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读书笔记

时间:2022-06-14 09:18:5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锁麟囊》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锁麟囊》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锁麟囊》读书笔记(精选6篇)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1

  一早来上班,单位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人,自在!一边健身,一边听《锁麟囊》录音,听着听着不由心猿意马,又想看戏了!

  这段录音是2015年5月底在国家大剧院看张火丁的《锁麟囊》时录的,除了第一场那段四平调少录半句外,其他都非常完整,效果也很好。一个人时,听听这些现场录音,回味当日的种种美好,非常惬意。

  《锁麟囊》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出戏,唱腔文本都是大爱。短短一出戏,翁偶虹先生把人物的性格、命运写得那么细致伏贴,那么符合生活真实,而又意蕴无穷,引人深思,实在令人佩服!

  京剧多是演绎帝王将相、忠孝节义、道德教化的,像《锁麟囊》这样,演绎普通人人生际遇、悲欢离合的戏码还是比较少见的。

  每看这出戏,你会不由自主随着主人公薛湘灵的命运起伏或悲或喜。

  她本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因遭遇洪水,夫离子散,沦为人家的老妈子。富贵时她也曾颐指气使,撒娇使性,当老院公因为她的挑剔为难落泪时,她却能立刻收敛性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歉意。这就是湘灵的可爱之处,骄矜却不失善良。

  出嫁路上春秋亭避雨,遇到贫家女赵守贞,问明她痛哭悲啼的前因后果,湘灵满腹骄矜顿雪消,她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于是她慷慨解囊,相赠何止千金。

  几年后,湘灵因遭遇洪水流落异乡,机缘巧合到了守贞家里做老妈子。天上人间的命运反差,世态炎凉,激起她巨大的心灵震荡。难得的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反省:“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生,早悟兰因。”

  这是《锁麟囊》中我深爱的一段戏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一场灾难,让湘灵彻悟:富贵本无常,世事多变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检点自我,方获救赎。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有谁知人生数顷该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一番劫难,让湘灵感悟到了穿越富贵贫贱的道理,这会让她以后的人生有更坚实的底蕴。

  这番道理,也给看戏人很深的人生启示:世事无常,风云多变,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无缘无故寻愁觅恨。其实,何止富贵,权势、荣耀、地位、美貌、青春、亲朋等等皆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自然规律如此,谁也无法更改,唯有且行且珍惜!

  再来说说戏,守贞知道了湘灵就是当年春秋亭赠囊的恩人,奉其为上宾,帮助她与家人团聚,二人又义结金兰,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好人有好报的大团圆结局。

  团圆时湘灵唱到:“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种福得福得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这就是《锁麟囊》,正如一篇文章里说的:它演绎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情的炎凉,却又哀而不伤,余韵无穷,有彻悟的欢喜。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2

  昨晚观看北京京剧团的《锁麟囊》。主演张青昀,90后,程派。扮相俊美,吐字清晰,念白十三辙准确自然,入耳舒服。

  如果说还有什么瑕疵,个人觉得这些地方可以商榷:

  1、春秋亭时,双方的占位,以“秋”字为界,各分左右,这样看上去整个舞台就不舒服,一头重。建议就是薛家占主,赵的轿子就应该偏在一角。一则是薛家先入亭内,以薛家的骄横,断无只占一半之理;二则也能更好显现“势利眼”这个戏点;三则舞台的构图更和谐均衡。同理,在最后薛家到卢家寻亲时,卢家不该缩在一隅,这是你的家,你是主人家,那连客都不能算,当然应该卢家居中,薛家偏侧。

  2、赵几次请薛慢慢道来,然后都是转身返回主座。显得对薛说的并不在意这儿如果是慢慢退回主座,可能更能显现赵的感恩之心。

  3、除了举块白板,上面直书“救生船”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吗?实在突兀。

  4、胡妈那段长也就算了,可是和京剧表演相差甚远,太写实,演员表演更像电影,就差飙眼泪水了,让我看得毛骨悚然,有文革忆苦思甜大会的既视感,简直了。演员表演越投入,效果越差,这就算南辕北辙吧。

  还有就是现代京剧的通病:非要加些佐料,显得与时俱进,招引观众哄堂大笑。什么“正能量”“方了”“再为(再见)”……哄笑时打断了京韵,实在不智,我是不喜欢的,当然也有不少人是喜欢的。一台戏如同一盘菜,我要把那些佐料剔除,可能是豆豉,也可能是石子。却也有人就爱挑豆豉吃,那也没办法。坐我前排的单身男士,与我看法相似,不问名姓,不需认识,在相同的地方鼓掌,一起鄙视哄堂大笑――视作此一刻的知音。

