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时间:2023-05-23 15:24:18 蔼媚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通用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国众神》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通用6篇)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1

  尽管从小就喜欢看书,但是零用钱实在是相当有限,到了读中学时,平常只有每日发放的早餐费用一块钱,也不够买一本书的。大概在寒暑假期时会得到额外的费用,百十来块钱主要也都是用来买经典书籍,所以尽管对科幻小说十分热爱,奈何经费不足,全靠寒暑假向班上同学借上整整一个年份的《科幻世界》读的昏天暗地。

  从小最喜欢读的故事是历史,而在历史的源头是神话。九天之上还有另一个世界,比人间更纯净,甚至可以用更为良好的秩序来干涉凡尘的罪恶。当然现在长大了,尽管知道神话可以说是人类对历史近似于科幻的美化,它们无法被证实,只能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去做梦。可是在世界的真相面前,一个完整世界的美好想象,真正是一种可以让人忘忧的救赎。这些年在畅销书排行榜里的水分已经越来越不能让我惊讶了。所以当我发现这本《美国众神》时十分惊喜,一本神话与科幻的结合,又特别符合人性的故事逻辑。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可以说聚集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民族在此块荒凉的大陆上群居。美国建国的时间不长,可是各族人因为各种原因来此定居的历史并不短。在这本书的设计里,来自于不同大陆的世界各个部族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更带来了他们对神的信仰。漂洋过海的爱尔兰少女囚犯通过嫁给船长,带着身孕漂流至了美洲大陆,也带来了爱尔兰小精灵的故事,带来了家乡整套传说以及祭祀的仪式和巫术。她在孩子们的口袋里,一边装着盐,一边装着粮食,睡前在家门外的廊前放上一小盆牛奶。她坚信多舛的命运一直未将她完全吞噬,都是受到了小精灵和其他神灵的庇佑。

  还有从非洲大陆被贩卖黑奴的货船偷运到美洲的黑人姐弟,被迫分开后如虫豸草屑一般被奴隶主转来转去,一切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欺凌,他们都在各自的命运中体验过了。弟弟最终成为奴隶运动的先锋,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手臂,姐姐在奴隶主的庄园里,相对应的那条手臂在同一天忽然就萎缩了下来坏死掉了。不论苦难和欺凌如何碾压这一对孩子,他们都会在不同的地点,在同样的夜里,在树林在河边跳起祭祀祖先的舞来,并以此获得安宁。弟弟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那一天,姐姐灵魂中的生命之光好像也熄灭了,在她年华老去时,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大巫。可是即便她将拜神的舞蹈与祭祀的仪式教授给了下一代女巫,被记下来的只有实用的巫术和拜祭的仪式,却再也没有人记得众神。

  所以这本书是众神因为被遗忘快要消失时,试图挽回信仰的故事。在新时代的美洲大陆已经有了新的神,信用卡神、高科技神、高速公路神、媒体之神等等。倒映出现代社会对需要繁琐冗长的过程来达成的事情,所产生的不耐烦。畅销书的清单里琳琅满目的成功学,闲暇聊天里最容易问起来的话题常常是有什么捷径。快速高效的一切一切显得现代人如此繁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灵魂深处巨大的空洞,需要这一切来填充。大多数人,真的已经忘记了,或者从来也等不及,耗尽漫漫一生时光去找到一件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更别提信仰了。

  书里提及了许多神以及有关于神的故事,包括古罗马、埃及、印度等等所有曾经古文明最发达的人类聚居地所诞生的神,在这片新兴大陆里共存。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从沙漠部族来到美国投奔亲戚的普通男子,带着公文包四处推销到处碰壁,害怕被老板兼近亲的家人责骂,坐上了美国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恰巧是同族,他们一起聊起了部族里古老的故事,还有故事里的神。他与司机感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换一种方式去生活。在路上突遇小事故,司机的墨镜掉了下来,他看见了如燃烧火焰的眼睛,原来这就是他们曾经最信仰的神。他们之间居然拥有了一个亲密的夜晚,第二天一早,神已经消失,带走了普通男子原来的一切,而把出租车司机有关的这个身份全部留了下来。尽管在认出神明时,他说,我并没有什么可以满足普通人愿望的法力。可是他给了已经越来越少却未曾忘记他的子民可以继续生活的温暖和力量。读到这里我是有些感动的。

