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时间:2022-11-04 19:20:22 发现 我要投稿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通用24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中的发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通用24篇)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朋友做实验,实验的名字是一一一滴水的动力。

  我原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后来,我翻了翻《科技活动》。原来是这样的:在吹塑纸上画一条“小鱼”,剪下来,然后在它的中间开一个圆孔,再剪开一条“水道”与鱼尾相通,这样就行了。

  我又往《科技活动》书上看了看,原来还有啊,还需要准备这些材料:一盆水、油和滴油的滴管等。

  第一步,把准备好的一盆水拿出来;第二步,把剪好的“小鱼”轻轻地平放在水盆里;第三步,用滴管吸一滴油在里面;第四步,小心翼翼地把一滴油滴在圆孔里,这样就行了。

  可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滴一滴油到水里纸鱼就会游起来呢?我用手机查了查资料,原来,把油滴到水中后,水就变得光滑起来了,这样,光滑的水就使纸鱼游起来了。

  科学实验既学知识还有趣。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

  你们猜鸡蛋能浮出水面吗?在什么情况下能浮出水面?我在资料上查了一下,大水里放一点盐就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吧。

  说干就干,首先,我们先准备工具:一个塑料杯、一根筷子、一枚鸡蛋和一袋盐。东西准备好了,现在就开始做“盐水浮鸡蛋”的实验了,第一次,我在杯子里倒了半杯自来水,然后将鸡蛋放入水杯中,再倒一点盐,拿筷子在水中搅拌,将水和盐搅匀后,再看一看,唉,鸡蛋没有浮起来;第二次,我把盐多倒了一点,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小鸡蛋呀,别在像小猪那样睡了,把我的手都搅酸了,腿站得都麻木了”。此刻我的心都有点失望了,但是,不能放弃,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我要加油!在第五次的时候,我加盐、加盐、再加盐,让鸡蛋浮了起来。我成功了!开心无比!

  虽然鸡蛋浮起来了,便是,我还是想知道原理是什么 ?便向物理老师请教,老师说:‘因为物体能否漂浮于水中,取决于密度。清水加盐变成盐水,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鸡蛋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鸡蛋才可以浮在水面’。

  由此,我联想到相关事件,死海里的盐的密度比人的密度大,所以人进到死海不会沉到水里。看来小小的实验却可以得到大大的道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实践,发现生活中更多新的奥秘!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3

  暑假班的科学色拉酱课终于开课,今天,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吸引力和水的表面涨力,并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过程。

  第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今天要做关于吸引力的实验,还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有吸引力,我们都回答了,是“磁铁”,老师说我们回答的很对,但我们今天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证明那个东西有吸引力。首先,老师让我们在杯子里倒上半杯的水,然后,把一个矿泉水瓶盖放在杯子的中央,我惊奇的发现,瓶盖被吸到了杯壁上,这时,老师就问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猜着回答说:“因为杯壁有吸引力?”老师回答说:“对的”。接着,老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加满,我们也学着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加满,瓶盖立刻“飞”到了水中央,然后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涨力。”这个实验中,让我知道了,世界上不是只有磁铁才有吸引力,原来还有很多东西也有吸引力。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受益无穷,以后一定多参加这种实验课。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4

  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寒假小实验:用几滴水将三根筷子立起来。一看到题目,我心里满怀疑惑:用水能将根筷子立起来吗?我不信,于是我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准备好一根滴管和三根筷子。接着,用手将筷子摆成三角形,并平稳地立在桌面上。然后,我将滴管里的水从筷子上端往三根筷子中间形成的缝隙里滴。最后,我轻轻松开手,刚想说实验完成,突然“啪”的一声响,筷子就像断了腿的士兵一样,倒在了桌子上。我看了一下实验步骤,没错呀,是不是我没做好呢?于是我决定按照原程序再来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我成功了,筷子稳稳地立在了桌子上。我高兴得蹦了起来:“我成功了!”看似瘦瘦长长,四周光滑的筷子怎么会立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要去寻找答案。

  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水滴在筷子上的时候,筷子表面被浸湿,在水的张力的作用下,三根筷子被粘合在了一起。同时,三根筷子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而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三根筷子达到了张力平衡。这样,筷子就能在桌面上立起来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5

