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作文

时间:2024-02-04 16:15:08 发现 我要投稿

我的发现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发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发现作文

我的发现作文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玻璃球大变水晶球。你一定奇怪:玻璃球是玻璃做的,水晶球是水晶做的,两个都是透明的,很难区分,怎么会变?你看了就知道了。

  实验开始,我们一下子认真起来。准备好了玻璃球和冰水就开工了。“把珠子拿来……”我就像一个医生,而妈妈就是助手,为我拿“手术工具”。一切准备就绪。一,加热珠子。“这么简单?我还以为要什么添加剂、色素……原来这么简单。”我随手把玻璃珠子往碗里一放就准备往微波炉里放,“停。”妈妈叫住我,“为什么停下来呢?”我有些不明白,”因为微波炉只能加热含水的东西,玻璃里没有水,无法加热的。”做水晶球怎么这么烦,无奈,只好把这些“贵妇”送进“豪宅”——烤箱了。温度250度,限时30分钟。“叮”时间到!打开烤箱门,玻璃珠还是那样啊!我有些失望。“小心烫!用夹子,放进冰水里。”妈妈一旁说道。我夹住玻璃球随手往冰水里一放,“哧唰”一声爆响。“成功了?”呈现在水中的不是原先的晶莹剔透的玻璃珠了,一道道清澈的纹路贯穿整个球体,把原来透明的球体分割个许多块,光线一照宛如水晶球,我成功了!

  这次实验成功的`原理是这样的:玻璃珠在慢慢受热过程中,内外一起膨胀,当加热后快速放入冰水里时,受冷收缩,珠子外部快速收缩,而里面又是热的来不及收缩,于是就从外表面裂开了。

  我的发现是不是很不错呀?

我的发现作文2

  有人说:“你是一株草,我是一株草,就成了,就成了一片绿苗;你是一朵花,我是一朵花,就成了一片花圃。”是啊!团结就是力量!

  星期天时我去公园野餐,在吃面包时,我不小心掉下了一小块儿面包。这时,一只蚂蚁嗅到了面包的香味,爬了过来——他试图想要把这块儿面包搬走。

  我看了看,心想说,虽然在我眼里是一小块儿面包,可在蚂蚁看来,是庞然大物。哼!这一只小小的蚂蚁,休想把这块美味的面包搬走。

  过了一会儿,蚂蚁可能意识到了自己根本搬不动,就爬走了。只剩在一边的我幸灾乐祸的笑着。

  可谁知,过了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来了一群蚂蚁过来,那群蚂蚁个个精神抖擞,步子中带着一丝坚定。它们一起搬着一块面包。一群黑色的小蚂蚁,搬一块面包看起来有些滑稽,它们一开始并没有成功,但它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并没有放弃的念头,最后它们搬着面包骄傲的向前走去。

  然后在一旁的我早已看呆,我望着蚂蚁渐渐离去的身影,不禁又回想起刚开始一只蚂蚁搬面包的情景。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画面,但给我的感触是巨大的。

  是啊,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有时候一个人做不成的事情,也许团结起来就做好了,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这一次的发现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我的发现作文3

  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夜来香要在晚上开花?我疑问的是为什么萤火虫晚上会发光?

  我去抓过萤火虫,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我看着它那细小的身子和那闪闪发亮的小灯泡。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的亮光很神奇,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异想天开,难道科学家给它装了小灯泡?或者它的尾巴里面有小星星?它难道会发电吗?

  我查询了一下书籍,知道了萤火虫会发光并不是装了灯泡,也没有小星星,更不会发电。而是因为它们的生理结构特殊,它身体的腹部末端充满着许多含磷的发光材料。“磷”你们应该不陌生了吧?

  就是这些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在萤火虫的腹部发出一闪一闪的微弱亮光,让萤火虫看起来像一只小灯泡。这种生理结构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生物进化的过程,总是那么神奇和美妙!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萤火虫发出的亮光,不但只为了照明,主要是为了发出信号,而且每次发出的.信号用途都是不同的。不同品种的萤火虫发光的频率、亮度、方式和颜色也不一样。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萤火虫,多数是黄黄的绿绿的发光,也可以说这就是萤火虫的语言,就像人类的SOS进行联系。

  大自然真奥妙,小小萤火虫也有这么强大的功能。真是万物皆有可能,我也要好好学习,去解开大自然更多的新奥秘!

