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

时间:2022-12-01 09:20:1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1

  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亮点,被女友劈腿分手、三天要挣三十万、养女突然丢失、父亲的离世,这种常见的压力情景或者悲惨情景似乎存在于很多电影的主角人设当中,所以很多情节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惊讶。但正是这常见的俗套情节放到这部电影里,反而让你知道该发生什么的同时仍随着人物情绪在波动起伏,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好的电影是能让人与之共情的,这部片子有两个点让我产生了共情:

  一是告诉小文外婆去世真相的那个片段。

  “你外婆送火葬场去了,被烧了,变成烟了,飘到天上去了,不见了,消失了,你以后再也看不到她了!”看到这一幕的一瞬间就哭了,一方面是共情到了孩子身上,似乎能感受到她得知再也见不到外婆时的那种悲痛,让一个小孩面对亲人离世的这个残酷真相未免太残忍,但又觉得似乎告诉她这个事实比欺骗她是要好一些的,因为这个事实早晚是要面对的;另一方面联想到了自己身上,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面临亲人的离去,一想到这个就开始止不住得流泪,然后就觉得要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二是小文丢了之后找到三哥家的那个画面。

  这个剧情显然是可以预见的,但当台词“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不会丢”出来的时候还是一秒破防了,父女在相爱相杀中建立的深厚情感、两个童年“不幸”的人的相互治愈、生命与生命在一次次经历中建立的链接,让人感动不已。

  除了这些,还有电影里的武汉方言、婚庆店与寿衣店相邻的巧妙设置、莫三妹与父亲之间的和解、将父亲骨灰变成烟花点上天交作业的惊喜、莫三妹与前女友及情敌之间的和解,这些情节和艺术手法也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是一部让人看完能够共情到的电影,我想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好了。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2

  2022年7月1日,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登陆,而我晚上十点顶着风雨,跑出去看电影《人生大事》。常说“人生除了生死,都是擦伤”,“人生除死,无大事”。想想真的是这样,生是一辈子,死却是一瞬间。人的一生,就如一本书,每天都在翻页,但无论能翻多久,总会翻到最后一页。由此,告别,也确实成了人这一生最后一件大事,也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打我懂事以来,似乎国人对于“死”这个字讳莫如深,“向死而生”,只有了解到死的要义,才不会令生者的“赴死”之行充满恐惧,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在无限的接近那最后的一刻。从这个层面上看,有关死亡的话题,如果能坦诚相对,其实是有治愈能量的。有些事情,不提起,不直面,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这部影片确实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契机。

  生,确实是一件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事情。想起我第一次接生猪宝宝的经历,充满羊水的小猪崽产在地上,看着它一动不动的,我甚至不敢去碰它,耳朵抽动一下,晃头晃脑地就站了起来,我顾不上带手套,手抓小家伙起来就是擦干净身上的污物,拿起剪刀,把脐带剪断放进保温灯下保暖,一个…两个…三个…六个…九个…保温灯下猪宝宝们发出咕咕的叫声,好不热闹。我觉得惊奇又觉得兴奋,最后等母猪把胎衣产出,接生就完毕了。然后又一个个地把猪崽们放到已经侧躺的母猪旁边喂乳。手抓的时候,猪崽们的身体是热乎乎的红扑扑的,已经十分好动了,我突然觉得十分亲近,甚至觉得他们很可爱。我理解了为什么赫拉突然会对吮吸了自己乳汁的赫拉克勒斯温柔亲切。兔宝宝的出生我也同样如此见证经历过,小生命出生,带来的温情让我对生命充满了向往。想起以前偶遇一个瘦骨嶙峋的流浪母狗带着几个狗宝宝浑身湿漉漉的在路上寻觅食物,我是十分有狗缘的人,一般带着孩子的母狗会充满警惕性,但我靠近还是很温驯的,我把他们引回家门口,拿着纸盒箱子做了一个简易版的狗屋,铺上衣服摊子就成了他们的窝,以前养金毛剩的狗粮,我和着肉汤与米饭喂给母狗,狗崽子们也过来分一杯羹,吃着吧唧吧唧的声音,和甩起来的小尾巴,看着春风拂面,吃完狗崽子们有窝在妈妈周边吃乳汁,几天下来,他们一家看到我就往小腿上蹭舔,我也没有躲,生命的反馈治愈人心。

