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作文

时间:2022-02-24 14:42:17 高考素材 我要投稿

道德绑架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精选2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绑架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绑架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精选26篇)

  道德绑架作文 篇1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视而不见,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女生拒绝让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车厢,座位并不宽敞,硬要挤两个人,比较勉强;从南充到成都近1个半小时,女生若是让座就得长久站着。所以从法理上说女孩的做法是正确的,凭车票对号入座是市场规则决定的,是她应有的权利,而让座只是一种义务。只是不让座在人情上讲是有过错的,有失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

  相对的,老人的女儿也要反思。老人与她既购买站票,则表示认同无座乘车的条件。且老人身体有恙,若因“挤坐”而影响病情,对女孩来说也是一场无妄之灾。所以,女生的做法不过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老人女儿横加指责,就有道德绑架之嫌了。正如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也评论说:“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车前买个马扎才多少钱?或者主动提出赔偿三倍票价给让座乘客也成。为了老人健康,愿意多付代价,这是孝;宁可让老人站着等别人发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钱解决,我看这个女儿才真是不孝。”

  素材点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时都遵从法理,自己按“理”设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也不会遇到麻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就不会对别人生出许多不该发的怨气。如果在遵从法理的基础上,人人再付出点温情,这个社会就美好了。

  道德绑架作文 篇2

  前几天,楼下的超市搞活动,人比较多。所有人都排着队,耐心地等着。等到快要到我了,一个阿姨突然插队到我前面。“小朋友,我就买一袋盐。”“不好意思阿姨,请您不要插队。”“我就买一袋盐,别让我等那么久。”“买多少东西,后边所有人也都在排队。”那阿姨马上摆臭脸,开始喋喋不休起来的说起我来:“你这小女生怎么这样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尊老爱幼懂不懂?站久了腰椎间盘突出你管我啊?再说我东西也不多,这学校老师都怎么教育你们的啊?这社会我看都坏了。”“我们老师教育我们尊老爱幼,但也告诉我们老人不能倚老卖老。另外,坏的不是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里的某些人。”

  所谓道德绑架,“道德”从来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绑架”,任何强加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任何一种美德都是用来弘扬的,而不是用来强迫的,一但用道德去强迫别人,就变了味道。道德只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利器,却不是我们用来绑架别人的砝码。你年纪大,你身体不好,你家穷,你家孩子不懂事,你们的面子很重要…但都不代表你就是某个环境下的弱势群体。我们可以妥协,只是表达我们应有的尊重,但不是你们用道德抢夺别人资源的理由!

  我们并不是自私,如果你真的需要帮助,请你摆出一个真的需要帮助的态度,我们可以为你让座,可以让你插队,可以为你提供各种方便。但请你,不要“绑架”我。

  道德绑架作文 篇3

  谈到道德绑架,在这个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可谓随处可见,避之不及。在我看来,那些正义的绑架都实质上实际上是在绑架自己。

  绑架都事出何因绑架?网络世界给予了使用者太多的言论自由,以致于使用都所需承担的后果几乎为零。而这种“大义”的成就感与虚荣,所以这种无需担负什么而能收获什么的行为被这种低能者所推崇,也就是为什么总能在微博留言下方看到应该捐款。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现在被错误的方式使用着,说到底,是使用者素质差的问题,别人拥有的多,所以应该兼济天下。这是一种荒谬的思维,但这些绑架者大多都是知道道理却依然不放他们的键盘,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一直作为评论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原因吧。就算有一天达到了那个高度,可能还不如一个平凡人所做的道德。

  道德不是工具,而是修养。这是世间最高明的学问。那些绑架者还未触及道德的门就以道德评点世事,其真不怕误导世人的价值观。穷者应独善其身,而抱着键盘他们一无所有。

  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思想的深度与知识的广度同样的重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需要文化的快速发展。别让道德绑架了时代迅捷的步伐。

  当代在发评论时,为何不将“应该”,“你要”删掉?

  道德绑架作文 篇4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竟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利用他人善良为非作歹的行为应坚决抵制,否则危及你我!

  曾人一人因其女的病向六位富豪索要钱财治病救人。却只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旁观者迅速殂成两在阵容,一边指责此人“道德绑架”,一边谴责富豪一毛不拔。明理人都十分清楚其中的是非对错。不捐助的富豪有错吗?拥有巨额财务的人一定要回报社会吗?依我所见,富豪没有错,帮助他人只是一种义务,帮与不帮是自己的选择。而此人利用他人的善良无理取闹,却是不对的。如若真的危机当头,也应通过正确的渠道筹集钱财,而不是通过道德绑架逼迫他人就范。这样于已不义,于他人不利。

  更为离谱的是,一位老人因坐公交车没被让坐,竟堂而皇之的坐在一名乘客腿上破口大骂。这样情景让人心寒,年过花甲的老人无人让坐,以道德的名义逼迫他人让座。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深深的反思这种现象,难道“道德绑架”会让你披荆斩棘,心想事成吗?其实并不会,只会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冷,不再有爱,不敢再爱!

  我们必须要向“道德绑架”说不!

