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2-10-14 12:39: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22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通用17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2022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通用17篇)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又开始啦!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航天技术已向教育领域再次伸出了橄榄枝。既然是第二次,那么应该更加的精彩。

  这次的天空课堂又给我们增添了更多的知识,都是太空中独有的,比如在太空中翻转个身,身体好像被一刀两断,上面左下面右,上面右下面做,你说神不神奇!还有油水分离,冰墩墩被抛出后按原轨迹返回;然而,在地球上也有有趣的实验如:神奇的瓶子和吊台的秘密等有趣的实验。接下来就跟着我去看看科学世界吧!

  先介绍地球吧,瓶子在装满水时再刺两个小洞,你认为在这个瓶子静止向下时水会漏出来吗?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接下来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个难题,果然在高速放慢器中发现刚开始还是好好的睡,一点点往下流,可到中间时水就不流了。看吧,神不神奇!

  再来介绍吊台的秘密吧,在一个吊台中放满水的杯子快速旋转,水却没有没有落下,你们一定认为视频中在变魔术,但这确实是真的奇不奇怪呢?你们可以去查一查里头的秘密。

  现在我们把镜头转移到太空,而现在我就要介绍我,我认为最最神奇的一次实验,这就是有水分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这个实验,可以看到“油”和“水”两者分离了,但在太空中情况变了,流水不但没有分离,而且还紧密了一些,这就是太空中秘密,你们想不想揭示怎样才能让他们分离呢?那我们就看看后文吧!

  原来呀,我们只要不断快速旋转这个瓶子,油和水就分离了,就这么简单。

  本次我们《天宫课堂》的太空旅行又结束了,我们中国科技不断努力,一定就有新的收获,将我们迎来第三次《天宫课堂》。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2

  远望起航,神舟飞天。十年心血,筑就辉煌。凝望浩瀚的太空,中国空间站定是那颗最亮的星。那银白色的身影,在太空里翱翔。而身处中华大地的我们,正聆听着远自天际的声音,感受课堂的美好。天宫号上,信息在网络的传递下,走入千家万户,也深入了我们的心。又是一次天宫课堂。

  透过屏幕,我看到了空间站。它的那样白,是那样纯净,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三位航天员在舱中傲然挺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更充斥着一份热爱——对祖国的爱。十年积蓄,只为一朝绽放。看着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回想当年的岁月。一股热血在我心中奔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航天史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在课堂里,精彩的水试验,神奇的超饱和溶液,先进的高失重箱都展现在我眼前。从基础科学到尖端科技,从民生日常到精密试验。一幕幕画面都深刻在我脑海里。它们是中国富强的缩影,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看着绝美的空间站,谁能不感慨吗?谁又不为之感动呢?从零出发,奋力追赶。曾经落后者的我们,已迈向了世界前列。无数汗水与心血筑就了空间站,而一切的努力凝结成今日的中国。爱国之情在我心中涌动,我深爱这祖国。天宫课堂里航天员的谈笑风生、直播时前所未有的高清画质、低时延的5G网络。中国制造,中国科技,中国速度举世瞩目,它们是成功的代言词,更是人民心之所向。

  课堂虽然短暂,但征途格外漫长。中国,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拼搏,奋斗,一起向未来!在新时代的路上,我们定会怀着满腔热血,用汗水筑就美丽中国!我们的梦想,与天宫一同,在长空翱翔。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3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又一次开直播课了。我们又一次在老师的陪伴下观看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工作在中国空间站中的三位宇航员再次化身老师,在遥远的浩瀚宇宙为我们讲解、演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科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原理又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的贴近。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是力学中的经典定律,定律所描述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这就导致物体总是会受到力的干扰,我们很难想象、也无法看到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应呈现的现象。这次的太空授课中宇航员将手中的一只“冰墩墩”向前抛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它以同样的速度一直向前飘去,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被宇航员抓住。这显然是由于几乎没有了重力的影响,在太空舱这个理想的实验室里,牛顿第一定律就简简单单的被宇航员们成功地验证了。想必牛顿若是看到自己的智慧结晶在三百多年后终于得到验证,也一定会给我们的太空老师点赞。

  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都同太空抛物实验一样神奇而精彩,课堂中穿插进行的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天地互动,从天到地,从地到天,穿越了时空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在忽近忽远中感受着科学的无穷魅力!

