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23 11:26:5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选】端午作文汇编九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端午作文汇编九篇

端午作文 篇1

  今年的端午,料想比之以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五月初五,从农历来说,倒是还剩有几天过半;而从公历来看,正是六月六号,听着倒挺“顺”的,但也正预示着这一年的确过去一半了。

  池上美人睡莲花开之时,正是红艳艳的石榴花凋谢,或者说圆润晶亮的石榴果之日,物华一损一盛,分明是大自然自有安排,而我们抱以喜乐何种心态,还得看个人心境如何。当然也有同修炼的佛陀、道者一样,世间万物枯荣都不在内心呈现,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过如月影潜移,微风过耳,一切丝毫无关于己,又何来无喜无悲可言。

  每年到这个时候,总有同学好奇地问:“你是南方人,现在你们那儿应该开始赛龙舟了吧?”我却轻轻一笑,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看来又是南北差异的心理定势起了作用,使得大多数北方人以为南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龙舟自然兴盛。却忽略了两点:一是南方并非处处是水乡河流,恰如北方不是各地都有风沙一样;二是赛龙舟本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今人是否抛下农活或闲情去继承这一活动还存在问题。何况今年南方旱灾严重,许多地方缺水,以致生活、农业都受了不小的影响,哪还有闲工夫、好地方去划龙舟。君不闻旱灾之甚,以至于汪汪一片鄱阳湖都成了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吗?

  “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家乡时候,我们很多人其实根本就没把到来的节日当回事,只知道到时候会像往年那样放爆竹、吃顿好饭菜。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每逢节日——无论是重要的如传统中秋佳节还是简简单单没多少分量的愚人节——都喜欢给亲友发发祝福短信,藉以排解心中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落寞甚至愁绪。

  节日的名字感觉很重要,但是缺乏了亲切感,正如端午节前看见翠色的用箬叶包裹的粽子却没有十分强烈的食欲,粽子不粽子,实在没什么区别。

  究竟是什么东西造就了这个矛盾呢?很显然,是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异地的粽子即便再多再香,永远比不上家乡的味道啊。家乡,哪怕再不如人意,永远是生我育我的母亲,也是亲爱的爸妈现在所处的地方。远离呆了十几年家乡的游子,有时会感到现在所处的地方很陌生,而内心深处则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的呼唤,呼唤那只被故乡人所知道的名字。

  明天倒底是端午佳节了啊,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年份里的一次欢乐的小结,这回结的是粽子。我知道家乡没有龙舟,但我很清楚爸妈肯定会按家乡的风俗打扫房屋,在门缝里插上散发出特有香味的艾草,然后自己做上几十个粽子,在爆竹声中好好过一个端午。

  古时的、现在的“文人骚客”到这明天怕又要赋诗吟咏了吧?但是大抵是千篇一律——永远是悼念几千年前投了江水的屈原。看了这些诗文,我怕屈原会被酸死。其实不是说屈原不应该怀念,只是不要太假太滥,南方旱灾应经够严重,还受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滔滔洪灾吗?

  今晚不是一个月圆之夜,外面黑幽幽的没有一丝风。我且独坐在宿舍里,哼着日本作曲家陶笛家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在悠悠回环的曲调中,回归家的温暖的怀抱,并信笔写下短短的单薄的这些文字。

端午作文 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心里钻出来一股激动劲儿。清晨,我老早就起了床,想到今天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兴奋不已。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我蹦跳着走进了厨房,一股浓浓的粽香味迎面扑来,只见那一个个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各种馅儿,看了害得我垂涎三尺,千姿百态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消灭它们了。我乖巧地坐在桌子上,等待着食物的.到来,这是我想起一首诗:“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餐桌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餐桌上,有说有笑。

  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急切的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用力地咬了一口,真是甜而不腻,美味极了!我狼吞虎咽地享受着这顿美餐,面前的食物真令我美不胜收,眼花缭乱。不一会儿,桌面上的食物已空空如也,我们吃完饭后,就坐在后院乘凉,聊着天,一家人其乐融融。爸爸提到了端午节的由来,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过我对端午节不是很了解。

  原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原来这一节日不只是纪念屈原的,还纪念着伍子胥,看来我还得更多多地去了解一下。

  每逢端午吃粽子,我年年都盼望着过端午节,不知道你们家的端午节是如何过去的呢?