  道德绑架作文 篇5

  随着成长过程的不断推进,生活中出现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可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出现了许多难以抉择的事情,常常让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这次,我实在不知如何表态了,因为我现在已经思维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我在一个烤红薯摊位,向摊主——一位老奶奶——买了个红薯,却是花了我一顿半的饭钱!我的心很痛,因为这个红薯对于我来说是“天价”了。

  本来,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头发花白,体现了其主人的饱经风霜,更由于是冬天,这儿风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况是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边的一位应该是她的老伴的老爷爷。

  饿的慌,我迅速来到这个摊位前,挑了个比较小的红薯,老奶奶拿起称了称,报了价,可是却让正在从书包拿出钱包往外掏钱的我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动作一瞬间静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贵!比别人的摊位那儿足足贵了一倍多!但是看见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着帮下一位顾客称重,老爷爷已经打包好递给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现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艰难,以及老人家还在冷天里出来卖烤红薯实在是——不买似乎对不起自己。于是,我狠狠心,买下了这个“天价”红薯。

  但是,走回来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买了又觉得对不起爸妈。爸妈赚钱也不容易,都是无产阶级,他们要是知道我花了这么高的价钱买了家里四处都能见到的红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买。

  道德绑架作文 篇6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消息,关于让座,一个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来了一个老人,周围的人看见女孩不让座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的没有羞耻心,最后女孩迫不得已让了座位。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没有谁是必须让座的,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任何一个人,当让座这件事情过去夸大,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套,我不是提倡不让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绑架。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上车的时候也会听到车上的乘客请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让座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让座,这个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年轻人生病或者是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年轻看不出来,大家强行道德绑架非得逼着人家让座,这个是不提倡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观来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观,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种不良的风气应该制止。

  创造和谐的社会首要条件就是约束自己。

  道德绑架作文 篇7

  从海边回来的公交车上,心,还像雾气的天空。坐在座椅上,望着车窗外缓缓后移的风景,才发现雾气而清冷的城市,今天是这般江南的梦幻。

  也许是自己沉浸于车窗外,我不关心车上上下下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了两个人,听声音是两位中年妇人。她们的振振有词打乱了我的思绪。其中一位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娇贵的可多了,见了年纪大的也不让座,装看不见我一听,火就大了,本来我就一天水米没打牙,又吹了海风,头晕晕的,我说:抱歉,我整容了,实际我七十岁了。

  那一刻,我很想说我讨厌被道德绑架。

  尊老爱幼是美德,给老人孩子,给抱小孩的人让座并无厚非。但那些都是自觉自愿的,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时刻身体棒棒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大侠一样仗义相助,况且,让座是自愿的美德,不是道德绑架,不应该如是说。如此刻薄言语之人,即便上了年纪也不是什么善类。那些老者不仁慈,难道天底下老人都要一概而论,而奉为神明吗?到哪里都有优越感吗?尊老,来源于:中华传统美德;尊老,来自于:您,值得我们尊重!

  最后我想说:社会道德绑架了我们,却不能改变我客观的是非观念,我是我,不是别人怎么说。

  道德绑架作文 篇8

  道德绑架,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观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而在如今的中国,这种荒谬的事居然屡见不止。

  例如,某富豪因为没有捐款,被极端网友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说:“你有那么多钱,应该捐出去一份,反正那些钱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一点善心都没有,捐点钱怎么了!”“你不捐就是不善良”等等疯狂的言论。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关于孝方面的“儿子就应该把父母接过去住,女儿就应该老实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赚来的钱就应该全给父母。”等。也有关于其它方面的“年轻人就应该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是不道德”“遇到乞丐就要发善心给钱,给少了就不道德”“小孩子还小不懂事,让着他点哈。”“歌唱节目自爆家里穷苦,希望评委老师通过比赛。”“你弱的人就应该被照顾,有能力的人无需帮忙”“我年纪大,插个队怎么啦?”等等,数不胜数。

  我只想说,只要不违法,不违背自己的道德线,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少数的疯狂言论,相信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还是正常人居多。

  道德绑架作文 篇9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识不全却可以用它去弥补;但是如果你没有它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的一种修养。但是如果你强行让别人有道德的话,那你同样遭人唾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铁的时候。一个老爷爷上了地铁,见没有人给他让座,竟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太没素质了,见到老人也不知道让座吗?”车厢里并没有人回答。没想到老人更加变本加厉,直接用拐杖指着一个年轻人就是一顿骂:“你这么健壮的小伙子,站一会又不会碍着你,难道你的父母没有教过你要尊老爱幼吗?”

  那个年轻人实在忍不住了,对老人说:“大爷,现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让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没有人下车,若有,您便坐,若没有,您也不能强求别人给您让座。毕竟帮您是情分,不帮您是本分。”大爷听到这话,气得不行,但其他年轻人似乎很赞成这种说法,一时间,谁也没有站起来让座,而那老人也气氛的往其他车厢走去。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类人,他们强求别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车上强行让座,强行捐款,发奖学金时强行让别人请客等等。他们要求别人要有道德,可我觉得他们才是最没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个人的修养,可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让出梨,而是被家人强行让出的话,那他的内心会怎样?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但如果建立在强行的基础上,那么这个让人强行让人讲道德的人最没有道德。

  道德绑架作文 篇10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道德这个词。不过,最近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词,名叫“道德绑架”。

  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人们的善良和遵守。而绑架呢就是一种迫害他人的形式。道德绑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用善良来危害他人。但大家肯定问,善良怎么会危害他人呢?不要着急,听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25岁的女孩,她的妈妈得了白血病,但她很幸运,她的爸爸妈妈有着足够的积蓄,而这个女孩收入也很高,因此女孩的母亲治疗费还是够用的。

  但女孩的反应并不是立即给母亲治疗,而是在各大交友网站上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求助捐款。有人因为同情创建了捐款群,并把女孩最好的朋友拉了进去,还私聊让她给女孩捐款。但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群里发了一句“深表同情,无能为力”。随后女孩立刻怒斥道“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能这么冷血”。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母亲生病,第一想到的不是给母亲治病,而是用他人的善良而博取同情心和钱财。而他人没有能力帮助她时,就在别人的身上贴上“冷血”“无情”的标签。

  大家现在能大概知道道德绑架是怎么回事了吧。这种利用善良而危害他人的人是令人可耻的。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一句话:“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坏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气去强迫别人,来达成自己的私欲”。

  这就是道德绑架,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我们真的懂得道德么?