  书里还是有一些细微末节的小设计不是特别严谨,但是不影响整个故事的逻辑性和阅读性。作者尼尔.盖曼在序言里讲起自己已经有了这个故事,编辑帮他设计好了封面,黑色的底色上有一只画满了图腾的水牛头骨,他才开始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在另一个完整的幻想的时空,用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演绎神的故事。可以说,这是进入二零一八年这几个月以来,我读过最好的故事。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2

  本书最核心的逻辑是,神的力量源自凡人的信仰,而一旦信仰逐渐消失,神就会开始衰弱,以及死亡。

  回到故事本身,旧神(曾活跃于神话故事中的各个神明)的势力在如今已然今非昔比,甚至可以说是走上了灭绝的道路,而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父,奥丁决定联合所有神,与当今所向披靡的新神(高科技,信用卡,汽车,媒体等)来一次大决战。

  作为奥丁之子的男主,像个旁观者一般见证着最终战役从招兵买马到最后的两军对垒,直到最后一刻,经历了死亡的考验的他,看透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即一切都是奥丁这位战争之神的阴谋,他正是需要从这场厮杀中获取无上的力量,谁赢谁输其实无所谓。

  直到最终决战前,起码我个人看来,《美国众神》有着挥之不去的说教味:生而为人,不要被当下的物质生活迷乱了自己,而应该是有着更为深切的信仰,它能给你带来更温暖而有力的积极作用。集中体现旧神因力量消失而苟延残喘的短篇故事就是在推进这一情绪,让我感到新神的冷漠和邪恶,产生一种希望看到新神被教训得很惨的小愿望。

  随着剧情越加深入,还有最后影子(男主)的一些感悟,我发现这样的想法简单得太幼稚了一些,如同障眼法一般,我像书中的众神,因奥丁的死亡而被牵着鼻子来到了战场。真相大白的那一刻,确实让我有点惊讶,让我对这本小说的立意理解有了提高。

  其实人类,或者每一个人类个体,信仰什么都不重要,都是自己选择的一个结果。首先,关于旧神(无贬义,这以书中的古神群体为例,后面的新神亦如此)的信仰,并非永恒不变,这里以《西方文化概论》为例:

  可见,神话故事不过是人类基于想象力,对历史变迁做出的一个艺术化反映,其中的怪力乱神,都只是某个/群特殊人物,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是新奇的物种的象征。嗯,我不绝对地否认所有神话人物的虚构性,可能历史中确有如此神人/外星人,但是现在都很难证实,不详说。

  宗教则不同,神话故事只是它七维中的一部分而已。比如佛教和基督教,并非纯粹的由神话故事组成,核心的地方在它们各自的哲学思辨,即如何解释世界,人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提升自我。抽出其中神话人物,确实就是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碍于学识有限,我印象中的北欧、希腊神话,在思想上确实没那么深刻、系统化,(以希腊神话为例)尽管由一连串的故事构成,确实有反映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如血缘乱婚,以及整体地表现了自我否定的前进方式,还有对自然的原始认识过渡至社会化的生产。但如果达不到思想上的深入,以及对本质问题的解答,那么它们的流传也就不会那么深远。

  时至今日,即便通过娱乐化的传播,即电影游戏等媒介作为载体,作为知道和了解,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但如果要说信仰,那就不好说了。人们更乐意于谈论洛基从侍从的身份升格为托尔的弟弟后惹出种种麻烦,最后被一个紫薯脸掐死,或者,被迫投笔从戎的但丁如何在地狱虐杀恶魔。而永远不会真诚地说,我信仰宙斯。

  不过,真正的旧神是不会消逝的。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使得——“一个国家的毁灭也标志着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彻底丧失”——这样的情形几乎不再可能出现,因为文化(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已被人力放置在了互联网中,并通过上一段的方式,不断为人所知。所以旧神不会消逝,而是被人类的意愿所改变着(神话故事本身就属于文学故事的一个类别)。

