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时间:2022-05-30 15:20:28 改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精选3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改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精选30篇)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

  古时候,在一座小山村里,有一个唐代诗人名字叫贺知章,贺知章很好学,他最大的愿望是考上进士,终于有一天,是贺知章三十七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

  贺知章拿好了行囊,准备出发了,他乘坐着马车来到了外地当官,他天天睡觉的时候,都想念着家乡的父亲和母亲。

  很快,几十年过去了,贺知章走到了镜子看看自己变没变,他看完后,心想:自己家乡的口音没变,但是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我现在老了,家里人还会认识我了吗?

  有一天,贺知章决定回到家乡,他把的大官给辞了,然后把的'行囊收拾好,就乘坐着马车回到家乡,贺知章日夜兼程,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看了看家乡的风景变没变,一排排的青山,笔直笔直的,想一排排小士兵一样。山下是一座草坪,草坪碧绿碧绿的。草坪顶上还开放着许许多多的鲜花,鲜花的香气非常浓,吸引来无数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特别美丽。草坪旁边还有一条清新的小河,小河在慢慢地流淌。一座座房屋整齐的排列着。贺知章想:家里的景色还是原先那么美丽,一直都没有变化。

  贺知章有看到了许多小朋友正在玩耍,他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们看到了一个陌生人,就又微笑着说:“您从哪来呀?”贺知章听完,心想:自己回来的太晚了,家乡里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他很伤心。

  贺知章很快就回到了家里,写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是一直保持到现在,表达着他对家乡亲戚朋友的思念之情。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

  我的名字叫贺知章,自己号称四明狂客,是唐朝人,平时喜欢写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就是我的作品。

  在我年轻的时候,考中进士后,就离开了我的家乡,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这时,我已经是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了。离开时乌黑的头发现在已经变得花白稀少了,但是,我的口音还是没有改变。于是,我告老还乡,回到了日思夜想地浙江杭州。

  正当我在路上向前走去时,看到了几个玩耍的小孩,他们一见到我,就一起跑到了我的面前,非常热情地问道:这位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到这儿来干什么呢?我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见到这样的情景,我想了许多许多。于是,我有了灵感,写下了这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回乡偶书》。

  篇六:《回乡偶书》改写

  我是贺知章,四十三年了啊!我都离开我的故乡。今天,我辞了官,回到了多年不曾谋面的故乡 浙江萧山。

  我骑着驴,回去的途中,山山水水都是那么熟悉,那一望无尽的稻田那葱葱翠翠的'大树,那绿油油的小草,都是那样亲切,几个小孩子在道路中玩耍,这使我想起我七八岁与我玩耍的孩子了。

  到了家门前,我下了车,几个小孩子向我跑来,很礼貌地向我问问题: 你是谁? 为什么我们没见过你? 你从哪里来? 我一一给他们解答。其中,有一个小孩子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恭敬不如从命。去他家后,我先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他的父亲也做了自我介绍我知道他是我儿时的伙伴,我们吃着饭,喝着酒,准备一醉方休

  回到家,我兴奋不已看到了今天的一切不经诗意大发写下了《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3

  公元743年的深秋,长安城里,一个84岁高龄、两鬓霜花的老人在衙门忙完了公事,正在院中小憩。秋风习习,落叶满地。一阵雁鸣,勾起了老人对家乡的思念。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决定告老还乡。

  老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越州永兴。此时已是初春,老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欣赏路边的江南美景。野花遍地,绿树成荫,枝头还有黄莺在歌唱。老人一路兴致勃勃,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亲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他走近一个小山村,下了马,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画面:一间间矮小的茅草屋,一棵棵高大的刺槐树,一座座碧绿的小山丘,远处的镜湖依旧波光粼粼。他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白天,他骑在黄牛上,去山坡上放牛,放完牛,便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在湖里游泳,打水仗,捉鱼摸虾;晚上,他躺在床上,数着窗外的.星星,听母亲讲那遥远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多年了,家乡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么温暖。”

  “嘻嘻……”一阵笑声打破了老人的回忆。他抬头一看,一群乡村孩子正在竹林里做游戏。一个年龄稍大的小男孩来到老人身边,打量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笑着用纯粹的家乡话问道:“请问远方的客人,您从哪里来?”老人笑而不答,因为老人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夜里,老人在自家的茅舍里,拿出纸笔,心中顿时有了灵感,挥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样的千古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4

  改写《回乡偶书》作文

  “爹爹,娘,我不想离开你们,呜——呜——”这位又哭又闹的,不想离开爹娘的孩子就是将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贺知章。

  贺知章的爹娘今天就要让他离开家乡,到别处去了。贺知章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知道,只有从小就能独自一人生活,将来才能做个有用的人。原来贺知章,从小就有个远大的抱负,就是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所以要发奋读书。就这样,他带着万分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离开了家乡,他踏着坚定的步伐,到外面去开始了他在别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这样,贺知章发奋图强地读书,终于取得了功名,当上了官。

  从小,贺知章就离开了家乡。他可能经过时间的流逝,早已忘了他儿时的故乡,只记得当时与爹娘离别时的地方。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贺知章已是一位两鬓斑白,面带微笑的`辞了官的老人,从他那张经过许多年而满是皱纹的脸上,可以看出他经历了很多。现在他又回到了当初离别的地方,想起了当初的情景,一边流着泪,一边说:“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想当初,我还是个年少无知的孩子呢!”说完,他又到处走了走,看着自己的故乡一点都没变,只是自己老了。

  贺知章来到了一座小桥边,几个活蹦乱跳的小孩走了过来,看着眼前这位面带笑容的老人,在他周围转了几圈,用疑惑的眼光,问:“这位爷爷,您是从哪来的啊?”贺知章说:“我啊,原来也住在这里来到亚,你们好可爱啊,是谁家的孩子啊?”“可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孩子们说,贺知章只是笑了笑,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想:“我从小就离开这,这些小孩不认识也难怪。”

  贺知章与孩子们交流时,不禁想起了他儿时在故乡的美好回忆。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5

