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村居二年级

时间:2021-05-19 10:18:56 改写 我要投稿

改写村居二年级

改写村居二年级1

  瞧,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山脚下,几片树林疏疏朗朗;一大片豆田随即引入眼帘,豆田上豆苗正茁壮成长,寓意了来年的丰收。豆田前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竹子挺立着,青翠欲滴。竹林前面还有一间小茅屋,屋檐低得很,需要人弯下腰来,才能进去。一条小溪潺潺地流过茅屋前,时不时唱出一支优美的歌。小溪两岸全都是绿油油的小草;小溪里长满了荷叶,这些荷叶又大又圆,碧绿碧绿的,就好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上还有些小水珠,小水珠们可调皮了,它们还玩着滑滑梯呢,滑进溪里发出了“叮”的笑声;溪里还开着荷花,白里渗粉,粉里透红,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茅檐下,老爷爷柱着拐杖,老奶奶跪坐在门前。他们正在喝着酒,亲热的聊着天。“今天天气可真好。太阳当空照,晒的身上暖洋洋,空气也很新鲜。”“可不是么。瞧,我们的儿子多么能干,锄豆的锄豆,织笼的织笼。”“那我也不能闲着。趁着好天气,把衣服晒晒。”“那我帮你……

  太阳已高高挂在空中。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他擦着头上的汗,高兴地说:“看这苗儿长得多好,今年定有大丰收!”说完,他有继续努力干活。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一边编一边想:“把这鸡笼编完,小鸡们就可以不挤在一窝了。”而小儿子趴在小溪边剥莲蓬。他的脚高高翘起,不时地上下摆动,双眼盯着莲蓬,专心剥着。还想:“等我剥好了,让爹娘和哥哥们尝尝。”他剥得更用心了。

  诗人看到了这副情景,不禁陶醉其中了,情不自禁地吟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改写村居二年级2

  午后,阳光灿烂,作者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造型别致的茅屋,虽然低小了点,但是很是风情依依。小屋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丘,近处,是一片青翠挺拔的竹林,显得生机勃勃。门前的小溪欢快的流着,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快乐的追逐游戏,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水面上荷花朵朵,有的含苞未放,饱涨的好象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刚刚开放,微微露出了黄黄的花蕊,有的正在盛开,层层花瓣透出淡淡的粉红,犹如一位头戴纱巾的少女,是那么羞涩娇艳,楚楚动人。门前坐着一对老夫妻,他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兴许刚刚喝了点酒,脸上泛着微微的红光,正用吴国的方言低低的谈笑着,一会儿你推我一下,一会儿我拍你一下,是多么夫妻情深啊!

  在溪水的东面,大儿子正在锄着豆苗里的小草,只见他身穿短袖,头戴斗笠,两手紧紧的握住锄头,倾斜着身子,用力的锄着,全然不顾额头的汗珠悄然的滚落。他是那么的专注,生怕一不小心,把幼小的豆苗锄掉。二儿子头扎红巾,盘腿而坐,正在熟练的编织着鸡笼呢,虽然是个男人,却是那么心灵手巧,,两手不停的编织着,耳边只是一阵阵“唰唰”的竹篾舞动的声音,仿佛正在演奏着动人的乐曲呢!

  小儿子最是可爱,他头扎俩小辫,身穿红色小衫,正趴在溪边采摘着莲蓬,竖起的两条腿还不时的晃动着,多么的悠闲自在哦,他把刚剥下的一颗莲籽放进口中细细的嚼着,清甜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看着这一家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样子,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啊!

改写村居二年级3

  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环绕着一个平静祥和的小山村,村庄里一条小溪潺潺流淌,溪面上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仙女含笑伫立。小溪的两边,长满了茵茵绿草,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在一棵青翠欲滴的杨树下,有一间又低又小的茅草屋。屋檐下,一对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他们大概是喝了一点酒,脸上红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柔媚的吴地方言在相互逗趣。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笑眯眯地说:“老头子,忙活了一阵子,你看田里的庄稼长得这么好,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满头银发的老爷爷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摸着胡须乐呵呵地说:“是呀,老太婆,今年风调雨顺,我们就不用为粮食犯愁了。还有三个儿子对我们都非常孝顺,你看大儿子勤劳能干,二儿子心灵手巧,小儿子非常的乖巧懂事,我们还愁什么呢?”老奶奶听着老爷爷的话,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说:“三个儿子懂事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你看咱俩多有福气,以后就等着好好享清福吧!”两人的对话在潺潺的溪水声中极为动听。