  另外,在互联网出现前,信息有效的储存方式出现前,因战乱、迁徙导致的一些神话故事或是宗教的遗失,是你我不可挽回的了。

  我并非站在新神的.立场在谈论旧神的无用(尽管旧神的信仰总是充斥着原始元素,如活物献祭),我要说的是,信仰不是什么客观事实,必须得去遵守某个固定的事物规律,它是人所全身心地坚持的重要选择,并能从中获得正回馈(激励,美的享受,控制感等),促使精神/物种生活提高。就像有人会说,篮球是她的信仰,英雄联盟是他的信仰,金钱是他的信仰,蒙拉丽莎就是他的信仰,科技是她的信仰,蝙蝠侠是他的信仰,女权主义是她的信仰……不是信仰一词被滥用,它本来就不该被局限于某一领域而使用。人是不可能只靠单一的标准而活下去的。

  而且,旧神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时代背景才能持续的。天热得要把你的小花花晒枯了,也要把你晒晕了,你不会去买头猪来,把它固定在平整光滑的石头上杀死,然后念着咒文,祈求雨神显灵。

  你大可在傍晚时(大太阳下浇水会害惨植物的)一盆水(管道和供水系统保证水龙头一拧就有水出来,轻工业的发展让你有了手里的塑料盆)浇下去,然后自己坐在阴凉处吃瓜(基础建筑的完善让你不会三百六十度被太阳暴晒,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你可以吃到本地不产出的食物)。

  所以,哪怕你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某一教派的求雨咒,有了上述各项便利,你还会花钱买活猪来然后还念来念去的吗?当下的社会语境,缺乏,或者是,不足以让我们信仰过去。不是说人类就是一种贪图懒惰的生物,而是生产力的进步,确实带来了足够的便利,这种便利改变了社会和国家,保证我们有现在。

  通过一些仿古的方式来促进自身,规避本性的懒惰,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可行选项。但彻底拒绝科技,就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的智慧。

  归根结底,信仰是开放而多变的。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3

  用了两三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美国众神》这本书。读得不细,纯属剧情浏览,书中有些部分充斥了大量的隐喻,还有部分神格的特写,由于不感兴趣,略做停留就跳过了,过后打算再细细读一遍,届时再写一篇书评。

  美国众神这个故事的世界观和设定非常的有趣,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和文明最为多元化的国家。美洲大陆被发现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亡命之徒、犯人和奴隶集聚之地,而这些个移民,在迁往美洲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信仰带到了这里。比如,一群北欧的.海盗来到美洲大陆,想要再度出航的时候,苦于一直都没有海风,于是全体船员献祭了自己的右眼,希望全能的神能够赐予他们一场大风,然而风并没有出现,再到后来,船长把自己吊死了,这才终于请来奥丁的化身,海盗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等来了海风,美洲大陆从此也来了众神之父奥丁。

  卡通版美国众神

  在《美国众神》的世界中,各位神祗是以人类形态行走于凡人之间的,他们因人类的渴望而诞生,以人类的崇拜和信仰为生命之源,相应地,也会因为人们的背弃和遗忘而衰弱,甚至同样可能如人类一般死亡,由于人的信仰的一定的,因此也引出了新旧诸神的纷争,这就是故事的主线剧情了。

  这里特别想提当中一个有趣的设定,就是关于媒体之神那段,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

  “电视既是神坛,人们则向我献祭。

  他们献上什么?影子问道“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的时间,露西说。有时,则是他们彼此。”

  猜猜这个是什么神?