  道德绑架令我们深思。也值得让那些懂得“道德”的人反省。

  道德绑架作文 篇11

  某八旬老人坐动车看病,女儿只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后被女大学生请了起来,其女儿要求一起坐被拒绝而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其女儿留下一句一味深长的话:“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为此感到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错了吗?我认为让座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当的权利,真正的孝顺不能依靠道德绑架。

  关爱老人是中国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让座老人天经地义,但是要做老人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当的权利。人们的合法权利是法律授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的女儿也一样,其女儿没有为了孝顺父母而侵犯他人正当权利的特权。女大学生既然付出了全程车票的车钱,就应当享有全程坐座位的权利。让座只是中国人思想观念中的伦理道德,法律是中国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国之根本。当道德观念与法律观念相冲突时,我们应选择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因为与道德伦理相比,法律才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最重要的原则,最根本的底线。一旦法律的权威被践踏,那么国之根本就会被动摇,国将不存。所以孝顺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的权利相冲时,请选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他人正当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真正的美德让座不能依靠道德绑架,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的体现,但是老人女儿的行为实质上打着“要尊老爱幼要让座”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

  真正的美德是内心自发的,让座也应是个人自愿的,而不是外界进行道德绑架强行逼迫的。如果纵容这种尊老爱幼的口号而强行逼迫让座的行为,只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风气。

  真正的美德在人们心间,大家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对错的尺子,真正的样子应是自愿不是被逼,真正的孝顺是给老人要一张全程车票。

  道德绑架作文 篇12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道德绑架作文 篇13

  就在一小时前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就觉得有些讶异,这到底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需要使用如此这般式的方式表达抗议呢?不知道这是否也算得上是这几年特别流行的词——道德绑架?

  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得而知,只是突然间发觉到伴随着个人主义意识的愈来愈强,一部分人的行为在一部分人看来似乎是越来越不能被理解,而同时,这些事件的主角反而越演越烈。就个人所记得的`这几年类似此类新闻的有:广场舞,到此一游,地铁占座,地铁饮食,公共场合情侣行为等等,有人说是素质问题,(真的只是素质问题么?我不是社会学家,正确答案我不知道。)看到这类新闻的相关评语更是让人觉得人类思维逻辑的强大,具体不愿也不必细说,毕竟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只是很多时候在我们行使我们权利的时候最好也能记得相应的义务——尊重他人。毕竟,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倘若人人只履行义务而失了权利那是体制问题,人人只顾行使自己权利而忘记相应义务那你所谓的行使的权利并非权利而是赤裸裸的伤害,这种伤害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别人,更可能是双方。

  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不同自然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仅仅只凭着视频去判断去分析本身就有些欠妥,很多问题所反映的是一种类别的问题而非个体问题,网络使我们的沟通更顺畅了的同时也衍生一些不太正确的媒体相关信息的传播,倘若大家在发表看法前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那很多事情的后续发展可能就不一样了。请不要用恶毒的字眼去批判那些你所看不惯的行为,情绪的发泄只是一时的,的关注也许应该放在事件发生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启示才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道德绑架作文 篇14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二。

  身为一个初三的学生,真的是睡得比猪晚起得比鸡早。这可不是夸张。我十万火急地吃完饭,提起书包抡起犹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车站。

  一路上,天都还没亮,寒冷的风犹如尖刀向我飞来。我耷拉着沉重的眼皮,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来到了一堆早起赶车的人群中。

  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身边的人显得有些不耐烦了。我那时候只觉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缚得疼痛不已,心里开始莫名羡慕那些书包轻得如鸿毛一样的人。

  时间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点半吗,怎么40分了,还没有一辆车?”旁边的人不满地嘟囔着。不一会儿终于来了一辆,大家纷纷挤上了车。我坐在离司机后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刹那车上便挤满了人。

  车缓缓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着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机一直在咳嗽,并且直接打开窗吐了好几口痰。在一个红绿灯暂停时,碰巧隔壁停着另一班的公交车。

  好笑的是,我们的这位司机打开车灯用手往后面一挥,那边的司机便惊讶地说道:“哇,这么多人啊!”我们的这位司机便骄傲得意地笑了起来,露出他满嘴浑黄的牙齿。

  他带着一顶鸭舌帽,时不时拿下来,用帽尖抠一抠他的头发。我突然想起来,前天坐公交车去买东西就是他载我们回来的。我跟他说到了要停车,他硬是装作没听见,任凭车上的人怎么喊,他直奔终点站,害得我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终点站走了回家。想到这,我对眼前的不负责任的家伙不禁产生了一种厌恶感!

  不一会儿,到了某个站点,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她把东西放在司机旁边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后,便和司机攀谈起来。原来他们认识啊!

  可在旁的我心里开始纠结了:要不我站起来让座吧。可是我又不敢说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拉住似的。想起来又没勇气。

  突然耳边的播音响起了:“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差不多响了个五六遍。我刚想鼓起勇气站起来,那司机倒是先停下了车,转过头用他那“正义”的语气“挖苦”的态度对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么还不起来给人家让座,你怎么还好意思坐这!?”顿时,我感觉五雷轰顶,心里装满各种委屈!那司机还毫不客气地对我指指点点的。我连忙站起身来,给那老人家让座。她笑着说,她站着没关系。

  那司机白了我一眼继续开车。我偷偷转过头看着车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怜悯、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织在我的脸上,我满脸通红,尴尬的只想找个地洞钻了进去。

  那个司机依旧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要不是我曾经见过他拒载某些年纪大的老人,对搭错车的人恶意讽刺,开车的时候接听电话……我真心是认不出来这个充满“正义感”的人会是他。难道不是因为他和那位乘客认识才会这么强出头吗?

