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时间:2022-09-23 19:00:3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通用14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通用14篇)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

  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一段思念一点忧伤,一点违心一笑一段离别往事,狂妄的病魔无情地撕咬着人性,痛楚迷茫,时时牵绊着几十个天真的儿童。人们都说孝心会感动天和地,无知的我认为止增笑耳,千里寻你让我看见了人性中的那一束光芒,那深深的源于内心的震撼。

  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是这次颁奖的主人公。他们用单纯、善良的孝行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在蜜汁里生活的我们有何言对他们品头论足?只不过是“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的一种全新的担当,无论我们如何的体会,不变的让然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孝道。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完美的诠释了溢于言表的孝道,我也知道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做不到这些惊天动地的事,无非是在早上向他们恭恭敬敬得道声早安,无他耳。

  我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我们自己,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一颗清纯的,圣洁的心…

  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是几个精彩的片段,而是灵魂的洗涤……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2

  11岁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但就读于东胜区蒙古族学校的尼博特尔却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因患脑瘤双目失明的妈妈,他自觉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一切不幸并没有让这位小蒙古汉子屈服。8月26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号召全国未成年人向他学习。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小小年纪的尼博特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被困难击垮,而是坚强地去面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让爸爸安心工作,从7岁开始,他便几乎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洗衣、买菜、做饭,照顾妈妈起居,有空还会去捡瓶子卖钱贴补家用。除了承担生活的重担,他更像是妈妈的眼睛,给妈妈讲故事、唱歌,为妈妈带来欢乐和惊喜。用他自己的话说,“妈妈笑了,世界就亮了。”这是对妈妈发自肺腑的爱,也是一个孩子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元素,尼博特尔的孝心感动着所有人。品学兼优的他不仅给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榜样,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笔者认为,在当前提倡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这名蒙古族少年无疑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他的举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种正能量需要我们广泛传递下去。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美孝心少年尼博特尔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他身上所散发的孝老敬亲的道德光芒和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更是我们奋进的力量。这个尽孝尽善的少年,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他的故事需要社会舆论更多的关注和传递。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介绍了10个很有孝心的少年,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煜岑与蓝晓萍、蓝芸萍姐妹。

  徐煜岑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今年11岁。2012年7月,徐煜岑的妈妈姚建红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伤,导致头部重伤,经过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智力只有5岁小孩的水平了,并且严重影响了语音功能,连医生都认为她再也不能说话了。可徐煜岑不相信,他从那时起就开始每天教妈妈说简单的词语、句子以及拼音,还做算术题。由于妈妈智力不佳,过一会儿就忘记了,所以徐煜岑每天都给妈妈出练习题,他放学回家后批改,然后再教新的内容,这一教就是三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妈妈现在已经可以说不少简单的词句,并能独立书写许多汉字、并且能做小学数学乘法题了,连医生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一对小姐妹,姐姐叫蓝晓萍,今年12岁,妹妹叫蓝芸萍,今年9岁。她们家里十分贫穷,4年前,妈妈去世了,爸爸受不了打击,精神失常了,爷爷年纪已大,还是个残疾人,腿脚不方便,于是,当年才8岁的姐姐蓝晓萍便肩负了家庭的重任,在家洗衣做饭,砍柴放羊,除了做家务,她还要照顾爷爷和爸爸,年纪小小的妹妹在姐姐的带领下,也帮着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姐妹俩十分的`辛劳,她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看完这个节目,我深受感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明白了孝心,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的。我们应该向这些最美孝心少年学习,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心存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我想这是每一个为人子女都应该做到的!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4

  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即百善孝为先,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我见证了什么是“孝”,知道了“孝”的含义。接下来,我就选取两个事例来诠释“孝”的含义,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十六岁的黄凤吃了不知多少苦,受了不知多少累,才艰难地走到了今天。她用她对父母的爱和对生活的不屈服,感动了社会。黄凤在六岁时父亲因摔伤,瘫痪在床,而母亲也离家出走,弃他们而去。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让她变得坚强,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撑起了那因父亲瘫痪而垮塌的天,为了给爸爸治病,她从贫穷的山村推着爸爸来到大城市――上海。这是长征般的行程,可她走过来了,在求医的过程中,屡次受挫,但她从不灰心。她的事迹被人们知道,她的孝心感动了社会。最后,北京一所医院免费为她父亲治病,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父亲的病逐渐有了转机。

