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观后感

时间:2022-09-11 10:30: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半条棉被》观后感(精选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条棉被》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条棉被》观后感(精选7篇)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1

  近日,电影《半条棉被》热映,好评如潮。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半条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棉被》弘扬的是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如何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把他们为之奋斗而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半条棉被》的故事彰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情怀,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2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有一位年近90高龄的老人朱中雄,他的一生都在盼望三位女红军。他还告诫自己的子辈、孙辈,不论何时,一定要等她们回来。

  而这,都是为了实现朱中雄的母亲徐解秀老人的遗愿。

  1934年深秋的雨天,一支陌生的军队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深受过兵、过匪侵扰的村民吓得躲进了家里,不敢出门。瑶族妇女徐解秀也不例外。

  她紧锁房门,怀里抱着生病的孩子,大气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三位女战士来到她家屋檐下,避起雨来。

  屋外,冷雨绵绵;屋内,寂静无声。徐解秀不断地通过门缝观察着屋外的人。雨越下越大,三位女战士被淋得全身湿透,仍然静静地蹲在门口,偎依着取暖,没有任何打扰村民的意思。

  终于,善良的徐解秀忍住内心的挣扎,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打开了门

  一段情谊就此结下;延绵近一个世纪的等待,也就此开始把三位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后,徐解秀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她们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而三位女战士则拿出稀缺药品给徐解秀的孩子治病,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筹钱给村民修补着火的房子徐解秀终于知道了三位女战士的身份红军。

  她们一起缝补衣服、彻夜长谈短暂的相处让徐解秀和三位女红军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沙洲村村民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时,红军女战士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想把行军时一直背着的棉被留给她。徐解秀不肯,一番推让后,红军女战士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并承诺,十年后胜利了,再来兑这半条棉被。

  从此,徐解秀留着这半条棉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944年,十年过去了,女红军承诺的时间到了,但她们没有回来,1949年,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她们还是没有回来,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过去,她们仍然没有回来。

  终于,在第五十个年头,徐解秀等来了一个人!

  1984年,《光明日报》记者罗开富决定重走长征路,他来到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此时的徐解秀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50年前的事情她记忆犹新,尤其女红军的那句承诺,深深刻在她的脑海。

  等我们打了胜仗,就回来兑这条棉被!

  徐解秀向罗开富讲述了50年前的往事,她问罗开富:那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我一直在等她们。

  罗开富含着热泪,当晚写下《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的文章,他希望通过报纸发表,找到这三位女红军。

  然而,要让这段寻情记拥有圆满结局,实在太难。中央红军长征时,登记了姓名的女战士只有30名,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

  历史照片:徐解秀老人向罗开富讲述往事。

  又一个十年过去,三位女红军战士仍然没有音讯。

  1991年,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名经历了长征当时仍健在的女红军托罗开富为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以纪念这段长征路上的感人往事。

  如今,距离半条棉被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86年,距离罗开富记者报道这个故事也过去了36年。

  虽然三位女红军战士始终没有找到,但我们知道: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她们在我们的心里!

  半条棉被虽然已经破损不在,但它已经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象征,一直暖着中国共产党人那颗滚烫的初心。

  等待缘于情深,根据这段真实往事改编的电影《半条棉被》正在暖心热映。光影艺术,写意还原;重温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3

  9月24日,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保健党总支开展的“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观看了影片《半条棉被》。这个故事讲述的是3名红军女战士与湖南汝城县村民徐解秀一家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战士从江西到湖南来,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小儿卧病在床,却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盖的一件蓑衣,红军董秀云把自己仅有的一床婚被给他盖上。

  临走时,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不肯收下,因为她深知被子的珍贵来历,董秀云就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电影97分钟,泪点汇聚,直击人心,其中有几个场景尤为印象深刻。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位战士将一床棉被送到女卫生员董秀云所在的野战医院,这正是董秀云和丈夫结婚时的婚被,这一幕隐隐透示着她的丈夫可能已经牺牲了,作为妻子的董秀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毅然决定跟随大家去追随大部队,去寻找不知生死的丈夫,这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坚强的妻子,生死与共,意志坚定。

  从电影背景来看,另一名女战士廖小湘应该是才从女校出来的学生,单纯可爱,不谙世事,将珍贵的一小包西药给了她暗恋的排长,这也确定了后来排长在敌人的炮火中壮烈牺牲,因为她们在排长牺牲的地方找到了那包西药。看着心爱之人一瞬间化为乌有,廖小湘痛哭流涕,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安危难料,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廖小湘坚定地剪去一头秀发,毅然决然加入了红军队伍,这是信仰的力量。故事发展到这儿,似乎都是小家小爱,血肉之躯,有情有义,这些人物真实,平凡普通、接近大众。

