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3-01-04 15:26:11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通用2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时的年味儿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通用25篇)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

  窗外一阵阵的烟花炮竹声响起,听得出这——便是年味儿;吃着美味的家乡菜里透露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尝得出这——也是年味儿,刷着朋友圈,看着里面一张又一张全家福,看得出这——同样是年味儿。或许这就是人们当下感受到的年味儿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年味儿: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经历和感受到的年味儿总是那样让人难以忘怀。常日里的粗茶淡饭艰辛而又平淡的过着,喝了腊八粥之后年味儿悄悄向四周弥漫开来,打扫庭屋,晾晒腊肉,裁量新衣,置办年货,张贴对联,携手拜年,过年这个词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把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加祥和而又丰富多彩

  腊肉的味道就是儿时的年味儿。那个时候的腊肉真的非常美味,或许做法和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那个散发着浓郁香气、色红如火的腊肉的鲜美味道至今依然令人唇齿留香。

  穿新衣的感觉就是儿时的年味儿。小时候家里比较不是很富裕,平时是没有机会也没有经济能力穿新衣,只有等到过年才有新衣穿。那个时候的衣服不一定是时髦新潮的,但每次穿上新衣服之后心中荡漾起来的涟漪却是迄今为止其他新衣不能比拟的了。

  玩鞭炮的趣味就是儿时的年味儿。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一定会在办年货的时候给我们买几盒小鞭炮,而且一定是要等到初一下午才去放的,这鞭炮价格着实呆萌,但是玩鞭炮时的那段美好欢乐时光却是一去不复返的了。

  携手拜年的热闹就是儿时的年味儿。由于亲戚比较多,从大年初一到初十都是要去拜年的,初一是给自己村落的人拜年,初二是给亲戚朋友们拜年。但是初一的一个个小脸冻的通红通还拎着方便袋满村落拜年的热闹场景却被留在了时光机的发黄底片当中了。

  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或许那些陈旧的过年载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它将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满足,未来的年味儿或许将更多是向精神生活层次迈进!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又到了年味越来越浓的腊月。

  整个腊月就像一杯醉人的美酒,甜美香醇,让人永远爱不释手。空气中夹裹着浓浓的年味,飘荡在故乡所有的大街小巷。瞧,宝石蓝的天空飘来几朵五彩的祥云,像极了仙女美丽的霓裳,水袖轻舞,曼妙的身姿飞舞在人们火辣辣的希望里,渗透在广袤大地博大的胸怀里,汇聚了日月精华,得到了大自然最美的春节贺礼。

  记得小时候,那印着福字的年货,铺天盖地席卷了庄稼人淳朴的篱笆小院,覆盖了市井繁华的大街小巷。所有人的脸上荡漾着那抹醉人的微笑。人们在平时宁可省吃俭用,但是在买年货时却出手阔绰,毫不吝啬。对于我们小孩子而言,是最喜欢过年的。过年可以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吃到香喷喷的肉包子,还有大人给我们的压岁钱。过年时,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那份发自内心的激动久久不曾褪去,犹如捆绑住了幸福的手脚。让她永远停留在家家户户的殷殷期望中。越到年关,年味就会越来越浓……好像母亲炖在锅里的腊肉,远远飘来的香味淹没在我们所有稚嫩的童年回忆里,那么强烈,又那么干脆。

  每逢腊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人们称灶王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好让玉皇大帝来赏罚。因此送灶时,母亲特意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茶水、干果、祭奠冥票等。保证他老人家吃饱喝足,在给点赏钱,好让灶王能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那么一家人就会整整一年内平平安安,幸福满满。从小到大,母亲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有时她还会宰杀一只公鸡来祭奠灶王。当她跪在灶台前,虔诚的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语时,我就会偷偷的傻笑,觉得母亲太过强人所难。祈福的人那么多,灶王哪会对所有人能够面面俱到,毕竟他的官太小,人也老了,记忆不好使。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好迎接新的财源广进,福运临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屋子里的尘埃,换上好心情,好辞旧迎新。小时候,母亲经常将一把笤帚绑在竹竿上,然后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一会站在地上挥动着手里的笤帚,用力刮掉粘在墙面上的粉尘和污垢。又吃力的爬上木梯仰起头清扫屋顶的蜘蛛网,还有隐藏在椽缝里的所有灰尘。经过母亲一番细心打扫,整个屋子都会弥漫在浓重的“雾霾”当中,我们站在屋外呛的咳嗽个不停,谁知母亲却变成了“白发魔女”,她的头上,穿的衣服上,脸上都落满厚厚一层尘土。接下来就轮到我们清扫地上的垃圾,洗涤各种器具的时候了。从小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女子,我最喜欢用干净的抹布擦洗所有的家具,但凡我擦洗过的所有东西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样,表面闪闪发光,宛如一件件稀世珍宝。也许我的洁癖是与生俱来的,我更喜欢拆洗被褥窗帘。只要玻璃看上去脏兮兮的,我心里就很不舒服,非要把它擦的一尘不染。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彻底的除尘布新,终于迎来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快乐时刻。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3

  说起年,我总想起小时候那满屋子的香味和崭新的衣服。我问妈妈,你小时候的年到底什么样子?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新衣服?有没有香味满满的美味?