  往外望去,只见勤劳的老大光着膀子,头戴草帽,正冒着烈日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滴在了碧绿的豆苗上。二儿子年纪尚幼,干不了重活,可也没歇着,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熟练地编织鸡笼,一双灵巧的手三编两编,一个精美的鸡笼就初现雏形了。调皮可爱的小儿正翘起两条小腿,摇头晃脑的躺卧在溪头草丛,津津有味地剥莲蓬吃呢!

  多么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多么和睦美好的家庭啊!

改写村居二年级4

  一天辛弃疾辛大诗人来到了野外散步,看到了一所小小的茅草屋,这所茅草屋前面有一条小溪,在小溪上盖了一层的荷叶荷花。突然,一个绿绿的身影从面前闪过,哦!是青蛙!那只小青蛙落在石头上面,又一下子跳进了水里,水面上溅起了一朵浪花。又来了一群黄黄的小鸭子,鸭子一边找鱼虾吃,一边慢慢的游走了。

  辛大诗人又听到了茅草屋中有人在说话,只见屋门敞开着,里面的一对夫妇,正在一边喝着自家刚刚酿好的新酒一边聊着天,只听到男主人说:“老婆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显得那么年轻!”女主人答到:“还不是你这些年你照顾的好,让我和三个儿子衣食无忧,你辛苦了,多喝点!来,我敬你一杯!“

  听到这里,辛大诗人开心的向前走了几步,此时看到了这对夫妇的大儿子,正在河的东边地里面锄地。只见这个年轻人一边锄地一边擦汗,还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着正午的太阳,心想:如果来场及时雨该有多么好啊!这样,这些豆子很快就可以结出果实了!他越想越开心,不由得加快了锄地的节奏。

  再来看一下草地上正在编织着鸡笼的二儿子吧,只见二儿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编织着他的鸡笼,在他的身边有一群毛茸茸的刚出窝的小黄鸡正在围着老母鸡撒欢呢。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个不停,似乎是在说:今晚我们就有新窝住啦!咯咯哒咯咯哒……

  最后我们随着辛弃疾大诗人再去看看小儿子吧!这个小儿子真是调皮可爱呀,只见他从河中折了几个莲蓬,又想拿去集市上卖掉、又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贪吃欲望。最终,还是贪吃的欲望战胜了一切,只见他趴在河边,把莲子一个个地放进嘴里,还一边说:“好吃好吃……”

  这时,只见我们的辛大诗人被眼前的这和谐温暖的一幕触动了内心的深处,于是,诗意大发,才思泉涌,做了这首《清平乐村居》。

改写村居二年级5

  在农村里,有这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在低矮的茅屋旁,有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溪边青草很茂密,它把小溪映衬得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他们在屋前正用着吴地方言聊着天,听,他们正在感叹自己的生活很好呢!

  在豆田中,大儿子正在用锄头锄着草呢!多么勤劳!这种爱劳动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二儿子心灵手巧,正在为小鸡们编织鸡笼呢!看,他编得是那么认真,头上都累出汗了,不过,也没有关系。

  最讨人喜欢的就要数小儿子了。他淘气可爱,在溪边剥着莲蓬。他一会儿躺在地上,把莲蓬举在空中;一会儿又趴在地上,把莲蓬捧在手中看来看去;一会儿又坐在地上,拿着莲蓬扔来扔去。

  他们的生活真可以用一个词——自由自在来形容。

改写村居二年级6

  在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一间矮小的茅草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碧波荡漾的小溪。溪中有一些荷叶和荷花,十分美丽。忽然,一条大鲤鱼跃出水面,溅起了水花,打破了原本水平如镜的小溪。而此时,茅草屋里发生了什么呢?