  不一会儿,他居然在红绿灯前停车,让我们下车。猛地发现,我对他的厌恶上升到一种鄙视。

  下了车后,我的心情一片黯然——从此在给老人让座问题上产生了阴影,一种无法磨灭的带着浓浓市井气息的阴影。

  像这位司机这样的充满“正义感”的人数不胜数,比比皆是。若要与他们作对,必受到“道德谴责”与舆论谩骂。

  难道我也沦为“道德绑架”的牺牲品吗?哎,这片阴霾,究竟何时才能烟消云散?!

  道德绑架作文 篇15

  “你这女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好意思看着我这样一个老人家站在这,自己坐在那!别人没教过你要给老人让座吗,啊?你这样怎么行呢!赶紧起来,让我坐,赶紧的!”一位老爷爷对着坐在旁边的一位女孩子吼道。

  女孩涨红了脸,低着头坐在座位上,旁边不知情的乘客也指着女孩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指着女孩没有素质。女孩羞愧极了,车还没到自己的站就匆忙跑下车……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则新闻,事后我们了解到,当天是因为这位女孩子身体不舒服,所以不能让座。这则新闻让我很不明白,我为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我觉得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虽然给老人让座确实是我们社会大力提倡的美德,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人指责我们不给老人让座的依据啊!我们每个人有时候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的理由,也会有不得以的时候,并且我觉得我们不能打着“道德”的名号为自己的私利去“绑架”她人,那样对她们是不公平的。

  现在社会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和事件还有很多很多,以至于现在我们都有一种害怕心理,使得帮助他人添了一点不得已的感情色彩,道德帮助变了味,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了隔阂。

  就像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坐公交车,还带着两个小孩子,因为不方便,我本想着坐在前面,但是当我坐下的时候,姐姐扯了下我的衣服,叫我坐到后面去,我很不解。后来姐姐说,如果你坐在前面的话,你带着孩子不方便,以至于不能给那些老人家让座,那些老人家会说你的,还是坐后面最好。

  我听了以后心一凉,想着是什么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的如此尴尬,我不敢说熟对熟错,但是我一直认为道德绑架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着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整治好。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对别人进行了道德绑架,同时也要用正确的心理去面对它。

  别让道德绑架了一颗颗真心,让这一颗颗的心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

  道德绑架作文 篇16

  近日,一则关于女大学生在乘坐动车时,因拒绝与老人合坐的请求,而受到责备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讨论。我认为女大学生没有接受请求的行为是正确的。

  我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尊老爱幼的观念尽人皆知。不知不觉,道德已然成为了衡量我们一切行为的准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理由。

  不是每一个请求,都会得到回应,更不是所有的索求,都会赢的无偿的给予。帮助是一种情分,但是不帮助是一种本分。

  正如材料中的那位女大学生,她坐着的是自己花钱买的的座位。坐,是理所应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根本没有丝毫的不合理之处。反观那位老人的女儿,为父尽孝之心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要用如此粗鲁的言行。有人让座是好事,但是没人让座也不应怨恨,更没有权利去逼迫他人让座。

  讲到这,我想起来几个月前的一个新闻:一位女童和同学结伴出去玩耍,结果不小心双双坠入河中。幸运的是,这位女童的父亲恰巧经过此处。在当时的危急时刻,这位父亲的体力只能抢救一个孩子,这位父亲选择了救距离岸边稍远的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孩子却因为未能及时抢救,不幸离开了人世。

  事后,这位父亲受到了强烈的谴责,诸如“为何没有先救那个离岸较近的女孩,这样或许她们都能存活”,“你太自私了”之类的言论铺天盖地。好像这位父亲亲手杀了那个孩子一样,所有的矛头纷纷指向了他。

  但是,我想说的是“请别道德绑架”。作为一个父亲,他为什么不能先救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副场面:他救了同坠入水中的另一位女孩,得到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可是,他却因此终生都沉浸在亲眼看着自己孩子溺死,自己却没有去救的痛苦之中。

  作为一名父亲,他选择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本能,当然没有错。

  而那位女大学生,乘坐自己购买的座位,这也是一种本分,自然也无错可言。

  拥有道德,并不意味着他要舍弃自己女儿的性命,去换取所谓荣耀;拥有道德,也不意味着她要让出自己购买的座位,去换取老人女儿的赞扬。

  诚然,社会需要道德,但是社会并不需要“道德绑架”。所以请别再“道德绑架”,权利同样需要尊重。

  道德绑架作文 篇17

  范玮琪和赵薇的遭遇无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网络舆论的“道德绑架”。说到道德绑架,不禁又让人想起半个多月前网民逼迫内地首富马云为天津灾区捐款的事情,究竟为何会发生道德绑架的事件呢?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一旦别人没有达到所谓的“道德标准”,就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那些“逼捐”和“逼爱国”的道德绑架者曲解了道德和爱国的本质,将自己臆想的道德准则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达不到便施压、指责,甚至谩骂。

  虽然范玮琪、赵薇和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但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们所得到的财富和美誉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被社会认可的,但他们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时候,需要公平的对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标准去求全每个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以某种偏激的观点对他人横加指责。

  欲判他人,应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许多人喜欢用道德捆绑他人,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奉劝那些道德绑架者在开口指责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如何能够以德服人?