  妈妈老是跟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今天我才发现,水也是可以向上“爬”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把两张塑料卡片并在一起,立在一只装有一点点红色水的小碗里。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却发现两张透明的塑料卡片变成了红色,小碗里的水也似乎变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赶紧跑去问妈妈。

  妈妈解释说:“因为两片卡片中间有缝隙,水会沿着缝隙中间往上爬。水沿着缝隙或者小孔向上爬的现象就是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我不解地问道。

  “当然啦,生活中有很多毛细现象呢!聪明的人类运用毛细现象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你看这张纸巾,上面充满了细小的孔,水就会通过这些小孔被纸巾吸收啦!”妈妈一边说,一边用餐巾纸的一角碰了碰水杯里的水。餐巾纸马上就湿了好大一块。

  妈妈又拿出一块洗碗的海绵,“你看这块海绵,现在是干的对吗?你试试看,它能不能吸水。”我拿着海绵放到了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水马上就把海绵浸湿了。海绵也由于充满了水而变得又湿又重。“真的,妈妈,海绵可以吸收很多水呢!”我开心地叫着。

  “是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能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还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你看看我们家的墙角就明白了。”妈妈又说道。

  我看了看厨房和客厅的墙壁,墙角上有些墙壁漆已经开裂并掉了下来。妈妈问:“你能用毛细现象解释吗?”

  “妈妈,是不是因为墙壁里也有很多又细又小的孔,空气里的水分被吸引上来,让墙壁变得潮湿了呢?”我问道。妈妈笑了没有说话。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6

  叮,叮,叮,上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快地跑进教室上课。

  老师站到教室门口,我看见她手里面拿着一包盐、一杯水、一个鸡蛋,还有一根棍子。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说:“这是一节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兴奋。老师还说:“我要用这些工具让这个鸡蛋在水里漂起来。”同学们听了都不相信,只有老师信心十足,提醒我们别不相信,仔细看。

  老师拿着杯子,往里面倒了30毫升水,再放一点盐,将鸡蛋放到水里,再用棍子摇了一小会儿。鸡蛋果然慢慢地漂浮起来了。哇,真的好神奇!

  下课后,老师让我们回家自己也做一下这个实验。

  一放学,我找来工具,开始做实验。一开始,我学着老师的去做,可怎么也不能让鸡蛋漂浮起来。后来,我不停地加盐,充分搅拌。鸡蛋终于漂浮起来,我想到了老师以前教我们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想,科学家们发明东西也是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又不断地练习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成功的。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7

  想必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生鸡蛋简直就是一碰即碎。但语文课上老师却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让鸡蛋从两米高的地方掉下来,看谁的鸡蛋不会碎!”

  用什么办法能使娇弱的鸡蛋平安着陆呢?我决定去试一试。

  我想起许多易碎的东西都是用泡沫包起来保护的。于是,我找来一个正方形实心的泡沫作为实验的材料。先把泡沫割成厚厚的两半,再在每一块泡沫的中间用裁纸刀挖了半个椭圆形的洞;接着把鸡蛋用餐巾纸包裹住放入洞里;然后用封箱带把两块泡沫并合成原来的模样,一个厚厚的“三明治”就做成了。为了以防万一,我把塑料袋也固定在泡沫上,当作“降落伞”。哈哈,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我胸有成竹地把“鸡蛋宝宝”带到了学校。我发现同学们的“鸡蛋宝宝”百模百样,各不相同:有的是用报纸把鸡蛋包成一个大纸团;有的是用棉花把鸡蛋卷起来,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卷饼,还有的是把鸡蛋冰冻起来,放在装满冰水的塑料杯里,鸡蛋在里面一动也不动,像是睡着了。

  令人盼望已久的语文活动课开始了,我们兴奋地带着各自的“鸡蛋宝宝”来到领操台上扔鸡蛋。有的同学的鸡蛋着地时,只听“咔嚓"一声,碎了,他们纷纷垂头丧气,露出惋惜的神情。

