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时间:2022-12-05 14:31: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精选1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精选14篇)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

  今天,《万里归途》正式上映,影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

  终极预告中,饰演外交官的张译和王俊凯深入枪林弹雨的异国小城,带领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机四伏的撤侨之路,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张译饰演的宗大伟被反叛军威胁时的特写,更是令人揪心。但回家的机舱广播响起时,同胞们百感交集的面孔令人动容,镜头中殷桃冲破隐忍的无声哭戏更是直戳人心。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组“挺身而出”版海报,张译、王俊凯、殷桃在人群之中,走过艰难险阻的他们,满身风沙却眼神坚定,让人不禁更加期待这条归途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了撤侨路上的种种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式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首映后,“有燃点有泪点”“真实沉浸”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有观众直言,“紧张刺激的故事很燃,人物的情感又很戳泪,是情绪与视觉的双重满足”。

  除此之外,张译的演技和导演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呈现也让观众津津乐道。张译细致入微的表演,演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外交官,有观众表示“又被张译震撼到了,永远经得起大银幕检验的演技”。充满质感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有观众感叹,“从故事结构,到人物塑造,再到镜头语言,收获了海浪般的重重惊喜”。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2

  《万里归途》用商业大片的质感拍出了最真实感人的情感,尤其是对于战乱场景和跋涉沙漠的刻画,越是惊心动魄的沉浸,越能体会到撤侨道路的不易。我总是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没有口号,不存在说教。

  在这样的战乱背景下,《万里归途》还向我们呈现了无国界的爱,在紧急撤侨过程中会去救努米亚的孩子;也呈现了真实的、有血有肉外交官,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会有惊惧、会有担忧、会有踌躇。但在面对刻不容缓的撤侨任务时,他们会把更多人的安危放在首位。

  我们能看到撤侨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会看到同胞的困境,国家的努力,还有各种小爱与大爱的互相帮扶。

  张译的演技再一次赚足了我的眼泪,在“家庭”与“责任”的抉择上,他牵挂万里外待产的妻子,却也毅然逆行进入战区执行撤侨任务。跟妻子两次通话的愧歉,一路上的千万种情绪,也融进了最后终于抵达的那个紧拥。

  电影中每一个同胞和外交官背后的家庭丰盈了整个情感节奏。只有外交官们安全带所有人回家的坚定信念和全力以赴。影片最后是一段飘雪的北京街景,安谧却震撼,前段的炮火纷飞恍如隔世,原来这样“平淡到不值一提的一天,却是有人跨越山海终于归来的日子。”

  片中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虽然故事是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的,但是全片可以说是没有群演,生动描绘了在战乱地区支援建设的同胞群像。

  宗大伟打电话“骗”妻子在度假、成朗无畏的用英文喊话、白婳的那一句“别怕,有妈妈在”,还有哈桑、瓦迪尔….每一个觉得都熠熠生辉,描绘了人性的底色。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无数外交官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晴空风雨几万里,都要平安归家。谢谢万里归途,让我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撤侨,和背后无数的爱与无言的付出。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3

  电影《万里归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饶晓志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王俊凯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4

  万里归途电影中每一个同胞和外交官背后的家庭丰盈了整个情感节奏。

  只有外交官们安全带所有人回家的坚定信念和全力以赴。

  影片最后是一段飘雪的北京街景,安谧却震撼,前段的炮火纷飞恍如隔世,原来这样“平淡到不值一提的一天,却是有人跨越山海终于归来的日子。”

  片中最让人惊喜的一点是,虽然故事是围绕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展开的,但是全片可以说是没有群演,生动描绘了在战乱地区支援建设的同胞群像。宗大伟打电话“骗”妻子在度假、

  成朗无畏的用英文喊话、白婳的那一句“别怕,有妈妈在”,还有哈桑、瓦迪尔…。每一个觉得都熠熠生辉,描绘了人性的底色。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无数外交官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晴空风雨几万里,都要平安归家。

  谢谢万里归途,让我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撤侨,和背后无数的爱与无言的付出。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最有智慧的人保护得很好。”

  后面知道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更有感触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在他国动乱时,在那些新闻里的数字下,每一位“安全归国”的中国人背后的故事。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只有身在异乡,面对突发现象的时候,人才会突然觉得家乡的亲切,才会因见到家乡人,听到家乡歌而泪流满面。电影《万里归途》让每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生活在中国本土的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一;电影的开头中国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用喇叭喊道;“现在请大家把手上的国旗、护照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中国同胞们异口同声的喊着“回家!回家!回家!”这也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电影里,带进了那个年代里,是的,那个时候大家渴望的就是回家,就是能够平安的归来。就在大家慌乱的时候,悲观的时候,国家就派人来了,或许我们只有通过设身处境的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明白此时此刻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其二;电影中中国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面对被无数把枪指着,面对极度危险的时候,只见他坚定的拿出一本印着中国字的“外交护照”,然后霸气的下车穿过人流,震慑住了叛军份子。我看到这一幕着实感动,“中国护照”之所以这么有强大的震慑力,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国家强,在世界的影响力就大,这所带来的震慑力就大,外国叛军要思量如果敢对中国外交人员动武,那就意味着向中国政府挑衅,那所带来的后果绝对让他们胆战心惊,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外交护照能够在海外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护身符”的根本原因。