  可圈可点处当然也有不少:薛三番两次的谢座,展现的就不错。薛在回忆情景时,激动处,脚轻抬,绣鞋上的蓝穗子颤动,表现得就很有亮点。三让座:坐,客座,主座时,舞台上只有3人,但随着座椅的改变,三人的站位不断变化,舞台上的构图一直保持均衡……

  其实薛湘灵并不骄横,她有她自己的标准。快做新娘子了,选点自己喜欢的嫁妆有什么错呢?大喜日子素白的手帕是不配呀。

  “绣花鞋上要有鸳鸯,一个在游,一个在飞,配上红莲花,莲心用金线,莲瓣着朱砂……鸳鸯不要绣在脚尖处,怕走路磨了。”薛姑娘多有自己的主意,考虑问题又细致周全,和我们老大有得一拼,多有才的姑娘。

  “是彭城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牛与野飑。”你看看薛姑娘的审美也不错,有艺术天赋呢。

  家奴们不懂她的心思她的审美点,换来换去不满意也不是薛姑娘的错,她还给薛良老奴一两银钱,心底善良。

  这次看戏的位子略后,整个看戏过程不仅看台上的戏,也看台下的戏。天蟾舞台的管理是不错的,观众的素养却参差不齐,本人也內省。打开手机看时间,边上的观众对我说:手机屏太亮,闪了她的眼。确实,下回注意不仅要调静音,还要把屏幕调暗,调成节电模式。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3

  京剧《锁麟囊》薛小姐出场之词:“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的珠儿手未操。”此段唱词意蕴深刻,加之程派唱腔婉转低回,断中有续,韵味强劲,不由得人不去反复品味。

  从薛湘灵后来的处世为人来看,她的确不是无故寻烦恼,只因为她对事物追求完美,无奈底下人的品味不高,没有多少文化意识,每每犯些低级错误,让她有些气愤,在别人眼里她就是“别样娇”了。但是她自己所说的“别样娇”,却是因为“怕流水年华春去渺”。(意思和“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差不多,但高雅了好几个档次。)她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又觉察到了青春的短暂,和别的女子一样,有着惜爱自己正当芳龄、但又担心芳龄难续的心理。但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她对世间的人和事很敏感(《春秋亭》那段表现得极为突出),她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因此才“别样娇”。她表现出的娇气,是因为她觉得美好的青春和美好的事物一样,不能有瑕疵、有遗憾。从后面的剧情来看,薛小姐真正是不娇,不但不娇,而且比常人更具有同情心,更超越了人性。仅仅是萍水相逢,仅仅是不忍听见在青春年华、吉日良辰里的出嫁女子由于贫穷而哭泣,她就毫无顾忌地赠以价值巨大的锁麟囊。她不是冲动的人,但她能有这超乎寻常的举动,是因为她内心觉得,不仅仅是她,天下的妙龄女孩都应该在青春年华、吉日良辰这人生最美的时刻“别样娇”,这是她们应有的权利,这个权利决不能因为贫穷而被剥夺。她把人性中对美的理解,由己及人,做了推广和泛化。在旁人看来,她这个慷慨相赠的举动是人性的善,但是她只考虑到美,却没有往善那一方面去想,这就是善的极致。天下的女子如果都不因贫穷而不能娇,这是多么纯洁的思想,多么高贵的品性!这种高贵,是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是做作不出的。

  再说一层。后来她因水灾,从富家夫人沦落为仆,原来的受赠者并没有像她那样慷慨,广施仁爱,而是因为反复盘问,得知她是从前的恩人以后,才另眼相待。如果她不是从前赠囊的薛小姐,那么她就只能得到仆人的待遇。她不会认为这样气质优美的薛妈,应该得到与其相称的生活地位。报恩,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比起薛湘灵那纯洁的相赠,也固然是渺小的。前者是大家之气,后者是一般人的做法。

  此段,程派唱腔之婉转、起伏、断续,与人物气质、心理丝丝入扣,达到了以声写心的境界。且表情、身段、水袖与唱词极为契合,无矫饰扭捏之气,有天然一体之效。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4