  终于轮到我扔鸡蛋了,我自信满满地走上领操台,高高地举起我精心准备的“鸡蛋宝宝”往台下一拋,鸡蛋缓缓地落地之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赶紧把包装打开哈哈,我的“鸡蛋宝宝"安然无恙地躺在泡沫里呢!我与其他实验成功的同学一样,像完成了一件使命似的,蹦蹦跳跳地在操场上奔跑着,兴高采烈地欢呼着:“你们看呀,我的鸡蛋没有碎!"操场上荡漾着阵阵的欢笑声。

  通过这次小实验,我发现泡沫可以起到防震保护作用,而"降落伞”塑料袋可以让鸡蛋从高处下落时起到减速的作用。小小的生鸡蛋竟然摔不碎,真是太神奇了!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奥妙,普通和神奇的距离只在于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双乐于实践的巧手啊!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8

  “今天我来给你们做个小实验。”只见我们的班长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自信满满的笑容,昂首挺胸地走到讲台上,开始介绍今天的实验。

  “我们眼中司空见惯的常事,可能隐藏着神奇的秘密,只有不断探索发现,勇敢探知自己曾经认为不可能的秘密,才能发掘世界的神奇。”这句话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正当我沉迷在自己的意海时,班长突然发话,我的耳朵立马竖尖了,生怕漏过一丝重要的信息。只见他扫视了整个班级一遍,就开始介绍自己带来的实验,原来,他是把一个塑料杯中放进一个乒乓球,倒放在桌面上,快速旋转塑料杯,平常,我们将它快速转动,从来没有注意观察转动达到一定速度时,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而今天他竟然要将倒置塑料杯中的乒乓球悬空转移到另一个塑料杯中,这想法不禁令我们大吃一惊,大家都在思考它的原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班长终于要开始实验了,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班长那灵巧的手上,呼吸变得极其轻微,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大家怦然加快的心跳声。

  只见班长卯足了劲儿,杯子越转越快,越转越快……,“快要成功了,加油!”我们全部屏住了呼吸,心里暗暗为班长加油,突然,沉默已久的四九班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惊奇叫声。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班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塑料杯中的乒乓球腾空转移到了另一个杯中。成功了!我看得目瞪口呆,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纸杯里的乒乓球,我揉了揉双眼,简直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事,正当大家准备再一次发出惊喜的尖叫时,班长用亲切的话语说道:“有没有人想亲自感受一下的?”教室里立马高高举起了几双小手,他们都信心十足,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见班长首先叫了几个人上来,他们都把脸转得通红通红的,像个大苹果,可他们最终都失败了,我心里十分自信已经失去了七分,手自然也放下了,最后一位杜晨也真是幸运,领悟到了陈老师话中的奥秘,成功完成了实验,大家都为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只有达到足够快的转速,才会产生足够的离心力,杯子高速转动,乒乓球在杯子里着做圆周运动,才让乒乓球被杯子吸住一样,有机会将它转移到另一个杯子里。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离心力与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处小细节都隐藏着巨大的奥秘,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探索曾经认为的不可能!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9

  今天,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科学老师给我们每个小组发了一支温度计,一个试管和一小杯盐。然后对我们说:“大家都知道水放在冰箱里可以结成冰,今天,我们不用冰箱,就可以让水结成冰。”我听了大吃了一惊,觉得很神奇。王老师把方法和原理告诉了我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试管里面装一点水,然后插进冰块里,我们小心翼翼得把盐一点一点地撒在冰块上,撒盐是为了加速冰块融化。冰块在融化时,把试管中的热量和周围的热量一起吸收过来。当试管里的温度下降的零度以下时,水开始慢慢结冰了。我们组的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步骤一步一步耐心地做着实验,终于,试管里的水结成了冰。

  经历了这次实验,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在那里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0

  生活中总是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深入探讨研究,必要时自己动手做个小实验,说不定就会有发现哦!