  听,是谁在说话?哦,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在互相逗趣取乐呢。“看看我们的大儿子多勤劳啊,在豆地里除草呢!真是勤劳的好孩子啊。”老婆婆看着勤劳的大儿子,高兴地说。可不是呢!看看屋外,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干活呢!他拿着锄头,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了,但没有停下来,依旧在锄地。像老婆婆说的那样,大儿子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老爷爷喝了一些酒,带着醉意说:“看看二儿子,手真巧,正编织鸡笼呢!和你一样,不管什么东西,到了手里,都会变成精致的工艺品。昨天,鸡把鸡笼弄坏了,看看二儿子编的,可不比原来的鸡笼差!”老爷爷的语气中不单单有醉意,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老婆婆脸上也写满了欣慰和自豪。屋外墙边,二儿子盘腿坐在许多鸡和鸡笼旁,手中不停地编织着一个新的鸡笼。瞧他那股专注劲儿,可以说是全神贯注了。

  老婆婆又看着小儿子说:“我们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了,看他多淘气,正在溪边剥他刚刚摘的莲蓬呢!”“小儿子这么可爱,这么聪明,以后肯定能当个大官!”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脸上都是笑容。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小溪旁边,愉快地剥着他刚刚摘来的莲蓬,取莲子吃呢。

  这真是一幅安详、美丽的画啊,蔚蓝的天空下,说笑的老夫妇,勤劳的大儿子,手巧的二儿子,天真的小儿子,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素描图。

改写村居二年级7

  一年夏天,著名诗人辛弃疾来到了村庄浏览。

  初入村庄,鸟鸣,虫鸣,家畜声组成了一首奇妙的交响乐。五颜六色的鸟儿忽起忽落,为茫茫无际的天空增添了生趣。天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清新,使他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远处的山上绿树成阴,绿得让人仿佛到了草原。乡村的空气那么清新,让人仿佛感觉置身于森林中。乡村的水是那么清澈,清澈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小溪里傲然挺立着粉红的荷花,将清澈的小溪点缀得更加美丽。真是“荷在水中生,水在荷间流。”“乡村山水甲天下。”辛弃疾完全陶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偏西,但他仍不肯离去,于是便在这住了一夜。

  第二天,辛弃疾被一片哗哗的溪水声所吸引,又是一番新景致:一所低矮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屋后几棵老树,挺拔地站立着。阳光明媚,照耀着大地。园子里,一棵挺拔的桦树映入眼帘。它的树干向小溪的方向倾斜,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像一张大网一样。树皮像刷了白浆一样,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树下,两只鸡在悠闲地散步,咯咯地叫着。交响乐中,声声鸡鸣,犹如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拍都极为准确,衔接得天衣无缝。在窗前,一对老夫妻在悠闲自在地聊天。园子不远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树阴下编鸡笼。最可爱的是小儿子,他在屋檐下剥莲蓬吃,一派泰和的景象。真如马致远描写的那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辛弃疾诗性大发,挥笔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清平乐·村居。

改写村居二年级8

  一个晴朗的午后,我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散步,无意间看见了一个小茅屋。房顶上头攀着青青的南瓜藤,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正随着风起伏波动,好似热情的舞者欢迎我的到来。

  我正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突然隐约听见了从屋子里传出的吴地方言:“老头子,你最喜欢我们家哪个儿子啊?”“嗯,这难说!大儿子肯干,肯吃苦,力气大,是个很厚道的人;二儿子聪明孝顺,总是为家里人分忧解难,将来会有出息!但小儿子还是最可爱,最讨人喜欢。像他这个年纪,正是活泼淘气的时候,看着就惹人爱!”“你说的是呀!”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心里正琢磨着,到底是谁在互相逗趣说话呀?哦!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正在边喝酒边聊天呢!

  我又朝不远处的小溪东面望去,只见一个身强力壮,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正在除豆田里的杂草。那黝黑的皮肤显然是受过阳光的暴晒,结实的肩膀好像能够承受住一切。不用说,这一定是那个肯吃苦的大儿子。他老老实实地干着活,熟练地举着沉重的锄头,还不时擦擦汗,接着又开始劳动,难怪老翁老妇说他是个厚道的孩子啊!

  在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柏树下,有一个身穿蓝色衣裳的孩子在编织鸡笼。一双灵巧的手,穿梭在复杂的鸡笼中。而他的膝盖边,已经堆了两个精致的笼子了。我想:这应该是二儿子吧!他看起来十分聪明,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旁的鸡歪着脑袋,看着做好的鸡笼,好像在说:“这是什么新玩意儿?”二儿子看见这一幕,轻轻一笑,接着加快了编织鸡笼的速度。

  那可爱调皮的小儿子在哪儿呢?哦!他趴在小溪旁,房檐下,正在忙着剥小溪里刚摘下来的莲蓬。他一边上下摇着腿,一边开心地嘀咕道:“太好了,这么多鲜嫩的莲子,我吃一点儿,剩下的要分给爸爸妈妈和哥哥,嘻嘻!”瞧!他还在认真地数着莲子的个数呢!

