卷事件(兰彻和法涵为帮助他度过考试难关,出于朋友义气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行盗),拉朱在面临自己与兰彻二选一退学抉择的七分半时间里,压力终于压垮了他,从楼上的窗户一跃而下,正是这一跳,才有了后来感人至深的场面。好友兰彻不停地讲笑话,尝尽一切方法,终于将他唤醒,而他也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在毕业的面试中坚持做自己。他说:“16根断骨给了我两个月的时间思考和反省,最后,如梦初醒。今天我不再请求上帝给我这份工作,只为这生命而感激。”“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有几个人会这样呢?拉朱,他是这部电影里面最真实,最现实,也是最带给人力量的一个人物。

  法涵,本片的三号人物,他自幼就一直想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家,但是父亲却坚持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这让他一直生活在虚假之中,终于在兰彻将他四年前写的信寄给匈牙利的著名摄影家并收到回函之后,在兰彻的再三鼓励下,他才鼓起勇气与父亲摊牌,最后亲情融化了一切分歧,他成功的转行。而影片的叙事,也是从法涵的视点进行闪回倒叙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很好地了解一下中心人物兰彻吧。

  影片的主角兰切就像是无厘头周星驰一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令老师和学校头疼的“问题学生”,影片围绕他入学后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他提倡兴趣学习,敢于挑战传统教育;他坚持正义,勇于挑战权威;他用知识拯救了人的生命,使他人建立了应有的人格;他用智慧、真诚和热情影响着朋友,让朋友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他似乎很叛逆,但又很单纯;他活学活用,动手能力极强;他不受条条框框的制约敢于打破常规,他对清规戒律的束缚不屑一顾勇于抗争;他的行为时刻追逐着自己的思想,他的言谈举止无不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人性至真、至善、至纯的光辉……好多知识是来源书本,但绝不来源于传统课堂。如果说,叶芝在《当你老了》一文中所全心热爱的是她的那个唯一的“朝圣者的灵魂”的话,我认为影片中特立独行的兰彻,剔除其性别不论,无疑就是我们观众、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现实生活中所应该推崇和迷恋的集大千世界无数个“朝圣者的灵魂”于一体的化身。虽然,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的电影是虚拟的故事,只能让兰彻生活在影片里,很难或者根本走不进现实,人人都知道兰彻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但即便如此,影片所展现的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著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仰、让人渴望和值得人追随。

  人是孤独的,又是群居的动物。孤独的自然属性,使人总想特立独行,如兰彻一样的自由生活。但群居的社会属性,使人又不可能那样去做,因为现实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只能沿着那特定的轨道或被牵着鼻子走,展现在影片中的拉朱和法函就是这样。而展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就是亲朋的期许,生存的压力,努力的艰难,竞争的残酷,抉择的迷茫,自我的迷失。

  总的说来,《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感动、感慨、感叹、感触、感悟颇多,真的是部很经典的电影,许久都没有这样的眼福了,它集搞笑、批判、励志于一体,将亲情、友情、爱情穿插其中,把人生、生活、生命融入到平凡的人生经历的各个必经环节中——学习、事业,为人、处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选择、坚持等人格的智慧和魅力,把一个个看似周星驰似的无厘头的搞笑场景,升华到了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在欢笑中,影片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在泪水中,影片将那些启迪心灵的思考引申的无处不在。还有影片中的插曲也很不错,优美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平实的歌词让人回味无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2

  学校推荐我们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我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甚至闹剧,可看完以后怎么也笑不起来。影片中很多地方确实采用了印度电影的常用舞蹈表现形式,从表面看是欢乐、诙谐的,可影片中所暴露的对于教育的折射使人扼腕痛惜。

  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皇家工程学院,每年40万以上的考生只录取200人,多么让人向往的高等学府,但学校的种种怪象令人毛骨悚然。院长博学多才,可他是一个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充满嚣张气焰的人,整天就会题海战术,学生每学期各种测验、考试、口试有42场,砸得学生晕头转向,除了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没有任何创新、发明。用影片主人公兰彻的话说:“狮子在皮鞭下也学会坐板凳,这是训练而不是教育。”为了所谓的学业逼死了儿子、逼死了学生。一个上进的学生,因为父亲的中风耽误了交毕业设计就不让他毕业,孩子本来是怀揣着回乡造福桑梓梦想的,家乡的人都为他能成为工程师而骄傲不已,可作为导师却挫伤了他的自尊和理想,让他退学,他觉得人生什么也没有了。最终自杀于寝室,用生命的终结向残暴的导师表达愤怒,向不公的教育体制无言地抗争。临死之前他给自己唱了一首挽歌:“我的未来什么也没有了,让我的生活结束吧……”在他的葬礼上,瓢泼的大雨淋湿了棺柩,可我觉得那是上天对人类无知的控诉。兰彻达斯问院长: “你认为洛玻的死是自杀吗?其实是四年的压力、是你、是我们的教育谋杀了他,我们只考虑高分,定居美国,在高等的银行工作,谁去想过人性的差异,一个不能当工程师的人当野外摄影家为什么就不可以?”