  她虽是孩子,但她比成年人更有孝心。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她的父亲早日康复。花季有“雨”

  十四岁是人生花季,大多数人在这个季节里享受着灿烂的春光,而十四岁的吴林香,却在这美好的季节经历着人生的狂风骤雨。祸不单行。父亲不在,吴林香的唯一依靠――母亲也不幸去世了。她必须靠自己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以她稚嫩的承担起超负荷的责任。她的梦想是当一句医生,为了不让更多的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当弟弟对她说出“姐姐,我爱你”的时候,我落泪了。林香你是好样的,别灰心,在你的身后有很多人在做你的后盾,加油!

  人间有爱就有孝,“孝”字是沉重的,但若是心怀爱心责任心就能举重若轻。让我们向最美孝心少年看齐。学做“孝”人,学做“孝”事,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之人。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5

  近几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看着看着,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最让我感动的,是向小康、田应志的孝心故事。

  向小康的家在湖南古丈县,她今年刚满十岁,可不幸的是,妈妈得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随时可能发病,小康就在家里照顾妈妈,妈妈一不高兴,病情就会发作,本来是应该妈妈给小康梳头,现在只能是小康给妈妈梳头了。小康有时候还到市场上买些女孩子的用品,这些她都不是给自己买的,是给妈妈梳头用的,她想把妈妈打扮得漂亮些。她们俩无聊的时候,就会和妈妈到附近的茶叶田里去摘茶叶。有一次,小康爸爸不在家,妈妈就把家里的东西扔到了河里,小康看到了这一幕,惊呆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您怎么把书都扔到了河里呢?”“你爸爸不在家,我就要扔东西”妈妈说。过了一会儿,妈妈的病情更严重了,向小康马上拿药给妈妈吃,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让妈妈平静了下来。她常常对别人说:“我的愿望是和妈妈一起做作业,一起看电视,一起玩儿。”

  田应志今年十五岁了,有哥哥、妹妹,还有一位九十三岁的奶奶。哥哥从小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应志有空的时候,就和哥哥、妹妹一起在门前的小院子里种地,让奶奶干一些儿轻活儿。有一天,应志一个人到山上去采玉米,

  哥哥就在家里喂牛,由于牛吃草料过多,撑得站不起来了,田应志回来以后,赶忙想办法,他从山上采来了草药,碾药、灌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牛救活了。多能干的应志哟!

  看看他们,再想想自己。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一心依赖着大人;而那些孝心少年们的条件那样差,独立自主的精神却是那样的强。我们真应该向他们学习!

  小康、应志,我为你们点赞!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6

  今天我们看最美孝心少年,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

  黄凤、吴林香、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何秀巡姐弟、高雨欣等等。

  我们都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们承担的担子都比我们重多了,有的6岁就开始照顾家人,有的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有的为了妈妈可以不顾一切。

  他们用单纯、善良的自觉行动,告诉我们骨肉至亲的亲情;

  他们用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实行动,证明着“爱”与“被爱”,也传承着尊老爱长、感恩图报的美。

  这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对姐弟,姐姐每次为了减轻弟弟背篓里的重量,她都要弟弟走在前面。

  然后,趁其不备,从弟弟的背篓里拿出一些东西放到自己这里,而弟弟也为了给姐姐减轻重量,他会在未背起背篓的时候,骗姐姐说天上有飞机,然后偷偷往自己的背篓里放一些重物。

  见过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大的总是让着小得,结果小的孩子会认为所有别人的帮助和施舍都是理所当然。然而这位姐姐,用她的行动帮助弟弟实现了更加正确的人生观,让他勇于承担,会感恩,一个十几岁的姐姐把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弟弟培养成了家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想到前几天因为手机的事和爸爸妈妈吵架我深感惭愧,爸爸妈妈供我上学给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不仅没有感恩还骂他们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想说:爸爸妈妈我错了,对不起。