  我的妈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家里兄妹6人,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妈妈告诉我,在她小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过年,家里的哥哥姐姐多,平日里都是穿他们穿小的旧衣服,只有过年才能扯花布做件新衣裳。每当穿上新衣,都会跑出家门给小伙伴们显摆一下,心里美滋滋的。记得有一年刚刚换上新衣服蹦跳着出门,没想到在门口滑了一跤,衣服脏了,不仅大人们训斥,想着过年不能穿新衣服出门了,心里难过的哭了整整一天。

  据妈妈说,那时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贪吃的一个。过年家里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大鱼大肉,但是觉得那时的炸红薯片都比现在吃肉觉得香。过年前第三天,家里一般都会把准备好的食物在大油锅里炸一炸,就是所谓的上油锅。哥哥和姐姐轮流拉风箱和给灶膛里添柴火,自己那会太小就看着大人们忙碌。大人最先是把那点稀罕的猪肉给炸了,放在盆里一个过年都靠它了,远远的闻着味道都流口水,一心想怎么才能早点吃到。当年大人们还会给家里的6个孩子准备一些吃的,那就是炸红薯片。在炸完所有的食物后,最后就是把事先切好的红薯片倒进油锅里,伴随着吱吱的声音红薯片的香味飘满了房子。妈妈说她总是在红薯片刚捞出来没凉,就趁机偷吃起来,一口咬下去舌头都快被烫熟了,但是还是忍不住想在吃一点。等所有的食物都炸好了,都会被装进盆子里,然后锁进大柜子防止偷吃。只有除夕当天和家里来客人才能多吃一些炸好的美味。

  听妈妈说,每年外婆都会在大年初一准备一些生鸡蛋,然后在一家人都到齐后把锅里的水烧开,再把鸡蛋分别打进每个人的碗里搅碎,将滚开的水倒进碗里,最后放上白糖。一人一碗喝着又香又甜,那碗冲鸡蛋花就好像是世间最好的美味。直到现在妈妈也会偶尔冲碗鸡蛋花,只是我们兄妹3人不会争抢的去喝。也许妈妈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着,是在怀念逝去的姥姥还有姥爷,也是对儿时点点滴滴的一种纪念。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4

  听着爸爸有滋有味地讲着他小时候过年的回忆,我仿佛看到了那农村里热闹非凡的场景:人们都喜笑颜开地聚拢在一起,迎接充满希望的一年。院子里,人们有的在和面,有的在擀皮子,有的在做肉馅,有的在包饺子、包春卷……当然,还有爸爸最爱看的打年糕喽!

  人们先把糯米碾成糯米粉,再把这些准备好的糯米粉放到蒸笼里去蒸熟,等到“热气腾腾”的糯米粉变成糯米糕时,就可以放进石臼里捶打了!一般这时候需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或力气大的长辈拎着大木锤,捶一下,翻动一下,有节奏地轮流翻打着年糕,石臼和木锤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咚!咚!”声,仿佛能把整个村子的人都吸引过来,一会儿小院里就围满了人。爸爸和别的小伙伴们则蹲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石臼里的年糕,嘴里哈喇子都流出来了,真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形容,随着年糕越来越有韧性,人们捶打得也更欢了,最后拿一块沾了水的白布盖在上面用力压,香甜软糯的年糕不一会儿就成形出炉了!热乎的年糕,淡淡的米香,“馋嘴猫”们便会分得一小块,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满嘴留香。真是回味无穷啊!

  爸爸一直滔滔不绝地讲着儿时的年味趣事,欢乐之情溢于言表。我听得也是美滋滋的,越来越憧憬农村朴素而又快乐的生活了!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5

  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所以,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吃汤圆,赏月亮,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

  今年,我们在池店的家里过元宵节。下午,奶奶准备做汤圆,我和妹妹高兴地提出帮忙拿妈妈早上买来做汤圆的材料(面粉、擀面棍、花生酱和芝麻酱),奶奶先让我去洗干净手,然后,我就坐在桌子边,看她打开一袋糯米粉,倒在脸盆里,又在中间挖了个洞,倒一点温水,就揉了起来,一边揉一边说:“这和面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太干,到时候做的汤圆会裂开,太稀,就还要往里加糯米粉。”我在旁边仔细地听着,看着,一会儿,就差不多好了,我的手痒了起来,我让奶奶给我试试,她把脸盆端到我面前,我学着奶奶的样,揉啊揉,有点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软软的,很好玩,奶奶还表扬我了。然后,奶奶拿了一团面搓成长条,再一小块一小块掰下,拿起一块,放在手心,揉成一个圆形,往里面放了肉馅,再把口子慢慢捏拢,再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做起来,可是,那个肉很不听话,老要跑出来,所以,我就在外面又给它贴了一层糯米粉,这下,我做的这个汤圆成了汤圆中的“巨无霸”。妹妹玩了一会儿,就不太有耐心了,后来由于不听奶奶劝告,被剥夺了做汤圆的权利,最终,被分得一堆面,做了一些被妈妈评价为“四不像”的东西,有虎、兔、叮当猫……

  今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妈妈就特意包了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汤圆,之后我也帮妈妈做巧克力汤圆。首先用温水与汤圆粉一起和面,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要用温水和面,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面粉。和好面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备用,然后把巧克力剁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也可以加上葡萄干等零食,我在封闭汤圆口时,一不小心,汤圆的肚皮就如八月的石榴般破了一个大洞,我急忙取了一点面皮“缝补伤口”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的动作也灵活多了,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包好了汤圆,挨个把汤圆“扔”到锅里去煮。

  十分钟后,汤圆煮好了,我定定地看着妈妈捞汤圆,恨不得把一锅汤圆全都吞下去,当汤圆端到我面前时,我赶紧吃了一个,甜甜的,很好吃,我闭上眼,安静地享受汤圆,那股香甜的滋味也慢慢流进了心田……“巨无霸”也被分入妹妹碗中,落入口中,真不是盖的,大,真大,她咬了好几口,才咬到一滴点的馅,真苦了爱吃馅的妹妹。

  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汤圆的味道是甜的,元宵节的味道是甜的,年味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的情景。我的——怀集,过年的方式同样特别。我今天就带你去见识一番吧!