  是的,我们的社会经常人为的给人贴上价格标签,生活就是利润报表。我们对孩子的衡量分数至上、乖巧至上,简单问题复杂化。当我们的孩子递上稚嫩的作品时我们弯下几次腰给予欣赏?当有灵感火花碰撞的时候我们都精心捕捉吗?如果我们都鼓励孩子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可以翱翔天宇,我们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允许他们个性张扬。未来他们回报社会、家庭的难道不是多彩斑斓的生活吗?让我们坦然迎接潮汐,也坦然面对烈日的炙烤,坚信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3

  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一场关于有理想的人的追梦旅程。

  最喜欢的一位单口相声表演者叫RussellPeters,他是加拿大第二代印度移民,专长于种族笑话,又善模仿各种族裔的口音,不管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意大利人,他都能找到突出特色予以模仿夸张,在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之余留下悠远回味,一边佩服他观察细致入微,一边咂摸各个种族的痼疾毛病。 Rusell Peters曾经对印度电影做过夸张总结,几个主要点跟我印象中的传统印度歌舞片还真是严丝合缝。其中他说印度片子一定要有歌舞,而且不管什么剧情,一定会突然到达一片旷野,中间一棵绿树,女主角藏于树后,随着音乐的节拍从树左侧突然探出头来,唱一句,缩回去,再从右探头,反复几次,手则作莲花指翘于颏下,眼珠左顾右盼,迷得追随她前来的男主角神魂颠倒。

  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来观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 。 三傻大闹宝莱坞,名字里“三个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汉(Farhran)与拉祖(Raju)是大傻瓜了,也许社会的变革就是要这种不畏强暴的“创新”型学生,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观心态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这是极度成功的。

  比起通常的宝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似乎更显成功,笑料层出不穷,种种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搞笑”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包括兰彻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该片讲的是兰彻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它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不可能总是对的”,体现了兰彻的成功。

  在社会上,在历史中,难道伟大的变革者不是拥有这样的精神才诞生出的吗?这部影片难道不是对现实的批判与讽刺吗?为什么西方社会,西方学校会出现那么多发明家?就是他们这种创新的精神,还有敢于打破传统腐败的内心。在那位“病毒”校长送笔给兰彻的时候,说明他承认了兰彻,认同了他的优秀。我本人对该片持肯定态度。因为打破传统腐败的,就是需要他们这种不畏强暴的,正义的,却又合理的人。

  还有该片成功的是,它使我认识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显,兰彻的两位好友就是受到了兰彻先进的思想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仔细想想,要是兰彻没来,他们俩将会怎样!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发展的话,就应该交诤友,交真正正义的人。不要交那些意志邪恶,思想败坏的人!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4

  11月21日晚,我们在团委研究生学生会的组织下,来到沈阳农业大学沈农大讲堂观看励志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其实早前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个,以为是一部无聊的恶搞喜剧片,大闹好莱坞。定睛一看,原来是宝莱坞。再仔细的品味一下,真是不一般。如果不是团委研究生学生会组织我来到这里,我也许就与这部好电影插肩而过了。

  晚上7点半,同学们就座之后,电影正式开始了。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整个故事情节让我经历了喜怒哀乐,又有悲喜交加。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这部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现在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可是越来越觉得这原来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你看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投入感情、甚至会为情节的小跌宕揪心,由衷感到开心、温暖的同时顺便重温那么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吸尘器接生小孩”哈哈,关键是他还成功了!看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的到。

  “大道理”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事件层出不穷。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

  电影结束了,可是我还没有从那个世界中走出来,我在思考,我在沉思……

  对待工作、学习我们不能死板硬套;对待朋友我们要用真心;对待成功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待我们人生的点点滴滴,“一切安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安慰。