  百善孝为先”,古人不仅创造了一个“孝”字,更为中华儿女立下了一个规矩。

  伙伴们,请珍惜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体谅父母的辛苦,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心。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7

  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即百善孝为先,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我见证了什么是“孝”,知道了“孝”的含义.接下来,我就选取两个事例来诠释“孝”的含义,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十六岁的黄凤吃了不知多少苦,受了不知多少累,才艰难地走到了今天.她用她对父母的爱和对生活的不屈服,感动了社会.黄凤在六岁时父亲因摔伤,瘫痪在床,而母亲也离家出走,弃他们而去.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让她变得坚强,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撑起了那因父亲瘫痪而垮塌的天,为了给爸爸治病,她从贫穷的山村推着爸爸来到大城市――上海.这是长征般的行程,可她走过来了,在求医的过程中,屡次受挫,但她从不灰心.她的事迹被人们知道,她的孝心感动了社会.最后,北京一所医院免费为她父亲治病,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父亲的病逐渐有了转机.

  她虽是孩子,但她比成年人更有孝心.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她的父亲早日康复.花季有“雨”

  十四岁是人生花季,大多数人在这个季节里享受着灿烂的春光,而十四岁的吴林香,却在这美好的季节经历着人生的狂风骤雨.祸不单行.父亲不在,吴林香的唯一依靠――母亲也不幸去世了.她必须靠自己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以她稚嫩的承担起超负荷的责任.她的梦想是当一句医生,为了不让更多的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当弟弟对她说出“姐姐,我爱你”的时候,我落泪了.林香你是好样的,别灰心,在你的身后有很多人在做你的后盾,加油!

  人间有爱就有孝,“孝”字是沉重的,但若是心怀爱心责任心就能举重若轻.让我们向最美孝心少年看齐.学做“孝”人,学做“孝”事,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之人。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8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就是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爱护儿童。

  今天,我们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看完之后,我的心灵被这些孩子的孝意之心感动了!

  其中最令我震颤的是一个名叫黄凤的女孩,住在重庆,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在她6岁时,父亲不幸摔伤,动弹不得,母亲因此离开了他们当她听说大城市上海能治父亲的病时,他就让焊工帮她焊了一张大铁床,她就用这张大铁床推着父亲,带着失明并且高龄的婆婆去上海治病,在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到达了离她家有五百多公里的上海。黄凤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我感染了!

  再想想我们,在家里是“小皇帝”,是“小公主”,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6岁正是我们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可黄凤却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维持家庭经济的来源。还推着一辆大铁床向上海走去,这一路上,她的脚可能磨出了血泡,她的双手也许有了很多老茧,但她总是乐观的面对,在挫折面前永不低头。而我们呢,现在想想还真有点自愧不如!

  黄凤当时才年仅6岁呀,本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温馨的家庭,可是,她这些都没有,只有艰苦的童年,磨难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些磨难,使得黄凤变得如此坚强,让她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相反,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父母为我们做的,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

  文圣孔子曾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呀,孝,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让我们引领未来,让我们争做最美孝心少年,因为孝意永驻!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9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给传统的孝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本届活动在延续以往两届传统的同时,以内容创新为引导,更加突出了新时期的中华孝行文化内涵和细节,对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诠释,力争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切合实际、易于理解的中华孝行新观念、新模式。

  作为今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组委会向全社会征集当代孝行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最美孝心少年”的孝行善举,提炼出“陪爸爸配一幅最酷的老花镜”“定期带着父母体检”“假期旅游时带上父母”等贴近生活、简单易行的新时期、新孝行标准,在典礼上与各个环节融为一体,以形象大使公益短片的方式予以发布,使现场观众在感动中去思考、在思考中有感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心灵共鸣。同时,典礼上还面向全社会发出了“新孝行,你也行”的温情呼吁,体现了中央媒体热情传播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感。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如此诠释“孝”。孝让不同代际的人融为一体,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形成合力。只有每个家庭都讲孝,社会才会稳定和谐,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最美孝心少年”是时代的道德标杆,“新时代,新孝行”让行孝成为时代风尚。“孝心少年”的事迹不仅让青少年感动,忙碌中的成人也应驻足片刻,思考自己肩上所担当的责任。本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虽然落幕了,但“寻找”还在继续,行孝就在身边,就在当下。正如“新时期,新孝行”里所说,“尽孝,就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尽孝,不要等待,就是现在。”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0