端午作文 篇3

  我特别喜欢端午节,到那天,我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我妈妈包得粽子那是独一无二的!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简直是百吃不厌!

  有一天,妈妈包了50个粽子,几天来,我一个人就吃了20来个,妈妈笑着说怪不得你这么胖!你一个人吃了我们3个人的,你真能吃!等来年,妈妈给你再多包几十个!让你吃个够!

端午作文 篇4

  说道端午,那就是吃粽子了,每年我们都是吃买来的粽子,今年我们家来了一个比赛。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粽子,特别是清水粽。清水煮出了粽叶的清香,清香透进了糯米,糯米糯糯的、香香的,特好吃。今天,我们家便迎来包粽子比赛。早 上,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家里人便去买材料。正好,婆婆也上来了,我们兵分两路,一路买粽叶,一路买糯米。爸爸妈妈去买糯米,我和婆婆去买粽叶。途中,婆婆 向我说了怎么包粽子,怎么捆线,婆婆解说了3遍我才听懂。回到家,我便和爸爸妈妈说:“我们既然是比赛,那就有奖咯!”“那当然!”妈妈说。我们说来说 去,在哪里唧唧咋咋了半天才说出个头。我突然发话了:“谁第一就把自己的一半吃完。”“好!”爸爸妈妈齐声答道。中午吃过饭,我将婆婆给我说的过程写在了 纸上,在哪里死记硬背。2点到了,我们规定在半个小时内,谁爆的`多算赢,如若还剩下了许多糯米则继续包。

  婆婆说下开始,我们便不慌也不忙的包了起来。起初,我有些笨拙,慢了他们一会,紧接着我懂到了技巧,便继续加快速度,超过了他们。33分钟过去了,糯米包完了,粽叶还剩了3张。婆婆开始清点了, 我以32个的成绩赢了他们,我可以吃16个粽子了,耶!

  下次端午,我一定要继续加油!

端午作文 篇5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这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纪念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传统节日。每当端午节,拿着绿油油的艾蒿、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就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从小就尊敬屈原。听妈妈讲过: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人民被奴役,心如刀绞,悲愤已极。五月初五,屈原写下绝笔诗《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传说屈原逝世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民们划着小船在江上航行,寻找着屈原的遗体;村民们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鳖虾蟹吃饱,不去伤害屈原;老医师把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以药晕倒蛟龙水兽,无法伤害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从小就喜欢吃粽子。记得去年端午节,妈妈准备好粽叶、江米、大枣……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给妈妈帮忙。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先把一片粽叶摊开,围成一个漏斗似的三角形,拿一个大枣放在底部,再抓一把江米放进去,然后把一端的粽叶折过来盖上,最后系上线绳。可是,我刚学包粽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第一次,线绳没系紧,散了;第二次,叶子没包住,漏了;第三次,终于包好了!我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一个轻轻地放进锅里,别提多开心了。“咕嘟咕嘟”,开锅了,满锅的热气,满屋的粽香,我满心的欢喜。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端午时,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走近屈原……

端午作文 篇6

  水乡乌镇是个好地方,端午节这天,我就去走了一遭,探了回路。

  先来说说乌镇的特产之一,屋檐下挂着一团团很奇怪的东西,远看似只鸡,近看似条条笋干,那是什么?嘿嘿,猜不出来吧!实不相瞒,告诉各位吧,其实,那东西就是霉干菜,你一定很吃惊,餐桌上黑乎乎的霉干菜原来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吧!

  接下来,我带你去瞧瞧当地老式的打年糕机。机器上有一把打年糕的锤子,架在木棍上,锤口对着装年糕的石臼,把柄对着自己。打年糕的人呢,很简单,只需两脚踩在把柄上,用自己的体重猛地压下来,再迅速地跳开,锤子就会“啪”地打在石臼里,这样地反复数次就能打出让人垂涎三尺的年糕来了,一点儿也不累,这也许就是另一种“不劳而获”吧,劳动人民真有智慧!