  最近,团委研究生学生会为学生干部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去学习,学习人生,了解历史,增强我们的爱国激情。非常感谢团委研究生学生会能提供这些机会,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思想得到洗礼。如果不是组织看电影,我也许就错过了一部经典的励志之作,一部好的电影!在此,我愿意分享给全班的同学!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5

  “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般翱翔于天际……”

  这旋律在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响起,让我不断地感受着兰彻非比寻常的魅力。

  影片中他不像法涵那样违背自己的兴趣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像莱俱那样因为家庭的重担而害怕明天,恐惧未来;更不像沉默者那样趋炎附势、不爱思考、没头没脑的死记硬背而闹出了很多笑话。他追求卓越,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进入大学,他明确地反对着填鸭式教育。他是一个特别的人,质疑所有的可疑点,与顽固的思想斗智斗勇。

  《三傻》就是这样一部以兰彻等人的大学生活为背景的电影,有着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时也温暖感人,向我们讲述了一群人感知、改变、成长的过程。

  “盐水可以导电”,这是我们自小就了解的,然而只有兰彻会灵活的应用,用这个简单的原理应对嚣张的人群。多少年来,无人反驳院长的“太空笔”演说,只有兰彻提出了他的疑问。

  法涵明明喜欢摄影,却不敢违抗父命,学着自己并无兴趣的工程学;莱俱信奉各路神仙但却对自己缺乏信心,纵使喜欢也始终满怀恐惧;而兰彻,他热爱着工程学,为乐趣而非学位进入大学,所以即使从不刻意的追逐成功,成功就随他而行。

  学以致用,敢于质疑而不循规蹈矩,只为完善人生而学习,灵活不刻意,这是兰彻给我的启示。

  “生活是一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被蹂躏。”

  这是院长每年面对新生必说的话,的确,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自生命的起源就在追逐竞争着。

  我们不断奔跑,甚至朝着一个远离享受人生的方向前进,其实我们有很多坚持到底的理由,只要我们灵活的思考,淡定的处理,就没有什么令人胆怯的,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竞争中变得盲目,盲目跟从,迷失了脚步和方向。

  我们正如兰彻他们行进在大学里,而兰彻用他的行为 教 我 们 质疑、创新、灵活、卓越,无束缚地生活。

  思考如他,生活也会如他般随风驰骋,在追求卓越中不断成功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6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第二次观看,则是在这个五一假期。从教第十年,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这部电影的教育启示。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强调,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学生走在心眼明亮地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上。可是,影片中号称全国第一学府的皇家工程学院,却是贯彻填鸭式教育,哪怕最优秀的学生,也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7

  影片中,体现了太多人物之间的纠葛。有纯洁的爱情,有真挚兄弟情;也有父子两辈人之间的交锋,有对世俗的抨击,有对教育方法不满的抗争。

  All is well是兰彻的信条,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事情的发展,但默念一遍,能够宽慰自己,安抚脆弱的心。也可以说是让自己的头脑不被蛊惑,保持镇定,解决问题。

  Rancho与Pia之间,就像Rancho所说,遇上你爱的人,你会感觉风在耳边低吟,你的丝巾翩翩起舞,你的身后月如巨盘让人轻松愉悦纯洁的爱。

  三傻之间的兄弟情。人与人之间感情,是需要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走过荆棘,一起迎接曙光而慢慢累计。很羡慕他们一起闯祸一起承担后果,三人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理解,相互指出缺陷,一起面对自己的短板,一起成长,彼此成为独立的优秀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生活环境真的很重要,每个个体都是他所在社会环境的产物。得一良友,遇精彩人生。交友不慎,则后患无穷。Rancho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航道,让他们找到了自己。

  两辈人之间的交锋,体现于Farlan和父亲,也是现实的写照。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从未真正关注过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出生就指定了人生方向工程师,使其抛下自己的思想,如同走肉躯壳一般为父母而活。

  Farlan: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求你了爸。

  父亲: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儿子。

  看到这里,眼泪不停打转。一者是为两辈人思想碰撞,父辈屈服,真正照顾到孩子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欣慰。再者是为父辈感动,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拼尽一切,只为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教育方法的不满,学生只是会考试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被考试所压迫。每个人都应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懂得自己的专长,从自己的兴趣点,这样会有更高的激情,更容易成功。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确实,每人都有所长有所短。是时候活出自己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8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的电影,讲述了法尔汉、拉杜与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喜欢拆掉电器,让别人用时才发现已经烂了,甚至公然顶撞校长,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并以其开放的思维和乐观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人。