  下一幕就是她们在老百姓家中一边养伤,一边研究维修电台。在电台修好的那一天,竟然收到了要求掩护大部队的任务。在大爱与小情之间,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在攒钱娶媳妇与可能牺牲之间,这一群平凡的共产党人纷纷表示坚决执行任务,为了千千万万人的爱和家园,为了千千万万人没有土匪和流寇的安宁生活,他们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最终他们的牺牲也换取了大部队最后的胜利,他们走完长征路,但他们完成了肩负的使命。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董秀云她们那样的共产党人用生命换取来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警醒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踏实为人民服务。“半条棉被”就像是一束光,穿越历史的长河,照射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时刻鞭策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深种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走进新时代,我觉得我们的长征路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好群众,坚守一份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4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5

  近日,我有幸提前收看了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半条被子》,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我身边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让感人的情节感动地情不自禁地流出泪水,电影闭幕后自发地起身用热烈的掌声为电影喝彩。“半条被子”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在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这部电影以“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为主线,体现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表达了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红军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电影《半条被子》传递着“军民情深”的温暖,传承着红色文化基因。用“半条被子”致敬“长征精神”,用“半条被子”呼唤初心,铸就时代之魂。下面是我观看电影《半条被子》有感而发的心灵诉说。

  一是重走长征路续写军民情。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人类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把感人的事迹,通过文字或者电影、歌曲的方式融汇到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延。通过重走长征路的人,让我们缅怀和回忆长征英烈和英雄,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在要更好地继承长征精神的一种呼唤。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福重走红军长征路时,在汝城县沙洲村采访了徐解秀,挖掘出“半条被子”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电影“半条被子”的再现,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的人和事,这些感人的事迹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接过红军战士的“接力棒”,坚守一份为民情怀,就要常念长征情,就要常想百姓事,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提供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新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就是爱国、和谐、奋斗、发展。电影《半条被子》高举新时代、演绎主旋律。《半条被子》是一个“有情怀、有意义、有温度”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其展现的“半条被子”是体现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段佳话。同时,该片的导演、词作家赵友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情景,在演员选用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有序的安排,经过细致打磨和演员的精彩演绎,为《半条被子》这部电影注入了新时代的新血液。

  三是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征程,奋进在不负韶华的路上,电影“半条被子”的一经上映迅速传开,暖人心窝,感动全国。爱人民者人民爱,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为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才能克服千难万险,夺取长征的伟大胜利。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当时3名女红军用“半条被子”回答了人民的军队爱人民,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牢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永远不变的真理。电影《半条被子》里有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被子给老百姓的人。是我们今天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保证。电影《半条被子》必将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赢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今天,只有守住“半条被子”里的初心,才能让我们党拥有持久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电影《半条被子》呈现出了“军民鱼水情”的新佳话,通过影视作品向全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是著名导演赵友义不容辞地责任,为使拍摄现场确保电影还原那个年代感并具有真实性,带领摄制组付出了外人所不知的艰辛。志在飞利用节假日多次去汝城县沙洲村,采访多位当地人。以电影文学的角度,重新构思剧本,以“被子”为起点,给三位女红军设计人物前史,写出了三个女红军的故事,电影《半条被子》剧本在坚持符合史实及内容创新相结合,坚守原汁原味。用高品质的、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传递时代最强音。这部电影由江苏好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文脉苑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新征程奋进在新时代,电影《半条被子》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这部主旋律电影能带领全面各族人民通过观看、聆听真正感受到自己在重走新的长征路,心中要常怀长征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实干笃定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6

  《半条棉被》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电影,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临别时,见徐家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久病新愈的小孩在寒风中冻得蜷缩一团,瑟瑟发抖。女战士们不顾徐解秀的劝阻,将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半条棉被的故事,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与人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的唇齿相依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对人民军队深深的信任和眷恋。故事很小,却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绽放光彩。

  “半条棉被”的动人故事,在全校党员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认为,“半条棉被”诠释的就是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中,时刻提醒着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就要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牢固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半条棉被》观后感 篇7

  通过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半条棉被”的故事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棉被”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开启新征程。自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极不平凡的五年,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拓展新境界、在实践上作出新部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贯彻新理念,履行新使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走在前列。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育青对此深有感触:“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鼓励外资进入,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别合作园,我们从报告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继续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为我们基层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基层机关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棉被”里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求真务实,取信于民,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走好新的长征。

【《半条棉被》观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半条棉被》观后感07-19

哲理故事:给我们温暖的棉被01-27

宫崎骏风之谷的观后感-观后感10-19

圆明园观后感模板-观后感10-19

观后感重返狼群观后感08-23

《鹬》观后感 鹬观后感02-28

经典观后感我读经典观后感12-15

[观后感]红高粱观后感05-24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观后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