  虽然我们平时觉得手上的中国护照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当我们在海外面对危险的时候,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当我们拿出中国外交护照震慑住叛军的时候,我们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中国护照强大的威慑力,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更加深入体会到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其三;电影中中国驻外大使吕毅松(李雪健饰)说;“祖国,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这句话表明了国家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国家都不会放弃每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国家永远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永远对于每一个海外的中国人都是不抛弃,也不放弃。也就是这坚定的信念,让每一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感受到国家所给予的安全感、归宿感和幸福感。我们看到无论在利比亚撤侨,还是也门撤侨,国家都是说到做到,在国内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国家也是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我们会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四;电影《万里归途》中有一群特殊的群演,基本上都来自于战乱地区,在拍摄期间很多时候都会触景生情,因为这些事情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他们家乡正在经历的事情,甚至更为残酷。当我们看着叙利亚、利比亚每天各种枪战、屠杀、死亡、流血、废墟的时候,我们在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我们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很温馨,很祥和。通过前后对比,我们就能深入体会到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电影名字叫《万里归途》,是的`,无论我们海外的游子在世界的哪里,祖国都会永远的牵挂我们,永远都是我们在海外有尊严活着的坚强后盾和保障。最终我们还是要万里归途,毕竟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里,叶落归根,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事情,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6

  国庆档上映的几部大片,《万里归途》目前占据着各大主流电影平台“想看”的头把交椅,可见这部电影的热度之高。除了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师徒组合”(王俊凯和张译)和“鸡毛夫妻”(张译和殷桃)重聚,《万里归途》还有什么卖点吸引观众?

  《万里归途》以2015年努米亚共和国内战为背景,讲述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和新人成朗临危受命,带领北非边境的中国同胞回家的故事。不难想象,影迷很容易把《万里归途》和类似题材的《摩加迪沙》作对比。

  不同的是,《摩加迪沙》以外交官及其家属、工作人员的撤离为主,落脚点是韩国电影擅长的南北关系。《万里归途》则关注125名在外打工的普通民众,在没有物资和支援的危急情况下,徒步穿越战火和荒漠,最后走出困境,体现的是中国外交官的勇气和智慧。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所谓撤侨就是飞机军舰开到,所有人挥舞国旗欢欣团聚,根本想象不出他们曾经历多少磨难。《万里归途》正是聚焦回家前的这一段征途,设置了大量的障碍和考验,比如政府军不协助、反叛军的挑衅、通讯中断失联、撤离点情况不明等,让主人公不断卷入未知的风险和危机,并用15天、32万步这样直观的数据,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心理压迫感。

  物理层面的困难同时带来了精神层面的交锋,成朗和宗大伟在经验和原则上的冲突,则把外交官的个性和品质落到实处,让普通观众对这个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张译扮演的宗大伟是《万里归途》的绝对一号。他熟悉当地语言,懂民情接地气,在底线之上懂得灵活变通,并具备优秀的研判和交际能力,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可谓是“说软话办硬事”的典型代表。片中,张译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有血有肉,实现了观众情绪的最大调动。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7

  宗大伟一开始在成朗眼里并不讨喜,甚至显得油滑世故。作为初出茅庐的外交官,成朗勇敢热血却经验不足。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请缨,深入战区参与撤侨工作,虽然工作处事有点“轴”,但在原则纪律和政策外宣上,显然具备更多的优势。从王俊凯出场的扮相上来说,非常符合青年才俊的定位,不过稚嫩的五官很容易出戏,好在时间不长,后面灰头土脸的妆容,大力掩盖了他的少年感,增加了角色的可信度。

  殷桃扮演驻外企业高管白婳,一名已故外交官的家属,有着坚忍和担当的一面。而片中另一名女性角色——宗大伟的妻子陈悦,则凭借一通电话和一个拥抱,牢牢抓住了人心。

  拍摄真实的人和生活,《万里归途》采用了很多细节,赋予角色深入战区最可信的动机。所以当最后真实的撤侨画面出现,我们才不由得对这些外交官肃然起敬。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8