  《锁麟囊》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代表作,是程派艺术的精品,是中国京剧艺术中标志性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部流传了近百年的经典剧目,人们一直对它是高山仰止,《锁麟囊》在戏迷的耳和心中,只有京腔京韵。昨晚观看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的展演剧目,由甘肃省秦剧团移植传统京剧《锁麟囊》,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实力不俗的演员,幽默跌宕的剧情,韵味十足的唱腔,适当巧妙的改编,无不感染着现场的戏迷们。

  《锁麟囊》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主要讲述了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出嫁之日,偶闻同日出阁的贫家女赵守贞在破轿中因贫而泣,因父遭嘲痛哭,短短几句传话应答,湘灵隔帘慨赠装满珠宝的锁麟囊,不留名性匆匆而别。六年后湘灵因大水九死一生,与家人失散后流落莱州,不得已入富室为佣,又巧遇供奉于该家的锁麟囊,竟是当年赠人之囊,物是人非,感慨哀哭,被主妇得知,于是当年的神交之友相认,湘灵也全家团圆。然而秦腔《锁麟囊》的成功,除了和故事的本身有很大关系外,主要是该剧移植了京剧的经典剧目,这是更吸引人的看点之一。

  我觉得秦腔《锁麟囊》的`移植,实际上就是二次创作,该剧的二次创作成功之处主要有继承了京剧原有的服饰和唱词,保持了京剧原有的故事情节,唯独在音乐和唱腔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戏曲各剧种的“四功五法”和舞美、服装、化妆等表现形式都基本一致,而惟独音乐和唱腔、道白有着较大差异,真因为这种差异故将我国戏剧剧种区别开来。这次的音乐创作和唱腔设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继承了秦腔的传统音乐,在唱腔设计上坚持了秦腔的传统,但不失新意;在板式设计上多运用哭音板式,与凄婉哀怨低回婉转的程派唱腔有着神通韵和的异曲同工之妙。京剧《锁麟囊》因程派唱腔而存在,如果秦腔《锁麟囊》能因几段好唱而存在则会更有价值。

  秦腔《锁麟囊》一剧中薛湘灵饰演者苏凤丽系秦腔大家肖玉玲的亲传弟子,她对薛湘灵这一人物理解透彻,把握准确,不浮不躁,沉稳大方,收放有度,拿捏到位,成功塑造了薛湘灵几分娇矜几分善良命途多舛大起大落的豪门玉女形象。秦腔《锁麟囊》这出戏,总体而言是非常不错的,这出戏和《周仁回府》,《玉堂春》等相似,可以说是独角戏,这就对演员的要求极高,否则很容易凉场,苏凤丽的表演可圈可点。但是苏凤丽在表演上,应该注意人物身份的转换,薛湘灵从小旦转到正旦再到青衣,这个感情的把握一定要准确。

  秦腔《锁麟囊》这台戏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很精练,同时又体现了秦腔的特色,很精彩,尤其是剧目本身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提倡的扶贫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纵观《锁麟囊》全剧,主要围绕着薛女的先富后贫,和赵女的先贫后富故事,清晰地向世人宣扬一个道理:世事无定,祸福难料,此一时或有彼一时;为人要有德有善,为贫要有志有气,为富要有仁有义;授人之义不图报,受人之恩不可忘,好人终将是有好报的道理。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5

  《锁麟囊》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翁偶红先生编剧、程砚秋先生创演以来,至今久演不衰。剧中贯穿着的两个女人戏剧性命运起伏,浸透着中华民族“仗义怜贫”、“感恩图报”、“善有善报”的传统道德,滋养着几代观众。程派的声腔艺术更是在这出戏中发挥到极致。五十多年前,周总理指示要给程砚秋先生拍舞台艺术片,程砚秋先生首选的剧目就是《锁麟囊》,可惜未能如愿。当今,程派优秀传人,北京京剧院著名艺术家迟小秋将这出程派名剧搬上银幕,不仅是用现代数字传播手段对京剧艺术延展传承,亦是对程砚秋大师的最好纪念。

  京剧数字电影《锁麟囊》由少壮派导演黎涛任该片的导演。黄世骧、郎世林、张岚、李海青、徐梦珂、梅庆羊、李元贞等京剧名家加盟拍摄。演员阵容可谓是名家荟翠、强强联合。此次数字电影《锁麟囊》拍摄,在舞台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留京剧表演美学特征和程派艺术的精粹,整体风格清新流畅,表演更加细腻感人。同时该片还在电影叙事手法和镜头语汇与京剧美学特色结合上进行诸多有意义创新,使从未看过京剧的观众也能被深深吸引。