  其实宽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我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应该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但愿日后网络上能够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迹,少一些道德绑架的现象,让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诉求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高调公开的慈善策划,与道德捆绑的求助活动,也许在短时间能起到放大爱心、扩大关注的效果,成功于一时,但是伤害的却是慈善事业的基础。试想,哪位董事长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贴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会给公司正常运作秩序带来影响不理性的“寻善”活动,终将阻碍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之中,健康的慈善环境对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愈加重要。现代慈善理念、行善积德的氛围、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赠平台是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轨道的坚强支撑。这既需要慈善方的责任、热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诚、冷静,还需要社会的宽容与理性。

  此外,还应该明确:慈善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既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更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道德绑架作文 篇18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8月10日《东南早报》)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道德绑架作文 篇19

  前天我同朋友去逛街,在吃饭时,我把买给我妈的两双鞋放在座位上,而走时却忘记了。当我和朋友在鞋店试鞋时,突然朋友就问我,我买的鞋呢?我脑子一下炸开了,马上就想到在吃饭的饭店里丢了。

  我立马赶回那个饭店,那时距我离开饭店已有一个钟了。当我再踏入饭店走到我刚刚所坐的座位时,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赶紧向服务员询问,问谁捡我放这的鞋没有?另一个在远处的服务员看到我赶紧过来问我说,靓妹你找什么?我说找忘在这的鞋。她马上说靓妹你买瓶水给我喝,我就把鞋提给你。我一听不提有多开心,连声说好。她去提鞋时,我在包包内找了一张能买一两瓶水的钱拿好。

  当她笑咪咪地把鞋还我时,我也把手中的钱给她,还连忙对她说了数声谢谢!她接过钱后也连说了几句谢谢,还问身边的同事要喝水吗?我人都要出店门,她还在后面大声对我说,靓妹谢谢你哦!我笑着回头对她说,应该是我谢你,帮我保管了那么久的鞋。

  当我把这个信息发到朋友圈时,多数朋友是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给钱服务员,认为我在那饭店吃饭,东西忘记在那,那饭店就应该有责任帮我保管好。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如果服务员不帮我收好,就有可能已被别的客人提走了,那个时候我又能找谁?所以我很感谢帮我保管好鞋的那位服务员。

  相反,如果那个服务员不肯还我鞋时,我会马上找店长帮查视频看谁拿了,那时找出是谁,我就不会给钱了也不会说谢谢了。

  “Listen to my heart。”(听从自己的内心),不为别人而活,不被别人的眼光和言行所左右,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也是那位服务员的想法,而作为我,我要告诉所有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力给别人提供帮助,但是不应该被道德绑架自己的人生。

  让我把这段话送给所有的人: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

  道德绑架作文 篇20

  天津港爆炸事故牵动人心。爆炸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开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的微博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甚至还有人一边喊着“爸爸”,一边指责马云。

  归纳一下,要求马云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钱,你应该捐款;人家娱乐明星都捐款了,你更应该捐款;如果不捐钱,迟早你会身败名裂。如果说,前两种观点还带有一点劝告的口吻,那么最后一种观点就带有一些警告的口气了。这种对马云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迫切期待,但显然,无论哪一个理由,在逻辑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钱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钱人的法定义务。娱乐明星捐款了,马云就要捐款?娱乐明星又不是马云一定要效仿的榜样。至于最后一条,更是缺少逻辑,马云当然不会在意。其实,马云在怎么想,接下来会怎么做,网友不得而知,是焦虑的心情让他们等不及马云作出清晰表态。 有人会把网友的这种情绪化反应,总结为道德绑架。如此说,有一定道理。慈善事业本来就是基于道德愿望的事业,人们可以期待一个人成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价惊人的富人们,但是,人们没有权力要求一个人一定要从事慈善事业,即便这个人很有钱。因为财富并不是慈善与否的凭证,有钱人可以不慈善,没钱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认为自己的意图是善良的,就强迫别人做非强制性义务的事情,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心办坏事,个体的权利得不到应有保证。所以,即便人们再心急,也应该清楚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绑架了别人的行为,剥夺了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甚至,有人会反问一句,那些要求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吗?如此一问,很多质问者可能就会自感理亏,因为他们在理解慈善时,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而不是自己。当然,很多人还会振振有词:我又没有钱,我捐一点钱有什么意义?马云可不一样,马云可是首富。这反映了人们在道德绑架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混逻辑”:把责任加给别人,谈及自己时,总提及特殊性。所以,马云是必须捐款的,因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为我是穷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间已经被认定为有钱人的事业。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当然,有一点也应该看到,马云遭逼捐背后还有人们的道德焦虑,慈善焦虑。

  一个社会难免有贫富差距,一个社会也难免存在风险。如何去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去一同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慈善无疑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当群体矛盾加大时,慈善会让人感觉到共同体的存在;当风险突如其来时,慈善会让社会形成共同担当的凝聚力。所以,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人们期待慈善事业可以启动,可以赈灾,这都没有问题,这是人们在面对灾难时,信心的来源之一,保障的来源之一。问题是,慈善行为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蓬勃而出,至少人们想看到的富人带头的慈善生态并没有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变得焦虑,开始不惜以舆论压力逼捐。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焦虑和慈善焦虑的表现。如何缓解这两种焦虑?放大、任由舆论煽风点火、道德绑架当然不对,而且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即便马云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出来表态,其他的富人也未必会跟风而动。舆论总不能对照着富翁榜,一个一个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这也会让人觉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杀富济贫的味道。公众应该期待的是正确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态:一方面,个体自觉地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为慈善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形成稳定的奖励机制,让那些投身慈善的个体不仅有荣誉嘉奖,也有功利层面的回馈。如此,慈善才能成为事业,成为文化,人们不需逼捐,慈善事业也可以蓬勃发展。