  《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饶晓志的电影还是有保障的,故事很扎实,困境一波接一波向主人公袭来,节奏十分紧凑,而身在战场,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讲“撤侨”的不易,不光是概念性的输出,不是口号式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外交官的不断交涉、对战场的判断、对暴力的抵抗,也需要侨胞们自己的冷静镇定和信念感。本片更关注的是来自人本身的智慧和勇气,回归到了“人”,这是此类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此外,虽然没法在国外拍,是在国内取景,做了实景改造和1:1场景搭建来拍摄,非常有真实感,制作上很见工业属性。

  张译的角色也不同于常见的高大全男主,反而是“史上最丧”的撤侨男主角,多年多次的战场撤侨、不得已与家庭的疏离,让他始终背负沉重的心理阴霾,在人物塑造上给了他很大空间。“归途”不仅是从撤侨战场完成任务归来,也是一段归心之旅,人终归要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到达彼岸吧。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9

  《万里归途》改编自真实事件,对于镜头和制作的要求自然很高,不仅要把内容说好,同时还要抓住观众的心,甚至拍摄出真实的镜头,达到逼真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拍出了《无名之辈》的饶晓志没让大家失望,在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中,将观众狠狠拿捏住。

  又通过慌乱的镜头,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真实的战乱场景,让大家切身体会到现实中的那种紧张和慌乱,让大家真实地知道,什么才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全程高能紧张,没有一个尿点,将整个情节拉到最紧张的时候,让观众跟着主角一起,经历一场撤侨,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不得不承认,《万里归途》拍得很好,无论是其背后的立意,还是制作,又或者是演员演技,没有一个拉垮,所以说,如此制作上乘的电影,票房肯定大卖。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0

  讲述中国外交官撤侨故事的电影《万里归途》正在全国多地点映,日前在山西太原举行的提前看片会上,来自当地的院线负责人纷纷对影片真实还原撤侨场景点赞,影片通过一众主演的演绎,再现了外交官奋力撤侨的感人故事。

  电影《万里归途》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万里归途》首次聚焦中国外交官撤侨的幕后故事,讲述了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新人外交官成朗(王俊凯饰),逆行深入战火绝境,撤离白婳(殷桃饰)等一百多位同胞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秘了中国式撤侨背后面临的千难万险。外交官与同胞在异域绝境中与大使馆失联,上百人徒步穿越沙漠战火,与反叛军斗智斗勇,危机不断浮现,有观众表示“全程紧张,一直提着心,看得手心直冒汗”。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画面,导演饶晓志带领剧组翻阅了大量的撤侨报告文学,基于真实情况改编故事。导演饶晓志表示,“最打动我的,是真实撤侨的外交官们,他们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职责要求他们冲在一线。”

  电影中,百名撤侨同胞也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戏份不多,但每一个同胞表现出的对回家的渴望,让人感同身受。据悉,开拍前饶晓志让每个人都准备人物小传,这也让每个同胞都生动立体。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1

  电影《万里归途》由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情节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至深。在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期间,中国积极安排组织撤侨的大背景下,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进入战区、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克服万难,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影片不仅彰显了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

  观影结束后,电影《万里归途》内涵丰富、情节感人,是一部值得观看与回味的好电影。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用精神洗礼化为前行动力,把灵魂触动变成实际行动,积极发扬不畏艰难、勇往向前的爱国主义精神,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国庆献礼。

  《万里归途》观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身在异国他乡,面对战乱,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真好。不论是《战狼》中手举五星红旗以及丁海涛雷霆一怒“开炮”,还是《红海行动》特战队的英勇,以及《万里归途》中反政府武装人员在听到张译说“我背后的国家不会放过你们”恐惧,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真好。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2

  就在昨晚,我与父亲去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电影《万里归途》。

  这部电影让大家认识到外交官的工作不是宴会中高谈阔论、觥筹交错,也不全是会见会谈、电视曝光,还有很多工作是你要冒着生命危险,甚至是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宗大伟因为学习阿语的原因,所以他的驻外工作几乎总是和艰难、复杂、战乱、危险联系在一起。在一个个危机时刻,他坚守初心,无惧生死,不辱使命,令人肃然起敬。

  影片里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反叛军让宗大伟录制中国外交官承认反叛军独立建国的视频,面对周围的威胁,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出了敢于牺牲的宣言。这个片段很好诠释了对祖国忠诚,敢于担当的表现。但是在另外一个片段中,宗大伟被迫跟反抗军首领用枪玩轮盘游戏时,他也表现出了胆怯和害怕,这是普通人都会有的反应和感受。但他没有选择退缩,秉承着一个信念:我要把他们都救出来。

  我觉得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对家人的牵绊,他们也会在某些危险时刻感到害怕。但于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促使他们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使命,也正是这种坚守,会更加凸显他们在那一刻人性光辉。联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对待事业,对待家人都要有足够的责任。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不同的责任,当你逃避时,责任只会越发沉重,让你喘不过气来。当你勇敢面对它的挑战,生活将会越发的精彩。

  看完《万里归途》,最大的感触就是身在异国他乡,面对战乱,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真好。我作为祖国的青年,将好好学习,向他们看齐,待学成归来,为祖国奉献力量!