  贺知章年轻时考上了进士,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做官。几十年过去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非常想念家乡和亲人,他向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养老,皇帝答应他的请求,还送给他一辆马车让他早日回家。

  归心似箭,第二天,天还没亮坐上马车出发了,马车在弯弯曲曲的小路疾驰,他坐在车上左右颠簸,心情十分激动,想象着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时候的伙伴还能认识吗?他不停催赶马车的车夫:“能不能再快点!。”他恨不得马车长出翅膀飞起来。

  经过十几天长途跋涉,终于到家了,他急忙从马车上走下来,站在村口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村庄,村前的小溪还是那样清澈,天空还是那样的湛蓝,他深深吸了一口散发清香的空气,好像回忆小时候的味道,他急急忙忙往村子走去。

  刚进村口,一群正在玩沙包的儿童,看见他东张西望的.样子,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迷了路。他们便把他围起来,问长问短。有个小男孩天真地问:“老爷爷,您从哪里来?是不是迷路了?”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孩子们啊,我就是这个人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啊!”小男孩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我说;“虽然你说话的口音和我们一样,可是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呢?”,他感慨的摸了摸小男孩的小脑袋说:“我是从很远的京城回来的,我几十年前就出去的,一直也没回来过,你们当然没有见过我了!”。突然,有个小男孩说:“我听爷爷说他小时候的邻居在京城做官,叫贺知章,是不是您啊?”他点点头。小男孩高兴的跳起来了,兴奋的说:“我爷爷还经常念叨还能不见上你一面,我现在就带你去见他!”

  孩子们跑过去有的拉着他的手,有的拿起他的行李,叽叽喳喳的往村子里走去。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6

  秋风瑟瑟,片片黄叶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夜晚,贺知章依窗仰望那皎洁的月亮,勾起了他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想起了故乡童年时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应该也都快到了杖朝之年了吧……他在京城为官多年,也该去老还乡了。她决定解甲归田,回自己的故乡看看。

  他向皇上请愿后,便收拾行囊,赶在这天的早晨上了马车。一想到就要见到父老乡亲,他高兴极了!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门口。脚步匆匆的他早已走到他小时候载的柳树旁,他抚摸着柳条,自言自语说道:“柳树啊柳树,长大了,长高了,你还记得我吗?”他又来到一口老井旁边,捧一口井水喝了下去,真甘甜呀!还是家乡的水好喝。对着井水的倒影他看着自己,两鬓的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几个小孩正在做游戏,看见贺知章,眼珠瞪的圆圆的,其中一个孩子好奇地问道:“老爷爷,你是不是迷路了才走到这里的.呀,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呢?”“是啊,是啊!”其他几个孩子也争抢着问他。他抚摸着孩子的头,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不过,很久之前我去了京城做官,一去就是六十多年,所以,你们肯定没有见过我!”其中一个女孩说:“爷爷,那你今晚住我们家,我爷爷一定会非常热情,因为他最喜欢家里热闹了!”

  到了晚上,贺知章来到小女孩家里,见到她的爷爷,没想到她爷爷就是儿时和他在一起玩耍的伙伴呀!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促膝长谈了一整夜……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7

  大诗人贺知章在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去县里面学习。多年后他功成名就,就生活在了城里。过了几十年后贺知章回到了家乡,一看家乡里的树绿树成荫,油菜花黄澄澄,房子多了好多幢。房子不是篱笆做的而是砖头做的。随着时光的变迁,家乡不但没有变的.破旧反而焕然一新了。然而这时的贺知章却是白发苍苍,胡子花白,看着家乡的一切他仰天长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

  到了家乡没有看到一个大人,只有小孩在追逐嬉戏,大人有的下地耕田,有的织布,有的去做饭。小孩们在玩游戏,有的大叫说:“我赢了。”有的左跳一跳右跳一跳。还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玩着玩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看见了贺知章说:“请问您从哪里来?来这做什么?”贺知章说:“我的家乡在这,我想这里了,所以我回到这里。”一个穿黑衣服的小男孩笑着对贺知章说:“为什么这么老才回来呢?年轻时不回来。”贺知章伤心地说道:“因为少年时学习,年老时思念家乡,可少年时事物繁忙脱不开身所以不能回来,今天因为事情不多,所以回到了这里。”小孩问:“那你家在哪里?”贺知章说道:“就前面不远,再见。”贺知章到了家看到了父母不在家,得知父母去世了,贺知章很后悔,为什么年轻时没有回到家乡,父母去世时没在这里。

  这时的贺知章很后悔,泪流满面的说:“父母我对不起你们。”伤心欲绝的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8

  贺知章年事已高,经过了王爷的允许,返回家乡。知道了这个消息,贺知章十分兴奋,照了照镜子,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但两鬓上的毛发,已经苍白了。他回想起他刚来当官的时候,是那么英俊,五十年后的他毛发已经如此苍白了。

  当他回到家乡时,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杨树,他轻轻拍着树,说:“树兄啊,多年不见,你依旧这么年轻,可我年龄却不小了。”他想起儿时和伙伴们在这棵树下玩耍时的情景,那是这棵树还是一颗小苗哩。

  这时,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儿童在远处玩儿,孩子们一看见他,就好像熊看到了蜂蜜似的.一窝蜂的跑了过来,开始连珠炮儿似的问他。一个孩子天真地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呀?”接着,又有一个孩子问他:“老爷爷,你为什么来这儿呀?”还有一个孩子热情的问:“老爷爷,你是迷路了吗?”贺知章听了这些话,潸然泪下,说:“我从京城来,可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是这儿的人啊!”一个孩子眼珠一转,说:“我想起来了,我爷爷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贺知章,五十年前去京城做官,莫非就是您?”他转涕成笑,说:“没错,我就是,快带我去看看你爷爷!”那孩子的爷爷就是他儿时的伙伴儿啊!这时,他拿起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9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就在京城做了官,这一坐就是五十年。