  现下闲来无事,便想找点乐子来给我的人生添上一笔。突然,望着挂在墙上的温度计,心中一阵欣喜。

  我拿下温度计,快步走到阳台。一伸手,温度计的外壳在阳光下照的银光闪闪,他屁股下的红红的水银也在阳光下照的如晶莹剔透的红宝石一般,耀眼无比。与它的外壳真是相媲美。

  我郑重的把测量温度这个重要的使命交付与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它光荣的接下了任务。我把它的身体竖立在炙热的大地上,而我,则可以偷偷懒了。不一会儿,它来了,汇报着它关注的情况。我好高兴,有一位伟大的将军在为我服务,为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我的将军的关注下我发现室内有26摄氏度,而室外居然有35摄氏度。太不可思议了。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还没有搞明白。那就是——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居然有天壤之别。想查明白,就必须依靠课外书了解,心动不如行动。Go!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明白了:由于太阳的辐射,使得地球表面及空气吸收大量的热,温度升高。而室内几乎没有受到太阳的直射,只能够靠空气流动来稍微地改变室内温度,因而中午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高。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动动脑,动动手,就能有一双无形的大手为你扫平前行的路的障碍。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1

  我们今天开始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单元,课后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课外实践题:测量生活中一个不规则物品。

  回到家,我找来一块石头,我拿着尺子横着量、竖着量都不行,哼,不管你了,我有些失望,看起了《世界名人传》。看着看着,我看到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的一个助手要求一个灯泡的体积,怎么也求不出来,爱迪生就把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到进一个量杯里,有多少水,就知道了灯泡的体积。哎?是不是可以用水来测量石头的体积?我找来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的酸奶盒,把顶盖剪掉,这样酸奶盒变成了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先在里面装了5厘米高的水再把石头放了进去,这时水增高了2厘米。哈哈,求出来了!用长的6厘米乘以宽的4厘米再乘以多出的2厘米高等于48立方厘米,这就是石头的体积。

  这件事不但让我求出了石头的体积,还让我明白了通往正确的路不止一条。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2

  今天的作文课上,佘老师拿着一个碗、一根针、一把叉子和一瓶洗洁精走进教室。她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叫‘漂浮的针’。”

  只见佘老师准备了一碗清水,笑着问我们:“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有一些同学说会浮起来,有一些同学说沉下去。

  老师并没有跟我们揭示答案,而是在这个小实验中让我们知道答案。只见老师先把针放到叉子上,再小心翼翼地把针放到水的表面,然后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就浮在水面上,最后往水里滴一滴洗洁精,针就沉下去了。

  我们连忙追问这是为什么?佘老师说“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就像一层薄膜,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沉下去了。”听了老师的话,大家终于恍然大悟了。

  老师看我们跃跃欲试,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按老师的方法去做实验,结果都跟刚才一样。

  没想到小小的实验竟蕴藏着科学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观察,多实践,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3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要做个小实验。在我的认知中,做实验的都是高科技人才,没想到今天我也成为了“高科技人才”。

  小实验需要证明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我认为鸡蛋和石头一样,在所有水中都应该下沉的。到底应该是漂浮还是下沉呢?妈妈告诉我,通过小实验就可以揭开谜底。

  我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个生鸡蛋、一根筷子,水和食盐。我开始做实验了,首先在玻璃杯中加入大半杯水,然后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我仔细观察着,和我想的一样,鸡蛋瞬间沉入杯底。接着我在这杯水中加入了两勺盐,搅拌均匀后,放入鸡蛋,没想到,鸡蛋竟然悬浮在杯子中间,我大吃一惊。我赶紧又往这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搅拌均匀后,鸡蛋的“小脑袋”一下子浮出了水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和妈妈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每种物质都有密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清水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在清水里会下沉。而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在盐水中会漂浮。

  通过一个小实验,我得到了一个大发现,一下子从无知就变“博学”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只要我们爱动脑,爱动手就会探究到更多的大发现,要想成为高科技人才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4

  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许多动物都有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我半信半疑,真想赶紧验证一下。

  一回到家,只见正在准备晚餐的奶奶刚要把菜叶上的蜗牛扔进垃圾桶。“哎,别扔,别扔,奶奶!”我夺过差点被抛弃的蜗牛,心想:蜗牛有没有老师说的感觉呢?此刻,它也会了解被抛弃的感受吗?会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吗?哈哈,一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发笑。于是一旁的妈妈也被我吸引过来,和我一起兴致勃勃地探究起蜗牛到底有没有感觉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蜗牛有视觉吗?

  我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打开灯,让它在强烈的灯光下爬行。蜗牛一直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像很难受。过了一会,这只蜗牛居然爬到阴影里,不肯出来了!

  “这难道是‘巧合’吗?”我嘀咕着!

