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时间:2022-03-30 11:31:0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篇1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都宽阔了许多。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思路有多么开阔——作者自己也坦言说只是从某一个主线去论述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非国际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无容置喙的受益。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思考国际政治问题的专业眼光,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这本书之外很少能够系统性地获取的。因此,我愿意把最热烈的赞美之词献给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为其给我所带来的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而深深致敬。

  我感觉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某种偏执。就我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经毫不动摇地坚信加里·贝克尔博士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用一种经济学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的每一种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然而,当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蓦然发现解释世界的角度和理论远远不是我之前所接受的那么狭隘和单一,其立论的方法和依据也远不是我之前不以为然的松散和薄弱。当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维的定势已是知识创新的“反动警察”,我觉得这种跨学科阅读所带来的思维的激烈碰撞和快速切换,真的是一种进步和享受。

  至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在大国战争,特别是大国联盟战争中,对最后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联盟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评价,前者决定了从本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后者决定了从他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此外,国家地缘和国民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两者概括了经济因素所不能涵盖的、但是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东西。由此及彼,我领悟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的意义所在。

  意识形态的不同,意味着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然而,“不同”并不等于“对立”,这是前苏联领导人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冷战思维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成了禁锢创新和生产力的铜墙铁壁。正是对“指令性经济”的偏执,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死气沉沉;同样,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是基于其对“自由放任经济”的绝对信仰。所不同的是,后者进行了自我调整和修复;而在前者,笼罩在自东欧大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山地上空的意识形态之云,在铁幕之后强调着两种经济形态的对立性,从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敌我化的国内阶级斗争。这导致了前苏联的訇然倒地,同时也以鲜活的实例,验证了1978年秋《光明日报》上的那个举世瞩目的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思想上的解放,释放了创新精神,激发了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历史的轨迹也暗含了这一点。

  在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现代国家平衡“大炮、黄油和投资”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应该如何合理地在这三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政治智慧和外交头脑的问题。大炮对应着国防开支,黄油对应着消费,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投资。国防开支减少,对应着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的提升,但是当前的国家安全则成为问题。消费减少,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大炮)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但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恶化及随之而来的稳定问题则不容忽视。投资减少,那么当前的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国家安全(大炮)都可以显著提高,然而从长期来讲,消费支出和国防开支都会受到削弱。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短期国家安全和长期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取舍。在这里,理想主义的经济学也许就会失去了解释能力,因为只有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领导人所应该考虑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单一了。为什么“伊朗花大笔的钱提炼浓缩铀,而不是提炼石油”,为什么“21世纪初我国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等等。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贡献,例如哈布斯堡帝国的联姻背景,沙俄大军的宪兵作用,梅特涅、莫洛托夫等明星外交家的纵横捭阖。正如铁血宰相卑斯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国家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它们“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但却“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驾驶航船前进”。这样的认识并没有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滑入历史唯心主义,因为作者在论述大国力量对比的文字中始终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人才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我们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新见解。人们一直在谈论着这样的话题:假如历史上没有拿破仑、是否一定会有另外一个领军人物去扮演同样的角色?尽管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是昭然确定的,但过程和格局也许会有所不同。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游戏规则不会改变,但游戏对手是不断变化的。由此联想到,“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因为如下几点而至关重要:所培养的人才能影响历史的轨迹和进程;所传播的理念能统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篇2

  读《大国的兴衰》,一览500多年世界风云,大国兴衰。我总想起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差不多也是500年。旧有的秩序打破了,新的秩序需要重新建立,于是群雄并起,征讨不已,欧洲终于把战火染遍世界,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如今中东地区还是战火不断。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俄国、日本、美国都称霸一时。

  战争向来都是利益冲突最露骨的表现。为了土地、为了资源、为了贸易、为了人口,披着宗教的、民族的、自由的旗号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只要利益存在,争斗就不可避免,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在战斗,而是国家联盟之间的争斗。

  在《大国兴衰》中作者特别指出:在大规模的`,持久的大国(并且通常是联盟)间的战争中,在交战双方都平等地投入全力争取胜利的情况下,经济和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他在书中也一再强调了地理环境、外交关系、军官素养勇气、后勤技术保障、经济生产力转化军事效能等方面的作用。