  一天晚上,贺知章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是不是家乡的月亮也是这样圆呢?现在他已经八十六岁了,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这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现在可以把官辞了,回家乡看一看呀!于是第二天,他就整理行李,辞官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一直很激动:家乡到底什么样了呢?一路上他看到的山、水、楼,都感觉像家乡一样。过了很久,贺知章终于看到了一条清清的小河:那是家乡的小河啊!他赶快下了马车,朝他向往的家乡大门口奔过去。“哇!家乡变了好多!”贺知章惊讶地看着家乡的变化。以前的小水井,现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亭子,里面坐着很多人在下棋,以前的学堂,现在变成了富人的家,以前的`一片小树林变成了养着小鱼的河塘。他往前走着,发现有些也没有变。以前的茶楼还是那个老样子,草丛中的石头路还在,只是有些旧了,家乡真美啊!贺知章想着。

  正当贺知章看着美丽的家乡时,有一位小姑娘跑了过来,对着贺知章说:“老伯伯,您是哪里来的客人呀?”贺知章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这里是我的故乡啊!我已经五十多年没回来了,你们当然不认识我呀!”小朋友说:“噢,原来是这样啊。”说完她就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贺知章听着小朋友的话,想到自己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家乡的人都不认得他了,不免有些伤心,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0

  贺知章回想到少年刻苦学习得志到做官的情景。一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经五六十年了。今年八十有六岁了。可他怎么也改变不了家乡的口音。他一照镜子,看见他两鬓都已变白了,再也不像出任时年轻气盛了。因为自己经老了不能再为朝廷做贡献了,所以皇帝下旨辞退贺知章的`官职,返回家乡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

  贺知章喜出望外,他期盼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骑在自己的白马上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到了终于到了,我终于回到了我的故乡”。贺知章眼里流着热泪,这时忽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孩子,孩子看着白发苍苍的贺知章疑惑地问:“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怎么从来都么见过你呀?”贺知章听了这话怔住了,这时才说话:“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只是因为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来,对这里很不熟悉。”孩子问他:“那你还走不走了?”贺知章回答说:“不走了再也不走了。”有一个小孩说:“我爷爷跟我说过,他有一位儿时玩伴叫贺知章,您跟我去见我爷爷吧。”和贺知章跟小孩回到家见到了和自己分别了多年的老朋友,两人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了,一起谈了当官的过程、经历,当天晚上贺知章就激动提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1

  大家好!我是贺知章,我已经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30多年了,今年86岁的我已头发花白。俗话说:“落叶要归根”。我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准备辞官回家,在那里安度晚年。

  一路上,我高兴极了,伴着回家的喜悦,觉得太阳更暖了,天更蓝了,鸟儿把歌唱得更悦耳了,蝴蝶把舞蹈跳得更美了,就连空气都变得格外的清新,一切都变得更美好了。好像我从未体会到这样惬意舒畅的心情。儿时的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努力地猜想着家乡现在的模样。这么多年他们还记得我吗?一想到就要见到久别重逢的家乡,真是归心似箭,策马扬鞭,匆匆赶路。

  一到村口,我赶紧下马,慢步在弯弯的乡村小路上,欣赏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我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两个调皮的小孩跑过来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来呀!又要到哪里去呢!”我说:“孩子,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这的`人呀!后来到京城做官,现在回来安度晚年你们欢迎吗?”“哦!那太好了,到我家住吧!我爷爷一定会很高兴的。”哎!这么多年没回来,家乡小孩都不认识我了,可他们依旧那样热情礼貌,就像我多年未改的乡音。

  到了家,稍事休息,吃过饭,也许是一路上有些劳累,也许是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我如愿以偿心里踏实多了,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梦里我和许多相邻聚在一起喝酒,那开心的场面令人难忘,我又看到了那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心潮起伏、脱口吟诵了这首千古传唱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2

  天,湛蓝深邃不染一丝污渍;水,清凉明澈未染半点浊痕。

  顺着崎岖难行的山路,点点黑瓦村落在陡坡的那一边。

  这是我的故乡,有我的亲人,有我挥之不去的思念和牵挂。

  红褐色的田埂映照着夕阳,满山牛羊仿佛也用质朴的乡音呼唤着迟迟未归的游子,狂风吹得芦苇的散絮落到溪中飘零,我不禁想起“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句。

  看着层峦叠嶂的山石,我遥想着山的那一边,有着波涛澎湃的金沙洪流,激荡着我对故乡的深情,激荡着爷爷奶奶对子孙的爱与思念……崎岖的道路无法阻隔血脉的思念,虽然已满头汗水,但是看着父亲,他那炙热的眼神,他遥望家乡红土的深情,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巴望着一下飞回家园与家人共享天伦,爷爷奶奶正在家里期盼着,祷告着,用最最质朴也最最高尚的声音,呼唤啊,呼唤……我忽然又想起上次回乡时,奶奶早在家外等候,一见到我,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粗糙的手抱着我的头,在我细嫩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祖辈经历的苦难我已尽数无知,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牵着他们的手,看着他们的眼睛,听着那几乎不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叙述,对于老人,这已经是最大的慰藉!走下陡滑的山坡,眼前猛然闪现一个憔悴的背影——不正是爷爷吗!灰皮土帽遮盖着一头白发,爷爷的背,仿佛更佝偻了,那弯曲的脊柱正是岁月磨难的唯一见证……爷爷回过身来看着我们,是的,他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但我已经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他想说的只是,平安到家了,真好。跟在爷爷的身后,我离家越来越近,肩头的包袱仿佛顷刻间不复存在。

  我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回到家中,投入亲人的.怀中,这难道不是游子最好的归宿吗?熟悉的土屋,历经沧桑的门庭,门上赫然是一个红色的“五好家庭”的标志。我一时哑然。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到这里,太久了……推开门,小小的院子里,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仿佛连鸡猪都瞪着奇怪的眼睛看着我,对我这个“陌生人”充满了疑惑。

  奶奶因为身体不适一直不能出门,见我和父亲到家,又是高兴又是关切:“脚疼不疼?过来用热水洗一洗脚。”于是找来盆和干净的毛巾——因为怕我嫌弃,奶奶还选了一块新毛巾。

  疾病还未痊愈的奶奶亲自帮我脱去鞋袜,为我洗脚,揉腿,我一时觉得实在太羞愧!身为儿女的我不但没能为长辈做点什么,还要奶奶为我洗脚。然而我只是默默的看着奶奶,她好像一个雕刻家在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做最后的加工,脸上是数不尽的幸福和宽慰,也许对于老人,对于这样一个孤单的老人,哪怕为子女做再小的事也是那么的快乐和自豪!我享受着这样热烈的亲情关爱,鼻子微微一酸,仰头看向天边,太阳的颜色已经暗淡,仿佛困倦似的在山头沉浮。