  从技术层面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镜头多为运动镜头,虽然影片时间较长,但并不会让人感到无趣。转场没有添加特效,而是通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硬切来实现的,有的是利用物体的相似性进行转场,有的则是利用空镜头、特写等镜头进行时空的转换从而完成转场。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手法,以追忆大学时光为主,找寻兰彻为辅,两条线索比重恰当,布景渲染到位。例如兰彻给莫娜接生完后悄然离开被院长追上后的一番谈话,一开始院长的话语中对兰彻还是存着不满,此时周围的环境是暴雨夜,后来院长原谅了兰彻,并将“太空笔”赠予兰彻,此时,天亮了,雨也停了,布景很好地道出了兰彻的心情。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自然少不了印度电影的一个特有元素——印度歌舞。传统的印度歌舞片中,歌舞总是游离于剧情之外,而且舞蹈动作和音乐都非常民族化,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度歌舞,而是根据剧情加入流行元素创造的,歌舞不再游离于剧情之外,让人产生莫名其妙的感受。

  影片最用心的还是对细节的处理。纵观全片,你会发现影片中任何情节事物都是有作用的,都可以找寻到前因后果。例如兰彻在莫娜婚礼上混吃被抓包后,他对院长解释到是来做科研的,想制作一种能够从汽车中获取电能的机器,并且以院长的名字命名,一开始只以为是一个托词,没想到在之后兰彻与皮娅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这个机器就出现了,是以院长的外号“病毒”命名的,不仅如此,这个机器还在最后兰彻帮莫娜接生的时候派上用场。又例如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说自己儿子三年没 考上工程师,又对乔伊说儿子死后的第一天他就恢复工作了,这也为之后他儿子自杀的真相埋下伏笔,还有拉杜的戒指、法尔汉开学报到时拍狗的情节、太空笔、“供奉”仪式等等,让人不得不一次次赞叹影片的用心。

  《三傻大闹宝莱坞》全篇长达两个多小时,几乎是其他电影时长的两倍,也正因为如此,《三傻大闹宝莱坞》所表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影片着墨最多的就是关于教育的探讨。虽然《三傻大闹宝莱坞》探讨的是印度的教育问题,但印度的教育现状与中国的教育现状何其相似,可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同样也反映了中国的教育现状。“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样?它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院长这段话说得很现实,社会竞争压力之大,逼迫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以获得所谓的“更好”的成绩,墨守成规的老师、毫无生趣的课堂、一成不变的分数标杆、死记硬背的填鸭教育把学校变成了“高压锅”,学习不再是纯粹地获取知识,而是变成了换取功成名就的竞赛,爱好和兴趣变成了这场竞争的牺牲品。

  现如今,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自杀、学生杀害老师、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越来越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教育部门也在努力寻求更加合理的办学、教学方式来改变现有的问题,减负减压、深化考试改革、高考全国统一用卷、加强师资师德建设等措施,都在为解决现有教育体制中的问题而努力。

  除了对教育的探讨,《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对梦想与亲情进行了讨论。法尔汉从一出生开始变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他的梦想确实当一名摄影师。在兰彻出现之前,法尔汉面对亲情与梦想,他选择了亲情,努力学习考上了让父亲为之自豪的皇家工程学院,然而他每天都不快乐,“当工程师只会让我郁闷”,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而兰彻则劝法尔汉,“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几番挣扎之后,法尔汉最终选择了梦想,但他也没有放弃亲情,“我想说服你,爸,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最终,法尔汉用自己的梦想说服了亲情,在毕业之后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法尔汉的结局很完美,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院长儿子的结局。院长儿子的梦想是当文学家,但因为父亲的要求,不得不违心地考取皇家工程学院,最后甚至因为父亲给的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自杀。两个人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会为法尔汉的幸福感到庆幸,也会为院长儿子的死感到惋惜,但是电影毕竟是经过加工的艺术品,生活并不能像电影一样,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因为父母的意见而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呢?小时候你的爱好是什么?现在这个爱好还在吗?梦想可能还是最初的梦想,你,还是那时候的你吗?