  死,这个字眼更是避讳不及了。特别是老年人,去到医院检查,身体都是不由自住紧张的,可能他们对生离死别,也是活明白了。去年爷爷住院的时候,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腿水肿了,我牵着他出去散步,好像这个老头自由闲云野鹤惯了,无忧无虑的与世无争,爷爷十分的平静,慢条斯理地逛,懂事以来这个老头就是孩童般的守门员,家里大大小小的杂事有爷爷在,总是觉得心安甚至也觉得理得,这也是中国式亲情的共点。我第一次这么搀扶着爷爷,斜阳下,佝偻的背影拉的很长,那条手臂布满了褶皱,皮肤松垮垮的,看着花白的头发,哇,觉得爷爷好老了,他那条手臂巧的很,苍劲有力地拉扯了两代人,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心头一酸楚,我拿起了手机录下了一个视频。不同时期面对同样的事表现也不一样吧,19年我被毒虫叮咬休克送去急救,面对死亡的感官感受我略显平静,虽然想起病危通知书还是一阵后怕,可能也是年轻力壮,我恢复意识的时候就比较镇定,心里一个声音就是我肯定不会就这么挂了,带着几分自命不凡,不会草草落幕的意味。但是老年人就不会有这种心劲,人活着也就有一团火,我这团火旺盛,老年人的历经世事,细胞凋亡,面对病痛也有心无力。陪护外公的时候,老人几个月前还是精明强干的强人,哇,外公还真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我自叹不如的全能,与癌症抗争下来,每天的生命力在减退,营养供给吸收不足,眼窝深了,神采淡了,慢慢的骨瘦如柴,给他洗澡的时候,擦拭的寸寸肌肤,一是消亡速度之快的无奈,而是深知时日无多的感伤。我也明白外公也清楚自己的大限将至,我在想,他知道自己就要离别了会想些什么,肯定不是我毒虫蜇咬时那般的简单,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带来了儿孙满堂,带不走世俗牵挂。

  广东客家的风俗,大限将至,我们这边会讲究接地气,把老人放置在草席上躺平,草席下隔着地板铺着草,所谓接地气。大限将至的'人已经没有生命力,身体冰冷,我在想,这辈子就是个轮回吧,从点到线,在从线返回到点,理解了为什么人越老越想回家。一开始觉得人活一辈子苦难再多,临走了还要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实在怜悯,意外离开会不会比老死更体面更舒服呢?但是看着孝子满堂我也就清楚了,人啊,有着牵挂,尘缘便未了,顺其自然,尽人事知天命,再安天命便是人生标准的答卷,老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我性格桀骜不驯也不喜欢繁文缛节,某些传统我心里是不赞成的,读书叛逆期觉得是这些传统是思想刻板固封,无营养的劳民伤财,我也惊讶的发现,某些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去询拜仙姑,并不是走投无路而是风气传承。同样的,人生大事预告片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殡葬题材,关于人走后,后事的问题,我是有争议的,火化or土葬?简约吗,简约旁人说闲话不孝顺,大气吗,一场白事据我了解,价格不菲,加上墓地问题,除非家底丰厚,普通家庭有儿有女青春正当年,一人离世就是几个家庭的事儿了,不排除争端非议,充胖子走过场,光脚丫子吃素守着发臭腐烂的尸体尽孝守灵,胆大者,实在受不了啦,就周边撒点白醋消味。人都安然离世了,一场白事还挑起家庭争端,或许这个只是大概率吧,但是市井地方,劳民伤财是百分百的。说来也滑稽,白事团队,一谈就是直入实在的毛泽东主题,话语中也是套话,团队中负责哭丧的三秒钟可以哭出来,声泪俱下,此起彼伏带着节奏,说吃饭了马上回复平常状态谈笑风生,死者为大,打着名义贪小便宜,也对,服务行业嘛。存在即合理,后事后事,就是做事给后面的人看的,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出来社会后,例行公事做了多少没有意义的过场事儿了,人活一张脸,也图一个名分名声,给未亡人一个念想,体面就好。人没有念想没有期盼,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传统就是传下来的,虽然无意义,但是某些层面上,给予了尊重,平和了精神层面的失调。我看着叔伯辈扶灵抬着棺材从我眼前消失,我也按照习俗,点了一封鞭炮,烧了一团火,诚心跪拜作揖,老人一路走好,我也是一个种星星的人……

  电影中莫老伯想要不一样的葬礼,说到骨灰扬在天上,我当即反应会不会……,老三抱着骨灰狂奔,如我期待的点燃了烟花,把自家老头的骨灰绚烂地扬向天空,光彩夺目,泪流满面,人是多么平凡,平凡到你消失了也没什么浪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这确实是老伯最体面最满意的后事。再烫的水总会凉,再爱的人也会离开 ,来日方长赶不上变化,转身人走茶凉,少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我们已经和很多人见完最后一面了……