  太阳啊太阳,你历经沧桑,看尽人间风景,为何不对这阔别重逢的家庭再多带来哪怕一刻的光阴!对于我,对于父亲,对于爷爷奶奶,重逢的时光流逝得是那么迅速,哪怕一分一秒也能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带来多大的幸福啊……我看着爷爷的背,看着奶奶的手,看着爸爸的笑容,忽然觉得世界小了,只剩下了幸福和欣慰,还有重逢的温暖情怀……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3

  贺知章,一位唐代的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很好的朋友。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写诗,为人豪爽,被后人誉为“诗狂”。

  自年轻时候进京为官,到如今已有五十年没有回到自己的美丽的家乡了。当贺知章回到家乡的村口,望着家门口那条清澈的小溪,溪旁种了许多桃树,花瓣纷纷扬扬从树上落下来,飘进了水里。渐渐地,眼前的溪水化成了几十年前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情景:那年正是初秋,满树的桃花早就变成了满树香喷喷的大桃子,他和小伙伴们可开心了,笑着推着爬上了桃树,年幼的他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不一会儿,他就从树上摘下了几只大桃子,美美地吃了起来。小伙伴们馋得直流口水。几个淘气的孩子,偷偷地跑到他的背后,一不注意,“嗖”地一声,一只桃子“不翼而飞”了,一阵笑声回荡在溪边……

  “叽叽叽……”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把贺知章拉回了现实。他捋了捋早已花白的胡子,自言自语道:“时间真是好快啊,一晃都五十年过去了,我已耄耋之年了!”突然,几个天真的.小孩子从身边路过,用稚嫩而亲切的乡音问道:“老爷爷,您是谁啊?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呢?您打哪里来啊?”听着久违了的乡音,望着孩子们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仿佛看到了幼时的自己,不禁老泪纵横,感概万千……

  于是,一首《回乡偶书》蕴酿而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4

  趁着休息日,妈妈骑车带我回家看望外婆。

  一路上的风景,那可真是美不胜收。远处,一座座大山朦胧于云层之间,既神秘又使人向往,雨后的暖阳总是如此的迷人。农民都纷纷拿出自己存存放已久的稻谷,铺张在自家庭院门前。放眼望去是一片金黄璀璨的世界。微风吹过金黄的稻子似掀起一阵阵麦浪,波澜起伏。

  我的外婆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乡村妇女,留着一头干练利落的短发,别的老人都已随着时间而流逝,而外婆却好像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精神、勤快;但又似经过了多少的岁月磨合,疲惫、沧桑。

  岁月在他的脸上建起了一道道工程,脸上已是一道道无法逾越的沟壑。见我们来了,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去厨房帮忙烧火做饭。别看外婆已经年过八十,可腿脚仍灵活着,沉重的锅铲在外婆手中挥舞几下,择好的菜便在锅里跳起了华尔兹,不久一桌子好菜便做好了,外婆的手艺那更是不用说。一大桌子人吃饭完全没有声音,全都忙着低头吃菜去了,生怕晚一步就被人抢跑了去。只是不时传来几声赞美,人间美味都不过如此吧,真是美味佳肴,奶奶的`手艺真好,外婆听了也只是摇了摇头,淡淡的说:唉,人老了做不了几餐饭了,怕也只能活个两年呢,你们可要多吃点,以后可就吃不到我做的饭了。说完外婆的眼里闪着些泪光,又给我夹了许多菜,同样的一道菜,可我再无心去品尝了,桌上的人也停下了自己的筷子。外婆见了催促着大家赶紧吃饭,浅浅的笑了笑,又大口的朝嘴里塞了几口。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同一条路线,同一道风景,细细一看,光秃秃的大山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偶尔的一两棵绿色也经不起时间与环境的折磨,渐渐弯下了腰,融入了大地。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缓缓向上伸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延续着它的生命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5

  坐汽车转出租车,再转摩托车,颠簸了大半天,终于回到了阔别多时的家乡,不过我至今仍有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

  眼前的山清水秀,让我立即停止了“神游”。草草地吃过早饭后,我叫上小伙伴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将这座山仔细打量了一番,这座山不太高,但却十分美丽。我家所在地是个小土坡,让我跳下去还真有些怕怕的。看着其他人的干净利索,我只能做“拼命三郎”——跳!我一跳下去,颠了一下,差点摔倒,好在有惊无险。嘘——

  爬!我们出发了,一步一晃的。我担心自己“一不留神”给摔下去。一颗心紧张得像只兔子砰砰直跳。前面是座石板桥,两边还有空隙,我两腿发颤地走了过去,怕得差点叫“妈妈”。越往上走树越密,越是恐怖,因为树树上还有些刺乎乎的玩意儿。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怕被扎到了。“呀,还有菠萝呢!”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要知道在城里可没见人种过。“那有什么?这儿的水果多着呢?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表妹不解地看着我。我吐了吐舌头,心里悻悻地想着:来这儿,我倒成了土包子了。

  继续向上爬,狭窄的小路,让我不得不抓住周围的树枝。“哎呀,我的天!”我的手被扎出了血,所以不满地嘟囔着,拿起那跟扎到我的树枝就往山下扔,恨不得将它碎尸万段,走着走着,就到了半山腰,我也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脚也像灌了铅,走在不动了。上面是片杨梅林,把路挡了,走不上去,只得绕道而行。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这时怎么觉得下山容易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可一不小心滑了下去。弄得我屁股生疼生疼,手上也沾满了泥巴。从来不知道爬山也这么苦!接下来,我们四处寻路,可怎也找不到,只得下山去。

  不甘而又愉快的一天!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剧情版吧。

  在一个阴沉沉的黄昏里,一位银发老人缓缓的走向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孩子们有的在玩抓石子,有的在玩滚铁环,还有的在玩“骑猫”……他们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但此时,他们却停了下来,因为他们中间一个眼尖的'孩子发现那位向他们缓缓走来的银发老人。他们中间一个背着小弟弟,比别人略大略懂事的女孩走到了那位银发老人跟前……

  “老爷爷,您好!”