  ——拿红包

  太阳刚上来,刚啼叫,人们刚睁开眼睛,新的一天又迎来了。我们早已准备出发。我们将会到每家每户去索取红包。进了门,我们要先甜甜地说一句:“恭喜发财!”或者“身体健康!”总之,我们一定要说祝福的话。主人就会把红包递给我们,我们要向主人表示感谢。

  ——拜神

  拜神用品有:酒、鸡、水果、香、蜡烛、爆竹……我的会挑着扁担去拜神。拜神的时候,先把装了酒的酒杯里的酒给倒了,再点香,然后点蜡烛,最后要烧元宝、放爆竹。我们轮流到几处地方去拜神,最后拜神的地方在家。

  ——吃斋

  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次的午饭可不像平时的大鱼大肉,而是吃斋。里面有:笋干、木耳、粉丝、冬菇、青菜。吃得我们津津有味。

  ——舞狮

  会到我们村的每家每户家门口前舞。每当狮子到家门口的时候。我们要早早的准备好:有钱的红包(数字要吉祥点的)、红纸上的钱(要用钱摆一个字)、芹菜、甘蔗、水果、盆子(要将所有东西放入盆中)。等狮子来了以后,我们把盆子拿到家门口。主人要把红包交给狮子,接着就放爆竹。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狮子将会自动离开。外面的篮球场也会有狮子表演,只见最前面用钱摆了一个“发”字,寓意是马上发财。狮子表演得惟妙惟肖,一会儿神狮甩尾,一会儿两狮相争,一会儿狮子眨眼……真是变化无常啊!

  ——放烟花、爆竹

  终于到了晚上,我们激动地跑到篮球场,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要看烟花啦。我把烟花放到篮球场上,准备好一切后。“砰——砰——砰——”烟花从子弹演化成天上一朵朵既绚丽多彩又变化多端的花朵,姹紫嫣红的烟花真是引人注目。有些烟花发出鸟鸣的声音,有些从一朵花结成了一朵朵花,真是千姿百态!我们还要放爆竹呢!开始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好似雷公公发怒时那训斥声,搞得我都要捂住耳朵了。

  我们家乡过年可真是年味十足,丰富多彩!你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家乡是怎样过年的吧!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7

  小的时候,过年的钟声一敲响,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高兴,过年的前两个星期,村里的人会坐着拖拉机到十里之外的集市里买年货。我也会跟父母去集市里买年货,父母会给我买好吃的零食,还会带我去买漂亮的衣裳,来迎接新的一年。

  小年是浸糖果粉的日子,早上,许多人家会把几十斤糯米,放到干净的水缸里浸泡,接着把糯米洗得干干净净的。翌日早晨,天还蒙蒙亮,就有络绎不绝的人到打粉的地方,用机器把糯米打碎成粉,接着用一个桶子把粉装回家。生火把锅子里的水烧开,烧开后,用适量的黄糖或白砂糖和适量的糖果粉,弄到锅子里,调成糖浆糊。

  接着把糖浆糊弄到另外一些糯米粉上合拢。合拢后,捏成一团一团的,接着用一根木棍压扁,用一把刀,把压扁的糯米团,切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还在上面撒一点芝麻。每当这时,我也会在旁边看着家人做,有时趁家人不备,偷偷地就抓起合了糖浆糊的糯米团吃,甜甜的。家人们用切成条的糯米团,到沸腾的油中去炸,粉条瞬时会在沸腾的油中膨胀起来,等完全熟了,便会捞出锅子,这就是所谓的糖果。接着用一个箩筐装着。每当这时,我都会到箩筐里拿热乎乎的糖果,闻着香喷喷的,吃起来津津有味。

  小年后,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牛,每户人家杀猪或宰牛之前,都会叫全村的人来帮忙,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会在旁边当小帮手,生火烧水,水烧沸后,我们便躲在旮旯里,听见杀猪或宰牛时的惨叫声,等没有了惨叫声,我们才敢从旮旯里出来,便用一个木桶提着热水,给大人们刷猪毛,刷完猪毛后,就给猪开肠破肚,猪的主人会把一些猪肉煮了,给大家摆宴席,请全村的人吃饭,幼时的我会跟伙伴在一个宴桌上吃饭,你争我抢的,吃得可热闹了。就这样,村里的人,今天到你家吃,明天到他家吃,一直吃到大年三十。

  除夕,吃过团年饭,母亲会用糯米粉熬成浆糊,我在旁边端着浆糊,母亲一边贴对联一边告诉我,这对联怎么读。张贴好对联后,我便会去洗过年澡,接着穿上过年前买回家的新衣裳。接着,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大伯、婶婶会给我压岁钱,我拿着一张张人民币,高兴得合不拢嘴,便会跟着伙伴们去商店买鞭炮,买到鞭炮,我们自己不会先玩。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四处便热闹了起来,我们一群小孩子便会跟着别的大人一起放烟花,当烟花上天的那一刻,我们激动得会四处乱跳,我们乐,大人们也跟着乐。

  年初一,天刚蒙蒙亮,便有人打开门的鞭炮,我们也随着鞭炮的声音,起了床,几个伙伴集在一起,到别人家的大门口,捡一些未点燃的鞭炮,用自己的打火机点燃,有些人家不准我们捡,我们便像做贼似地去捡,当被骂时,仓皇地逃走,接着,哈哈大笑。吃过早饭,跟着父母,提着拜年的礼品,到奶奶家拜年,爷爷奶奶都会给我红包,拿到红包后,我每次都是兴高采烈地回家,躲在房间里,拆开红包,红包里有新的二十的、五十的。可把儿时的我给乐了。初一过后,一些礼尚往来的拜年就开始了。我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每天都会跟伙伴们比红包里的钱多。