  成功的太空授课彰显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从万户飞天的古代尝试到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嫦娥登月‘’到“问天探火”,神舟载人航空的一次次成功,这都标志着不断实现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我们在赞叹中国航天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敬佩一代代的航天人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一切也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持。为了实现更多的梦想,为了祖国更加富强,我们中国少年也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4

  今日,第二次太空授课惊喜到来,身处太空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老师再次出现在班级的大屏幕上,久违而又亲切。这次的授课内容也更加高端,令人心怀向往之。

  在正式开课前,我便听到有“液桥”这一实验,因为没有字幕,我也不知是怎样一番景致,便开始期待这一神秘的实验。所幸,这场实验并不靠后,很快便为我揭密了这场“液桥”实验。王亚平老师手拿两个液桥板,有些似普通玻璃板,随即在上面各挤上一颗水球,让其相对,使两颗水球相连接,再稍做拉开些,水仍未分开,看起来像个桥的样子,这也就是那条液桥。不过,看起来还十分生动呢,经王老师介绍,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现象,而地面上,在重力的影响下,水的表面张力微不足道,因此,无法形成那座液桥,而在空中,形成液桥轻而易举。

  除此之外,另一个油水分离实验也激起了我的兴趣。实验起始形态是密度更大的水在密度较小的油的下方,二者还在分离状态下。摇晃之后,地面上的同学们手中的水和油开始逐渐分离,而太空中的水和油仍在混合状态下,没有分离之意,大概是特殊地区的“任性”吧。但怎样才能使太空中的油、水分离呢?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太空中,水和油的密度并未改变,仍然是水的密度>油的密度,所以可以通过旋转、离心作用使它们分离。在叶光富老师的演示中,油、水真的分离开,小原理可以发挥大作用啊。

  天空中三位老师再次以天地通话的方式授课,地面与空中同时进行,神奇又有趣。这也激起了广大同学的航天梦,希望我们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像三位航天员一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有上九万里”!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5

  上次的天宫课堂我错过了,但这次有幸赶上,我对太空中的实验都非常好奇。提起太空,就不得不想到宇航员的失重,提起重力,又想到让我叫苦不迭的物理,或许天空课堂能再激起一些我对物理的兴趣。

  在太空中,水和油可以融合,很久都不会分离,这需要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大小进行甩动,才能到达陆地上的状态。在太空中抛出的物体可以沿轨道穿梭于两人之间,失去重力的物体就不曾下落。还有玻璃板间水滴构造桥梁的实验……空间站里的实验似乎都和物理有关,而它恰是我一个有“问题”的学科。

  宇航员可以为我们讲述太空中的物理现象,说明宇航员们的物理知识都很充足。在提问环节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了自己的梦想,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设计师和航天物理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还是要想要认真地储备物理知识。关于设计师有许许多多个方面,服装、建筑、广告等等,最吸引我的依旧是服装。

  在现在大各大品牌的走秀中,创意已经不仅体现在服装里,更体现在秀场的特色中。我想如果把物理中的磁场和重力在某天带进秀场,还有比用知识装点更独特,更新颖的点缀吗?另外,我想如果未来可以利用知识储备来设计或改良特殊性质的面料,如这次冬奥会运动员们身上穿的运动服就有防割保暖等功能,而安踏中国风的设计外观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一件衣服,从里到外都在为自己的祖国宣传,我想这是和赛场拿奖,做科学实验,研究天文有着一样重要意义的事。

  “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物体也许会脱离地球失去地心对它的引力,但心不会脱离梦想对它的吸引。心向山海,定能不负热爱,我想就算不够不到整片宇宙,也要在自己的星际中发光。

  这便是这节课带给我的。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6

  我仍清楚地记得上次的“天宫课堂”给我留下的印象,本以为未来短时间内,至少在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课的,毕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宫课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儿。

  然而第二次“天宫课堂”就在今天到来了——难得有如此长的在轨时间,只上一节课岂不是可惜了吗?于是今天下午第三节课,老师打开天宫课堂的直播,打开天地之间的连接。

  这次的现场实验主要有三个——乙酸钠结晶实验,“液桥”实验和“水分离”实验。用乙酸结晶模拟结冰的实验我见有人在陆地上做过,不过今天这个实验被搬上太空,亚萍老师在失重环境下挤出的乙酸钠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舱内飘着——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体的小棍轻轻一碰小球,小球马上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成“冰”。这样做实验的好处天宫课堂还会讲到。

  “液桥”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体表面张力。“水油分离”则利用离心力分开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响的水和油。