我的发现作文4

  偶然间我画画的毛笔掉到了洗墨水的瓶子里,这让我想起了将墨加入盐水中的实验。

  实验的材料很简单:杯子,毛笔,墨水,盐,清水。我先拿了一个杯子洗干净,倒满水放到桌子上,再拿出食盐,轻轻的倒进去了一些搅拌均匀。到最后一步了,我屏气凝神,将毛笔直立起来,轻轻滴了一滴墨到了盐水之中。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本该在我预料之中迅速下沉的墨水,却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圆形,并想派兵进攻似的分出了一道墨线,墨线缓缓下沉,在这道墨线后面又冒出许多墨线。这些墨线下降了没多久,就像炸开了似的,分出了一瓣、两瓣、三瓣……。这些墨做的花瓣静止了一会儿,又突然射出几道墨线,半路上突然翻开,往上微微包起,就像水母一样。这些墨线纵横交错,却不相互融合到一起,墨线越拉越多,突然间,仿佛谁按了暂停键,这些墨线忽然静止不动了,形成了一幅奇异的画面。

  这些现像让我感到非常好玩,但也很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去查了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盐能让墨水浮起来,而我放入水中的盐,可能没有完全融化水中,盐与水之间有一些小的缝隙,所以才会出现墨线。

  看着这杯神奇的水,我忽然想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惧怕困难,再难的事情总是有机会的,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你就能成功。就像墨水在间隙中下沉一样。

我的发现作文5

  冬天里的水果本来就不多,可我这个馋嘴猫却偏偏想吃猕猴桃。我知道猕猴桃有丰富的营养。 妈妈跑了好几个卖场才找到新鲜一点的猕猴桃。可我用手捏了捏,硬的,我想找熟一点儿的,可我摸遍了所有的猕猴桃却没发现一个软的,也就是熟一点的。妈妈后悔极了,她说:“我还以为这是新鲜的呢!谁知道竟是生的。” 这时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找来保鲜袋把硬的猕猴桃放进袋中扎紧,让它不接触空气,我想它肯定会变软的。 过了两天,我再去摸了摸,怎么只有一点点软?这可怎么办?妈妈说:“你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就是想尝尝嘛。”我撒娇着。我突然想起我家楼上有户人家卖水果。“要不去请教请教?”我这样想着就真的这样上了楼,正好阿姨在家。阿姨听了我的.来意,告诉了我一个好方法:把猕猴桃和苹果放在一起,用袋子装起来扎紧,这样猕猴桃就熟得快了。我问她:“为什么?”她也答不上来,只说是多年的经验。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苹果和猕猴桃放在一起。果然不出两天,猕猴桃已经软了,熟了,我也解了馋了。我觉得好奇,为什么苹果有这样的秘密?为了找到答案,我连忙拿出手机上网搜了“苹果”二字,原来苹果中含有一种成分,它叫“乙烯利”,它有催熟的功效,怪不得呢!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简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窍门等待大家去发现!

我的发现作文6

  今天的作文课很特别,不是在教室进行的而是户外。孟浩然曾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我们也在雨后走进公园,寻找雨后春天的美景。

  我走在幽静平坦的石子路上,看到了一片片的野豌豆,绿得像被油漆染过似的。向前走去,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草地,小草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蓝天下的鸟儿欢快地歌唱,好像迎接我们的到来。我往前奔跑,在弯曲的小路上,闻到了树丛里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

  公园的小坡上有一条长廊,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长廊爬满了紫藤萝,树叶上有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像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地上满是花瓣,看来春雨打落了不少的.鲜花啊!一缕缕阳光照射进来,让我感到了丝丝的暖意,抬眼望去就像给长廊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美极了!

  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路旁的蒲公英像一把把小伞向四面八方飘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广场上的小孩们,看到蒲公英,追逐而去发出了银铃般欢快地笑声。

  路旁的石榴树上的石榴花形态万千: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绽开了脸,乐开了花……调皮的同学压低了树枝,忍不住想摘一朵石榴花,结果一松手,树枝猛地一弹,下了一场“树雨”,淋湿了老师,引得同学哈哈大笑。

  我在雨后的公园里发现的可真不少啊!同学们,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我的发现作文7

  我有一个新的发现,想知道吗?那就让我细细地讲给你听吧!

  我家有一棵昙花,她本是我家植物王国中的王后。原因有二,一是她“子孙满堂”:嫩芽到处都是,探出的嫩芽头腼腆地看着这个多彩的世界;二是她气势雄伟:厚大的叶片像一把把遮阳伞,阳光照在上面,有一种说不出的威风。可是这几天,她少了不少气势呀!叶子一片片垂头丧气,软趴趴的,有的甚至枯萎了,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正发愁呢!

