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观后感

时间:2022-08-23 16:13: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轮明月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轮明月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轮明月观后感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腐败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 )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约详略得当留白处给人们无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惯常思维中,只有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人才会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身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个人,其抉择与儒家的"穷则自修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无关联吧。

  皈依后的弘一。闭关撰写经书。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佛门后代尊称为律宗第代祖师。

  红尘里潮起潮落,寺庙中晨钟暮鼓,僧俗两界都获有很高声望,丰富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话题。

  李叔同的学生后来的漫画家丰子恺说:人的生命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三种生活比喻三层楼梯。李叔同老师就是第三个阶梯上的人。他做一样像一样,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他放弃教育艺术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继续。李叔同的同事挚友夏丏尊,说李叔同从事教育事业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丏尊本人译作《爱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一说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现茶花女,盛愿终成苦行僧。无数珍奇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著名民主人士赵朴初先生的献词,为弘一大师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遗言:"悲欣交集"该是灵魂的升华人生的真正圆满吧?

  为了获取资料,尊重史实,写出佛法的真精神,武华老师先后沿着弘一法师的出生到出家圆寂的人生足迹自费行走多个省市。寄宿寺庙,拜访禅师。并亲见并采访了和弘一大师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莲法师。几经修补校正,写就散文体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由此改编得非常成功的电影《一轮明月》,以其真实沉稳蕴藉的故事情节及其人文气息宗教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认可。荣获了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二等奖和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从《佛梦》到《一轮明月》,十年磨一剑的武华老师,不趋势不媚俗,有胆有识独抒己见,一如既往地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那份宠辱不惊的宁静淡泊,实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人格魅力,欣赏武华老师的人品作品,喜欢知性演员濮存昕儒雅质朴的演绎,遂成小文。

【一轮明月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轮明月观后感12-10

一轮明月1500字观后感09-10

给自己一轮明月作文07-27

母爱是一轮明月作文09-08

小学作文:一轮明月06-28

宽容是一轮明月作文04-25

送你一轮明月作文04-17

观《一轮明月》有感03-27

一轮明月高中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