  看到这轻松自在的农家小院,我没有理由打扰他们,悄悄地离开了。独自沉浸在这一份属于我的自由之中,写下了《清平乐·村居》。

改写村居二年级9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四周青山环抱。村子里绿树成阴,鸟儿在枝头欢唱。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空气中荡漾着迷人的花香。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这里,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飘向远方。小溪边,在青草和野花编织的花地毯旁边,有一座矮小的茅草房。

  茅草房里,有人用柔和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乐。原来这里有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在喝酒聊天。他们都喝醉了,谈笑声从屋里传出。老爷爷脸上红红的,身子靠着窗户,笑着说:“我看呀,老伴,你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喽!”老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变成了一朵绽开的菊花。“老了,不中用啦!看看咱儿子!”说完用手指向窗外。

  这两位夫妻膝下共有三子,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也很懂事,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瞧!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拿着锄头除草。太阳火辣辣的,他又累又热,汗流浃背。但是大儿看着这一片茁壮成长的豆苗,他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别费,脸上露出了微笑。二儿子坐在树荫下编织鸡笼。只见竹条在他手里飞快地上下翻动着,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在他手里诞生了。他的动作是那样熟练,态度是那样认真,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呀!

  小儿子跑哪里去了?原来,调皮可爱的.他年纪太小,只好趴在小溪旁的“天然地毯”上看着连成片的荷花、荷叶,唱着儿歌。忽然,他看见了翠绿的莲蓬,就伸手摘了近处的一个,仔细地剥开,取出莲子,不一会儿,他身边就堆起了一小堆剥碎的莲蓬。他把莲子交给妈妈熬汤喝,然后又来到溪边,把剥碎的莲蓬捧起来,向空中抛,还喊着:“下雨啰!”莲蓬砸在他头上,他就咯咯地笑起来。他又把莲蓬抛进小溪里,看着小鱼惊慌失措的样子,他又笑了,那样可爱,那样天真!

  这真是幸福的一家呀!

改写村居二年级10

  春风吹醒了大地,吹绿了田野,也吹皱了村前的小河。这是二月里的一个黄昏,大诗人高鼎沿着河岸散步,他完全陶醉在这明媚的春光中了。

  瞧,脚底下那探出了尖尖脑袋的小草好像在跟高鼎捉迷藏,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走近一看,却又似乎都躲藏了起来,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河两岸的杨柳换上了嫩绿的外套,那一片片细嫩的叶子,宛如琴键,被调皮的春风按出了“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演奏一首春的赞歌。几只黄莺在柳丛中卖弄着清脆的歌喉,时而俯冲下降,时而侧身飞行,时而落在树梢,仿佛在逗诗人开心。高鼎情不自禁地说:“啊!多美啊!”他不禁低吟起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当当……”一阵钟声惊醒了被春光陶醉了的高鼎。顿时,小朋友像飞出匣子的小天使,蜂拥着嬉戏着各自向家里奔去。孩子们这么匆忙回家干嘛呢?诗人纳闷着。

  不大一会儿,绿草如茵的坡地上聚满了拿着各色风筝的小朋友。嗨!这么好的天气,放会儿风筝散散心,多舒服啊!大家迫不及待地把风筝一一送上天空。瞧!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时而放线,时而收线,时而拽着线奔跑。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越飞越高。“老鹰”张开翅膀做出“苍蝇捕兔”的姿势,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空中的其他风筝;“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像仙女一样在空中飘飘悠悠;“蜻蜓”显得轻灵飘逸,在空中飞来飞去,像是在表演呢……

  “看!快看那儿!”一个小朋友忽然惊喜地喊道。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一条“长龙“摇头摆尾扶摇直上,在阳光下,它身上的鳞甲金光闪闪,威风极了。孩子们不禁欢呼起来。这欢呼声响彻云霄,在空中久久地回荡……