  在实验之后,宇航员们开始兴冲冲地介绍飞船内那些人类智慧的结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模块化实验柜——顾名思义,这一个个柜子有着各种各样实验的模块。这次直播介绍的是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高微重力实验柜可以通过气动和磁悬浮营造出一个高微重力的环境,听上去似乎蛮鸡肋的,但它却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而无容器实验柜则利用微重力可以在无容器的状态下更精确地测定物体的物理性质。

  实验视频看上去酷极了。往后天上的实验室设备越来越齐全,天地对话越来越方便。也许将来天地之间的间隔也像现今世界般越来越小。

  天宫课程也许真的会变成一节节很普通的课程。

  天地之间,距离不再。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7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观看完这一季天宫课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点燃了我探索的热情,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在人们逐渐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时,它已成为了“三尺讲台”。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够在太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幻……这些在地球上无法体会的情景,却能在太空奇妙地展现出来。通过三位航天员叔叔阿姨的讲解,我对一些物理知识有了了解,也感受到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科学的奥秘无处不在。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八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在太空授课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空之旅。浩瀚星空中,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的未知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坚定不移开拓创新,勇于走向科技的“无人区”,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新的锐气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道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领域。“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认识到我们只有在当下认真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像这些航天员叔叔阿姨们一样报效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能。相信未来,我们必定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8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老师还是三位在天宫一号工作的航天员,他们分别是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他们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特别亲切,都已经是老熟人了,哈哈!

  首先我从主持人叔叔和阿姨那里知道了一个科学知识“失重”。叔叔和阿姨各做了一个和“失重”有关的实验,叔叔做的实验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抓住绑在玻璃板上的绳子甩转,我惊奇地发现水和杯子没有掉落或是洒出来。

  阿姨做的实验是把一个塑料瓶装半杯水,在瓶子两侧割出两个小洞,你把它拿在手里它会漏水,如果你把瓶子从高处丢下来,慢放你会发现它慢慢的不漏水了,我们一个个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这事。

  随着镜头的切换,我们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

  王亚平阿姨给我们做了好几个有趣的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是“冰雪”和“油水分离”。

  “冰雪”在宇航员们的饮水袋里加入一点结晶颗粒,从饮水袋里挤出一个小水球,它会释放出热量。用羽毛摸摸,它会从水球变成冰球但用手摸一摸它还是热的。

  太空中,“油水分离”实验是在一个瓶子里倒入一半水和一半油,晃一晃它们融合了。在地球上的演播室里,同学们也学着晃了晃,油水是不会融合的。叶光富老师拿着油水混合的瓶子不停的摔了几圈后,奇迹发生了,油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了上游下水两层,我们不由自主地惊呼起来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宫课堂让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知识,我们中国强大的科技力量让世界瞩目,我知道,好好学习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将来长大了我一定也要像这些科学家们一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9

  天宫课堂第二课终于开课啦!看完后,我深受启发,课堂在15:40于核心舱开讲,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全国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程,激发了广大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的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每个实验都展现出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的区别。比如,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在地面上,水和油是分层的,但是在太空中,水和油是混合的;还有太空抛物实验,在地面上抛物,物体会呈现一条抛物线,但是在太空中抛物,物体会直直地飞出去。这些实验打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提升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从一个小管中慢慢地挤出一个透明的小液体球,由于失重,晶莹剔透的小液体球漂浮在太空舱中。然后,王亚平老师又用另一根小管子轻轻地触碰这个小液体球的一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管子和液体球接触的地方开始变得不透明,原来是液体开始变成固体。接着不透明的部分开始扩张,很快地,整个液体球就变成了一个固体球,继续在空中漂浮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实验用的是过饱和液体,这种液体很不稳定,稍微受到外界的干扰就会结晶。王亚平老师用管口触碰液体球,挤压带来的压力使得触碰的地方形成了结晶核,结晶核会迅速增长,一下子整个液体球就变成了晶体。科学的世界真是妙不可言呀!

  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大开眼界,宇宙中隐藏着各种神奇的奥秘,未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的科学梦,加油!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0

  3月23日下午15时40分,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将三尺讲台放置在了无垠的太空中。与以往在教室课堂学习不同,应疫情防控要求,孩子们居家防疫,“停课不停学”,“教不停、学不停、爱不停”,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天宫课堂”科技探索之旅。下面是初二的小苹果们对活动的感悟与收获。

