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作文

时间:2024-02-17 10:03:28 传统 我要投稿

优秀传统作文集锦(8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传统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传统作文集锦(8篇)

优秀传统作文 篇1

  端午节,传统的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防止屈原身体被鱼虾分食,因此在江中撒入糯米,自此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了纪念屈原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是屈原《离骚》中最经典的一句话,鞭策共产党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我们基层干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要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更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不能有“三分钟热度”的工作状态,而是要不遗余力的去奋斗,用心用力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先进作用,才不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华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的沉稳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和继承,在社会飞速发展中,不忘本心,用心学习,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当今社会,部分青年崇洋媚外,不会用正确的三观对待外来文化,一昧的否定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却又毫无保留的全盘吸收“洋快餐”,导致最后成为社会中的“键盘侠”,一辈子愤世嫉俗,全是负能量。所以,基层干部在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要不断引导新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塑造一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青年。让我们过好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认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信心,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现代化文化大国!

优秀传统作文 篇2

  一面在倡导学习圣德英雄,一面却在提醒防备恶德小人,作文我与传统文化。刚刚播完各种先模事迹,便是接二连三的防盗门广告。作为平民百姓既不能做英雄,也不愿丧失钱财或生命,便只能时时处处提高警惕:不要让陌生人进家,不要吃陌生人东西,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帮助等等。这样,当我们用警觉的眼睛打量世界提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时时被警惕的眼睛监视着。我们就这样无奈地生活在一个(被假定为)”小人”世界里。因此,当我在瑞士乘公交车发现无人验票时,当我在日本退旅馆发现无需查房时,我心中好一阵感动。我体验到作为大写的人的尊严,体验到(被假定为)”君子”社会的愉悦。中国需要多久才能步入这样一个人与人不设防的时代,要到多久才能不按防盗门窗,我无法预测。但相对说来,今天国人已经能在航空旅行中,在餐饮购物时,享受到规范化的职业道德服务了。这给了我们希望,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建设,正在延伸到其它常德领域,提升着我们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当然,我知道,即便如此,我们要走的路依然长之又长。

  中国传统美德,往往是与现代常德对立的

  我之所以强调常德建设的艰巨性,是因为它对我们民族是一项”创新工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支持现代常德的伦理元素:若干所谓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实践中与常德规范恰好是对立甚或逆反的;而作为现代常德的核心理性元素又是传统道德所稀缺的。这便涉及到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伦理的重新认识与评价问题。限于篇幅和本文题旨,其下只做简要阐述。

  长期来,我们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传统道德采取一分为二态度,认为可以扬弃其封建糟粕,继承其美德精华,忽视了儒家道德与现代道德的本质差异。笔者认为,儒家纲常伦理,也是以圣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标榜的封建道德体系,它的部分规范固然可以被现代家庭伦理所承继,但却难以直接移用到现代道德体系中来,更无法作为常德规范。当然,这里需避开符号陷阱,不能象某些学者那样将传统的良知、诚信、正直、仁爱等概念抽象拿来,赋予其现代内涵,然后大谈儒家的当代意义,称之为”美德伦理”、”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道精神”等等,中学生作文《作文我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依据传统美德的传统固有内涵进行讨论,才能发现其负面效应。譬如说诚信吧。在儒家文化中,诚者,圣人之本,信者,君子之德。问题是,诚信作为儒家伦理规范,只是服从于忠孝仁义这些纲常伦理规范,在”六亲”或”五伦”之内为巩固差序社会结构服务的。换句话说,在人伦亲情关系之内,中国人是讲诚信的,欺君欺上无信无义罪莫大焉。但离开特定人情关系,欺骗”六亲”之外的陌生人,则不一定受到道德谴责。明恩浦以来,来华的西方人都发现中国人缺少诚信的”素质”。有人认为这属丑化国人形象的殖民话语,实际上,这正是国人诚信的另类表现:因为在国人眼中骗”洋鬼子”那根本不叫失信。这种系于情缘的”诚信”,显然有违现代常德所讲的诚信。如前所述,中国人种种徇情失信枉法行为便是由此获得道德庇护的--譬如向亲人透露案情那不正是”诚信”吗?