  “关掉电灯,改用手电筒照着蜗牛,看它往哪里走?”妈妈给我出主意。我挠着头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赶紧照做。三分钟后,蜗牛爬到了黑暗的地方。

  “这说明什么?”妈妈问我。

  “蜗牛有视觉!”我豁然开朗,高兴地手舞足蹈。

  那它的眼睛在哪里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放大镜仔细地寻找着。原来,第一对触角的顶端有两个小圆点,那就是它的眼睛。如果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这双眯眯小的眼睛。

  实验探究二:蜗牛有听觉吗?

  我在离蜗牛5米远的地方拍手,它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走近了一些,大吼了几声,可是它仍然只顾着自己。我又走近了一点——离它只有0.5米远,又拍手又大叫,蜗牛依旧没有反应。不管我离它多近,叫得有多响,它都没有理睬我。原来,蜗牛没有耳朵,没有听觉。

  实验探究三:蜗牛有触觉吗?

  我用一根棉签,碰了一下蜗牛的外壳,它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难道蜗牛没有触觉吗?我又碰了一下蜗牛肥厚的腹足,它的足微微地动了一下。之后我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蜗牛的触角,它的触角马上缩了回去。原来,蜗牛是有触觉的,只是不同的部位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刚才的实验,不难发现它的触角是最敏感的。

  三个小小的实验,让我愉快地结束了美妙的探究之旅。我为自己能探究到蜗牛有触觉、视觉,却没有听觉的事实而自豪。它也驱使着我去探究更多的奥秘。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能找到与动物们沟通的金钥匙,毫无障碍地与动物们聊天呢!-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5

  今天作文课,我们教室走进来的却是一个我们不认识的老师。她不和以往的老师一样,一进门就告诉我们自己叫什么,而是迫不及待地从包里拿出两个气球、一卷透明胶、一根线和一根针。同学们迷惑不解地望着老师,心里想:“难道老师是要变魔术吗?”

  老师似乎看出我们的疑问,她拿起一个气球吹起来。老师鼓起腮帮子,脸胀得通红,才把一个气球吹得圆圆的,像一颗巨大的宝珠。接着,老师要我们上来扎破这个气球。陈鑫同学勇敢的走上台去,同学们捂住耳朵,老师脸上也露出惊恐的表情。只听见“啪”的一声,气球爆炸了。这时,同学们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气球爆炸了,自然规律嘛!”老师笑了笑,又拿起另一个气球,吹起来。气球吹好后,老师拿起透明胶,剪下一小块胶皮粘在气球上,小心翼翼地扎下去,气球纹丝不“爆”。老师把气球拿到我们面前,一阵风吹到我的脸上,是气球漏气了,可为什么气球不会爆炸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没解释出来。

  老师这时来解密了,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透明胶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由于橡皮薄而脆就被撑破了,于是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透明胶比较坚硬,能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6

  艳阳高照,夏季的轻拂在我的脸部,花草植物的香气紧紧围绕着风。今日,在这里幸福的气温里,我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要我拥有新的发现。

  先准备好原材料:大半个水瓶座、2个皮筋儿、一个大菜盘、洗碟精等原材料。提前准备齐备后就开始了。

  把多层湿巾纸在瓶口用橡皮筋固定不动,自来水和洗洁剂配制起來,用瓶口沾几秒,用劲吹,一群精灵就慢慢地落在菜盘之中,哇——我十分兴奋。可半途又有点儿艰难。

  我吹着吹着,咦?如何没了呢?我一看原来是橡皮筋松没了,我固定不动好后又玩了起來。

  简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啊!别的同学都玩出了新创意,如:把水换为了冰红茶;在湿巾纸上涂很多色调,一吹就变成彩虹色的精灵;有些人立即找一个超大型小盒子,在里面吹了很多的泡沫。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我真是钦佩她们的脑洞大开啊!

  这时候,一个同学们问:“怎么会吹出这么多好看的泡沫呢?”教师得出了回答:“由于湿巾纸里有很多细微的室内空间,小间隙如同吹泡泡的小管道一样,向外吹气检查如同很多管道在吹泡泡。”我如梦初醒,原先这一实验的原理那么简易。这也算得上小发现!