  根据书中世界观,信仰和献祭是众神力量的来源,信仰,也就是信徒们对神的崇拜;献祭,指的是人们通过仪式向神贡献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比如书中提到的付出食物、眼睛、性命等,也包括上面提到的媒体之神所接收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亦即是说对媒体之神而言,我们人类就是神的祭品,细思极恐。更为讽刺的是,我们作为祭品的同时还在被媒体提供的信息所喂养(feed,这个单词在媒体时代还有接收信息接口之意),陷入一个献祭——〉喂养——〉更多地献祭的恶性循环。而这些内容,还是人类本身制造出来的,可怕可怕。

  发现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前面写过的《放下手机》的姊妹篇,勉励自己少看手机吧,不要给新神献祭了,没有回报。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4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是震撼,而又浑身轻松。

  震撼在于本书篇幅之宏大,情节之曲折,内容之古怪;轻松在于最后一切松散而又复杂的悬念终于都解开了。

  这里讲述的是众神的世界。美国历史是虚构的,是用炭笔画出来的简笔画,没有人是真正的美国人,美国不是真正的原籍。和欧洲金色头发高鼻梁的白种人,非洲扁平面孔的黑奴, 东方黄皮肤的亚洲人一样,古老的神明也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这片土地。

  宗教信仰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却被许许多多人逐渐遗忘了。但在看似快速高效的一切中的现代人显得如此繁忙,恰恰是因为灵魂的空洞需要这些来填充。大多数人,真的已经忘记了,或是从来也等不及,耗尽漫漫一生时光去寻找一件一直可以做下去的事情,更别提信仰了。

  就像书中所说,意识形态很难被杀死,但终究还是会被杀死。当他们被遗忘时,便失去了力量。所谓信仰,就是需要人们去相信去虔诚地延续的传统。奥丁,洛奇,安纳西……古老的神明其实一直居住在美国,以人的姿态生活在我们身边,但他们失去了人类的信仰,变得衰弱。

  时间来到现代,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信仰危机。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信仰了,而是因为人们选择遗忘旧的神祗,相信新的事物。高科技,媒体,电视机……新一代的神从这些事物中诞生。人们相信生物技术能实现永生,扛着锤子的死神岑诺伯格就只能去屠宰场砸公牛的脑袋;人们相信地球每天自转,代表清晨,黄昏,午夜的三位卓娅就会暗自凋零;人们相信媒体能带来最客观的新资讯,渡鸦之类的神奇生物就被降级成普通食腐飞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着无神论者的名义。大部分人不知道媒体,电视机如何运作,不知道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等等究竟是什么,他们只是相信,相信就会有供奉,不论是自觉的还是非自觉的。“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献上时间,有时候,则是他们彼此。”每一个人的时间就是他拥有的最原始的财富。献上时间,意味着用生命供奉。谁说我们没有信仰?

  这听起来非常诡异。进入现代的,科学的社会后,越来越多人相信自己是理性的,掌握现代科技的`生命体。但实际上,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和19世纪挤奶人铁矿工本质上没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不过换了一种游戏法则。虽然这可能是个骗局,但只有这个游戏。

  但又有什么办法?人总得相信一些东西,才能够生存下去。水牛人说,想幸存下去,必须相信一切。

  想象力活动让人创造神。即使我们在满月时饮下血酒,把战争和整场战争的死亡献祭给奥丁,以最隐秘庄重的方式,做出最大的牺牲,神也不过是人心的产物。就像圣女阿特苏拉所说的“亵渎神明”的话:“人心更加伟大。神明来着我们的心,也将回归我们的心。”所以尽管星期三阴险狡诈,作者和读者都偏向旧神——倒不是旧神本身更高尚,而是他们代表的想象力更丰满和纯粹,像环绕塔尖盘旋的雷鸟,翅下闪着光。

  可能,现在明天的新神,就是未来昨天的旧神。或许,一切都是要更替和消逝的,但总有一些不变,比如土地,想象,和人内心最本质的善良。还是相信吧。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5

  首先喜欢本书的题材,将人类所信仰的神明拟人,或者说实体化的来讲述众神的故事。本身就喜欢各种神话故事,神明的创造包涵着先人丰富的想象,折射出当时人类的精神世界。神话故事中,往往是神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然而从本书的角度,又何尝不是人类创造了神,信仰神以给予他们力量,随着信仰的消失神明被遗忘后消亡。这种互相共生的系统很有趣,也是其他作品少有提及的角度。