  这当然并非笔者新见,梁启超早就发现中国人”公德殆阙”、”偏于私德”的现象。只是若按他”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的定义,中国人是”私德”也不具备的,因为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国人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譬如当某单位人集体外出乘车时,人人皆君子,大家相互谦让,惟恐争先。但当这些人分别同陌生人乘车时,君子之风则荡然无存,人人争先抢座,惟恐落后。更典型的例子是农民。农民一旦离开乡土乡亲,其道德约束几乎全部失效,在良民与刁民双重身份自由转换中毫无障碍。只要兔子不吃窝边草,别说小偷小摸制假售假行为了,就是人口贩子汪洋大盗回到村里,也是不受道德舆论谴责的。因此,严格地讲,国人所具备的只是一种在人伦关系中存在的”群德”(宗法道德)。这种”群德”在情缘关系内,美轮美奂,仁爱绵绵,情义无限。但这种仁爱、情义却是内外有别有边有界的。《礼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而亲毕矣”。亲既毕,爱即止,道德即失效。明恩浦曾描写过百年前国人真实道德状况:一人落难,众人观看。鲁迅也曾对国人冷漠的看客行为,表示出极大愤慨。而今天,国人”进步”了,已由默默看客变成大声鼓励别人自杀的帮凶!因此,当我新近看到某市因围观者起哄叫好导致神经病人跳楼死亡的消息后,只能感到悲愤莫名。这里的关键,是起哄者与跳楼者没有情缘关系;如果看客中有一位是跳楼者的'亲属,就可能唤起众人的同情心,这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美德伦理”,与现代常德是格格不入的,彼此间没有承传关系。

  深入探究下去,为什么从儒家美德中推不现代常德呢?这就涉及到对道德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了。与传统文化的君本主义(字面上是民本主义)相适应的儒家道德,没有个人价值概念,是一种维护纲常礼教的义务本位的道德体系,强调的是”克己复礼”。而现代常德则是建立人本主义基础上,承认个人权利合理性,是一种维护公共契约的权力本位的道德系统,强调的是”自律守法”。尽管现代常德也讲良知与诚信,但这种良知与诚信并不只是对人的信诺,更是对共同遵守公共游戏规则的承诺。各种游戏规则,划定的都是利益界限;自律守法,就是在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利益,包括体现自己利益的集体与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侵权冲动总是难免的,因此,便又逻辑地产生出公平、公正等常德规范,通过维护法的正义尊严来捍卫公民及集体、国家的合法利益。显然,这与复礼为仁的儒家道德理念是截然对立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及法律维护的都是君贵民贱的等级制而不是个人权益,因此,也就难以形成自觉维护社会契约的”自律”、”守法”、”公正”、”正义”等等理性道德规范或价值规范。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后,何以会产生现代常德缺位的问题了,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这些规范!那种将道德滑坡笼统归咎于儒家传统中断,完完全全是把错了脉,新儒家开出的药方,是自欺欺人的。

优秀传统作文 篇3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感恩,那是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

  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人物,再见了,母校,家乡的变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他虽然只四十刚出头,却早已两鬓飞霜,瘦削而蜡黄的脸上皱纹密布,青筋暴露的双手长满了硬生生的茧皮。吕可颂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打的声音。

优秀传统作文 篇4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但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期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佳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适宜,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但是一听老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老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刻最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必须很美味,但是肯定有必须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发奋!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象老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象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老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老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

