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观后感

时间:2022-05-06 05:46:2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

  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下面是有关白毛女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一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深入开展中国现代革命史教育,于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白毛女》,事后,老师让学生每人写一篇观感,有一个15岁的女学生是这样写的――

  1、白毛女真是个大傻瓜。黄世仁是个多好的男人呀,有钱有势,有吃有喝的;不能做老婆,当个二奶也不错嘛。

  2、杨白老就是个无赖,还不了本钱还有情可愿,连利息也不给,实在太可恨了。

  3、杨春就更无情无义了,你说他也不打招呼就死哪儿去了;要人家喜儿还是不要,总得留句话吧?这样的男人千万别让我遇上。

  老师看后直摇头,且无言以对,就叫这个女孩把她父母叫来。这个女生满不在乎,心想,这有什么呀,于是就叫来了她的父母......

  作者按: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观选择问题。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跟我们大人有一样或相近的价值观,更不能以长压幼,强迫他们什么也听从我们的。况且,这类事已然司空见惯,成了社会上不少人的一种现实趋向,本怨不得孩子。若想改变孩子,首先得从我们大人自己做起。因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个单个人组成的,细胞有问题,怎么能怪得了身体不好呢!基因的出了问题,须要追究不是下一代,而是我们成年人。这是现实状况下,人的需求和欲望的阶位发生了变化,是价值观乃至人生信仰出现了危机。总之,是大人的问题;是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体制以及社会流行的潜规则在影响、暗示以至引导着我们在向着异己的方向移动、前进甚或疯狂地奔跑。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二

  昨天晚上,生平头一次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歌剧《白毛女》。是纪念延安老毛讲话70周年的汇报演出。

  碰巧,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给了我两张票。我小时候是看芭蕾舞剧白毛女长大的。所有的音乐部分的片段倒背如流,一点不吹牛。老实说,江青到底是大上海的演员,艺术功底还是有的。舞剧改编的不错,音乐部分也很好。歌剧版本要长的多,我从小就没完整听完过,所以这次想补个缺。

  90后的小演员嗓子真好,声音也亮,但是第一幕就唱串了词了。中间,背景板也安错了,场子里哄哄直笑个不停。

  半场休息的时候,演出进行了快两个小时。我是实在听不下去了。歌剧原版的唱腔难听不说,台词的内容让你觉得你居住的这个国家,怎么富人都那么坏,穷人呢,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守信用,其实也很坏。到最后其实就是比谁的胳膊粗。黄世仁粗的时候,就能糟蹋喜儿、逼杨白劳按手印;等到王大春牛逼的时候,嘡嘡两枪把老黄干脆给毙了。

  一部艺术剧的价值连70年的岁月都坚持不下来,让我很难受。老黄祝寿片段的台词总是不自觉地让人想起当代爆发的山西煤老板,想起强拆强迁的各种传言。

  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东西能有70年以上的生命力。按说我对音乐是有过份好感的,总能听得下去。西洋的歌剧,过了两三百年,越听越过瘾。白毛女这一版本的排演其实严格遵循了原来的集体创作原貌,还是很用了点心思的,只是压缩了表演时间,以适应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曾经若干年前,改过一版,增加了王大春和喜儿暧昧的戏份,以迎合观众市场的口味,据说把还活着的90多岁的贺敬之老先生气的够呛,他是原集体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

  想起了某人曾说的话,大意是:革命的结果不可预测,革命不会摧毁旧制度的枷锁,只会强化这种枷锁,革命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败,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经常发生革命的民族其实缺乏持续创新、改良、变革的勇气、耐心和智慧。这是我一直反对任何形式暴力革命的根本原因。

  歌剧白毛女给我的印象是:时代似乎毫无改变,手拿IPAD的现代富人和拿着拐杖的黄世仁就像是孪生的兄弟,亲如一家;市面上,网络上,王大春们似乎也很活跃,人数也在增加,70年的光阴仿佛被穿越了。这是白毛女歌剧仅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仅仅对我个人而言是如此的。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三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曾有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世人要在逆境中发奋图强。仔细揣摩这句话,能明显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的确,奋发图强、坚忍不拔者多数是无背景、无权势、身份低位、命途多舛之人,比如《白毛女》中的大春和喜儿;而有权有钱、养尊处优之人多好吃懒做、冷酷无情、骄傲蛮横,无忧患意识,比如黄世仁。

  从励志生存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1950年的中国黑白电影《白毛女》告诉我们的正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电影讲述的是解放前,在华北的一个偏僻农村里,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同村地主、富农黄世仁见色心动,逼杨白劳用其女儿抵债,杨白劳被迫自杀,喜儿被抢入黄家,受尽折磨后被黄世仁奸污,后喜儿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了……历经磨难,喜儿始终没有放弃,凭着自身信念等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的大春回到家乡,为喜儿伸冤雪恨,重见光明……电影的结局是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

  很典型的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女主人公从喜儿变成了白毛女,最后又白发复青丝,这个过程中,纵然是“破布烂草不遮身,深山野洞难活命”,喜儿也没有放弃。()这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中每一位青年思考以及学习的地方。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了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的标签烙印明显的折射出了一种阶层意识。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和大春若是生活于现代社会,他们的标签就是贫二代。黄世仁生的安逸,是典型的富二代,他所拥有和炫耀的财富,不是靠自身能力得来的。喜儿和大春,他们没有炫耀和享受的资本,所以只能努力,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

  贫苦艰难如喜儿,却仍然期待“太阳底下把冤伸”,坚信“苦难的日子总能熬出头”,做风雪中的舞者。生活在新社会时期的、太阳暖照下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拒绝被扣上富二代、贫二代的帽子,拒绝阶层意识,应该像喜儿一样,不向逆境低头,做风雪中的舞者。

【歌剧《白毛女》观后感】相关文章:

歌曲白毛女的歌词01-29

电影歌剧魅影精彩观后感范本 歌剧魅影的观后感 短评12-22

《白毛女》观后感优秀06-19

徐海星歌剧歌词11-24

歌剧《江姐》观后感08-17

歌剧魅影观后感11-10

《歌剧魅影》观后感11-29

《歌剧魅影》观后感[经典]10-18

《白毛女》观后感400字作文01-28

白毛女观后感(通用12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