  登陆太空,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我们实现了。“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重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还有航天专家科普火箭运行原理。太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经历了航天人无数次的计算和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中国航天技术师借鉴前人的技术,而且自主创新,中国的太空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机系统,空间实验系统以神舟七号,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的科技研究带来了更大的舞台。今天,航天员在太空授课,听着他的讲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学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液桥实验是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探索、揭露太空的奥秘,人类一定会在此方面更进一步。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1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里,既可以看到宇航员的自由娱乐,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好似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又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烁着朦朦的微光在飞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里面,可以看到一颗颗在空中明亮宝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里镶着他们日夜想念的星球——故乡地球。

  在太空船里,他们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他们的运动、娱乐,因为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们没法促成血液循环,而正是因为这个太空中水也有变化,水不会倒出来,会形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们还会把一个乒乓球放的水瓶里,在水面上的那个乒乓球好像一个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特别服从命令,沉入水底;还有更加厉害的是:

  宇航员拿出一个似放大镜的东西,在中间注上水,变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纸做的花朵,花立刻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樱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开”但是这只是小小的把戏,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只见宇航员不断的在给小水膜加水,水膜渐渐变大,哇,小水膜竟变成了一颗好似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对面看,他们都倒过来了,再往中间充水泡,中间看过再去又正了,真是太神奇了,他们对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蓝色,又放入半片泡腾片,哇,水球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神奇的是这水球好似有一层透明的外层,水竟穿不破它,这时,水里的泡泡越来越多,从蓝色变成绿色,哇,这里好似一片片鱼鳞,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美丽极了,等泡泡散去,水还没合二为一,好似一片蓝蓝的大海中透着一丝翠绿色,也好像我们那美丽的家园——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仅仅是大自然,也是我们那让人着迷的,美丽的天空都值得我们去一一探索。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2

  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我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时隔半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我校40名学生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现场参与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西藏分会场活动。

  活动开始前物理老师杨志成为全体学生开展了地面课堂的活动,为同学们介绍、普及了有关宇宙知识、失重实验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学生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实验中,认真完成了各项实验。

  15时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始,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太空教师”采取天地对话的方式,在轨介绍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等授课环节,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不同于平日里的“三尺讲台”,孩子们对于天外“最高”讲台的好奇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目光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

  最激动人心的是“天地互动环节”,我校初二五班旦增曲珍同学与初二六班洛桑念扎同学通过天地连线,实现了与宇航员直接对话。宇航员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耐心地向同学们解答了有关“太空上的月亮与地球上的月亮有什么不同”、“拉萨市海拔较高热水不能烧到100℃,宇航员们在太空可以喝到开水吗?”等问题,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获益匪浅,并立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不断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3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准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地面老师也在做相同的实验,天地对比实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4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参演

  这次天宫课堂邀请到了一个“特约嘉宾”,就是人气王冰墩墩。

  它被用来演示了牛顿定律。在太空中抛物,并不会像地球上一样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水油分离实验

  地球上的水和油因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处于微重力环境,静止状态下,水和油很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能让太空里水和油也分离呢?答案是旋转起来,利用离心作用!

  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水油分离了!

  水桥实验

  王亚平老师已经用许多方法展示过太空里的液体张力,这一次又玩出了新花样——水桥。

  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张力足以维持住两个物体之间的水,看起来就像一座桥。

  太空“冰雪”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大家都知道,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地面上受重力影响,液体从杯子底部开始往上结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像漫天飞雪一样,液体的四面八方都结晶。在杯子边缘和空中等,每个方位,每个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现结晶的现象。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5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习也飞不高……”我哼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我是人,人怎么能飞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十分沮丧。不过我有时还是想入非非:我的梦想就是也能乘坐飞船火箭,飞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寻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务,呵呵,那就太爽了!不过好像不太现实,神舟五号也才载了杨利伟一个人,那能轮得上我呢?唉!

  我迈进家门,按例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正报道说:“今天上午九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我几乎每天都认真地观看有关神六的新闻报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况、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与神五的区别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天哪,才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飞船!

  你看,这神六可比神五先进多了,光宇航员就增加了一倍,同时,神六的飞行时间达到了115小时32分钟,比神五的21小时多了好几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还有食物,原来神五就简简单单几种,神六却有50多种,在太空中,连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能吃到!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对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飞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员,到最新年就应该做到一艘航天飞船一次可以乘载9名航天员了吗?我不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要计划一下,争取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员所必备的条件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现在我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同时更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飞天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一定会圆了这个梦!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6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7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3-25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8-20

2021看《天宫课堂》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12-14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启示精选04-17

天宫课堂第二课简短观后感03-25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03-23

《天宫课堂》第二课简短观后感03-24

《天宫课堂》观后感01-05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3

2021年看《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18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