  此次的实验,要我拥有很多新的发现:实验虽有意思,但原理也很重要。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7

  在广州大学城,有一个著名的场馆,叫:广州科学中心。在那里,你会见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次,我也去了那里。

  在广州科学中心里,有很多主题馆,可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实验与发现”这个主题馆。

  我们走进了“实验与发现”这个主题馆。一进入这个主题馆,一个个科学原理,一个个实验装置映入眼帘。我马上跑入场馆,去参观里面的“科学”。

  我先看到了场中央的傅科摆,据说就是这个大家伙证明了地球在自传呢。随后,我有看到了混沌摆、伽利略的船、爱因斯坦的火车、模拟太阳系自传原理… …

  “请各位观众找好自己的座位,电磁舞台即将开始。”这个声音在场内响起。

  我心想:哈!这次还挺幸运的,赶上了电磁舞台这个剧场节目。

  我找好了座位,坐了下来,这时,主持人已经站到了舞台上“欢迎来到电磁舞台,现在,第一个节目是:怒发冲冠。我会随机选择几位观众,上来的观众的头发将竖起来。”

  于是,主持人随便点了两位长头发的观众上台,她们扶着舞台上的铁杆,一会儿头发就竖起来了。

  主持人说道:“在这个舞台上,会产生正负电子,他们会到头发上,带动头发往上,因此,她们的头发就会竖起来了。现在,开始第二个节目,在这个节目中,观众将近距离的接触到闪电。”

  主持人又点了几名观众上去。这时,场外降下来一个大大的银幕,只要是有一点逻辑思维的人都会知道,这时为了不让闪电到场外。几名观众进了一个球形的保护罩。

  “滋滋滋滋滋,,, ,,,”这个声音越来越大,紧接着,闪电出现了!这真的是闪电,在舞台的中央有一个机器,这个机器将高压电转换为了闪电。闪电发出的“射线”越来越大,可在安全球里的观众却安然无恙。

  这个节目结束了,主持人上来,说道:“刚才这几位观众站在了安全球里,这个安全球能将外来的电压降到零,因此他们就可以在里面触摸闪电。工人们在装电线或一些用电量大的大型工程里都需要用到这个安全球。好了,电磁舞台节目现在结束,感谢你们的观看。

  这次的“场馆之旅”真让我大开眼界啊。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8

  听说有水的瓶子倒过来,硬币会吸在瓶盖上,我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周二傍晚,我找了一个空水瓶、一枚硬币。一切准备就续,我开始试验硬币是否能吸在瓶盖上。

  首先,在空水瓶里灌半瓶水,清澈的水;其次,把一枚硬币放进水瓶。啊哦,硬币太大了放不进。于是我换一个一角的,“扑通”一声硬币掉了下去。接着,把瓶盖盖紧,倒过来,再把它摇正。它真得吸在瓶盖上了!正当我兴奋的时候又“扑通”一声,它掉了。正当我灰心丧气地离开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买的盐水棒冰,有了!

  我用小盒子装满水,放进冰箱里冷冻。又找了一盒盐,“噌”一下跑到房间里玩去了。

  玩了一阵子,我把冰箱打开,拿出早已结冰的水,把冰块切成小碎冰,把它倒入水瓶;又加了三四勺盐;盖上瓶盖,把水瓶倒过来,只见硬币躺在瓶盖上,懒洋洋的。我又把瓶子摆正,硬币吸在了瓶盖上!三四分钟过去了,它依然纹丝不动,我打算明早来看看它会不会掉下来。

  第二天,我仔细地检查了水瓶,硬币还是在“天花板”上。

  盐与冰互相融合,成为了一种起寒剂,而硬币是金属,它们的温差很大,这样就能持久的吸住。

  这个瓶盖真像粘上了双面胶,把硬币“粘”住了。这次实验真是收获颇丰,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体验了科学的乐趣。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19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从中,我们都学到了许多科学的奥秘。

  顾老师首先拿出了蜡烛、盘子、硬币、红水、玻璃杯。然后把硬币装在盘子里,让大家猜一猜会是怎样的实验。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是把蜡烛放在水里,用杯子盖住,蜡烛就不会熄灭。我心想:可能会灭吧,因为杯子盖住了蜡烛,里面就没有空气了。