  其实《三个傻傻瓜》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梦想、亲情等,它还向我们提问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是因为什么而结婚?什么算是真正的成功?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想必看完这部影片,每一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会有自己的答案。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9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部既幽默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今是第二次看了,但依然给我深刻启迪,无数动人的催泪情节以及风趣幽默的话语诠释了友谊的珍贵,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全球的普遍教育现状。电影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他们就读的是印度的名校,几乎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只顾追求好成绩而死记硬背地学习。因为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学位,没有学位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与众不同,他读书是因为兴趣,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因此他的行为往往打破常规。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不需要用学位,而是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拥有400多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兰彻也帮助好兄弟拉加成为工程师,法罕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

  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我始终沉浸在笑和哭中,在笑中有哭,在哭中有无奈,在无奈中又思考关于教育的意义,这也是本片让人笑过之后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

  一是教育的意义应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电影中的主角兰彻从不墨守陈规,他讨厌死记硬背公式理论,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此他在传统名校的传统老师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分子,多次被请出课堂,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能每年考试第一,他能用自己的话,三言两语解释机械的定义,而不是把书本的长篇的定义死记硬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像装知识的口袋,时时处于被动状态,而创新教育,教师应做到少讲精讲,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解放。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有时也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反而让学生学习得更加痛苦。现在也在慢慢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前教学时,我们往往要求学生给一篇文章分段写段意或者归纳中心思想,这些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我渐渐发现,这样会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正所谓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分段这种事本身毫无意义,为什么要求每个人都按标准答案去理解,好好的一篇文章不去领会它的精神内涵和学习遣词造句,死背这种答案有什么用?这完全是扼杀自主思维的行为,也让语文变得枯燥乏味。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时,我问:最后狼扑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险吗?这时,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羊一闪,狼扑了空,掉进了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这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向狼开了一枪。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块岩石上撞晕了,小羊趁机逃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二是教育的意义应是让学生追求学习带来的快乐。

  电影中的严肃古板的主任教导大一新生时说到,生命就是一场竞争,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兰彻被逼给大家讲工程课时,在黑板上用他朋友的名字随便造了两个词,然后让大家在30秒内找到答案,当然是没有人能找到的。他便问所有人,刚刚有谁在看到这两个新名词查资料时有学到新知识的兴奋,还是都因为要限时与他人竞争而在努力?其实,现实中的教育也存在这样的弊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为了追求一个好名次,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所谓的领先地位,试问有几个人真正是为了提升自身而在求知呢?在大多数人眼里,好好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这也就造成了名次靠前的同学高处不胜寒。压力越来越大,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排名靠后的同学自暴自弃,灰心气馁,酿成了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就像片中主角说的,学校是用来求知的地方,不是压力工厂,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而且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活动。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我会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本人在制作科技含量高、说明性强的《化石吟》、《看云识天气》课件时,选用大量化石、云层图片,更从网络下载了一段关于恐龙化石的影碟片段,使课文一下子生动起来,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有视觉感知带动想象,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不仅能很快地抓住实质,而且还留有宽阔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三是教育应该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

  电影中的另一位主角法罕,非常喜欢野生动物摄影,但是他的父亲却逼着他学习机械,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因为他的兴趣不在机械上,因此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一直排名倒数,后经兰彻点拨和鼓动,他勇敢地向父亲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以求父亲理解,最终父亲支持了他的选择,他与父亲相拥而泣这一幕非常感人,也让我感触良多。很多时候,我们父母早早地安排好了我们要走的路,他们认为是最后的路却未必是最适合我们的路。正如法罕说的,尽管摄影工作薪水不高,但至少会活得很快乐。

  对现代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发现学生自己的爱好或潜能,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去发展。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能从事他喜欢的事业,那必定是事半功倍的,而且会让人乐在其中,相反他如果因为厌恶而抵触地去学习和工作,那是对这个人才和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我班一个学生,一个上次考试考不及格的同学,他几乎什么都不会,但是我突然发现了他背诵还是挺快的。让我发现了他并不是基础差,只是说明我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得当。以前我缺少了对他的指导。借着这个机会我让他当场背诵刚学完的一首诗,结果下面掌声一片。就这样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同时我也注重了对他的个别指导。另一个学生,一个上课喜欢看小说的同学,在我的指导教育下,开始认真学习,我上课多鼓励他,只要他举手的时候我就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发现他最近学的很好,比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都学得好。其实有的同学缺少的就是鼓励。

  关于教育,电影中有一句形象的对白: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而不是‘良好的教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已经让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退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教育需要不断反思、革新,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兴趣、个性发展,可以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敢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这是真正的教育,也才能对得起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这八个大字!一个拥有能开拓创新、劝人向善的教育的国家才能称之为大国、强国!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0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题记