  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感人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生活深处的感动。她只有14岁,单薄瘦削的身体,天真无邪的笑容,让人难以想象她竟然是家里的顶梁柱。

  她父母离异,外公手有残疾,外婆全身瘫痪,妈妈还是肺癌晚期不能自理,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乐观坚强、敢于担当,为一家五口人撑起一把挡雨的伞,真是了不起!她就是重庆女孩——吴林香。

  在我看来,她的命运非常坎坷,但在她的眼中,能照顾好家人便是快乐。再看看自己,我又何曾为父母分担过?我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在我的眼中,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对父母漠不关心,也从来不去了解父母的艰辛,更不懂得感恩父母,而且有时候非常叛逆,经常跟父母闹情绪,不听父母的话……和他们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要像他们一样去孝敬父母。然而孝心不是口号,而是要真正付诸于行动。再过一个月我就满12岁了,以前,每次我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喊一群朋友、同学来庆祝,但是,这次我不会再这样过了,因为我的生日就是妈妈在这一天生我受苦受难的日子,也是爸爸最担心害怕的日子,所以,我决定要在这一天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利用这一天来感恩父母。“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虽然不能挣钱孝养父母,但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表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开始吧,让我们为父母尽一片孝心,以实际行动将“孝”写得更美、更棒,让孝心绽放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1

  温室的花儿艳得靓丽,却艳不过窗外的一抹野草青青。

  五岁的你在做什么?是在父母的臂膀里撒娇,是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玩耍,是奶声奶气的索要零食和玩具……当然,还有很多,无非就是嬉笑玩闹罢了。毕竟五岁要什么责任,花样的年华就是用来挥霍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担负着某种责任或是义务,该无忧无虑的时光就是要放胆去玩。谁都不会嫌弃一个五岁的孩子不够懂事,可五岁的她,却太懂事了。

  她是梁蓉,是一个有着红彤彤的小脸蛋,带着暖阳般微笑的女孩。母亲脑血栓,父亲离家出走,可在她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的苦恼伤痛,有的只是五岁的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她就像汹涌风涛里细弱的桅杆,艰难地带动早已残破不堪的船,在海面上飘啊飘,却找不到本该属于她的港湾。

  记得有这么一个片段:妈妈吃的土豆不小心掉在地上,梁蓉立刻捡起咬了一口,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清澈纯真的眼睛泛着亮光,支支吾吾地说:我怕她吃到泥。就这一句便足够,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孝”。或许只是一个真挚的眼神,却饱含满满的温情。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我们的瞳孔可能已经失色,但却不能忘了在记忆深处最柔软的本真,那是爱

  我们荒废青春,我们无所事事,我们抱怨他们的耳语,越多的要求只会令我们越叛逆。我们次次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们怒吼宣泄对他们的不满,所以我们以为他们已经失望,我们觉得他们早已离去,但回首再看,却发现他们仍在原地,微皱的眉头,张开的臂弯,带着满心的忧虑……

  玩够了的确是该收心,静待他们的温暖怀抱,别让他们等太久,温室的花儿也要开的敞亮!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2

  上一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名字叫《2015十大最美孝心少年》。

  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无数的人,有无数的人为他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有无数的人为他们感到震惊。是什么让我们为他们流泪、为他们感到震惊?是什么?是他们的一颗孝心,一颗美丽的孝心。