  在我们纷纷讨论的时候,顾老师开始做实验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顾老师首先把蜡烛轻轻地放在水里。然后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再小心翼翼地把杯子盖上。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那根蜡烛。就在这时,蜡烛慢慢地熄灭了。我以为结束了,可没想到,盘子里的红水竟然一点一点地向杯子里上涨。顾老师拿了直尺量了量,杯子里的水竟比盘子里的水高两厘米!“太不可意思了!”我惊讶地说。在同学们再三要求下,顾老师又做了两次,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顾老师才告诉我们。原来,火在燃烧时和人一样需要氧气。当玻璃罩住它时,里面的空气也会一点一点地流失。所以蜡烛会一点一点地熄灭。这时,外部的空气通过大气压就将水压到杯子里,这就是我们看到水自动往杯子里钻的原因。

  科学真神奇呀!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0

  看芝麻开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用纸给烧开水吗?我问爸爸,爸爸说那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啦。

  吃完晚饭,爸爸说我们开始做实验吧,我高兴地听爸爸的话准备东西。爸爸让我准备了蜡烛、报纸和铁丝,还有钳子和打火机。由于我不会做,只有看的份啦。

  爸爸先用铁丝做成了一个架子,架子只有两条腿,但是爸爸想了个办法,让两条腿的架子站了起来,因为他把一条长腿WO了一下,爸爸说这样就稳定了。爸爸又用报纸折了一个小碗,接了水后,放在架子上点燃了蜡烛。但是刚点上蜡烛,水就漏了出来,纸杯破了,实验失败了。

  爸爸说让我们总结一下这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考虑了一下,可能是纸太薄了,还有报纸的吸水性强,应该换一种厚一点的纸再试一次。想了很久,我们忽然想起还有手工用的折纸,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做就做,马上就折纸做了一个纸杯,状上水,果然很好。

  开始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杯底被烧黑了。渐渐地纸杯里冒起了烟,还从杯底冒起了小汽泡,可是很慢,一共用了二十多分钟水都快耗干了还没有开,纸杯的其他地方撑不住了,水又渗漏了出来,这次还没有成功,我们的目标是让水烧开。

  今天的实验只能做到这里了,经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纸杯可以来烧水。实验真有趣。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1

  今天,我想做一个实验,就叫试管飞天记吧!先准备材料:一个试管,一袋小苏打,一瓶醋。材料准备好后,我就开始做实验了。

  首先,在试管里放醋。把醋倒入试管,倒3/4,再把塞子塞上去,快速摇晃。但是,试管却没有飞上天。我想:不是会飞吗?他飞不上去了呢?等一下。我想了一下,哎呀!小苏打还没放进去呢。

  于是我打开塞子,把小苏打倒入餐巾纸里。把餐巾纸折成小包,在把小苏打放进试管里,用牙签戳下去,然后立刻塞上塞子,把试管倒过来,放在地上。只见,试管弹了一下,又立刻倒在了地上。“咦,怎么就弹了一下,看来小苏打放的不够。”我自言自语道。

  然后,我又把他们的混合物倒到水池里,重新倒上新的醋,醋倒试管的2/4。接着,估一下试管2/4有多少小苏打,然后把这些小苏打倒到餐纸上,折成小包。最后,把小包塞进试管里,立刻盖上塞子,把试管倒过来放在地上。“砰”一声巨响,试管朝天空冲去。我见了,高兴地叫着:“成功了!成功了!”但是我高兴的太早了,试管在半空停了一会儿,立刻冲向了地面。在碰到面的一霎那,试管碎了。我见了,心里默默的想:我的试管被我给摔碎了,看来下次做实验的时候得放少一点小苏打!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原理:醋和小苏打反应后,会散发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把塞子给喷出去,反推力会把试管给喷上天。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2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想知道吗?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透明的杯子,往杯子里倒进了大半杯的油,小半杯的水。哇!当我把水倒入油里的时候,水这个“大力士”竟然把油给“托”了起来,使油浮在水面上。然后,我又用滴管在瓶子里吸了几滴色素,放入杯中。