  年初六、七,这两天,大部分走亲戚的人家都走完了,村长会召集一些知道做年灯的人,聚集在大礼堂里做年灯。我们便会在旁边当当帮手,裁剪一些纸之类的东西。做好年灯后,我们会系好鞋带,准备追年灯。鞭炮一响,当年灯驾着火徐徐上升的那一刻,在一旁观看的人脸上都会露出甜美的笑容。年灯跑,我们也随着跑,大冷的天,我们追着年灯暖暖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愉悦。

  年初九,村里不会放年灯了,在村里的门楼坪上舞龙,鞭炮一响,锣鼓喧天,由二十多人组成的“长龙”在门楼坪上有秩序地舞动,弄得热火朝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沉醉于其中,乐得捧怀大笑。年初十,村里的舞龙活动会延展到其他村里。早上,便敲锣打鼓,举着龙向别的村的方向走去。还未进村,村里的人已站在旁边,鼓掌相迎,在他们村舞完龙后,他们的村长,会给我们村的负责人一个大红包。我们村的负责人回村后,把钱分给大家。有时,我们一群伙伴去了,也会分一点鞭炮钱,我们那时只是图好玩,没给我们钱,照样开开心心。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8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告别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到了弱冠之年,而年味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的便利,使买年货更加方便,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买回家的过年货丰富多彩。此时的我不玩鞭炮了,而玩烟花了,不是父母给我买新的衣裳了,而是我给父母买衣裳了。我似取代了父母的位置,过年的事都由我一个人管着,感觉长大了,责任越来越重。

  此时的村里,过年不杀猪宰牛,即使有少部分人家平时养的肥猪,也会在过年前卖掉,宁愿自己到集市里买几十斤猪肉回家过年,儿时的那种一村人在一起杀猪宰牛,今天到你家吃饭,明天到他家吃饭的气息,已随烟飘散,在自己的心中成了美好的回忆。除夕夜,烟花比儿时的多了十多倍,在一旁看烟花的人渐渐变少。春节里,走亲戚的人渐渐地少了。年初六、七,村里不放年灯了,改成了老人在广场上,跳广场舞,青年人在餐桌上“斗地主”、“放兑子”这样的赌博。小孩子也在一旁“斗小地主”或在网吧打游戏,巷子里,路人寥寥。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现在的我会和同龄的伙伴前往宜章县城里,看我县的“国宝”——“夜故事”。元宵节这一天,宜章县城里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慕名前来观看夜故事的人甚多。夜幕还未降临,家家户户便早早地在街道两旁等待着。在这时,我们也会挤入行列之中。人们无话不谈,一番繁荣的景象。锣鼓一响,鞭炮声也随着响起,夜故事就开始了。水边一位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人在那里正襟危坐,这个故事演绎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接着就是薛仁贵东征、穆桂英挂帅、八仙过海、哪吒闹海……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接踵而至,每出一个故事都给人惊喜,乐得个个喜洋洋,而我每次都会沉迷于其中。

  但总觉得现在的年味与儿时的年味相比较,冷淡了许多,村里的人没有在一起吃饭,人们交往少了许多,笑声也少了许多。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9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日日盼望过年。

  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忙起来,我家更比别家忙。从我记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观就是父亲写春联的热闹场面。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全村人几乎都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高兴,有求必应。父亲写春联时,我们都爱站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只见父亲潇洒地拿起毛笔,饱含墨水的笔在红纸上点横竖撇捺钩、龙飞凤舞地游弋,遒劲有力。顿时,一股浓浓的墨香散开来,清香扑鼻。眨眼功夫,一副对联很快完成,引得大家啧啧称赞。我又是佩服又是自豪,很是陶醉于墨香之中。过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大人们的禁忌,我们不能乱讲话,骂人的话,脏话更是不能。平时的口语“哦会死”不能说,要说成“哦发财”;吃不完想剩下,不能说“不恰”,要说“年年有余”;不喜欢的东西不能说“不要”等等之类不吉利的话。平时我们胡言乱语惯了,所以过年时我们常常犯忌,也惹得大人们啼笑皆非,干瞪眼也不好说我们什么。记得有一年吃完年饭,父亲拿张干薄荷叶擦我们的嘴,(意思是把我们说错的话擦掉,这样就会大吉大利。)父亲不小心把我擦痛了,我不干,大声地哭,还骂他。不!骂天,骂地,骂好多,乱骂一气。父亲看着我发怒了,一向脾气暴躁的他却笑了,一个劲地向我陪小心,说“爹错了,爹错了”。

  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用薄荷叶擦过我们的嘴了,改用一张红纸,在中柱上写上一句“孩童无忌”来聊以安慰。过新年,穿新衣,家家户户挂灯笼。

  儿时的“年味”那真是一堆无敌的幸福与快乐。回味无穷!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0

  过年了,我和父母回了老家。湖南天冷,每天都要套上厚厚的衣服。哈出的气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白色的热雾。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回来的人少,家里就好像这天气冷冷清清的。父亲拉起我的手,悄悄地跟我说,“走,我们去找年味。”

  年味?我眨了眨眼睛,问他,“什么是年味?”父亲回答,“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个头。

  晚上,奶奶招呼我们来包饺子。我欣然同意了,站在一旁跃跃欲试。堂姐的任务是擀面团,她将已经处理过的面团揉好,切成一段一段的,将这些面段小心放在旁边的盆子里,留下最后一段。她把那条面段又切成了几块小面团,将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均匀的圆薄片。这最后的圆薄片,就是用来包饺子的皮啦。