  道德绑架作文 篇21

  社会上屡次发生因年轻人没让座,被人辱骂、打耳光。有目击者称,这样倚老卖老强行让座,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给“老、幼、病、残、孕”主动让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绑,苗头直指年轻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这一人群只要不让座就是道德有问题、素质不够高。用一根理性的、弹性的道德之绳取代固有的“麻绳”,似乎比急于让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规定和必须,因此可以有弹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钱买票、对号入座,并在旅途享受相应的服务,既是作为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又是作为乘客应当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讲,乘车时间内,乘客就是所购车票对应座号的“主人”,无座的乘客则是“客”,当需要他人为自己让座时,不应觉得理所应当或理直气壮。让座屡屡成为群众热议话题,与舆论导向有关。不论是在对号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铁上,LED显示屏、广播中显示、播放的永远是给弱势群体让座,而不是引导他们谦和的与先上车、有座位的乘客沟通。

  这样的提醒暗示了弱势群体就应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才导致他们“反弱为强”,以至于大动干戈、恶语伤人的“要”座。衡量让座事件前,别忘了它前面还有一个“请”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备“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难一眼看出“隐形弱势群体”,例如,一些不痛不痒,但却不适合长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让个座给自己还需说声:“请让座”,并客气、和气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不便之处。文明礼让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还需要双方的理解和肯定,万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隐形弱势群体”呢?提出请求者,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后,再尝试请求其他人让座呢?给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松松绑,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绳”,换上一根具有弹性的“皮筋”,留点空间包容,留点时间“缓存”,别用道德绑架给别人“下套”。

  道德绑架作文 篇22

  日前发生在广州地铁4号线里的一起老少打斗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当事人,67岁的陈某和28岁的吴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对自己的不理智行为深表后悔,并希望事件能尽快平息。不过,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雾重重,不同的是两人对事件的细节还原,相同的是两人对打斗的责任认定——“主要责任在对方,无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证据的支撑下,在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这起“老少斗”很可能会成罗生门,真相只留存在当事双方的内心深处。

  我们不苛求媒体能够最终还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后得出了真相,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从中找到共识,即什么是必须倡导的,什么是必须鞭挞的,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忠实践行。无论真相如何,自觉排队是必须倡导的,悍然插队是必须鞭挞的,制止插队更是值得赞扬的;文明礼让是值得倡导的,强逼让座是需要批评的,蛮横挑衅是必须抨击的;见义勇为是必须倡导的,暴戾打架是必须批判的。

  虽然双方都表示后悔,但并没有合力为公众提供一个真相,缺乏基于对方立场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义”角色,这样的“后悔”更多是应付媒体和警方的托辞,只是希望尽快平息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实,类似的不光彩事件还有许多,公交车上打司机、飞机上群殴,其原因都是当事人只图一己方便,不顾公众或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面子好受,不顾公共文明礼仪;只信奉暴力分输赢,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发“血案”,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培育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既要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也要从制度层面上消解社会戾气。当人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宽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满与愤懑时,心态往往容易失衡,“低燃点”暴力行为常常随之发生。

  对待这样一起打斗事件,除了谴责批评之外,我们都需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些理解、宽容、礼让、自省,少一些蛮横、争斗、戾气、固执。在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早已对这个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观念和文明意识,甚至早已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年轻人也习惯于把长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悟、践行。因此,年轻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这起打斗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舆论关注,更多的是借助了网络视频和微博传播,“血淋淋”的画面不仅让公众深感震惊,同时也让当事人、社会集体进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打斗传递出来的是“负能量”,但反思却能带来警醒的“正能量”。有网络媒体适时推出了“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的全民参与活动,无疑更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其实,既要“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也要“随手拍广州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塑造社会的文明风气,有时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众,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蛮横戾气,多些谦让和气。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让我们齐心协力来营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关爱、和谐温馨的社会大环境,一起向社会传递文明“正能量”。

  道德绑架作文 篇23

  清伯发来微信说:“今天火车买的硬卧下铺,一个中年人带着父亲说用中铺的软卧给换,我没同意,我觉得来来去去不方便。刚才一个中年人带着孩子很理直气壮的要用旁边的中铺和我换方便他照顾孩子,我也没换。从中国传统美德的角度来说我应该换给他们,但是我跑了半天到火车站去专门买的下铺为什么要换给你们直接网购票的呢?要照顾老人和小孩就得提前做好准备,花点心思去买票,不是到了车上因为你带着老人或者小孩我就理所应当的要给予你方便。“

  我立即回复了四个字:你是对的!

  而这很自然的让我想起了前不久不太愉快的一次经历。

  和伙伴们去乐山,站点上车后,定好的座位有几个已被霸占,部分人很主动的让了,当然也有毫无自觉的人,比如,小妹的座位被一对中年夫妇中的男人坐了,而当我们核实的时候,中年妇女却颐指气使的说:“我们的座位就在前排靠窗,你坐我们的位置!”话说谁同意要交换了?

  OK,我们都是知书达理的孩子,与人方便嘛,让她得了!可是剧情一般都不太按脚本走,小妹换座的时候,坐了靠近过道的座位,成都站,这个座位的新主人来了,于是大家又要开始一轮换座大挪移。然而该名中年妇女却又用一种谴责的口吻说:“我说了我们的座位在前面靠窗,你坐我们的座位!”我们一群姑娘那叫一个七窍生烟,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就是:我告诉你了我的位置在那儿,你不坐,看吧,搞得这么麻烦都是你的问题,因为你没按我说的做。结果当然就是所有的人都不太高兴,小妹说:“不管你的位置是哪里,我现在就要坐我的位置,我买的哪儿就坐哪儿!”

  最后,各归各位,可以说是一个不欢而散的结局!

  事实上,换座好歹也是有求于人,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也是起码的尊重。当然,也许今天换座未遂的两人心里也正腹诽着:现在的人真是自私,只是换一下座位而已,太不通情理了!