  “啊”,过了几分钟,小绿豆状的色素穿过油的世界,浮在水面上,它们的身体纷纷化作层层薄雾,逐渐溶化,一丝一丝地把水染成了绿色的仙境。

  接下来,我要放泡腾片了,看着手中的泡腾片,我担心起来,泡腾片放进去时,杯子里的油会不会喷到我的脸上?想到这里,我的手颤抖起来。

  “扑!”一不小心,泡腾片从我手中滑入了杯子里,吓得我连忙后退了几步,但油并没有喷出来,而是在杯子中间引发了一座“小火山”,它不断喷出绿色的“岩浆”,大豆般的“岩浆”如炮弹一样冲上去,又像暴雨一样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小火山”变成了一条“大水龙”上下翻滚,扭来扭去。“叽哩咕噜”泡腾片变得越来越小,“大水龙”身上冒出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这使它的身体越来越细,最后“大水龙”消失了,“岩浆”也不见了,杯子里恢复了平静。

  哇,这太神奇了!我想,科学世界一定还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它们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3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节综合实践课。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理论知识后,对我们说:“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我们做个实验,好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喊:“好,太好了!”

  老师让一个同学带实验设备,两个杯子,一个打火机,一个酒精灯。仪器带来后,老师开始实验。我们都静静地看着。这个实验的名字叫“瓶中之蛋”。开始做实验。老师表扬了一个酒精灯的烧,然后放了一个瓶子在上面,让酒精灯烧瓶底。瓶口有一个鸡蛋。因为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来,而是放在瓶口上。烧了一会儿,瓶子里冒出了热气。烧了一段时间,热度就没了。我觉得按照书上说的,这个蛋现在应该是掉进瓶子里了。然而,蛋仍然一动不动地生活在瓶口上。它好像在笑。我们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燃烧了一会儿后,鸡蛋仍然牢牢地放在瓶口上。这时,老师说:“看来这个瓶子的瓶口太小了,所以这个实验失败了。现在,让我们通过换一个嘴更大的瓶子来做这个实验。”我们耐心等待。老师去找了一个比刚才那个洞大的瓶子,鸡蛋不会马上掉进去。

  现在他们开始用酒精灯烧瓶子。这一次太棒了。瓶子被加热后不久,瓶口上的鸡蛋似乎不再是姜太公,而是掉进了瓶子里。啊,实验成功了!瓶子真的把鸡蛋吃了!老师还想让我们讨论原因,但是铃声已经被吃了。所以老师说,我们下课找几个人讨论一下,下节课再沟通,找出原因。

  今天这个瓶子吃鸡蛋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感觉很开心!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 篇24

  有一个晚上,我在饭店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只死蟑螂躺在地上,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它急忙爬回洞中,带来了一大群蚂蚁,只见它们有的咬着蟑螂的头,有的拖着蟑螂的身子,有的拽着蟑螂的脚。等准备好后,它们齐心协力拖着蟑螂向前爬去。一会儿,一只蚂蚁不行了,随行的蚂蚁便及时替代上去,整个觅食行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看到这一现象,我心中产生了许多疑惑。蚂蚁为什么要在夏天时觅食呢?它们怎么抬得动比他们大那么多倍的动物呢?这些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中,我打开了《少儿百科全书》,在上面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一般在夏天觅食,将食物搬进洞中,待到冬天时再慢慢享用。蚂蚁身躯虽然渺小,但它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它们能抬起比自身重50多倍的东西。

  其实,在自然界中,类似蚂蚁觅食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犀牛与犀牛鸟互惠互利;导蜜鸟与蜜獾团结协作,共同享用蜂蜜;藏羚羊在绝望之中,能迅速合作,共同逃生……

  动物界如此,人类亦如此。有一个外国科学家来到中国做了一个瓶口脱险的实验。结果,小学生们只用了仅仅3秒钟就全部逃出了瓶口;在盛大的音乐会上,乐师们在音乐家的指挥下,演奏出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

  由此可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所成就。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相关文章:

实验中的发现作文12-18

实验中的惊奇发现作文08-20

实验发现作文04-07

小实验的发现与思考作文05-24

实验中的惊奇发现三年级作文11-02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 我的发现05-20

平凡中的发现_生活中的发现作文600字05-23

玩中的发现的作文02-27

苹果中的发现作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