  五一假期,和妈妈一起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兰彻和查图尔,他们是同学,却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上截然不同。兰彻以学习为乐,主张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查图尔只知道死记硬背,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走向世俗定义的成功。

  十年后,老同学再次会面。当查图尔得知他一心要胜过的兰彻居然是决定他职场命运的拥有四百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冯查。旺都,故事也就圆满结束。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从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可是,在我的身边,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沉迷在游戏、短视频的虚假快乐里无法自拔。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对于这些过早厌学的同龄人,我只能努力发出我的声音,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尽早在学习的世界里享受到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这才是最真实的快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1

  这部电影大家想必都在七年级看过,最近因为爱奇艺超高的评分有看了一遍。这次的观看呢大不同于上次的浏览,上次在班里连剧都没了解,只是看看尿刑伺候,机器等等的笑点。而这次却深有感触,更有一种感动在心头涌动。

  至于剧情在现在中有穿插以前情节,让故事不至于太无味。情节也不多讲了,真心不错。

  这部接近3小时的电影看完了,我认为最重要的点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学的太死。但是何为学的太死,这又得另我们深思。我曾经看到过一篇这部电影的影评,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白痴才会叫好我当时很愤怒的点了进去,但却发现很有道理。它指责我们不要一昧地认为只要你有兴趣,对某事感兴趣就能成功。其实如此,本来愤怒的我却豁然平静下来。虽然有的东西看似好,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符合社会人才的标准就在于此,不是人人都能称心如意。拉贾在最后应聘时坦然的面对与法罕对兴趣职业的勇气追求固然重要,但如果应聘时那个人只看你的学历呢?如果你爸妈不理解你呢?这还是会招到所谓的雪崩。

  从他小时候知道,兰柯其实也是努力学习的,他不过在最后厌倦了这种教育,是,它的确如此。既然身处于此,就不要多抱怨了。否则最后他也不会考到第一。

  虽然我不同意只要不学死就能成功,但是我同意的确不能学死,人生意义来讲吧,去做你感兴趣的的事,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厌倦那些死得不要不要的课本也是很重要的,在搞笑下兰柯不失成熟的头脑,机智的点子,更不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凡是都要有个度,每次辩论,我总觉得最后结果总是各占50%。这部片子我也非常推荐,也很感动:题外话,我觉得最感动的片子是《忠犬八公》,你们是否如此,可以在下面评论你最感动的片子哦。有搞笑,有对家长的教育,也使学生受益匪浅,希望大家再去回顾一遍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2

  电影放完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因为它的确教会了我许多东西。

  看过的电影有很多了,但是感觉到能够给人正能量的电影很少有《三傻大闹宝莱坞》这般成功,因为它们大多是电影里的一个类型。但是这部电影却以喜剧的形式向我们讲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引人发笑的同时也能让人深思。现实中其实也会有类似于男主那般的性格,他和别人往往不同,所以在学校里的他不喜欢大家那种死记硬背书本概念的方式,而是以自己特有的方法热爱着学习,虽然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不认可,但是他还是做着自己,没有为谁去改变什么,反而会获得相应的成功。所以我们不必成为别人一样的人,很多人都把学习当作一种竞赛,所以追求的往往是时间方面的缩短,但是于一些人而言却没学到什么东西,反而给自己增添了不少压力,但是如果按着自己的思维走的话,也许会学到更多不一样或者有用的东西。

  影片里的主人公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的人,因为他非常热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且把它发展成为属于自己的独特爱好,他那种不顾他人眼光持之以恒的做法非常让人钦佩学习。我们或许都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不断碰壁,在一度盲目追求后丢失了自己曾经的那个梦想,然后丢失了初心的自己,正如电影里说的:如果你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追着你跑,非常引人深思。对于影片里那个勇敢做自己的男主真的挺佩服的,勇敢的挑战学校的教学机制,不管校长的严威与多次阻拦,他只跟随自己的内心,帮助他的伙伴。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因为他人眼光或者因为自己的胆怯失掉了真正自己喜欢的事物,那种不够勇敢的行为跟里面的男主比起来真的特别让人深思。