  然而,谁又来保证我们原本就应该享有的权利呢?仅仅因为你带着老人又或者小孩,我就不得不牺牲自我权利来满足你?我惊讶于人们竟如此习以为常的去牺牲别人享有的权利,只为自己小小的方便。

  也许,从中华传统美德来讲,尊老爱幼、重德贵义、助人为乐、礼貌谦让……一切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施予人的公平又应该由谁来保障呢?正如清伯所说,如果是真的爱自己的老人和小孩,那么,在出行之初就应该好好计划和安排,以保证他们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出行,而不是寄希望于现场向他人索取善意。把自己原本应该付出的时间成本,亦或其他什么成本转嫁无辜的他人。

  同样买票上车,为什么你就可以优于我的权利呢?所以我特别不能理解那些因为对方没有让座就打人的老人?不过倚老卖老。可以让座,前提是我愿意放弃自己享有的权利,传达了我的善意,那么,你可以选择接受,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接受。

  而关于此,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电影《搜索》中,叶蓝秋因为没有让坐,被人肉而导致整个生活的ben盘,事实上却根本没有人关心过她当时在生命线上孤寂的挣扎。虽然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唯独在这部电影上,我认为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互联网世界就是这样的赤裸裸。再比如,时常看到的因为没有让座被老人打的各类新闻,正如所见,也许有些片面,但这个社会,为自我而随意牺牲他人权利的人其实比比皆是!

  当我们对老人的关爱,对小孩的照顾,或者其他一切善意的表达,被道德绑架后,变成必须要或者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意味着所有的善意都将成为单向付出,所有传达善意的人都必须要背负这样转嫁而来的成本,否则就将面对被谴责或被诟病的局面,谁来为善意的成本买单?善意者吗?

  而接受善意的人们,似乎总习惯忘记,善意是来源于别人的自我牺牲。无论什么样的善意一定都有某种程度的牺牲,只是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区分而已,并不是毫无成本。而当我们接受别人善意的时候,就是把原本应该支付的成本转嫁他人,而接受善意的人若还如此理所当然,支付的人当作何想?

  我们其实都害怕冷漠,也不愿被别人漠视。所以,如果你希望的善意并没有得到,不要谴责别人,因为别人付出了你没有付出的成本,那是别人的权利,请你尊重!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善意,请知道别人为你做出的牺牲,心存感激就好,不要理所当然!

  道德绑架作文 篇24

  坐车遇到老人该不该让座,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可是近日来发生在动车上的事引发了人们对该事的思考。

  在我看来,老人固然需要座位,但是你得买票啊,硬要和人家挤挤算什么事。当然这是就事论事啦,平日里,我可是一个看见老弱病残孕就会让座的好少年。不过,我真的不认为那位大学生做错了呀。那可是动车啊,多么贵的车票,让个座成本得多高。想想看吧,平时一个三块钱的公交座位人们都急着去抢,更何况这是长途动车票啊。我们怎么只能从道德角度看问题,却忽视了女大学生的权利呢?

  首先,这个座位是人家自己花钱买的,人家就有对这个座位的使用权。是啊,你是考虑老人感受,想让老人坐座位,你可以补票,可以与其他乘客协商。这是动车啊,人家花大钱买老贵的车票不就是求个快捷舒服吗?你倒好,硬要挤一挤,人家不答应你绝对没错。你凭什么对人家提要求啊?

  其次,这个女人明显有点道德绑架,票是人家买的,座位是人家的,你的票到站了,给人家“请”起来再正常不过了。人家给不给你让座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这不是义务,绝不能强制履行。最搞不懂的居然是还要人家多学学,我想那个女大学生心里绝对是几十句“关卿底事”闪过。

  看到这种事,很容易想到近年来老人的一些类似的事例。老人们似乎越来越倚老卖老,为老不尊。他们动不动就对年轻人搞道德绑架,如不给让座就当众辱骂,打耳光,坐大腿等等。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老人们固然需要帮助,但也不能如此老不要脸吧!让座本就是自发的行为,需量力而行,绝不能强求。

  最后,我想说给老人让座的的确确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励提倡。但花钱坐自己的座位,也绝不该受到讥讽。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一定要分清道德和权利的界限。道德是自愿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除非人家自愿,否则任何人无权损害他人权利。

  道德绑架作文 篇25

  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为遇难者哀悼的时候,范玮琪在微博上晒出孩子的照片,网友恶语相向:“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事后,范玮琪发表了另一条微博,意在为遇难者祈祷,却仍然难以平息网友的愤怒。

  这已经不是范玮琪第一次因为“晒娃”被网友横眉怒指。“9·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吸引了千千万万人的关注。在关注阅兵时,一些人还同时关注了明星有没有关注阅兵。他们通过微博发现,赵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润东、范玮琪等对大阅兵没有任何表示;范玮琪不但没有表示,还在自己的微博里晒出双胞胎儿子的照片。于是在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爱国”“不配当中国人”“取消关注”“你令人失望”等骂声响成一片。尤其在范玮琪的微博里,数以万计的评论如潮涌来,其中相当部分是谩骂:“你不发阅兵的照片,居然发你儿子的照片!你不爱国!”“你不感动吗?你还是中国人吗?”“你不爱国,你滚出中国!”。而在我看来,那些嘴里没说过半句“爱国”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权利,承担义务,也都算爱国。

  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不应当把自己的微博简单地视为私人领地,他们在微博上的发声也跟其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一样,具有特殊的传播和示范效应,因此,范玮琪的言行是不对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网友们激烈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对范玮琪“晒娃”

  的批判已经不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升级为人们宣泄负面情绪的一个出口。在这种看似热血、实则非理性的责备中,批判的因果和逻辑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没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没说大家正在说的话,你就是不道德。在这样的道德批判中,转型期社会的种种压力,轻而易举就转变成荒腔走板的情绪表达,舆论貌似占领了道德伦理的高地,实则却是对寻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绑架。而事实上,真正的道德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道德绑架对人的伤害则丝毫不逊于真正的绑架。 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说的,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有他们的道德观,正如战争是因为双方都有正义,道德绑架则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在你谴责他人这个方面的缺失之时,你在另一方面可能还不如他做的好。这种只存在于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为是不足以将一个人的品性定义的。这里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车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并被要求让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头并无身体大碍,本着已经累垮的身体外加被打扰的烦心不愿意理会却被冠以漠视老人,不尊老爱幼的坏品性,可是,这年轻人真的有错么?