  那么困难。最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作文 篇5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优秀传统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当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种有很多。按肉馅分:有咸的、有甜的……按形状分:有三角粽、有狗头粽……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见奶奶把粽叶卷成三角圆柱形的,下面不让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馅,最后放进一点儿糯米,把粽叶盖上。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见奶奶包得这么简单,自己也想包,便说:“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说:“奥丽,不是奶奶不给你包,而是你不会包,等你长大了,再给你包好吗?”“不嘛,我就要现在包!”奶奶经不住我的能牙利齿,只好让我先去洗洗手,拿一个最小的粽叶给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这么大的,给我的这么小。我不满意的接过这个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先把粽叶卷成三角圆柱形,不让下面有一点空隙。然后放入一小把糯米,正准备放肉馅时,却发现米不知道从哪里全部漏出来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却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脸笑弯了腰。奶奶走过来,将我手中的小粽叶重新卷成三角圆柱形,:“来奥丽,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让米漏下来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对我说。我双手拿着粽叶,紧张极了。“手放松,上面放松,下面捏紧”奶奶一边放糯米,一边对我说。在奶奶的帮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了,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把我吸引了过去。当粽子出锅时,我马上去拿了几个。当吃到自己包的时,我的心里甜甜的。晚上,妈妈送我了一个香囊,它散分着清香。我挂在胸前,人人都说好看呢!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多做端午节的活动,体会体会它的快乐。名师点评:文章讲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学包粽子的事情,让读者见识了包粽子的全过程。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楚,先介绍故事的起因,接着介绍粽子的.品种,然后再介绍包的过程和品尝的过程。文章选材来自生活,展现了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文章如果没有笔误就很不错了。“奶奶经不住我的能牙利齿”中的“能牙利齿”是“伶牙俐齿”,这个成语用得也不太恰当,建议改为“软磨硬泡”。

  “它散分着清香”中的“分”改为“发”。

优秀传统作文 篇7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20xx年寒假即将到来,你们期待吗?寒假期间,节庆、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集中,让我们通过亲身实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系列活动,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理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请把活动体会或收获以照片、视频、绘画、文章、故事等形式记录下来,完成活动记录表,还可以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活动,编写小队活动记录册,新学期开学后就可以与大家分享啦。阳光少年们,行动起来吧!

  活动一:参加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积极参加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逛庙会、学习民间艺术、学唱戏曲等各种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感受节日喜庆,通过询问长辈等方式,学习了解慈溪人过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和未来网中国少年国学院,将在近期推出写春联、猜灯谜、秀一张全家福等一系列线上活动,我们要积极上网参加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活动二:参观当地一处历史名胜。

  寒假期间,在保障安全、远离封建迷信的前提下,在父母的带领下或小队成员结伴寻访、参观一处能反映慈溪历史、体现慈溪文化特色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化公园等,了解我们家乡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最后请你把搜集到的文字、照片等整合起来,介绍给家长或同伴听。

  活动三:学讲一个传统故事。

  在寒假期间,让我们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学讲一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一诺千金”“孔融让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学后,在队活动中进行交流。

  活动四:为长辈做一件事情。

  寒假期间,让我们为父母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加班的父母送一次饭,为父母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学习一项家务小本领等,争做懂事、有责任的家庭成员,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活动五:绘制一张家庭逃生图,做一次安全宣传员。

  寒假期间,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关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饮食安全等,在亲朋好友中倡导安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小小安全宣传员。倡导消防安全寒假“三个一”活动:做好一次家庭消防安全自查(家长和学生共同对照检查、宁波消防网上填写《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绘制一张家庭逃生图(根据家庭布局、绘制一张家庭消防安全逃生图,8K大小);写一篇与消防有关的见闻,提高家庭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活动六: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

  自主自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寒假的学习和休闲时间,坚持假期每天阅读半小时,积极撰写读后感,各小队、中队可借助微信、微博等分享开展的活动情况,小记者们也可通过报刊投稿。四、五年级同学还要阅读《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知识读本,并积极撰写体会文章,字数800字左右,读后感要紧扣读本谈体会,要求原创,不得抄袭。

优秀传统作文 篇8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

  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我们这组开展的活动就是抄写春联,有“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 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等等, 我们还上网了解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

  参加抄写春联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兴趣盎然。这次抄写、收集春联让我们收获很多,这些对仗工整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说从这一副副精美的春联中还可以读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