  堂姐擀出一张皮,我便拿走一张包饺子。我用汤匙在碗里舀出一团肉馅,放在手中平摊的饺子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在饺子的边边捏出花边,还注意要捏紧,防止下油锅时饺子皮被水冲开,肉馅掉出来。

  我做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脸上被人摸了一把,然后听到有人在吃吃地偷笑。我抬起头来,看见对面的堂姐一张脸憋的通红,风铃般的清脆的笑声从嘴角泄出。

  奶奶也很乐,“小花猫。”我照了照桌上的镜子,我的脸颊上多了三道白色粉迹,看样子真像个小花猫。“看我的。”我拍了拍堂姐的脸,手上的面粉都往她脸上跑了。她也变成了一只小花猫。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出了声。

  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现在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我想,这便是父亲所说的年味吧。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年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年味也在大街小巷里绵延起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备年夜饭的香味也从各家窗子里冒了出来,回乡探亲的人更是数不甚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夜便出来祸害生灵,残害万物,百姓们苦不堪言。后来,一个老奶奶为了帮助人们,用鲜艳的红纸和燃烧的爆竹吓走了年。于是,人们便在除夕夜时守岁,放鞭炮。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团圆饭。鱼,肉,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回报都体现在这桌团圆饭上了,寓意劳有所得,也有对过去一年的圆满结束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人们在餐桌上互相给亲人敬酒,祝福,希望对方新的一年健健康康,事事顺心。年味浓的不是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是亲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关心,亲情。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吃完年夜饭,人们晚上照例看春晚,守岁。待到半夜十二点,便放鞭炮驱赶年兽。小孩子也会玩烟花,同乐乐。年味也就在那转瞬即逝的烟花里。大年三十以后,人们便都会出门探亲,走亲访友,给红包。这即是对亲友的一种关切,也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汇报。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年味的眼睛。年味说浓也浓,说淡也淡。年味就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2

  小年这天,我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姑姑家,寻年的味道。

  过年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进门,便闻到浓浓粽叶香。于是,我立即跑去包粽子。拿一张粽叶,看看哪面的粗糙,要把粗糙的一面折在外。我把叶子卷成一个漏斗形,又在漏斗底下面折一个角,防止米漏出。折好,我抓一把米做底,放入一些梅干菜,又放两块肉,一肥一瘦更美味,再盖上米。之后就把粽叶尾部折起盖到“漏斗”上,压实挤紧,折出角来,最后用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粽子下锅加满水,闷煮两三小时,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闻一闻,可真香。妈妈给我剥了一个。真是好吃,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样。

  吃完粽子后,我们便开始做年糖。姑姑准备了一大筐的霜米、粉丝、芝麻、花生等,打了一大盆的鸡蛋面。全部材料用油炸过后,只见大厨外婆拿着一个大勺,把麦牙糖放在锅里融化了,然后再将霜米、芝麻等倒入。只听“哗”的一声,糖马上把霜米和芝麻等粘在了一起。外婆左手拿一把铲子,右手拿一把勺子,用力地翻炒着,铲匀后就把它们倒入一个方方的框里,用力挤紧、压实。压实后,把整块年糖糕切成窄窄的一条条,再切成薄薄的一片片。香香脆脆甜甜的年糖就完成了。我试着切了切,可切不了多久就发现不是年糖“散架”了就是我的手“散架”了,看来这即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过完小年,马上就要除夕了。今年的除夕也将是不一般的。我们大家族将一起聚到民宿里过大年。那里有大餐厅、大房间,老人们打打牌,大人们聊聊家常,孩子们嘛,已经准备下烟花爆竹,打算好通宵玩呢!

  年味是什么?我想,它是糯香的粽子,甜脆的年糖,声声爆竹,还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3

  商铺挂起了灯笼,店里的灯光换成了暖色,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空城。街上难能见到一辆车。桃树骄傲地用艳红的花朵告诉我,一年一度的华宴要来了。

  早在春节的一周前,阿太就把一家人在广西包好的粽子寄到了我们家。这几年,外婆的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不能回去看望她那九十多岁的老妈妈,阿太就把她亲手包的粽子寄回来,年年都不忘,她怕外婆想妈妈。老家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阿太想把这团聚遥寄给外婆。

  舅舅一家带着刚出生的表妹和满满的湖南特产回到广州。一年一见,谈着彼此的健康,论起生活的琐事,亲戚朋友是否多了谁少了谁分享新生命到来的喜悦,教小朋友认认鲜少见到的长辈,哪个是你大姑,哪个是你二姨孩子们怯怯地念着“恭喜发财”,大红的纸包转转兜兜。小宝宝咿呀乱叫,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叽叽喳喳,于大人是欢聚,于孩子是幸福的陶醉,这也许是最好的年味儿。

  这年的大年三十又是妈妈主持大局。从大扫除到年夜饭,处处她都要自己干。家里的阳台添了两盆金黄的桔树,妈妈又从花市搬来好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大红大紫,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而出现在这里。“福要倒着贴”“对联最好用金字写”这些规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下来,给春节添了许多趣味。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欢欢喜喜跟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倒计时,幸福地享受着祖国母亲给我们的包容安定。孩子们也睁着大眼睛,向往着小城镇的爆竹烟花。

  财神爷拎着福气敲敲门,大笑着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4

  春节快到了!