  其次喜欢本书的写作方式。尤其是其中各种各样插叙的片段。这些插叙的神灵与主线没有太大关联,毕竟剧情中可以安排出场的角色是有限的,因此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到来自不同信仰的神而不被剧情要求所限制。真正的写出了所谓美国众神。

  前两部分读起来像是公路小说,日常中夹杂着一点点不同寻常的紧张,大多是在为后面布局铺垫。但是特别喜欢这种日常。而且感觉就连公路小说,公路旅行之类的,也算是美国比较特别的文化之一。后面剧情开始紧凑,前面埋下的伏笔也抽丝剥茧般一一展开。我大概是第三部分开始,一改之前断断续续的阅读,几乎是一口气不想停的追了下来。这种节奏的突然变换,对不同节奏的把控,能够在紧张的时候不拖沓,平和的时候慢下来,足以证明作者功力,也可以说是本书魅力之一吧。

  书中所探讨的,对神明的信仰,神明之间的矛盾,信仰的代价,每个阵营的态度,以及最后的真相等等,都在正常的情节里不经意让人产生一些哲学思考。没有强行说理,不会长篇大论的阐述解释,就那样轻描淡写的通过对白或者剧情提出来,放在那里供读者自己思考,特别喜欢这种方式。

  通过美国所信仰的众神的故事,也隐隐折射出美国众生现状。不同的神明或结盟或对立,就像美国不同的`思想碰撞和包容。众神里有过得风光无限的,有躲在角落凄惨度日的,有藏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这些构成了美国的信仰世界,也正反射出了美国的众生生活现状以及挣扎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及精神世界。看这部美国众神,初看觉得是幻想小说,毕竟众神是如此遥远何况众神战争,再仔细想又觉得这幻想是如此的人间真实,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一点乱七八糟的感悟。总之还是推荐的,无论剧情和深度都是不错的优秀作品。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6

  这是一本美国人民信仰变革的书。与其说这是一本奇幻小说,不如说是披着奇幻外衣的现实小说。

  新神替代旧神,之间的战争代表美国各种族移民们原来的民族信仰文化被新高速公路之神等新文化和事物所吸收,同化最后消弭的过程。这正是美国文化最大的特色,管你从哪儿来,最后就好像一个不停在冒泡的大熔炉一样,每一个人都随着这种融入的过程中在趋于融合统一,就是英文所谓的“melting pot”,一锅炖,分不清谁和谁,哪来的文化。

  作者笔下的众神并不美好,是从世界各地民族宗教文化传承下来的各色神灵,在原文化极受尊敬和崇拜,可到了美国“融炉文化”后开始水土不服,由神降为人,过着蝇营狗苟的生活;而主人公“影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却为了内心的信仰舍身挽救了众神。过去,神创造人;如今,人创造神。“God is dead”神已死。

  作者通过小说的叙述沉痛地缅怀旧神的死去,物质的空前繁盛泯灭了人类灵魂深处对宗教神灵的虔诚信仰。但是作者最后也指出,现在势如破竹的新神诸如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媒体之神等美国人民在现代社会下新生的信仰,在未来也会被更新一代的`神灵所取代,所谓“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看来,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对旧神是充满喜爱和眷恋的,隐秘地传达了人类的内心还是需要灵魂的信仰,物质不会取代精神,只是不太会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宣传宗教,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信仰依然也永远不会被消弭,和灵魂永存。

  尼尔·盖曼虽然不是地道的美国人,但对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信仰有比本国人更深刻的理解,对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如数家珍,才造就了这本包罗万象,既可以被称之为奇幻巨著,又可以被定义为悬疑佳作,同时也是现实主义小说,是近年来畅销小说中的一颗无价之宝,不仅畅销,可读性强,更当之无愧可以被称为当代经典之作。

【《美国众神》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中国众神pk希腊众神01-28

众神的考验作文01-28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06-27

雷神3的读书笔记09-21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范文09-06

乌合之众摘抄读书笔记02-03

阅读《搜神记》的读书笔记09-16

纯纯的守护神读书笔记06-12

优秀的作品《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