  “道德高于法律”的本质就是人治思维。但是道德绝对不能高于法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免受道德的绑架,避免“多数人的暴政”。道德绑架则正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道德绑架作文 篇26

  引言:慈善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它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社会的疏离和隔膜,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慈善”的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给予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其目的是做好事求善报。国外词义的翻译: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然而,当今慈善事业受到了“道德绑架”,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有困难者应当怎样求得别人帮助?行善者应当以怎样的方式行善?这些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白血病患者跪借百万

  14年6月,24岁的莫向松带着14名同学跪在成都市武侯区新希望大厦门外,他们手中捧着玫瑰,身上缠着玫瑰,头上戴着玫瑰……写有“借我一百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标志牌,道出了此举的目的――希望打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以获得100万元的借款治病。莫向松,成都某职业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2011级学生,去年11月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莫向松表示,目前养父母为给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治疗了,前段时间有位热心网友建议他找富豪借钱。因为其就读于畜牧专业,所以把目光投向中国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莫向松说,手持玫瑰花目的就是倡导更多人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希望能够到借款企业去打工,慢慢偿还借款。下跪求借款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多日,舆论哗然。某门户网站的民意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公众认为:这不是借钱是“要”钱,是道德绑架;有接近三成的公众认为:为活命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用错了方式。换句话说,近九成人认为此举不妥。

  裸晒下跪索捐

  许智豪裸晒希望杀死癌细胞,下跪求富豪捐助100万,因为这两起事件,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莫向松“红”了。无数媒体追问他背后是否有人策划,他一直否认,后来却公开承认,的确有幕后推手王某帮他策划了裸晒、下跪。

  一开始,虽说莫向松的举动存在炒作的嫌疑,但那是真切的在困境中挣扎的姿态,情有可原。现在他公开承认存在幕后推手,也就是说,“下跪借款”是一出精心策划的戏。即便身患白血病属实,这样的求助方式非但不能获得同情,反而会招致反感,惹来非议。可谓“索捐不成,倒蚀一把米”。

  面对一出出闹剧,我们可以向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伸出援手,但于此同时,也必须向各种各样的索捐行为说不,不论当事人是多么迫切需要救助。短期看,假如各种“索捐”都能有所收获,那对需要救助的人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但长远看,对整个社会慈善文化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则是一种摧残。

  做慈善,是自愿主动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道德驱使。捐款行善,也是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且在严格意义上说,因为“索捐”而被迫的给与,不能算作慈善。倘若捐赠带上了“被逼”或者“无奈”的成分,显然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索捐”更像是道德勒索。

  面对“索捐”,被求助者往往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显得十分被动。如果答应索捐者的要求,那多半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公然拒绝,则可能遭到舆论的谴责。事实上,这正是慈善文化不健康的表现。并不是富有的人就必须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对求助者“来者不拒”,同时,也不是有难的人,就有权利索取捐赠,并且大肆宣扬。更严重的是,有能力进行慈善活动的人,面对“索捐”带来的各种无奈与困扰时,很难相信他还能加入慈善的行列。这对于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何尝不是憾事。

  要让慈善发自本心。慈善的基础是自愿,自愿是慈善的前提,“下跪”和“强捐”都违背了慈善的基本准则。慈善是发自内心的博爱精神,是源于心灵的高尚行为,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的选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任何手段强迫捐助者捐款,发自本心的自愿捐献是慈善事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石。

  莫让慈善伤了爱心。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其前提是真心,其动力是爱心。显然,“点名式慈善”“强迫式捐款”,非但不能献出真正的爱心,反而会让爱心受伤。慈善的本意就是号召人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是“心甘情愿”的奉献,“爱心”就变了质。一次慈善义举就是一场爱心雨露,但莫让“伪善”伤了“爱心”。

  别用道德绑架慈善。在“跪求借款”事件中,那位董事长如果不借款,是否会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求生欲望不能作为采取过激方式的理由,用道德绑架慈善并不合适。当慈善被道德绑架,人们看到的不是慈善的大善大德,而是攫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维护慈善中的尊严。求生的本能让这2人不顾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悯,但采取下跪这种“有失尊严”的方式求助是否可取?求助者不能因为“差钱”而失去尊严,施与者不能因为“不差钱”而伤害求助者的尊严。慈善是大写的字,背后有一个有分量的词汇,就是尊严。打造慈善健康环境。用出位、出格的行为吸引关注,以获得救助,被要求行善者的尴尬和无奈正在于此。如果求助者寻求制度化的救助,能不能得到活命钱?现代慈善理念、慈善环境氛围、慈善制度法规是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轨道的支撑。这需要慈善方的真诚和热情,需要受助者的理性和冷静,更需要社会的机制和责任。

【道德绑架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精选26篇)】相关文章:

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素材精选【道德篇】12-20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书籍06-27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传承06-15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淡泊06-14

高考经典话题作文素材:团结06-27

高考经典话题作文素材:诚信06-19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直面缺陷06-17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敬畏规则06-16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文明素养06-07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感受美好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