  街上的树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祝全国人民平安回家,新年快乐。”家家户户挂着高高的红灯笼,葱郁茂密的草丛里插着一捆捆彩旗。红、黄、蓝、粉、绿、还有灯笼中间的灯泡每天晚上都会亮,就像半夜里几颗璀璨的珍珠。它是幸福和团圆的代表。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志在使家家富,志在创业辉煌。”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开灯吗?有一个传说,每年除夕,天上的祖先都会降落在地球上,看看人们是如何度过新年的。三天不能扫地,因为人家怕弄脏祖宗的衣服。很多小伙伴都上街买鞭炮,准备好了就放。撞车了,撞车了!一直响。过年太好玩了,要放烟花,我让我妈陪我去大街上买。我们买了喜羊羊,甩枪之类的。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就和妈妈一起仰望天空!“砰、砰、砰、”听起来像是打鼓。我,我们俩都笑得很开心!它也像一朵美丽的花,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看一朵粉红色的百合,一朵黄色的菊花和一朵红色的玫瑰."我说。妈妈点点头,没说话。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在春节燃放鞭炮吗?因为古代有个妖怪叫年,极其恶毒。除夕夜,人下去吃人,人逃。有一个老人告诉了老妇人。我最怕火光和鞭炮。最后,人们放鞭炮赶走年。

  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挂红色的祝福,挂中国结。新年一过,人们就会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挂灯笼,跟亲戚朋友打招呼,很搞笑。

  喜欢过年,喜欢放鞭炮!我喜欢听08年的故事,我更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5

  鞭炮声声,炸响的是人们澎湃的思绪;烟花朵朵,绽放的是人们喜悦的心情。浓浓的年味,填充着整个重庆市。

  年味,是幽幽的腊梅香。走在街上,小贩们背着大大小小的娄匡四处售卖腊梅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漫在四周。腊梅淡黄色的倩影随处可见。家里,车中,花市上,都能发现那抹清丽脱俗的身影。

  年味,是圆滚滚,胖乎乎的汤圆。出锅的汤圆躺在煮熟的米酒中,冒着腾腾的热气,夹杂着醉人的酒香,一缕缕缥缈的薄雾在空气中沉沉浮浮,若隐若现,烤得手暖烘烘的,每个人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开始吃汤圆了!用勺子装起一个滑溜溜的汤圆放入口中,黏稠的糯米粉粘在牙齿上,美味的汤圆馅在口中融化,再喝上一口米酒,那滋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年味,是传统而又温馨的习俗。

  大年初一,全家人齐聚一堂,聊聊家常,吹吹牛,谁也不出门,谁也不睡懒觉。早早起了床,换上新衣裳,互相祝福,道贺。而且谁也不能把东西往外丢,也不能把垃圾往外扫,否则扫走了来年的“财气”。

  大年初二,自然要出去“走人户”(拜年),到亲戚朋友家中拜访,“转转饭”(蹭饭)。男人们围在一张桌子上斗地主,打麻将,乒乒乓乓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女人们聚在一堆拉拉家常,孩子们则早就跑得没影了。打完一场牌或者麻将,地上通常多出一堆垃圾:瓜子壳、花生壳、糖纸等等。女人们就不停地聊天,说笑着拿起扫把扫地,祥和的氛围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正月十五,晚上张灯结彩,整宿无疑都是亮堂堂的,全城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年味,源自于人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因为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年味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6

  在古代,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

  而如今的过年,并不像以前那么早。人们忙碌了一年,直到腊月三十,人们才会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聊家常,尝年饭。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我们都会与家人一同坐在客厅看春晚,品香茶。到零点时,长辈就会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年过年出现一样特别的应用——微信红包,这款应用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送红包。微信红包还与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互动,让它成为了除夕晚上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还抢了春晚的风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整个家回响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哎呀,怎么还没摇到啊?”“快来看看,8.8耶,你有没有摇到啊?”“我摇到了,我摇到了,你摇到没?”……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攀比”着钱的多少,一个晚上,大家一会儿也没歇,一个劲地摇,全家都收获不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正如它——微信红包,“摇一摇”这个动作,成为今年春节最特别的“风景线”。从小到大,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于心,从吃饺子,放烟花,看春晚,到现在的“摇一摇”。过年的“味道”是诸多中国人整整一年翘首以盼的期冀。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我认为现在的过年与以前相比,的确少了很多应该倡导并保留的传统,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过年的庆祝活动和方式如何演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恒久以来中国人凭借春节、端午、重阳这些中华传统节日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中华美德。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7

  新年的钟声敲响,昨夜已成旧年,今日已成新年。

  这年可真是暖。一日的降临,太阳密密地撒布在身上,这可真是个好征兆。

  明朗的天气,使人把去年所经历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一扫而光,乘着好日子,出门晒晒太阳。世纪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温州人,也有新温州人,也有来踏青的人们。虽然不属同地,却如此融洽的相处着。纸鸢为蔚蓝的天空而点缀。广场前张灯结彩,引得人纷纷在前面拍照。温暖的场景,让人不禁感觉到年味如此浓重。

  夜幕的降临,不禁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了。建筑物顿时都亮了起来。鞭炮“咻”地升了上去,“嘭”的一声炸亮丽的火花。赶紧拿出照相机,捕捉这美丽的场景。

  新年可真是热闹,可再温暖热闹,还是跟自身的家人在一块儿才是最好。每次的分岁酒都不用长桌,而是用圆桌,大家围绕地坐着,因为这样大家就没有辈分之分,更能融洽的一起相处。大家谈笑这自身的所见所闻,这种感觉比任何事物更加美好了。

  不过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小孩子拿红包了,说句吉祥话,一份红包。拿到了就欢喜地蹦跳着,说要把它存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梦想着存多了去买自身喜欢的东西,不用再伸手向爸爸妈妈要了。

  红灯笼悬挂在窗前,回忆着去年所经历的高兴事,悲伤事。酸甜苦辣,五味杂粮,交织着。但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人应该展望未来。新年,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始点,给自身一个重新的自身,忘记烦恼,红红火火地闹新春。