  高鼎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流连忘返……

改写村居二年级11

  诗人刚吃过饭,已是午后,他缓缓走出家门,立刻感到一股暖意充满了全身。一抬头,望见天空万里无云,正是阳光明媚的大好时光。金灿灿的阳光沐浴在身上,别提有多舒服了。这时,一阵柔和的暖风吹了过来,使得诗人微微地产生了一点儿困倦之意。他打了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怀着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向外走去。

  走着走着,不觉间就漫步到了田野,一望无际的碧绿染遍了庄稼,风一吹,绿色的海洋立时翻起了层层波浪,向前涌来。诗人陶醉在其中不知所措,过了许久才从沉迷中回到了现实。诗人继续前行,隐隐约约望见远处有许多峰峦雄伟、直插云霄的万仞高山。山脚下,一条急湍的小溪向远处奔流着,就是像一匹活蹦乱跳的小马儿,诗人完全被迷住了。

  在小溪边,诗人发现了一座茅屋, 屋后是一片青翠的竹林,里面密密地长满了苍翠挺拔的竹子,竹林右边的地上种着一些蔬菜瓜果,旁边地池塘里还种着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好看!

  这时,突然听见茅屋里传来话声,有两个人略带醉意正在用南方的方言互相取笑着。诗人循声望去,打开的窗户旁边,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他们正趣味盎然地聊天,那浓浓的方言里,透露出一种温馨,一种满足。

  茅屋外,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被锄掉的杂草已经在他的身后排起了长龙队,锄过草的豆苗,干净、整齐,透露出一种勃勃生机,此时,似乎越发显得精神了;再看看二儿子,正蜷着腿,坐在树荫下编织鸡笼,他神情十分专注,手脚也很利落,竹条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一个漂亮而又精致的鸡笼织好了,他得意地拎着笼子呼唤着 母鸡,哈哈,也许是想让母鸡一家赶紧住上新家吧!溪边,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正趴在地上,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也没闲着,他左手捧着一个硕大的莲蓬,右手使劲挖里面的莲子,莲子挖出来了,他立刻把嫩白的莲子扔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这一切, 完全让诗人沉迷了……

改写村居二年级12

  今天阳光明媚,辛弃疾心情很好,到山里面游玩。

  他来到了一个上饶的小山村,远远地看到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茅草屋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河水清清,里面的鱼儿自由自在的吐着小泡泡,小溪的边上长满了碧绿碧绿的小草犹如刚从土地里钻出来的嫩芽,辛弃疾被这迷人的风景迷住了。

  在那走动着,隐隐约约听到了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而美好,又走近些,看见两位老人正甜言蜜语,辛弃疾心里有着羡慕之情,心想:我的父母都不知被敌人关押在何方,连他们的死活都不知,做个大官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着这种简单清闲,安宁的日子。想到这里,不禁有些心酸,两行热泪不知不觉的滑过他的脸颊,深深地思念着他的父母……他转念又想:那满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呢?怎么未见到二老的孩子呢?辛弃疾心中产生了疑惑,边上去问那两位老人:“您好!在下辛弃疾,能否问您几个问题?”老人一听,来者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忙说:“哪敢哪敢,小人知识浅薄,如同井底之蛙,因该是小人请教您才对,您请讲吧。”“老人家太客气了,在下只想问点家事。请问您的孩子呢?”“哦,原来是这个啊。”老人笑呵呵地说“小人有大儿,中儿和小儿,大儿力气较大,便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中儿心灵手巧,则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他顽皮可爱,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莲子。”辛弃疾敬了个礼说:“真辛福啊!”便起身告别。

  回朝时,他想起刚才的情景,便诗兴大发,低声吟诵起来: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改写村居二年级13

  在一个小村中,绿树成阴,小溪永不停歇,叮叮咚咚地从几个小房屋前跃过,奏起轻快而又优美的乐曲。时常有几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与小溪伴和着,真是悦耳。

  小溪边有一栋小房子,里面传出交谈的声音,有时传出了愉悦的笑声。是怎么回事呢?我往前一探头,看到了一个老翁和一个老妇,用吴地的方言亲切地互相交谈着。他们时不时互相逗趣、取乐,怡然自得。只见老翁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儿子真是太懂事了,学会干农活啦!”他举起一杯盛着酒的杯子,有点醉意地说:“我们今天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儿子们长大了!”说完他便将酒灌到嘴里,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于是,我把视线转移到三个儿子的身上。