  影片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魅力和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每一个人物的设定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三大傻的友谊对于如今的大学同学来说非常让人羡慕,他们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演绎友情的同时也穿插了亲情在里面,很多地方都能让人发自内心感动。在爱情方面最后男主人公也收获了自己喜欢的人的芳心,我们都会对跟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产生过爱慕之情,但是像男主人公一样将爱恋进行到最后的人却很少,所以最后的他爱情和事业都能成功。

  兰彻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其实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就像影片里的剧情,莫纳临产时,各种条件的阻挠,各种障碍的出现,让校长很是沮丧灰心,但是与校长不同的是,兰彻很是乐观,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没有设备就去制造设备,用他灵活的大脑最终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出现在眼前,All is well,一切看似困难又是那么顺利。

  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应对问题的勇气。所以说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3

  所谓做人难,其实是做真实的人难。生活教会了我们世界有太多真实的残忍,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张开了美丽的伪装,犹如变色龙,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色彩,尽量与环境保持一致——虽然我们也曾知道,我们在保持一致时同时也迷失了自己。——这是我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最真切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什么是人生?”就算我明白人生,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从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在这期间,我们虽然哭过,笑过,彷徨过,失落过……但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是啊!我们说了,但做了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主人公——兰柯做到了。他并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他使我明白了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兰柯和他的几个好朋友共同考上了这所有名的工程大学,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兰柯用他的真诚和智慧,赢得了校长的认可,并成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大家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他——躲在角落默默奉献的人,却悄然离去。过了许多年,他的好朋友去找他并揭开了他的面纱——其实他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富有,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这并没有关系,他有着其他人没有的高尚的品质。长大后的他依然是那么的天真,无忧无虑,尽管他并不富有。他说过“不要老是考虑明天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就只是过好今天。”是啊!人们小时候的天真无邪长大了就还剩多少?取而代之的却是生活中,职业场上的勾心斗角,总想着怎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彼此之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可直到考试那天,我苦思冥想终于做完了试卷。她忽然叫了我一声,我回过头时,只听她对我说:“试卷的第十题怎么做?”我震惊了,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我感觉有两股力量在我身体里流窜,一边是友情,一边是正义,叫我如何选择?最终我并没有告诉她——我们的友谊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之后,她不再和我那么要好了,我是多么想问她“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只值这几分分数吗?”

  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我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大家开始不再那么坦诚,不再那么真实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改变了世界?做人快乐最重要,只有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最开心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4

  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5

  暑假里,我观看了学校推荐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尤其对电影中反映的印度当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与恐惧,让我感受颇深。

  影片中的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皇家工程学院,每年40万以上的考生只录取200人,多么让人向往的高等学府,但学校的种种怪象令人毛骨悚然。院长博学多才,可他是一个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充满嚣张气焰的人,整天就会题海战术,学生每学期各种测验、考试、口试有42场,考得学生晕头转向,除了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没有任何创新、发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为了在这里考得高分,取得学位,之后找到工作,赚钱养家,没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工程学家。法汗明明喜欢摄影,但是在父亲的强迫下,被迫学习工程学,结果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拉朱的家庭非常贫穷,父亲瘫痪,母亲多病,大龄姐姐嫁不出去,家里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了,为此,拉朱的身上和心里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他努力想学好,但是由于家庭中的种种困窘之事缠绕着他,使他无法专心学习,他就借助神灵来释放心中的压力,整天祷告神灵能够让他取得好成绩。只有兰彻一人例外,他来这儿学习的理由就是因为自己热爱工程,喜爱物理,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善良、开朗、幽默且充满智慧。他用所学的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他不随波逐流,而是用善良和智慧感染着身边的人。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并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快乐生活。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使许多学生的心里产生扭曲和变形。在影片里,兰彻这样说道:“不要死读书,要理解并享受科学的神奇。”兰彻的成功是对现代应试教育有力的抨击。

  对比我们的教育体制,在我读书的时候,分数是老师衡量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但是,考一百分又能怎样?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兴趣!假如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你能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假如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怎么制造的,你能把物理知识活用到实际创造中去吗?因此,培养兴趣十分重要!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只注重分数。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比考得一个高分数更有价值。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正是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班级管理才会井然有序,班风、学风才会积极向上,学生也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如兰彻所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篇02-23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锦15篇02-23

《宝葫芦》观后感02-25

“傻”老师二、三事作文03-04

大闹天空作文02-08

家有三“宝”作文1000字01-01

大闹天空作文(5篇)02-08

大闹天空作文5篇02-08

傻着·幸福着01-21

傻老师_550字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