  这个春节布满了年味,因为有爱,使我们更加快乐充实。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8

  当二月中旬渐渐靠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屋内喧闹嘈杂,高声的谈笑和孩子的尖叫,将屋外人影萧条的街道隔开。仰望漆黑的夜空,与往年不同,耳畔独独少了那年年都不绝于耳的爆竹声。正如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我是一个纯正的苗族小伙儿,过的春节自然独有一派风味。“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这个顺口溜反映着我们过春节时的准备活动。

  在众多春节活动中最为有趣的就是“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听长辈们说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我们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然后就是吃排家饭了,那场景好不热闹,整个寨里车水马龙,人挤着人。苗家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菜也是甚多,大家一直从中午吃到12点。

  吃完饭便要放炮竹了,不过我们苗族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我们放炮竹,不要放得早,也不要放得晚,正好12点,并且12点时哪家放得最早,第二年哪家就福运最好,所谓“抢年”。放完,大家便可洗洗刷刷,然后睡觉了。

  当第二日的夕阳缓缓升起,我们苗族的年就过完了,即热闹,又有趣,还带着满满的乡情。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19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天刚刚蒙蒙亮,鞭炮的声音伴随着饺子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

  “开饭了!开饭了!快来吃饺子!”母亲叫道,接着,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尝了一口,赞叹道:“哇!饺子好好吃哦!”“这是充满年味的饺子,平常是吃不到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哦。”母亲说。

  我和弟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奶奶坐在椅子上,皱纹里绽放着笑容,不时看看我们哥俩,她吃饺子时细细品味,和我们大不一样;父亲吃饺子呢,哈,他蘸着腊八醋,大口大口地吃着,说这样更好吃;母亲腿闲不住,给奶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又给我们端来刚下出来的饺子,我说:“母亲,你坐下吧!要不,饺子都凉了。”母亲笑着答应就坐了下来。母亲吃饺子边吃边喝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

  忽然,弟弟“哦”了一声。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弟弟吃惊地说:“我竟然吃到了一块钱!”听到这里,奶奶笑着说:“哦,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我呀,在几个饺子里包了钱,谁吃了谁有福。你们快吃吧,看谁有好运。”

  听了之后,我和弟弟忙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哎哟!”我捂住嘴说,“我也吃到了一块钱!”弟弟看着我的表情,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的样子真像潘长江!”

  大家都笑了起来,欢乐的笑声传到屋外,和噼噼啦啦的鞭炮声融混在了一起,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今天这饺子的味道和平常是一样的,但是这家庭的团圆和温馨,这浓浓亲情才是这饺子的真正的味道,让人感到它与平日的不同。

  我喜爱这充满年味的饺子。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0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天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所以我早早就起来了。

  早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对联,我帮爸爸妈妈贴对联,贴完对联后妈妈把大红灯笼给挂在窗户上,我和爸爸去外边放爆竹,“嘭…嘭…”随着鞭炮的震鸣我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年味,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准备做饭,小孩子们在街道两旁放鞭炮,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下午,一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肘子肉、鱼、饺子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往下流,爷爷看我这么馋对我说:“大孙子啊!好饭不怕晚嘛!晚上你放开劲的吃。”外边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足,放炮的人家一家接一家,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

  晚上,五点开饭,爷爷为我们精心做了10个菜。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进年夜大餐,家人们开心讨论着去年的收获与新年的计划,我们家过年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拜年给压岁钱,所以我的长辈们也给了我红包,我非常高兴!吃完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晚会的阵容和节目实在是太精彩了!大约23点我们一起吃夜宵——饺子。我最愿意吃饺子了!所以我一共吃了10多个呢!晚上12点我和爸爸、哥哥、爷爷去下面放烟花,夜色斑斓的除夕夜令人陶醉!天空上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放完烟花我们就睡觉了。

  除夕过的太快了!虽然我还没过够年,没脱离年味的气氛中,但是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一定用全新的面容来迎接它!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1

  年的味道,是那样香那样甜的。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或浓郁,或恬淡,悄悄驻进每个人的心里。

  开始嗅到年味的清香,是在家中的年夜饭,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此刻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顿感被时光轻轻摇落的思念生根生芽,原来早已在心里绽开了花。也许,家中的年长的奶奶所希望的就是这样团圆的场景吧,见她双手小心翼翼地端来香喷喷的菜,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到轻轻扯开的嘴角旁。谁又能不是满心欢喜的呢?

  之后,浓重的、年的氛围便把我们包围在了其中。鞭炮、红包、新衣、年糕……无处不是这样的喜庆。我们回到了妈妈的娘家,所有人都还是老样子,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打断我思绪的是一声清亮的叫唤:“嘿——来做包板呀!”

  我穿过走廊直奔厨房,大家伙儿都在那里等着了。把手洗了洗,我便兴冲冲地拿了一张皮,抓起正闲置的汤勺,打了一勺馅,轻轻地铺在那张皮上,又用手掂了掂,顿觉分量太多,就又反握住汤勺小心地推了一点馅料回碗里。汤勺推过的地方瞬间被染上了混着馅儿的油黄色,好不诱人。我当即放下我的“半成品”,抄起一旁干净的筷子,夹了一些馅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满满的幸福感在瞬间融化了我的心……