  《大国兴衰》没有过多强调领袖在大国塑造中的作用,但也注意到强人们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用自己的方式回答时代的问题。如果我们翻阅《东周列国志》,看到更多的是英雄人物的风采,而《大国的兴衰》看到的是战争背后的经济和创新力量,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确实是人民创造的。看过《东周列国志》,可能会萌生建功立业,征战沙场的斗志,看过《大国的兴衰》,才能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捆绑在一起,民强则国兴,国强则民富。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篇3

  在《大国的兴衰》书中,保罗·肯尼迪回顾了五百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的兴衰更迭,这些大国和他们的国家行为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以来决定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动力;并且分析了促成这些权力与力量中心得以翻云覆雨所依赖的发展因素与生存模式,以及伟业所不能摆脱的日落西山为人所替的命运之因。在这个历程中,新兴大国的聚合力随着越来越紧密发展的世界历史,更加顺利的替代前任,并且更加成功的左右着世界的格局,至少五百年以来如此。

  这种聚合力表现在大国在不断地优化权力、国家以及世界结构(现代化军队、代议制政府、中央银行、殖民体系……),不断地扩充自身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个大国的标配。简单来说,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五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大国,是从地区性的大国到全球性大国的转化。通过新航路开辟而兴起的暴发户西、葡两国,他们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深入到世界主要的文明中心,在拉美和西太平洋的殖民只能说明当时的大国影响力还是区域性的。更加明显的表现是德国和法国,二者在全球性方面与英国有天壤之差,但他们都是数百年来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虽然德法更执着于欧洲大陆的霸权,是天生的陆权国家,这也表明了单就影响力而言他们只能算地区性的大国。英国显然是全球性大国的代表,但他的“成果”在二十世纪中叶后基本为美苏所瓜分。美苏的影响力,毫不客气地说,覆盖了这个世界上存在文明成分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力大的惊人,这是地区性大国所做不到的。

  大国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它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从单一或者说少领域扩展到多领域的过程。地理发现以来的世界大国,最初通过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从军事领域或者说单纯的征服掠夺影响世界,继而不再依赖这一野蛮行为,采用相对文明的贸易和政治和关税来影响世界,大英帝国加速了这一深化过程,他在语言、文化、政体等方面影响了几乎全世界。二十世纪以来江河日下的英国,由于他本身不再文明领域内领先世界,所以渐渐被美苏所取代,两个超级大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影响力,大到决定世界战争和人类存亡、小到游戏一样的干涉一国内政,更换一国政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学术等诸多领域深刻地决定了许多现代国家的基因。

  从英、法、德等国家主导世界到美苏主导世界,当中一个直观的表现是,后二者在国土、人口和资源上更有优势。在全球国家和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里,前三位所拥有的殖民优势已然损失殆尽,故而同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美苏的本土优势把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中国目前在经济、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硬性指标上优势明显(印度和巴西也是如此),但迈向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路,真正的崛起是要在文化、人类优良思想成果、学术和科研等层面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分量,质言之,话语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国的国家崛起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挑战,国家发展和政治文化在骨子里不被西方所接受,并且一直受制于国际上的遏制。客观的说当下中国难以对美国霸权形成有力的挑战,但美国却担心的是中国的潜力和未来。

  上一次的世界权力权柄的交接,是在两个文化基因高度相似,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良好的政府与民间友谊的国家间进行。但中国远未达到挑战世界领导权的程度。一个一百零几年前还存在着绝对君主制,六十多年还没有统一、三十多年前还十分封闭、至今国家发展尚不均衡的国家,崛起的道路仍然遥远,换言之中国的当下的重心应当是发展而不是自矜和着急于超越。

  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篇4

  冬日洋洋,坐在草木依然葱郁的阳台上,读书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1988年《大国的兴衰》在中国初版时,仰仗她的大名,粗略地游览过,近来清闲,再读此书的再版本,结合这二三十年世界的巨大变迁,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有些心得体会。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结合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唐、清二朝是多么的强盛,疆土是多么辽阔,几乎是世界的中心。由于内部战争闭关自守,经济和科技的落后,慢慢丧失这种大国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曾几何时,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侵略者的乐园,更有近代日本的入侵,祖国山河,受到惨无人道的践踏和欺侮,惨痛的经历和教训,让我们的民族,懂得了什么是耻辱。