  “小姑娘,你好呀,请问这是XX村吧!”

  “是的,老爷爷,你像个外乡人,可为什么你和我们的发音那么相像呢?”

  “孩子,这——这些你不懂……”

  老人的眼里泛起了浑浊的泪光,到这时,你就会发现,这位老人穿的是反复清洗而发白的亚麻布长衫,而他身后的那匹小毛驴的毛色枯黄,皮毛已经大块大块的脱落,露出了青褐色的皮肤。

  风吹过枯草,秋风瑟瑟,老人止住了眼泪向小姑娘问道:“你知道贺府在哪吗?

  小姑娘用手指了指小村头的一间茅房,那院子里杂草丛生,屋顶上的瓦片也掉落了下来,以往“贺府“牌匾上的金箔也因时间的流逝而不见踪影。

  两行浑浊的泪滑过了老人布满沧桑的脸颊。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7

  秋天,村口的银杏树下,一群孩子玩耍着,嬉戏着,一阵阵冷风吹了过来,枯黄的叶子打着旋轻飘飘地落到了地上。

  一位老人踟躇着走了过来,一路上风尘仆仆,他看上显得十分疲惫,背更佝偻了。老人十分清瘦,宽大的绛色长袍罩在他身上,显得空荡荡的。他的手也布满皱纹,像干枯的树皮。他身后的老毛驴皮毛黯淡无光。

  啊!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样的`银杏树,一样的游戏—滚铁圈,跳绳,跳房子……贺知章的眼角湿润了:我小时候最喜欢这些游戏了啊!

  一个小女孩看见了贺知章,招呼小伙伴们:“来客了!来客了!”小孩子们围了过来,好奇地望着他。

  女孩笑着问:“爷爷,您是谁啊?要去哪儿呀?”

  “我叫贺知章,贺府怎么走?”贺知章和蔼地用乡音回答。

  “爷爷,你怎么和我们的语言一样啊?哦哦……。一直往东走就是贺府。”女孩说。

  贺知章愣了—他没有想到女孩会问他这个问题。两行浑浊的泪水淌了下来,他心中默默答到:“五十年前,我也在这儿呀!”他沉默地拉着毛驴,慢慢地走远了……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8

  我三十六岁中进士,在此挥泪别乡,贺曰:“今日之别,何时再见?”

  在异乡贺知章一做就是五十年,贺哭曰:“五十日长年,回家探乡,不知故人可好?变化可大哉!吾年逾八十,弃官回乡,不知伙伴可好?叶落归根,吾定要回乡!”

  言罢,登上马车,扬长而去。

  我两鬓已白,看到自己已踏上乡土,不免有些兴,有些衰。乡音并无改,但乡景却大有所改,乡屋大了、宽了;乡道清洁了,广了……贺老笑曰:“吾乡巨变,吾离乡多年,又悲又兴,但又重返故乡,亦是吾一大欣慰之处也!”

  我踏在乡路上,两个小孩正兴致勃勃地玩儿弹珠,见贺老走来,不免有些陌生,一顽童便笑曰:“不知贵客何来?”我一听,伤心极了,他感到十分忧伤,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想:我本来就是这里人,虽然口音没有改变,但时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也难怪现在的孩子们全不认识我了。于是他低着头,一步一步的朝前走着走着。

  我终于回到原来的家,坐在凳子上,我想着刚才的`事,越想越忧愁,越想越痛苦,为了排遣自己的忧愁和伤心,我提笔写了这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19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村头的老榕树依然是精神饱满地站在村子的门口,像一个不服输的老将军,威风凛凛地站在那块地方。他长长的胡须在春风下不住地飘摆。在书下正好有几个小孩子在游戏。我猛然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是在这棵榕树下和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

  我们最喜欢的是在榕树上藏猫。这棵大榕树听我的爷爷说,是我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棵大树了。现在这棵树已经很老,身上到处是孔洞。正好我们这些小孩子可以爬进去藏猫。有一次,我藏得太隐蔽,其他小伙伴都没有找到我。我就在树洞里睡着了。直到天黑下来,妈妈和全村的人到处去找我,我才睡眼惺忪地从树洞里爬出来。我爸爸是因为去打仗,早就战死在边疆了。我妈妈把我狠狠地打一顿。后来,我上学读书了,我和小伙伴又经常在这棵大榕树下朗朗地读书。然后,我考取了秀才,要出门了。妈妈和我的小伙伴都来大榕树下送我去县城。

  在县城里读书后,我又考取了举人。再后来,我又上京城考上进士,被皇帝任命当了一个官。后来,这官越做越大,我就再没有机会回故乡了。直到我在退休前当到了副宰相,一直都没有回去过。就是我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也没有回家。只是在京城里给妈妈做了追悼会,守了不到三个月的孝。

  现在,我又回来了。眼前还是过去的水田,过去的小路,过去的平房和路上回家的老牛。可是我已经不是过去那么小了,我今年已经快满八十岁,已经是个白发银须的糟老头子了。我的少年时光已经全部献给了大唐朝的'治理以及大唐朝的诗歌了。现在,我老了,不中用了,回来了。我举目四处看看,可是没有找到一个熟人和过去的伙伴啊。正在这个时候,我耳边突然有人问我:

  “老爷爷,您从什么地方来啊?你来找什么人啊?”