  我也发愁了,急忙向妈妈求救:“昙花好像枯死了。”

  “死就死了吧!”妈妈很无所谓地回答,“植物也有生老病死,也就是你所说的‘自然之道’嘛!”看着妈妈一副毫不上心的样子,我想:哼!求人不如求己。我便在电脑上查找资料,寻求解救昙花枯萎的“药方”。

  原来,昙花喜欢湿润的土壤和空气湿度,怕水涝。秋末、冬季、初春气温比较低时,昙花正在半休眠中,应该控制水分,要使盆土保持偏干状态,干透后略微浇一点水就可以了。春天,气温上升后,昙花会苏醒并恢复生长,可以逐渐适量加大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哦,原来是这样呀!太好了!昙花没有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欢呼着跑到昙花盆前,蹲下身来,端详着她,轻轻地抚摸着她那柔嫩的.叶片:“昙花王后呀,好好睡吧,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

  此刻,我仿佛看见昙花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像一个高傲的少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漂亮的光泽……

我的发现作文8

  “啊!爸爸……”我赶紧跑到洗手间,而爸爸却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件事要从昨天晚上说起。

  昨天晚上,我写完作业,看见爸爸和妈妈在煮鸡蛋。刚好这时,爸爸把我叫过来,让我来学着区分生熟鸡蛋。我怎么知道怎么区分。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区分生熟鸡蛋的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了两个鸡蛋,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接着,爸爸让我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我想了又想,还是没有想到。于是爸爸先说了一个,晃鸡蛋。爸爸先把两个鸡蛋分别放在耳朵旁晃了晃,听着有流动的声音的就是生鸡蛋,没有声音的就是熟鸡蛋。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在耳朵旁晃了晃、听了听。我觉得颜色深的是生鸡蛋,颜色浅的是熟鸡蛋。接着,我又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鸡蛋转一转。

  我把桌子上的东西清理了一下,然后就开始转了。我先把深色鸡蛋转了一下,发现深色鸡蛋就和没有转一样。我又开始转浅色鸡蛋,我一转,发现浅色鸡蛋转得飞快。我赶紧用双手护住它,没想到它竟然发现了一个缺口,一下子就钻了出去了,一边跑好像还一边在说:“想抓住我,没门!”它还没有说完就掉下桌子了。我吓得大喊:“啊,爸爸!”鸡蛋摔破了,我只好又拿了一个和之前一模一样的鸡蛋放在桌子上转了一下。转完了,我觉得深色的`是生鸡蛋,浅色的是熟鸡蛋。这时,爸爸说:“你不能光说,要用实际行动来验证。”我心想:验就验!我拿起深色鸡蛋,爸爸拿起浅色鸡蛋,我们商量好之后,把鸡蛋往脑门上一磕。“呜……”蛋液流了我一脸,好生气!我大喊:“啊!爸爸……”又被爸爸戏弄了。爸爸又给我讲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秘密”,我终于明白了。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多多留心,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的发现作文9

  今天,爸爸坐在阳台上鼓捣他的宝贝——滴水观音,忽然,我发现那一片最引人注目的大叶子上面有一只个头不大的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缓慢地爬行着。刹那间,我的脑海浮现了一连串的问题:蜗牛吃的是什么?蜗牛是怎样把自己的身躯缩回壳里的?它爬行时为什么地上会留下一条白线……

  实践是检验猜想的捷径,我决心做几个实验试一试。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白菜叶子、馒头块、饼干、火腿放在几只蜗牛面前,我坐在旁边仔细观察,静心的等待,过了大约2分钟,它们都粘在了白菜叶子上,对香喷喷的'馒头、火腿、饼干看也不看,闻也不闻。不够一顿饭的功夫,蜗牛就把白菜叶子咬的干干净净,一丝不留。我们已经可以站在科学的角度庄严的宣布,蜗牛吃的是叶子。

  带着成功的喜悦,我开始了新的探索。我先用一片白菜叶子将装在瓶子里的一只蜗牛引出来,等他爬行一段时间后,我摸了摸它留下的“白线”,发现那“白线”黏糊糊的。我小心翼翼的又把它放在手心里,让它仰面躺着,谁知它一点也不配合,急着将身体往壳中缩。但我的小手还是触摸到了它的脚底,发现它的脚底也是黏糊糊的,我立即断定,这些黏糊糊的“白线”是它在行走时脚底留下的。后来我又翻阅了书籍,上网查找了资料才得知,那是蜗牛的分泌物,有利于保持平衡和保护外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应该多走进大自然,多走进生活,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去寻找其间的奥秘,揭开我们面前的面纱。