  大儿子在田里除草呢。他挥舞铁锹,斩除杂草,还自言自语道:“除了草,等到秋天一定能大丰收!到时候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我能干的!”说完他便又低下头去除草了。

  二儿子不如大儿子这样能吃苦耐劳,但他心灵手巧,便坐在一棵大树旁编制鸡笼。瞧,他左手拿着已经完成了的部分,右手抓着一根竹条在网中穿梭着。等到穿完了,便把它固定起来,一个小巧精致的鸡笼便做成了。只见他咧开嘴高兴地笑了起来。

  小儿子呢,只见他趴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莲蓬。他把果实剥出来,张开大嘴,一下子就把果实给吃掉了。然后他露出了两颗大白牙,继续品尝着果实的滋味,直到全部都吃完。他一个鲤鱼打挺,在房子附近闲逛。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只蝴蝶,这样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又把手掌合拢。他坐在地上,慢慢地打开手掌,可惜手掌里空空如也。他气得直跺脚,哇哇大叫。

  我喜欢这幅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

改写村居二年级14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诗人高鼎走在乡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沉醉在了这美好的景色中。两边的小树已长出了嫩小的绿芽,风儿一吹,它们就摇晃了起来,仿佛一串串绿色的风铃,在为人们演奏最美妙的音乐。而整个冬季都窝在地底下的青草弟弟,此时早已按捺不住了自己愉悦的心情,不等春雨姐姐来敲门,就早早地从大树底下钻出了自己的小脑袋,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野花妹妹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破土而出,她站在草丛中向人们含笑致敬。在南方过冬的鸟儿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这里,从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中飞过,若隐若现,行踪不定。这时候,天空中下起了潇潇微雨,泥土的清香在空气中盘旋着,令人心旷神怡。不过一会儿,雨就停了,一颗颗晶莹饱满的露珠却留在了万物上,仿佛是春雨姐姐赐予它们的礼物。小河两岸的柳树已长出了点点绿芽,它那柔软的枝条沉浸在了水中,它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在河岸梳洗打扮。迷人的春烟使过往的行人都心醉了。小河里,小巧灵活的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你瞧,这条是黄的,那条是黑的,还有几条是红白相间的,好似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在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都放学回来了,一看正在刮东风,忙跑回家中,取来了纸糊的风筝,在小河边放了起来,风筝被东风轻轻托起,越飞越高。站在一边的高鼎看到这一情景,嘴边不禁浮起了一丝微笑,他手拈长须,脱口而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改写村居二年级15

  午后,我悠闲地漫步在乡村小道,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种着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屹立在眼前。茅屋旁有一条迂回清澈的小溪,河水清澈透明,犹如一面镜子,连河里的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白云高高地飘在天上,环绕在青山上。这时,屋里传出一阵阵笑声,似乎还有逗趣声,他们说的是当地的方言,所以,我不太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看着他们满脸皱纹的笑脸,听着他们互相逗乐的话语,我知道,他们一定非常恩爱,他们也似乎被这乡间美景所陶醉,脸上泛着红晕。

  屋外烈日当空,他们的大儿子正在远处的山脚下,赤着膀子,挥着锄头,在豆田里锄草,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了下来,但是,他似乎完全没有觉察到。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多么能干的小伙子啊!”

  二儿子在树荫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你瞧,他的手多么灵巧啊!左手拿着编了一半的鸡笼,右手抓住一根竹条,一抽,一拉,一拽,再轻轻一绕,一圈又一圈,不大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鸡笼编好了。哈哈,我想,公鸡母鸡一家住在这样的笼子里,也一定感觉很温馨吧!

  溪边,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趴在溪边,向上翘着的两腿不停地晃来晃去,他正专注地盯着手中那碧绿的莲蓬,然后,小心翼翼地剥开外面的皮,接着,用左手轻轻挖出里面的莲子,呵呵,好可爱的小家伙!

  宁静、温馨的一幕幕画面,让我思如泉涌,不由提笔写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改写村居二年级】相关文章: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3-07

村居改写作文(12篇)03-07

村居改写作文12篇03-07

【热门】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1-30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推荐】01-30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15篇03-07

《清平乐·村居》改写汇编15篇01-31

《清平乐·村居》改写精选15篇01-31

改写《清平乐·村居》(通用15篇)01-31

改写《清平乐·村居》集合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