  祖国带你们回家!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外教官们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世界会好起来的,千难万险后,一句“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意味着太多太多。哪有什么和平年代,只不过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而已。

  x

  电影《万里归途》由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情节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至深。在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期间,中国积极安排组织撤侨的大背景下,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进入战区、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克服万难,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影片不仅彰显了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那么,为什么要说这部电影值得看呢?

  首先,它是真实的。用饶晓志导演的话来说,就是“真实地还原了撤侨故事”。个人也认为这是影片成功的根本所在。其实,关于撤侨的场景,曾在《战狼II》、《红海行动》等影片中有过几个片段的展现。而现实中的撤侨,远比观众屏幕上看到的同胞们排队登车上船的场景要复杂得多。

  其次,它是精彩的。虽然影片的具体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有一定艺术加工,但并未完全脱离现实。而且,它将我们在历次撤侨行动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经历过的种种困难场景巧妙地串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叙事完整、合乎情理,同时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第三,它是用心的。在电影《万里归途》中,张译贡献了影帝级别的演技,为我们呈现出外交人员的鲜活。他们身兼家国赋予的责任,但也有自己的生活与牵挂,在面对小家与大家的抉择中,宗大伟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大家。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一直以来,中国的外交官们在世界各处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担当。而他们的底气,是我们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祖国。作为中国新时代青年的我无比自豪。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3

  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外交题材电影《万里归途》,于9月29日在全国43座城市万达影城同步举办超前点映活动,吸引众多媒体和影迷朋友到场参与。该片由真实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新人外交官成朗(王俊凯饰),逆行深入战火绝境,撤离白婳(殷桃饰)等一百多位同胞的动人故事。超前点映现场,众多影迷沉浸于剧情之中,与主演们一同经历“中国式撤侨”的艰难险阻,现场收获众多好评。

  《万里归途》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努米亚共和国,由于突然爆发的战乱需要紧急撤侨,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新人外交官成朗(王俊凯饰)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殷桃饰)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踏上了危险重重的撤侨之路。他们也有恐惧、也有颤抖,但为了让同胞们安全回家,他们一次次展现了大智和大勇,以及令人敬佩的责任与担当。

  事实证明,观众们没有白等。“真实!”“震撼!”“又燃又感动!”——《万里归途》的表现让现场影迷激动不已。不少影迷表示,观影过程中几度落泪,仿佛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那一幕幕的艰辛与感动,代入感满满。有影迷分享道,《万里归途》刷新了自己对外交官的固有印象,原来在西装革履之外,外交官们还要面对这么多残酷考验,他们很热血,也很硬核!一些曾经的涉外人员看过后,对影片的还原程度竖起大拇指,他们说,“这,就是最好的致敬!”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 篇14

  国庆七天假期,济南三天下雨,三天降温,7号这天终于等到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本想趁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到南部山区登高赏红叶,看到众多好友朋友圈103省道堵车的图片,打消了出行的念头。想想看场电影是不错的选择,立刻购买了国庆档电影市场最火爆的《万里归途》。

  看报道截止10月7日,电影《万里归途》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整个国庆档票房最大赢家。下午来到位于济南西部弘阳广场中影南方影城,看到来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少,而且很多是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

  《万里归途》故事情节并非虚构,是由2011年利比亚撤侨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这部电影基调就是还原当时惊心动魄的撤侨故事,因此让每位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完全沉浸在整个故事情节中。

  过去我们看过的撤侨题材的电影,都是军人参与,经历枪林弹雨和激烈对决。而《万里归途》撤侨的主角是中国的外交官,他们手无寸铁,完全凭借着勇气和智慧带领中国同胞回家。

  贯穿整部电影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活着”,一个是“回家”。家是心的港湾,不管经历多少艰难险阻,身处异乡的中国人都能活着并且安全的回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饱受战乱国家的民众,即使家在身边,也不一定能活着。这也是整个影片留给我们对战争的思考。

  我们不是生在和平年代,万里归途,平安回家,因为身后是强大的祖国!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生看万里归途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1-18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通用12篇)10-11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通用19篇)10-11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09-30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范文(精选23篇)10-17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通用28篇)11-25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通用14篇)10-18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10-17

看《万里归途》观后感范文(通用2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