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读《青春之歌》有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7-06-2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小说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完了《青春之歌》。

  此刻头有些疼。倒不是因为读书而引起的,而是中午午休没有休息好。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结果起床后,就有些难受。说不出来的难受。疲乏没有完全消除,再睡又不可能睡着,这样一种夹生饭的状态是最难受的。

  当然,也可能这并不是最难受的,但是身在这种状态中,正在感受着它,那么,其它的那些记忆中的难受,就无法和它相比了。等一阵子它过去了(它迟早会过去的),同样成为记忆时,再心平气和地做一下比较,也许它就不算什么了。甚至也许它就已经被忘却了。

  也许这也可以引申到我的读后感上。读后感一定是在读的时候或者刚读完才发的,就象馒头是要趁冒热气的时候吃。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什么可感了,只有一些淡漠的印象了。

  最先涌上来的一个感想,就是生硬。这其实是参考老鬼的《母亲杨沫》后的综合印象。林道静父亲是大地主,亲生母亲却是文盲兼贫农,这个村姑被大地主霸占后生了林道静,然后投河自尽(也不知是受了《雷雨》还是《白毛女》的影响,作者编出了这样的故事)。于是在她身上就有了两个阶级尖锐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对她的人生道路也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实际上,林道静的原型,也就是作者杨沫,父母亲都是有产阶段,一个是有名士绅兼大学校长,一个是大户人家的受过教育的小姐。而作者童年却仍然是悲惨和痛苦的,象小叫花子一样长大。那么作品中,林道静成长过程中反映阶段矛盾的事件,比如父亲对她的轻视,后母要把她送给军官当二奶等等,对应到真实的事件,恰好证明了,阶级斗争在这里根本说不通。根本说不通,却还要硬说,胡编乱造,把自己的亲妈说成后母,幻想出一个纯洁无暇的被凌辱的村姑母亲。这就让知道真相的人觉得太生硬了。

  再一个感想,就是如果把文中的“党”换成“主”,“党员”换成“信徒”,也完全可以读下来。难怪他们专门找了一个基督教徒家庭出身的小谢来演林道静。信仰的力量真是如此之大呀。在那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自然灾害时期,多少中国人饿着肚子,排队看一场《青春之歌》,以精神食粮充饥,捱了过来。

  还有一个感想,就是对照《性与城市》中的纽约姑娘,北京小姐林道静,实在是,唉,怎么说呢。纽约姑娘都知道把性和爱以及金钱分开,而小林,在收了革命者江某给她的十几元生活费后,她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江某要在她这里过夜的要求,尽管心理上她并不爱江某。在院子里踌躇了一会儿,她竟然用为革命献身的理由说服了自己。可悲呀可悲。另一个革命女作家丁玲,曾吹嘘说“那时候我们都很自由,想跟谁睡就跟谁睡”。而我读了《青春之歌》后觉得,没有经济上的自由,其他的自由都是徒有其表。

  第二篇:读《青春之歌》有感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后,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的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斗争,描绘了当时知识界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了知识分子的人生方向和历史归宿。是一曲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战斗的青春的热情赞歌。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典型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她怎样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苦历程,有力地说明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投入革命斗争,自觉地改造思想,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光明的前途,也才能有真正的青春。林道静的不幸身世决定了她要反抗,然而由于所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只能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由于倔强的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使她不屈服于封建包办婚姻而毅然离家出走,逃到北戴河谋生。当企图自立的幻想遭到破灭后,她又只能以投海自杀的方式进行抗争。一个偶然的机缘,被北京大学的学生余永泽救起,并且相爱同居。但她与余的结合是以失去独立人格和行动自由为代价的。后来在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的教育与引导下,林道静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哺育,从空虚、苦闷、窒息的生活中开始觉醒,并勇敢地走出家门,参加“三·一八”游行等爱国运动,最后与余永泽从政治和感情上实行彻底的决裂,从此变得乐观、坚强和开朗,感到生活的喜悦和极大的幸福。在敌人的监狱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革命的实践中,表现出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成为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

  岁月沧桑,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当年林道静所走过的道路留给我们有没有值得深思借鉴的启示呢?笔者以为有,那就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昌盛的社会主义事业为青年一代提供了施展才智、放飞理想的广阔平台与美好前景,但只有像林道静一样,在党的领导下,确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形色物欲的诱惑,掌握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的青春焕发光彩,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为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读《青春之歌》有感

  近期,我又读了电子版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

  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形象,而不只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也就是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用个苛刻些的词——新月显得“狭隘”了。我不否认新月有强烈的事业心,但她只是凭着对心爱职业的向往而奋斗,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终被各种琐碎的情感笼罩着,从来没有开阔自己的生命,最终还以热爱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态美离开人世……而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战线上……尽管在故事的结尾,她在游行中身负重伤,生死未卜,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是光辉的,美丽的,因为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现代学生的作文没有“气魄”。原因何在呢?我们的心是对小小的生活圈敞开的。现在翻阅自己高中时的日记,我觉得那时自己是个很纤细的女孩子,心纤细使得心思有些琐碎,这种琐碎也恰恰反映了我的狭隘所在,而正是狭隘,阻碍着我们手中的笔挥写波澜壮阔的诗篇。

  一部《青春之歌》,引出联翩浮想。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中,多读好书,多亲近大自然,甚至也到我曾厌恶的都市繁华中看一看……见识多了,胸襟开阔了,总有一天我们能跳出生活的小圈子,让不再狭隘的自己站在另一个高度对生活微笑。

  • 2017-07-19
  • 2017-07-19
  • 2017-07-18
  • 2017-06-28
  • 2017-06-27
  • 读《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有感2017-06-27
  • 2017-06-22
  • 2017-06-19
  • 2017-06-22
  • 2017-06-17

精彩抢先看New  Top

  • 1
  • 2
  • 3 《边城》读后感_800字
  • 4 《活着》读后感1000字作文
  • 5
  • 6
  • 7 《围城》读后感
  • 8
  • 9
  • 10

最热文章榜Hot  Top

  • 12017关于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 2
  • 3
  • 4
  • 5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优秀】
  • 6
  • 7
  • 8
  • 9关于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 10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