  我回头一看,正是刚才在榕树下做游戏的那几个小孩子。

  我本来就是这里的人,却在这些小孩子眼睛里成了外来的客人了。我心里不仅涌上几分感慨,激起几分诗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些小孩子啊,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们,也离开故乡好几十年了,可是我的口音还没有变啊。我叹着气、摇着头慢慢地进了村。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0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我缓缓地看见了这个我千里赶回的乡村,我的故乡。

  我自从年少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那时才三十七岁,正当顶天立地的年华呀,我离开了家乡,这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清清的湖水荡着我的回忆。现在八十岁了,离开这里也有四十三年了,也不知这里的人变没变。我缓缓地走到小溪旁,照着自己,看着自己,一个银发飘飘的老头。我又看见了满脸的皱纹,下巴上蓄着一大把一大把的山羊胡,“老啦!”我叹息的说,可是我的声音还是家乡的`口音。

  一阵阵儿童般的清脆笑声闯进我的耳朵,我连忙望去。原来是几个七八岁的小孩,他们看见了我,就像看到了天大的喜事一般,跑过来调皮的说:“你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何没见过你?”说完又在我身上玩儿闹,我心中有些生气,恼怒地对他们说:“你们这帮小孩竟然看不出我是谁,你们总听得出我的口音吧?”他们却说:“你的口音倒是像我们乡中的人,只是从未见过你这个人!”我惆怅万分,心如刀绞一般。离开家乡已经四十三年了,谁还知道我啊!往日那些熟识的邻居、伙伴又在哪里?走到村里,偶尔见到几个乡亲,也都不认识我。我在外面风光一时,可是在家乡却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人!我再也找寻不到年少时那份乡情!

  于是我写出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行清泪滑落我的脸颊。

  我实在不希望有人再继续我的路了,空闲的时候回家看看,不要让外边人认识你,乡里人却不认识你……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1

  不知不觉中,夏天失去了踪影,秋天翩然而至。我的初中住校生活也有一个多月了。曾记得几个月前,我还在小学的校园里蹦跳玩耍,如今却成了一名端庄的中学生。这一刻,回到家乡,走过母校的的大门,一切依旧,我仿佛看见昔日同学们嬉戏的场景。光阴荏苒,带走的何止是我的美好回忆……

  看看田野里,农民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他们忙着摘棉花。胖乎乎的棉套已陆续吐出一团团白花花的棉絮,像雪一样白,像牛毛一样软,高粱已涨红了脸,个个颗粒饱满。再看看果树,柿子树上已挂满了红艳艳的.小灯笼,橘子树上的果子也渐渐由绿色变成黄色……

  树叶累了,倦了,曾经的苍翠不知何时被染成一片金黄,风儿轻轻地抚过,几片树叶像蝴蝶一般,在空中回旋、飞舞,慢慢地,慢慢地落在了地上。

  “哈哈哈……”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哦,原来是一群小孩子在打闹玩笑。这澄澈如秋天的笑声带我回到小的时候。也差不多这么大吧,也在这样的季节里,我进入了憧憬已久的母校,一年,两年,三年……时光飞逝,如今的我已经毕业,远离了母校,远离了家乡,只为求学。母校是否依然照旧呢?草坪应该换上新装了吧,上面应该还有我们快乐追逐的身影吧;四周的跑道上,一定还回响着我们奋力奔跑的呐喊;乒乓球台上,激烈比赛时挥洒的汗水一定还闪烁着耀眼光芒吧;操场边上的林子里,一定还留着我们寻找春姑娘踪影的足迹……

  我走到家旁边的小河边。鱼儿在水中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不由长叹一声,好怀念从前的点点滴滴啊。如果时光能像这流水一样,静谧,安详,那么我愿意做里面一条永远长不大的鱼儿。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

  可是,我已经回不去了。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要跟身边的农人一样,开始新一轮的耕耘、播种,而且一定不能空手而归。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望着家乡这一片熟悉又陌生的景色,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天哪,天哪,我怎么忍心抛弃了这里,抛弃了四十多年!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家乡山水与金银堆砌的宫殿间孰优孰劣,我竟分辨不清……一错竟错了四十多年!天子为你送行又算什么?家乡肯迎接你就是最大的幸事了!……

  在一片泪水模糊中,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自己。啊,那时没有公文扰心,一身轻快,下午散了学,也不像什么圣贤一样钉在书桌前,总是约些伙伴玩耍……伙伴们都不在了,都不在了……还有父亲、母亲!我有多久没给您请安了,多久没听到过您的严声训斥了……这一切,在当时年幼无知的我是麻烦,现在却觉得这是最大的'快乐……如今这一切,是可忆不可求了。物是人非矣……

  突然觉得有人影来——准确地说是孩子的身影在一蹦一跳地往我这边走,我还以为是我记忆中的情景。看来一切还在,一切还没变……不,这是现实。我赶紧抹掉眼泪,倚着拐杖颤巍巍地迎上前去。

  两个孩子第一眼看到我时,似乎都愣了一下,像在说:这个老头是谁呀?不过他们很懂礼貌,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我看着他们,在想:不知这是哪家的孩子?他们兴许听长辈说起过我呢……不,是一定!在这种心情的作祟下,也是我骄傲了——我竟以为他们一定是认出了我。谁知他们两个行了礼后就一脸好奇地看着我,其中一个扬着天真的笑脸,问我:“爷爷,你是哪里来的?来我们这儿做什么?”唉,他竟以为我是个云游四方的客人么?我摇摇头,温和地说:“孩子,这是我的家乡呀,你听,我说话不是和你们的口音一般无二?”

  另一个孩子开口道:“嗯……倒是,爷爷,您多大啦,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您呀?……啊!您莫不是贺老先生?”我看他惊讶得都快跳起来了,无奈地点了点头。“我的家父都没见过您哪!”他大叫道,让我一阵心酸。我看着他们奔回去,四处散播我回来了的消息。

  认识我的人,大都不在了……不论如何,我回家了!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3

  呼北风唱着,最后一片叶子也凋落了,远处有一位老人出现在我的视野当中。

  天空灰蒙蒙的,他裹紧衣服,叹了口气,说:该是落叶归根的季节了。他戴着黑色头巾,穿着棕褐色长袍,牵着一头毛驴,佝偻着,风尘仆仆地向我们走来,背上还斜挎着一个布包袱,看起来空荡荡的。