  话说回来,水乡嘛,就是水的天堂。夜晚,天上的月影和岸上闪烁的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纵横交错的`桥洞下,我坐在小船里,船缓缓地行驶着,微微的风轻轻地吹着,像夏姑娘在抚摸你似的,真舒服!

  这就是水乡乌镇,这里的美景、美食都让我流连忘返。

端午作文 篇7

  伴随着浓郁的艾香,伴随着美味的粽子,伴随着激烈的龙舟赛,新一年的端午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端午节原本是人们为了鱼虾不撕咬屈原的身体,向河中投放许多粽子而形成的。可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不进行向河里投粽子这种浪费的事情了,端午演变成了一家团圆,享受美味的节日。

  每年妈妈都会包许许多多的粽子来满足我这个小馋猫的需求,粽子的数量多的足以让我吃怕,妈妈知道这一点,所以每次都会把大部分的粽子分给亲戚朋友,让大家都尝尝美味的粽子。每年,我们的粽叶是从来不用去买的,因为我的姑父每年到山里采箬叶给自家包粽子时,总是也会给我们捎带一些来。我们南方喜欢吃肉粽子,在白花花的.糯米饭团里放一块白花花的肥肉,这是传统的方法。可是妈妈知道我不吃肥肉,所以总是很细心的换成瘦肉,还另加一些菜干,让粽子更有味道。

  包粽子其实并不难,晾干的箬叶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尔向其中塞入一块瘦肉,折叠成锥体,绑上纤细的苇杆,载入锃亮的瓷盘,放在水里慢慢蒸煮。其实,看着锅里的水沸腾也挺有意思的。它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龙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是屈原投江时的情景。不知等了多么长的时间,也不知道箬叶是什么时候一点点的由青绿色转变成墨绿带黄的颜色,苇杆也慢慢变软贴合粽子的形状,使人看了颇有食欲。捞入盘中,用剪刀剪去苇杆,拉住箬叶的两脚在碗上方用力一拽,粽子就自动落入了碗中。看一看,雪白的糯米已经变成了淡黄色,问一问,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一食而尽”。放在盘中托在手上,轻捷地将它们摆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几面,品尝着粽子以及周围的美食,平日的劳累也一挥而散。

  纵使时间老去,年代老去,我们老去,但有一样东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国传统的节日,先人的愿望,我们的和谐,将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远都不会改变。

端午作文 篇8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每端午来临,脑海里总泛起这些即充满童趣又脍炙人口的儿歌。伴随端午的棕香,那弥漫了记忆的河床又勾起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端午在儿时的记忆中,可不仅仅是家家挂艾草,插菖蒲,蒸粽子,煮鸡蛋。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能戴饰物,系彩丝,看龙舟。

  “节气端午自维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最初我也知道端午是与屈老夫子有关的,有儿歌为证: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由此,我还懂得了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的楚国。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竞相划船追赶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水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事在全国传开,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龙舟赛。在我小时候,每年过端午,政府与民间也都会组织龙舟赛。地点就在县城双桥——即新丰桥与横港桥——下端的排栈码头边,时间是端午节的下午。那天,码头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大人呼,孩子闹。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河边那几条龙舟:只见每条船都作龙的打扮,船头装扮有龙头,船尾装扮有龙尾,船身也作了龙身的打扮,但都挂有一块号牌以示区别。每个龙头边都站着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汉子,其面前都放着一面用来作鼓气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着十位手持船桨而蓄势待发的水手。每条船都披红挂彩。但各船水手穿的衣服颜色与式样不尽相同,以作区分。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但听一声锣响,数条龙舟竟相向前争渡。顿时,鼓声雷鸣,吼声震天,欢呼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现因河水干涸,那番热烈壮观的场面已有三十多年未曾再参与和领略过了。回首往事,不能不说给心中留下一份遗憾。