  我走出电影院,外面已经是风雨交加,大风卷夹着雨打在脸上,我想起16年台风沙莉嘉登陆时,我也顶着风雨跑出去海滨公园吃烧鸡的事儿,莫名地分泌内啡肽。我抽出一根烟,点燃,抬头看看天空,下雨天没有星星撒,我低下头长长地吐了一口烟雾,一阵风卷了起来,我也跟着大喝一声,畅快。近期想做的事努力了,没做成功,想见的人主动了,当晚没见着。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会者定离,一期一祈,年轻真好。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3

  何冰说:我们来人间是来经历的,不是来扮演完美的。

  逼仄闷热又杂乱无章的房子,有犯罪前科的两个底层青年,他们虽然是入殓师,但所从事的事业却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殡葬店紧挨着婚庆店,人世间的悲喜真的只隔着一堵墙。

  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不完美,甚至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代入感。

  满嘴脏话不修边幅的男主角莫三妹,固执又脾气火爆的莫父,叛逆味道十足的小哪吒小文,当过小偷的男主朋友,怯懦又自私的小文舅舅,更别说那个自私又冷漠的舅妈了,就连最后出场的小文妈妈也曾经是一个小太妹……

  中国电影如果能着眼于底层人们的生活,这本身就值得赞美,我们看多了粉饰所有的富丽堂皇,看多了没有穷人的中国电影,像《药神》、《无名之辈》这样描绘小人物的电影,总会使我们有一种被社会关注的亲切感,有人说我的生活压力本来就够大了,我不想在休闲时间重温小人物的不易。

  如果逃避能使你获得幸福感,那你还奋斗什么?真的勇士是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只有直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解决问题。

  当你在感叹当下价值观偏离人情冷漠时,你如果依旧拒绝感知《人生大事》里来自底层人的人性的温暖,那你的心只能逐渐荒漠化,因为你拒绝甘泉和雨露,你正变成你谴责的那部分人。

  莫三妹是社会最底层人的代表,然而他却表现出了平凡人的伟大,他的善良使他整个人发光,一个内心充满善念的人,他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这对我们时下早已被资本带歪了的价值观起到了修正的作用。

  《人生大事》没有完美化影片中的人物,这部电影更像是我们在旁观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泪中带笑,笑过哭过之后又不由得会沉思:我们来这世上到底要活成什么样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在生死面前,名利得失都变得不值一提。

  生命若值得敬畏,那死亡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你可能会在某一刻听到某个人意外离世而庆幸自己还活着,你也可能在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病魔或者意外夺走而感叹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可是当你回归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你又会为名利得失所累,你会嫉妒,你会愤怒,你会计较,你甚至会报复,你会因为受到的伤害太多而逐渐变得凉薄起来,你会后悔自己曾经是个无比善良的人,你甚至会认为如果你在一开始的时候降低道德标准,或许你的人生会从此起飞……你困惑过,你怀疑过,你纠结过,你在现实与信念和原则之间挣扎过,你为曾经无谓的付出而懊悔过,可为什么你会有如此深重的撕裂感?因为你的内心没有一个众始至终都坚信不移的信念,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大事》贯穿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不论生命在哪一站结束,入殓师都会给死者以最大的尊重。而这份尊重里,承载着发自内心的善意。

  男主莫三妹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没有享受过母爱,从小跟着父亲从事殡葬服务,见惯了不该让一个孩子见的场景,长大后找了个女朋友还嫌他穷,好朋友还是小偷,自己因为女友打架坐牢,但最后遭遇女友劈腿,尽管被女友背叛,当情敌遇车祸身亡面目全非时,莫三妹却能放下恩怨去为死者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帮他进行遗容的恢复,自己尚且四处飘荡,却看不得小文无人庇护,莫三妹身上的光环皆因他的善良,这是人性的光辉散发的力量。

  当我们习惯于将道德放在一边只以成败论英雄时,莫三妹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就是傻缺,当你不以利己为权衡利弊的准则时,你就是那个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

  可是如果人人都以利己为人生准则,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寒冬,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温情,没有了善意,人类社会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

  万一那个被吃掉的人是你呢?你怎么就能保证那个人不会是你呢?总会有比你强的人,我们难道不是更应该抱团取暖吗?

  《人生大事》一点观后感,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4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6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7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精选17篇)07-25

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精选24篇)11-17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16篇)11-16

2023年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11-16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精选12篇)07-13

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22篇)11-18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11-17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通用20篇)08-26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通用17篇)08-28

电影《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7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