我的发现作文10

  在我们油田一小前操场的东北角,有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杨树。它粗壮得几个小朋友都抱不过来,笔直得直插云霄,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尽职尽责地保护我们的校园。它春夏秋冬都有着不同的迷人风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杨树发芽了,“毛毛虫”挂满了枝头。天气渐暖,大杨树上飘出和雪花一样的杨絮,漫天飞舞,给春日的校园带来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大杨树长得葱葱笼笼,它伸出巨大的双臂,变成了遮阳大伞,小朋友们在伞下有的嬉戏、有的乘凉、有的玩耍。大杨树下变成了小朋友们快乐的天堂。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杨树的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落下来,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精灵追逐嬉戏;还有的像小鸟自由飞翔。树叶落到地上,像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同学们有的用叶子做标本;有的用叶子做图画;还有的用叶子当书签。有的小朋友在落满叶子的地上跑过,发出咯吱吱的响声,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谣。

  大雪纷飞、寒风怒吼,大杨树的枝干变得光秃秃的,但大杨树迎风傲雪、毅然挺立,好像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因为有了独一无二的大杨树,把校园装点的如此迷人,给校园增添了许多美丽的色彩,我爱美丽的大杨树。

我的发现作文11

  生活中很多事情,特别有趣,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件。

  一次,我放学回到了家,发现家里有几只小鸡,他们特别可爱,黄色的毛,摸上去就像一朵小棉花一样的。原来这是我奶奶从乡下带来给我养的,我很喜欢它们。

  一天,我跑出去玩,过了一会儿很饿,便回家吃了些辣条,可是我不小心把辣条的渣子掉到了小鸡的笼子里,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鸡把辣条给吃了,心里想:完了,那辣条可是顶级辣的,小鸡会不会吃坏了肚子呢?

  我急忙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小鸡把辣条渣子给吃了。小鸡会不会肚子痛呀?”妈妈说:“不会的,小鸡不只会吃这些呢!小鸡还会吃石子呢!”我很惊讶!我问妈妈,为什么小鸡会吃石子呢!妈妈说让我自己去找答案。

  这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乘小鸡吃完了食物后,在它们旁边放了许多石子,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了小鸡真的把石子吃进了肚子里,我百思不得其解:小鸡好好的干嘛吃石子,这石子可不易消化,小鸡这样,会不会得肠胃病?发了一阵呆,我去找百科全书,翻了好一会儿,我终于找到了小鸡为什么会吃石子。原来,小鸡吃石子是因为可以更好地帮助消化,得到了这个答案,心里特别开心。

  这就是我的发现,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情。

我的发现作文12

  就像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缸中发现浮力,瓦特从锅盖中受到启发,生活中有很多发现,我发现了尘埃的奥秘。

  去年哥哥大学回家,我很开心,就缠着哥哥陪我放风筝。

  几分钟后,我和哥哥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中央广场。当我抬头看时,我看到天空清澈蔚蓝。为了让我了解一些知识,哥哥说:“你看,现在灰尘很少了!”哥哥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暗暗想:为什么哥哥说天是蓝的,因为灰尘少?越想越觉得奇怪。我连风筝都不想放,就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回家。我问妈妈:“妈妈,灰尘和天空有什么关系?”妈妈毫不留情地说:“一切都得自己找答案!”有一次我听到了,心里很震惊,但很快又平静了。好像没有我妈的回答。我翻着筋斗转向我的小图书馆,在一排排五颜六色的书里,眼睛急切地搜索着,“啊!终于找到了!”我要饿狼扑向面包,贪婪地一页一页地读《十万个为什么》。我搜索了所有关于灰尘的信息。仔细看完,突然意识到灰尘可以反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七色紫光,如果没有尘埃,天空永远是蓝色的,因为只有气体对阳光的反射。

  就这样,我发现了尘埃的奥秘,我想:尘埃,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东西,竟然还有这个奇妙的东西!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关注生活,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的发现作文13

  今天,王老师教我们习作,她简要地说了一些要点后神秘的告诉我们:要做个实验 。我很期待着这个实验,心想:会是什么呢?好玩吗?