  他们是谁?是来自吉林的王丹,河南的张俊兄弟,内蒙古的梁蓉,甘肃的梁维月,天津的许卓婧,辽宁的钟岳峰,湖南的游柘楠,安徽的袁德旗,湖南的向娜和来自黑龙江的吴金棋。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五岁小女孩——梁蓉。今年5岁的小梁蓉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血管瘤,7个月大的时候,爸爸抛下她和妈妈离家而去,妈妈随后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瘫痪,低保金是母女俩唯一的生活来源。现实的困境没有让小梁蓉失去笑容,她煮饭、扫地、给妈妈梳头、穿衣服、倒排泄物,早早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她才5岁呀,有些事情,我们10岁的孩子都未必能做到,可她却做到了。小梁蓉还在妈妈吃的药上标注上“a”、“o”、“e”。“a”表示早上要吃的药;“o”表示中午要吃的药;“e”表示晚上要吃的药。而且,小梁蓉每天上学时还嘱咐邻居,好好照顾妈妈。有时妈妈病又发作时,小梁蓉就不去上学,坚持要,留下来陪着妈妈,照顾着妈妈。我看出了小梁蓉对妈妈的关心和爱。妈能有梁蓉这样的孩子真是她的福分啊。不止是梁蓉爱她的妈妈,妈也爱她。虽然这个家庭是有残缺,不完美,但是这个家庭是充满爱,充满温暖的。

  我们也要像小梁蓉那样,孝敬我们的妈妈,爸爸,要每时每刻都要孝敬他们。不然,等他们不在时再孝敬他们,已经晚了。

  同学们,抓紧时间好好孝敬我们的爸妈吧。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3

  随着解说员的声音响起,一幕幕感人场景从屏幕上滚过,我悄悄放下了手中的笔,欣赏那些做出感人孝举的少年们。

  在一位位孝心少年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叫王安娜的小女孩。六岁小小年纪,早已在照顾奶奶与祖母的生活起居,成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即使瘦弱娇小,还没有灶台高,却能熟练地拿起大锅铲做出一道道小菜,听她说,五岁时便已经开始做饭给家人吃,一开始经常不是盐或味精放多了吃起来让人难以下咽,就是少了作料,吃起来淡然无味。那一句句俏皮似开玩笑的稚嫩童声却在阵阵抨击着人们的心,一股股心酸不言而喻。奶奶常常坐在门口哭泣,懂事的小安娜就亲亲奶奶的脸颊,为她拂去内心的伤感。晨起,她就背着小背篓上山割菜,窄窄的泥泞小路在小安娜的脚步下似乎轻松无比,但谁又能想到无数个清晨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这片山上留下了劳动的足迹。小安娜仿佛从苗儿成长到参天大树,撑起了整个家……

  看完小安娜的经历,我心中的感触油然而生。六岁该是个多么可爱的年纪,在家人的呵护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被每个人当成手心上的宝,不是衣来伸手就是饭来张口。如同温室里的花儿,没有经受过风雨。对比我们,小安娜的经历不仅使人心酸,她所作出的孝举也是我们无法达到的。譬如我,常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对父母的爱意拒之千里之外,还嫌那些细心嘱咐过于唠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现在做的举动与孝的理念相趋甚远。父母将半辈子的年华都投入到我们的成长中,我们有何理由不付出一些实际行动呢?“你养我到大,我陪你到老”,这句话正印证了我们要做出实际行动传达情意,展现孝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趁现在,行动起来,让孝心如火焰般温暖人心……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 篇14

  周五晚上我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看到了他们那阳光向上和坚强的内心。

  赵文龙母亲2008年被查出了尿毒症。医生说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一星期3次被改成了一星期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做饭时他也是非常认真每次都是提前2小时先切好菜泡到水盆里除去有害物质。赵文龙自己放学时捡上几个塑料瓶买上几块钱,买一点肉给他妈妈做清蒸肉丸吃而自己就尝上一两个。赵文龙很喜欢吃西瓜可他妈妈得病以后妈妈没法吃西瓜了所以自己也不吃了。因为身体里的水分一多化疗以后就更难受了。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这是赵文龙说的。

  再想想我自己别说给妈妈做饭了就那吃饭时说把。妈妈做红烧肉时那一次不是妈妈还没吃我就已经吃掉半盘了,而妈妈还不舍得吃一个劲地往我碗里夹。

  难道只有遭遇不幸时测可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吗?不。帮父母拖地、擦桌子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孝心。

【《最美孝心少年》600字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触03-10

最美孝心少年的观后感07-21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7-17

最美孝心少年的观后感07-21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6-21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2-04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1-21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4-02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5-18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