  还有在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的习俗,那就牵扯到了另一则传说——“白蛇精”的故事了。那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们的可不是白素贞与许仙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只是说白蛇精会害人,涂上雄黄就不惧怕被“白蛇精”勾魂了。在端午这天,大人们都用调好的雄黄在孩子(不论男女)的额头上涂抹一个“王”字,说是驱除“白蛇精”及其它害虫。刚开始,还有点害羞,但出门后看见其他伙伴都一样,也就无所谓了。时间一长,还不忘相互比比谁的额头上“王”字大,谁是真正的“大王”。童稚童趣倒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于门上悬挂菖蒲可以辟邪,门插艾草代表招百福,其意义我们是不得其究的,自认为只是好玩。后来长大了,才从书本上知道了这些民俗的真正含义。

  最有意思的.是端午节来临的前几天。妈妈与姐姐们用五彩丝线编织好各式各样的女红饰物,有用来装蛋的蛋络,有母鸡带小鸡的鸡群香包,还有绣了“五毒”的肚兜儿......最好看的数那“香囊”:里面有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和铜钱、避虫的雄黄粉。我们拿到这些女红饰物后就会在小伙伴们当中进行炫耀比较,当然,每每都是我得胜而回。

  过节的那天,孩子们还未睡醒,大人们却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家家炊烟四起,裹粽子、包包子、煮鸡蛋、蒸咸鸭蛋等等,而煮熟的蛋还得染红。小家伙们起床后,满鼻子闻到的都是粽子的清香、茶叶蛋的芳香。这时,好吃的我们早早地就把小脑袋挤到了厨房门口,这边馋得贪婪地用鼻子吸气,那边还假惺惺地说,好香啊,是什么好吃的。这时,大人们总是慈爱地埋怨:好吃鬼,馋猫,还不快去洗手!“哇”,一声欢呼。在“去洗手”三个字中,一早上的心神不定都被吹得烟消云散。洗手盆边响起了另一种叽呱的打闹声:“包子,大的我要四个。”“茶蛋,我吃6个!”“我要五子登科的粽子(一个大的串着五个小的粽子)。”......嘿,多么有趣的童年时光啊,那个时节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光景呢。

  每到端午节,我就开始回忆这等趣事与那美味食品。

端午作文 篇9

  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 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

  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它除了让人想起龙舟盛会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子。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我家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据我奶奶说味道好极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爸爸妈妈被我弄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爸先将猪肉、香菇切成方块,然后将猪肉放在锅中炒制,加些事先准备好的调料炒出香味,才将猪肉捞起。接着,将香菇和事先泡制好的食物调好配料后一同炒熟,剩余汤汁炒以预先洗净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进去为止,再放入刚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匀。

  接下来,该我妈上场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只见,妈妈取了两张碧绿的箬竹叶子重叠在一块,双手抓住叶子两端,轻轻向中心一卷,熟练地卷成圆锥形,放于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刚才炒制好的馅料装进圆锥形里边,直到把圆锥形填满了。这时,只见妈妈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叶子两头捏住轻轻向前一压,再一个小的反剪,交于左手握牢不放松,空出来的右手拿一绳,一头用牙齿咬住,一头用右手拽紧,沿粽子腰间绕两圈扎紧系牢。一个绿莹莹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着,妈妈继续不厌其烦地包着,包着这有棱有角的小东西。

  包好后,我爸把粽子放在锅中去煮,并告诉我说:“这叫炕肉粽,炕肉粽的时间,一般是8小时,这样肉粽才能出胶,香味四溢。”

  我一听晕了,还要这么久,我都快垂涎三尺,但也无可奈何,等吧,真是等到花儿也谢了……

  等待中,我觉得粽子真是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只需用那么几张碧绿的箬竹叶把糯米和馅料包起来,蒸煮一番,糯米和馅料就带上了箬竹叶味儿,而且家里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欢由粽子而带来的这清香的味儿,也希望明年我家还能继续飘着这清香的味儿。

【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作文08-14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