  年的最终章,在元宵那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那时填空下着细密的小雨,混合了风的清冷,与拥挤的人群交织成一片。一盏盏硕大的元宵灯伫立在人山人海之间,被暖黄色的绚烂灯光笼罩着的我想,也许,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那样香那样甜的,年的味道。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2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处都充满着年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这些年味吧。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一盏盏火红的灯笼和一幅幅火红的春联里。过年挂红灯笼是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年,还寓意着我们新年交好运。除了挂灯笼,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贴上了崭新的对联,红底黑字,散发着浓浓的墨香,表达了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五彩缤纷的烟花里。鞭炮的种类可真多啊!有的往上一扔,便发出“怦”的声音;有的可以拿在手里玩,火光闪闪发光,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还有的一点就会转圈,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不过最漂亮的还是那些五光十色的烟花了,漆黑的夜空中,随着一声声“砰”“啪”声,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绽放了,有桃花、有玫瑰花、有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蓝的犹海……,真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美味的团圆饭和沉甸甸的红包里。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鱼”和“余”是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所以在过年期间,每顿餐桌上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大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子们在客厅里追逐打闹玩游戏,屋子里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吃完饭,大人们给小孩们发红包,孩子们捧着沉甸甸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乐开了花。

  年味就是喜庆、美丽、团员、幸福的味道,你们闻到了吗?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3

  除夕悄悄地近了,年味儿越来越浓了。人们忙吃忙喝的,虽然忙,但是很快乐!

  星期四的下午,我正在做作业,外婆说:“快到除夕了,我们做藕饼吧!”外公接过话茬:“做藕饼当然少不了要炸丸子哟!”

  说干就干,开始做藕饼啦!外公先做好准备工作:洗藕、绞肉,外婆制作面糊!制作面糊特别有趣:我抢着把面粉倒进盆里,加适量的温水,再搅拌搅拌,将水和面粉融为一体就像稀泥巴一样!外婆开始把藕切成片,我和外公负责“夹”。两片藕中间夹一些肉,夹好后用手轻轻捏一捏,防止藕片散开,这道工序我最拿手。不一会儿我们就把所有的藕片制作完成,就等“下油锅”了。

  “开火、倒油,挂糊、开炸”圆圆的藕片在锅里不停地翻滚着,一会儿就变成金黄金黄色的,外婆用一个带网的勺子捞起藕饼,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送到嘴边!“小馋猫,烫!”没等外婆开口,藕饼已经到我嘴里了!“香!脆!还要再来一个!外婆,您的手艺顶呱呱!”我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

  外婆开始糯米做丸子了。先把糯米煮熟,搅拌在一起,再揉成一个很圆的球,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像一个个黄金果。一口咬下去、脆皮可口,好吃极了!外婆和外公忙忙碌碌一上午,终于弄好了!

  今天真开心啊!因为我亲手做了藕饼,还品尝了美味丸子和藕饼了,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4

  我家的年味儿,是从一口大锅中氤氲而生的。锅铲的翻炒声杂着客人来时的鞭炮炸裂声,饭菜的香气和着空气中火药的味道,这,便是年了。

  也不知是何时的习俗,每到年前总有人邀请各家去吃饭,年后,年前被邀请的人便邀请回来。也因此过年的那段时间总是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吃的饭,热热闹闹的特别幸福。

  因为奶奶和爷爷总只有两个人在家,所以受到的照顾特别多。每次到这时候,奶奶和爷爷总想着要煮一锅好菜来谢谢帮助过他们的人,故而年前年后听得最多的反而是锅铲翻炒的声音。这声音总是翻腾着、活跃着,有着无尽的喜意,似乎只要听着这声音便会使人快活。

  我最喜欢客人们刚来的时候。爷爷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拿一条红色的鞭炮走到门口,点燃丢出去;奶奶会放下还没准备好的食材,拿起准备好的,开始炒菜。鞭炮爆炸声先行响起,炒菜声紧随其后,客人们在爸爸妈妈的招待下走入客厅,边走还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些抱着小孩的客人和一些与奶奶年纪相近的奶奶,在拜完年后会寻着炒菜的声音来到厨房边聊天边帮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待所有客人都坐上桌,我便把炒好的菜端上桌,身边时不时还有几个淘气孩子跑过,相互追逐,都享受着这得来不易的快乐时光。

  锅铲翻炒声、鞭炮炸裂声、祝福声,饭菜的香味、火药的气味,逐渐在我家的大锅中相交、相融,产生了浓浓的故乡的年味儿。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 篇2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吧!从农历12月25日之后,年的气息就弥漫的更浓了。瞧,那些身在外地的游子,都踏上了幸福的归途。在游子们急切的步伐中,在车站拥挤喧闹的人群中,在家人翘首以盼的目光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流淌在“春运”当中的深深亲情,浓浓年味。

  大年三十回到家,热热闹闹地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经常在餐桌上摆上鱼头,这象征着来年年年有余、鸿运当头。吃过饭就贴春联,把旧春联撕下来,再贴上崭新的,这叫做“辞旧迎新”。对了,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聊天边看电视,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那是何等的悠闲快乐!

  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通宵不眠,这叫做“守岁”。传说这种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过了十二点,顿时处处都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乌黑的天空一下子被烟花装点得五彩缤纷,宛如白昼。漫山遍野都回荡着人们的欢呼声,这是多么吉祥喜庆的氛围啊!

  到了大年初一,走在喧闹的大街上,处处都张灯结彩。老人们闲谈时的欢笑声,小孩们放鞭炮时的尖叫声,青年人约着玩的吆喝声……交织成了一幅幸福欢乐的图画。

  年味是难得的,珍贵的,无处不在又令人幸福的……

【儿时的年味儿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火药味儿作文06-15

年味儿作文10-11

温馨的年味儿作文06-08

年味儿小学作文10-11

北方的年味儿作文08-04

感受年味儿作文10-05

舟山的年味儿作文06-05

回忆年味儿作文10-01

年味儿叙事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