  他身材清瘦,面色苍白,他用清瘦的手抚摸着那头毛发凌乱,毫无光泽的毛驴,道:老伙伴,我们快到了,你看,前面儿就是那棵皂角树。他抬起头来,用浑浊、黯淡无光的眼睛看向村口的石碑,上面刻了一个歪扭扭的.大字贺,他的心里无比开心。

  他走进村里,看见一个牵着小狗的小男孩正在滚铁环,头上扎的冲天炮也一跳一跳的,还看见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走了过来,问:老爷爷,你是谁呀?你说话为什么有贺家口音呢?我为什么不认识你呢?老人一愣,心里想:我都离开家五十年了,你怎么会认识我?于是他向贺家走去,但他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他此时的心情真是唯有泪千行。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4

  古人云: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多少壮士英杰无法还于故土,他乡异客,实为可惜。

  我再次踏足故土之时已霜发半白,人虽耄耋,故乡仍旧,只如王质烂柯,早已不是昔年光景。诗曰: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只道草长莺飞,纸鸢于空,本是青阳风过于细雨之时。四十春秋已过,家乡的旧音我却从未忘记,遥遥一望,乡口旧石早残,不由让人怔愣出神,不自觉抬手摸过双颊,这才惊觉已银须苍苍,分明是最为熟悉的人和地,在这一刹却陌生的'叫人胆寒。

  碧烟杨柳,我浅浅理了理素衣麻布,随着安心的泥土馨香,不远处几个稚龄幼子,嬉笑而来,毕竟年近八十,我虽力不从心,却还是快步迎了上去,只因京中富贵云集,难得遇一乡人。

  “孩子,你可识得我?”似是明知顾问,我尽力让声音带上乡里方言,打眼瞧着两三娃娃,粉面白玉,生得叫人喜欢。

  “先生这是说笑?这永兴老者已不多,如您这般年岁者更是凤毛麟角,我从未见过您,又要如何识得?”话音未落便是一阵笑闹。

  似是觉得前者言之过于轻浮,站在后头个子高些的小童练练开口,像是因着年长,有些故作老成的清了清嗓,接话道“家弟年幼,言辞先生莫放在心上,先生既是客人,敢问哪里人士,来于何方?来此处找哪户人家?”

  这孩童之音响在我耳畔,一时之间竟也难以作答。是了,我来于何方?

  我自己个儿怕是也不知晓,只记得三十七岁离乡四十载,何处为乡?到底是那天子脚下,还是这小小永兴?心中作答。

  直觉春风更胜,惹人长醉其中,不复再醒,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飞入空气之间,引入尘埃末里:

  “老夫来于此处,永兴人士。”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5

  窗外,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明月。夏日的夜晚,很深,偶尔传来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

  坐在马车上,看着天空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的`思乡之情更浓了,我思念的亲人啊,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不知你们怎么样,马车啊,你快点奔跑吧,我真的想快点回到故乡啊。

  经过几天奔波,终于回到了故乡。下了车,眼前的一切焕然一新,跟我记忆里的不太一样了。这里原先是破旧的小茅屋,地上原来是一片泥土,现在小茅屋都变成了瓦房,刷上了白漆,村民们也都住上瓦房,地上搭起了青石板路。斑驳的墙面,乌黑的砖,高低错落的房屋,看似布局随意,却暗藏着一种和谐的美。

  “啊,故乡,我终于回来了。”我感叹道。在外拼搏这么多年,好久没回来了,家乡样貌一新啊!虽然外貌有所不同,但我仍有一点记忆。我见远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汉服,聚在一起,我走上前去:“小朋友,你们知道贺家庄在哪里吗?”其中,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儿看了看我,抓了抓头,笑着说:“伯伯,您好,请问您是从哪里来呀?您找谁?”多么熟悉的乡音啊,我能听得懂,背井离乡这么多年,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改,但我的两鬓却发白了,孩童都称呼我为客人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就是几十年,岁月像一把锋利的刀,在我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远处,几棵柳树枝条迎风飘动,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我灵感大作,《回乡偶书》由此诞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啊,故乡,我终于回到了你的怀抱!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6

  因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挥泪别乡,贺曰:“今日之别,何时再见?” 在异乡贺知章一做就是43年,贺哭曰:“日长43年,回家探乡,不知故人可好?变化可大哉!吾年逾八十,弃官回乡,不知伙伴可好?叶落归根,吾定要回乡!” 言罢,登上马车,扬长而去。 贺老两鬓已白,看到自己已踏上乡土,不免有些兴,有些衰。乡音并无改,但乡景却大有所改,乡屋大了、宽了;乡道清洁了,广了……

  贺老笑曰:“吾乡巨变,吾离乡多年,又悲又兴,但又重返故乡,亦是吾一大欣慰之处也!” 贺老踏在乡路上,两个小孩正兴致勃勃地玩儿弹珠,见贺老走来,不免有些陌生,一顽童便笑曰:“不知贵客何来?”贺老也笑曰:“吾乃本乡人。因离乡多年,在外做官,又喜又悲哉!”另一顽童曰:“悲之何处,喜之何处?”贺老曰:“悲之吾离乡多年,今日见乡,想起日夜思乡便催人泪下哉;喜之吾总算重返故乡,叶落归根,又见巨变之乡景,又闻熟悉之乡音,不亦乐乎?”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7

  古时候有一位出名的诗人,名叫贺知章。他很小时候就随着父母离开了他的家乡,来到一个遥远的地方。贺知章就在那个地方成长、长大。多年离开家乡的贺知章虽然没回过家,但是,他依然很开心,因为他家乡的话音没有变。当他变成一位白头发老的老人时,他就开始惦念着他的家乡了。他回想起童年时在家乡与伙伴们玩耍、奔跑,回想起在家乡过年那喜气洋洋的气氛。从那以后,他就一直盼望着回到家乡了。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贺知章抓住这个机会,回到了家乡。

  贺知章到了自己的家乡时,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他闻到了以前家乡那果树上的果实的香气,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他正在休闲的走在小路上时,几个小孩子突然把贺知章围了起来,上下打量着贺知章。有个小孩子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的呀?我们怎么不认识您呀?”贺知章笑着说:“孩子们,你们当然不认识我啦!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来的。”于是,贺知章就向这几个小孩讲述了他去的那个地方,并且还说起他小时候还没有走的时候的'事情,这几个孩子听得着了迷,就继续津津有味地听贺知章讲。