  王老师端出两杯同样的水,我仔细的打量着:这是两杯同样透明、无污染的水。王老师又小心意义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椭圆形、淡黄色的鸡蛋,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捏住两端让我们看,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生鸡蛋。随后,她把鸡蛋放在左边的杯子里,只见里面的鸡蛋沉了下去。王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鸡蛋沉了下去!”“鸡蛋变大了!”“水升高了!”同学们踊跃回答道。王老师又把鸡蛋拿了出来,用餐巾纸擦干,放入右边的杯子里,只见鸡蛋碰到杯子的底又浮了上来。“哇!”“不可能吧!”同学们都惊讶地叫了起来,我心里也很疑惑:鸡蛋那么重,怎么会浮起来呢?难道是水有问题?同同学们轻声猜测着。王老师说:“是水有问题,现在让一些同学上来闻闻看。”上去闻的同学都直摇头说没味道,我心想:那那会是什么原因呢?王老师接着让我们去尝,只有薛亦滔说右边辣,其他同学说右边咸。经过细细品尝,一致认为是咸的。王老师说:“右边是一杯盐水,当盐放进清水中,水的密度会变大,浮力也大,所以鸡蛋能浮起来。”“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能让我学习到浮力的知识。

我的发现作文14

  星期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哇哦!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你瞧,柳枝随风飘扬,犹如小姑娘那长长的辫子,美丽极了!花儿五颜六色的,远远望去,犹如一张张笑脸在欢迎我们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着风景。突然,有几只蜻蜓调皮地在我面前低飞着,我轻轻地一抬手想抓住它们,可是眼看马上要抓住了,它们却灵巧地一转身,又飞走了。就这样,我怎么也抓不住它们,可我的好奇心却来了,连忙跑去问妈妈:“为什么蜻蜓飞得那么低啊?”妈妈笑眯眯地摸着我的头说:“因为天气太热,空气湿度大,潮湿的水气把蜻蜓的翅膀给沾湿了,导致蜻蜓的翅膀变重。再加上气压比较低,呼吸困难,所以蜻蜓只好低飞了。”我听了一边点头一边说:“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时,我又看见蜻蜓朝池塘边飞了过去,我想它们难道在玩游戏?那它们不怕会淹死吗?我紧张地看着小蜻蜓,只见蜻蜓接近水面的一刹那,只是用尾巴轻轻地点了下水面,就立刻又飞了上来,似乎那水面是有弹性的,像弹床一样,一点下去,就会弹上来。见蜻蜓反复做着这个动作,我才放心了。原来它们是不会淹死的`呢!可是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来想去,想不出个所以然,就又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蜻蜓在河面上点水呢?”“这个嘛,其实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因为它们的卵都是产在水中的!”妈妈手指蜻蜓温柔地说,我听了想:“哦,原来蜻蜓身上也有那么多的知识啊!”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发现了关于蜻蜓的两个秘密哦!

我的发现作文15

  今天我和妈妈做了一个小实验:——玻璃球变成水晶球。你一定很惊讶:玻璃球是玻璃做的,水晶球是水晶做的。两者都是透明的,很难区分。他们如何改变?看了就知道了。

  实验一开始,我们突然认真起来。玻璃球和冰水准备好后,工作就开始了。“带上珠子……”我像个医生,妈妈是我的`助手,给我带“手术工具”。一切准备就绪。首先,加热珠子。“就这么简单?我以为我想要添加剂和颜料.原来是这么简单。”我一把玻璃珠放进碗里,就准备放进微波炉。“停下。”我妈拦住了我。“你为什么停下来?”我不明白,“因为微波炉只能加热含水的东西,玻璃里没有水,不能加热。”做水晶球的怎么这么烦,无奈,只好把这些“女士们”送进“大厦”——烤箱。温度250度,时限30分钟。丁的时候到了!打开炉门,玻璃珠依旧!我有点失望。“小心烫!用夹子夹在冰水里。”母亲在一旁说道。我接住玻璃球,放入冰水中,“唰”的一声爆炸了。“有用吗?”水中出现的不是原来的晶莹剔透的玻璃珠。清晰的线条贯穿整个球体,将原本透明的球体分割成许多块。光线像水晶球一样闪耀。我成功了!

  这个实验成功的原理是这样的:玻璃珠缓慢加热时内外一起膨胀,加热后迅速放入冰水中,遇冷迅速收缩,而内部太热收缩不起来,于是从外表面裂开。

  我的发现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