  《锁麟囊》读书笔记 篇6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在我与外婆共度的童年时光里,总有几句戏词穿过鸡鸭的喧嚷和锅铲的碰撞悠悠响起,像蒙灰破损却依旧转动不止的老唱片。

  在儿时的我看来,外婆最钟爱的戏曲是极为乏味枯燥的。尤其像《苏三起解》《孟姜女》这样的苦戏,简直是催眠的良方。每次见着外婆一边看得投入一边还投入地跟着哼唱,我就在一旁打滚,想把电视遥控器夺到自己手里。可在这时候一向纵容我的外婆只是有些敷衍似的安慰我说“再等一会儿”,却从没有当即就把遥控器递给我——她是一定最少要看完一折的。

  我那时总也不懂,这样无趣的戏曲怎么会让外婆钟爱有加呢?

  直到两年后我离开住在乡下的外婆回到城市,在车轮卷起的灰土中遥望承载我一大半童年岁月的小砖房,直到它与背后的山野融成深绿的一片,直到突至的大雨将车窗挂成一张带雾的水帘。我仍向外望,耳边忽然响起熟悉的唱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我记得这是外婆最爱的一折戏,《锁麟囊》,讲一个善心好报,破镜重圆的故事,而春秋亭外的一场大雨正是往后波折的伏笔。思及此,我恍然觉得自己有几分理解那悠长哀婉的唱词之中的悲伤与愁思,也似乎可以明白外婆的钟爱所起——那些无法言说的喜怒哀惧,都可以安置在一句一句的戏文里,那些浅尝或深会的离合散聚,都蕴藉于一高一低的琴箫鼓弦之中。

  似乎从那时起,《锁麟囊》便不再是简单的一折戏,而是我对无法追及的无忧岁月的深重执念。外婆的鸡鸭锅铲同她爱的戏都成了薛湘灵赠出的那个锁麟囊,成为我思念与热望的寄托之所。

  很自然地,《锁麟囊》成为我学会的第一出戏,却并非最后一出。我总以为是自己过于怀念十几年的人生中最天真的那一段,过于想念久不见面的外婆,才会想要把那时的一点细节都铺展开来,才会去了解那些我曾经并不想着眼的戏曲。可当我慢慢体会其中滋味,竟发觉这是一个何等精彩的新世界。我第一次从管箫鼓弦中听一段人生起落,第一次从高音低唱中看一起江湖纷争。与当初所怀的那份寻找安慰的心态不同,我想我是真正的喜欢上戏曲,也终于真正理解了外婆当年将遥控器握在手中的执着从何而来。

  外婆留给我的锁麟囊中,已不再只有我所珍藏的过往岁月了。

  离开乡村的数年中,我学会了更多的戏。虽然都不能同台上亮相的戏曲演员相比,但足够满足我自己内心的那一点小小的追求。因思念外婆而去听戏学戏的那份温热的冲动仍旧保留在我心中,我学会了《定君山》中黄忠营前号令的刚毅,学会了《江东桥》中康茂才放义兄的豪侠义气,学会了《击鼓骂曹》中祢衡殿上擂鼓的纯直不屈,但始终不能忘记多年前回城雨中的《锁麟囊》,那是一切的开始。

  今年的年关近了,母亲把外婆接到了城里,可外婆似乎还惦记着自己的小砖房,“那里面又冷,一个人住着不方便。”母亲道。外婆沉默半晌,叹了口气,“也是,我也没留下什么。”那话语中几乎难以捕捉的无奈,像极儿时不愿听戏的我。

  我忽然忆及诸般往事,哼出“春秋亭外”的曲调,也看见外婆转过脸来,是比记忆中愈加深刻的皱纹和神色中格外明亮的惊喜。

  我想她知道了,她没留什么东西在那栋小砖房里,但将最珍贵的锁麟囊留给了最思念她的人。

【《锁麟囊》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锁麟囊》读书笔记优秀作文09-16

《锁麟囊》观后感08-05

京剧锁麟囊观后感08-23

精选的读书笔记04-27

经典的读书笔记04-05

读书笔记精选04-17

读书笔记的04-17

经典读书笔记10-17

读书笔记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