  听完贺知章的讲述后,这几个孩子的其中一个问:“那您还会走吗?”贺知章没做声,只是笑了笑。又一个孩子问:“老爷爷,您去的那个地方好不好玩呀?”贺知章点点头,表示蛮不错。又一个孩子问:“您能在这里住吗?”贺知章再次点点头。孩子们就这样一一问下去,贺知章要不就点点头或摇摇头,要不就做出两句回答。

  贺知章就在这里住了几天,他下定决心,以后都不要再走了。从此以后,贺知章就一直在他的家乡里生活。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8

  贺知章年事已高,经过了王爷的允许,返回家乡。知道了这个消息,贺知章十分兴奋,照了照镜子,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但两鬓上的毛发,已经苍白了。他回想起他刚来当官的时候,是那么英俊,五十年后的他毛发已经如此苍白了。

  当他回到家乡时,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杨树,他轻轻拍着树,说:“树兄啊,多年不见,你依旧这么年轻,可我年龄却不小了。”他想起儿时和伙伴们在这棵树下玩耍时的情景,那是这棵树还是一颗小苗哩。

  这时,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儿童在远处玩儿,孩子们一看见他,就好像熊看到了蜂蜜似的一窝蜂的跑了过来,开始连珠炮儿似的问他。一个孩子天真地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呀?”接着,又有一个孩子问他:“老爷爷,你为什么来这儿呀?”还有一个孩子热情的问:“老爷爷,你是迷路了吗?”贺知章听了这些话,潸然泪下,说:“我从京城来,可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是这儿的人啊!”一个孩子眼珠一转,说:“我想起来了,我爷爷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贺知章,五十年前去京城做官,莫非就是您?”他转涕成笑,说:“没错,我就是,快带我去看看你爷爷!”那孩子的爷爷就是他儿时的伙伴儿啊!这时,他拿起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29

  我国古代大诗人贺知章,经皇帝允许,告老还乡。贺知章回到京城的家,整理衣物,准备回老家时,一回头,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两鬓已经白花花的,心想:我都老成这个样子了,谁还能认识我啊!

  贺知章一路沉重的回到了家乡,看到了村口前的杨柳树,自言自语道:“嗨,朋友,你还记得我吗?我猜你肯定不记得我了,因为我都老成这样了。”风把杨柳枝吹的摇头晃脑,仿佛在说:不,我还记得你,这不是我们的'大官贺知章吗!

  村里玩耍的孩子们,看贺知章在村口前走来走去,以为他迷路了,都跑去把他围住了,其中一个小男孩笑着问:“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贵客啊?贺知章笑着说:“我啊,不是客人,我年轻的时候去京城上学了,直到现在才回来。你们听,我的口音还没变呢。”一个小女孩问:“老爷爷,我听爷爷说,我们村子里出了一位大官,名叫贺知章,是您吗”贺知章答道:“对,我就是贺知章,贺知章就是我。”哈哈,爷爷您真幽默。”几个小孩齐声道。“爷爷,我带您去找我爷爷吧!”

  贺知章见到了小女孩的爷爷,就是他儿时的玩伴。

  傍晚,贺知章一直在回想今天的场景。起身拿起毛笔作下《回乡偶书》这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篇30

  时光飞逝,一转眼,五十六年就匆匆过去了。终于,处于杖朝之年的贺知章得到了皇帝的准许,弃官回乡了。贺知章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像回到童年一样激动,他不知多少次在睡梦中回到过自己的家乡,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贺知章准备好行装,踏上了回家的路。行程中,他又看到了几十年前从家到京城时走的那条小路,不禁老泪纵横。沿着这条古老的小石子路向前走去,不知走了几天几夜。

  一天下午,贺知章突然看见前面出现了一个小村庄,几栋小茅草屋和大片翠绿的树林映入了他的眼帘。贺知章知道,这就是自己离别已久的家乡了,于是,他加快了脚步,走进了这个小村庄。一进村口,呈现在贺知章面前的是一棵高大的柳树。这棵树经过了五十多载,已经从小柳树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柳树。贺知章抚摸着这棵柳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他创作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吟诵完,贺知章回想起儿时和伙伴们在这棵树下玩耍时的.情景,眼泪不禁再一次洒落在衣襟上。他环顾四周,看到了自己的家,那是一栋破旧的茅草屋,因为年久失修,屋顶的茅草已经被风卷走了很多层,房上的木头有些都腐烂了。贺知章又把目光转向家中后院,里面都长出了齐膝高的杂草,很久没有养过家畜、种过庄稼了。

  贺知章长叹一声,向着茅草屋门前走去,正要敲门时,从茅草屋后面的树林中跑出了一群孩子。他们来到茅草屋前看到了贺知章,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蜂拥而至,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

  一个小女孩很天真地问:“老爷爷,我们这里很久都没有来过客人了,您是从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小女孩接着说:“看爷爷您这身打扮,应该是从京城来的吧!”贺知章很耐心地听两个小女孩说完,答道:“对,我是从京城来到这里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小男孩就抢着说道:“哇,爷爷您还会本地方言!”贺知章点点头说:“我就是本地人,五十年前出去做官,辞官后回到此地来的。”一听这话,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围着贺知章问“您今年多大年纪了?”“您在做官时有什么有趣的事?”等等。

  贺知章感到非常高兴,就像回到了童年一样。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说:“唉?我记得以前爷爷对我说过,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贺、知、章,还说他做了大官。这个‘贺知章’是不是爷爷您啊?”

  贺知章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说:“是的,就是我啊!”这个小男孩非常开心,说:“哇!您和我的爷爷是朋友关系啊!那您就到我家里来吧,我们全家肯定会热情款待您的!”贺知章非常感动,于是就跟着小男孩回了家。来到小男孩家里,全家人用最丰盛的晚餐款待贺知章,贺知章还见到了儿时最要好的朋友:小男孩的爷爷。

  于是,在小男孩家里,八十有六的大诗人贺知章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著名的唐诗——《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