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观后感

时间:2022-05-20 09:06: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背后》观后感

  2017年7月25日在我段济西站IV场32道发生了一起因钢轨折断造成的机车脱轨事故,这起事故的发生给段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干扰了段领导的整体工作,同时暴露出段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事故背后暴露出的思想懈怠,标准意识不到位等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为天”的理念应深深的镌刻在每个技术管理人员心中,但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安全第一的思想虽然挂在嘴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说的多,做的少。

《背后》观后感

  事故的背后是标准的缺失,工务工作看似粗笨,但实际工作中却极需要精细,例如好多工作都需要以“毫米”为单位计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工务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事故的背后是管理的缺位,换言之,管理不善必然造成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将工作任务安排布置好,不代表工作的完结,而是完成了一个环节,管理者应该主动参与到整个作业的全过程之中,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做到“理解”作业人员的难处、“理顺”作业过程的各个环节。

  扛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对我们来说就是扛起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的大旗,让标准成为习惯,并深深根植于每个干部职工心中,让规范成为戒尺,督促每个管理者克服惰性、杜绝好人主义,最终用严格规范管理、狠抓标准落实、加强激励考核来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没有“严格”这个前提,安全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就安全工作来说,有“红线”没有管理,相当于没有定“红线”。严格管理还必须靠严密的机制,如果拿严厉的权威代替严密的机制,短期可能有用,长期是没有用的。同时,安全管理必须先教育培训、后警示处罚,绝不能不教而诛、先斩后奏;也不能搞“下不为例”,碰到“红线”就要严肃处理、从严问责。

  抓标准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抓紧建立完善标准化作业体系。当前段内仍然普遍存在着一线班组对标准不清楚、不掌握、不落实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段及车间在日常工作标准化的要求及落实上存在差距。一是专业管理薄弱。专业科室不能研究专业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分不清主次,忙于施工、职教等事务,对专业技术管理缺乏研究;还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是车间、科室的“小先生”,专业技术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专业技术管理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二是工作不抓落实。有的车间、科室不抓落实,长期以会议、通知代替落实,对过程检查、闭环管理流于形式;有的车间、科室连续发生问题,总是强调客观理由,抱怨工作压力大,而不去分析原因,想办法通过抓落实来改变。三是缺乏问题意识。有的车间、科室不愿意暴露问题,对自身的问题遮遮掩掩,不能正确面对;有的车间、科室拿问题不当事,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考核的落实必然是要衰减的。加强考核的发力重点,就是将作业行为挂钩责任、挂钩利益,通过加强考核激励,促进“让标准成为习惯”,进而提升到“让标准成为自觉”,最终确保安全。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只有通过责任追究来警示当事人、告诫旁观者。我们的文化讲究中庸,但最被看中的是君子“和而不同”,如果一味中庸,就是纵容。作为一个企业、一名干部,不能为了“和”而放弃“不同”,不能为了“中庸”而放弃“严格”管理。济南工务段的真正“中庸”,是安全稳定。

  此次“7.25”事故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站线探伤管理弱化、设备巡检形同虚设、半个多世纪高龄的再用轨等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事故看似偶发,其实必然。但如果我们能够扛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将种种不标准产生的后果扼杀在萌芽之中,事故完全可以被避免。对于铁路运输安全而言,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样一个期待——没有事儿多好啊!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忘食不知味的那顿饭,不要忘夜不能寐的那一晚,也不要忘刻骨铭心的那一天。

【《背后》观后感】相关文章:

成功的背后02-17

喷涌的背后06-27

在怕的背后12-09

阳光的背后12-23

作文:谎言的背后01-27

成功的背后是奋斗!01-27

亲情在谎言的背后01-28

幸福滋味的背后01-18

梦想背后的放松10-29

消极比赛背后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