  读这本书,我得承认,这本书的名字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她的内容更多。成长在中国,很容易被“大国的兴衰”这样的题目所吸引。因为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和深刻的焦虑之中。我们国家处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最后阶段,我们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要克服中国在世界上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形象仍需要更多艰苦卓越的努力。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国家的强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业务。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认准一个目标,这种巨大的正能量,就会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利益,冬天更感太阳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更希望国家的强大。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自己,努力工作。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篇5

  书的封面上还有一行字,写着:“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就冲着这句话,也必须要看看。连续看的这几本书,从时间轴来看,就算是有始有终了。

  《大国的兴衰》上册只写到了1918年,读起来有点费劲,实在是没有动力读下去,等到什么时候有兴趣,再说下册的事情吧。

  全书基本讲的是欧洲的事情,之前从来没有读过欧洲历史,加上书中的各种人名、地名、战役名称读起来有点拗口,所以阅读的感觉不太好。不是那种吸引着我一直读下去的感觉,而是边读,边还要问自己:“这写的是什么?”,然后就是,读完了啥也没记住。现在我问自己:“学到了什么?”,我好像一时答不上来,还得仔细想想。

  大概几个方面:

  大概了解了这段时间欧洲各国的战争史。

  大国兴衰更替。

  人口和人才对于一国社会地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国军事与经济的相关性。

  理解维持一国的关键,以及官商的顺位关系。

  工业革命兴起在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工业而非服务业在关键时刻起到的作用。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各国间的联盟形成相对势力。

  欧洲注定不能像别的大陆板块一样形成相对的统一。

  垄断避免了竞争,也失去了竞争变革的机会。

  论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如“荷兰”,“新加坡”。

  这算是一本叙事类的书籍,一直在沿着时间轴叙述欧洲大陆板块内各国的战争和工业发展,但是叙述得又不那么生动,因为时间轴很长,国家很多,写得简略而生硬。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好?那估计就是可以通过一本书简单了解欧洲各国这段时期的战争史和工业发展史,没错,就如标题这样,也是很有价值。

  阅读的时候放慢一点,作为入门级的初步了解,还是不错的。如果说对这段历史有很深的兴趣,需要挖掘更多的东西学习,那得好多本这么厚的书才行。

  简单摘抄几句话:

  欧洲能在经济、军事方面雄居世界之首,亦得益于16世纪欧洲内部的权利斗争。

  对于一个交战的国家来说,拥有现金和可靠的信贷是绝对必要的。

  最初由路易十四,后来又由拿破仑统治的法国,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更接近于控制整个欧洲。

  在这种花费巨大和耗竭资源的战争中,各方迫切需要的,是“钱,钱,更多的钱”。

  “那些不前进的国家就会倒退,而倒退的国家就会灭亡。”

  就工业实力而言,美国和德国已经走到了前面。昔日的“世界工厂”现在只能名列第三位,这不是因为它没有发展,而是因为其他列强发展得更快。

  实际上,美国才是整个欧洲大陆真正的竞争对手,它发展得如此之快,已接近或赶上整个欧洲的水平。根据这种推算,假如增长率继续上升并能够避免一场世界战争的话,到2025年,它很可能成为最强的经济大国而压倒欧洲。然而,由于老牌大国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经济失调,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推算的时间提前了6年,到1919年美国的经济实力就已压倒了欧洲。

  由于书中有大量的战争实例,如果对战争感兴趣,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过程中可参与的因素也会随时发生变化,若某些制约因素得不到解决,则会导致一方在战争中失利。(一些因素包括:地理、人口、领导层、组织效率、钱、生产力、盟友等。)

  关于工业化的分析,书中大量提到了煤炭、钢铁的产量和消耗量占比,这大概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工业化产能,可以作为产业结构方面的分析。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精神作文800字(精选25篇)03-08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范文精选03-23

河北移动大国工匠观后感03-17

文化传承,大国利器800字作文10-25

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作文12-07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09-04

浅谈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重大策略12-07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范文02-28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范文01-10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