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

时间:2023-05-14 10:35:57 传统 我要投稿

【热门】传统节日作文集锦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传统节日作文集锦7篇

传统节日作文 篇1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也就是春节,人人都沉浸在欢乐声中,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来庆祝这一天。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庆团圆,我的爸爸从遥远的南方坐上飞奔的火车,风尘朴朴,赶到家里。桌子上摆着丰盛的晚餐,有团圆八宝饭,有爸爸做的盐水鸭,还有外婆做的红烧鱼,满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举杯祝福爷爷奶奶万事如意,祝我和姐姐、弟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吃过晚饭,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大家在这喜气洋洋的欢乐声中渡过了愉快的春节。

  爆竹声声辞归岁,红竹点燃迎新春,我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爸爸妈妈。

  今天是元宵节,为了早点去看元宵灯会,我吃饭的速度也加快了。到了城北公园一看,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早已成了欢乐地海洋。

  我想去看舞龙表演,可人太多,挤不进去,我们只好先去了游乐场。玩了一会,妈妈忽然看见了一个很大的灯,我被它吸引了,也跑了过去。它真的好大啊,比爸爸还要高!下面是一艘小船,上面是一头大金牛,寓意着我们在这个牛年里一帆风顺。

  半空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有荷花灯、鱼灯、玉兔灯、八角宫灯……它们排成一串,象一条灯河,把整个公园都照耀的晶莹耀眼。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传统节日作文 篇2

  春节快要到了,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一天。

  过年前,我们早早地回到老家。爸爸妈妈一到家,二话不说,一骨碌跑到楼上,开启“大扫除大作战”。我和弟弟便在门口放起了鞭炮。爷爷奶奶准备了非常多材料,做起了同安的特色:五香条,同安封肉……我爷爷奶奶做的封肉在村里可是相当有名的哦!一闻到那个味道,可是会流口水的。

  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写春联了。这天,我拿起爷爷珍藏的文房四宝,三下五除二把它们摆得整整齐齐。铺好纸后,我开始一本正经地在纸上写了个“福”字,可就连我也认不出我写的“甲骨文”了。这时,爷爷来了,爷爷一看我写春联,便滔滔不绝地讲起写毛笔字的.要点:拿笔要准确,笔划粗细的掌握,姿势要正确等等。我听完爷爷的教导,就在纸上写了一副对联“新春纳福鹊登梅,吉日生财猪拱门“。爷爷马上给我竖起大拇指,说我进步很大,我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因为今年是猪年,我又写了一副:猪拱门如意,鸡鸣岁吉祥,表达了我对猪年的欢迎。

  除夕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贴春联,就连曾爷爷曾奶奶的房子也因为贴上了春联,而变得喜气洋洋,焕然一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吃着年夜饭,有声有笑。度过了欢乐的除夕夜。

传统节日作文 篇3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传统节日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迷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既隆重又热闹的中华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贴“福”字和挂灯笼,大街小卷都打扮的姹紫嫣红……

  到了大年三十,我们就开始帖春联和“福”字。当帖到“福”字时,我看到了妈妈把福字倒了过来,我很好奇,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到着贴“福“字呢?”妈妈笑着说:“你想想,“福”到了不就是“福“到家了吗?”“对呀!”我恍然大悟。原来春节有这么多习俗啊!

  贴完春联,我们又开始包饺子,我们分工不同,有的揉面,有的擀饺子皮,有的包饺子,香喷喷的.年夜饭也做好了。看到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又激动又兴奋。

  送走了二零一九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也会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更加努力!

传统节日作文 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包粽子、挂香囊、赛龙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赛龙舟。

  吃过早饭,阳光明媚,湛蓝湛蓝的天空犹如水晶一般。妈妈带我去阅海湖看赛龙舟,还没到湖边,远远就听见了喧天的锣鼓声。走近一看,湖边插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岸边人山人海,八条龙舟在湖面上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地准备着。只听见砰的一声,几条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在湖面上奋勇向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身穿红色衣服的鼓手们紧握鼓棒使劲敲打,步调一致地变换着节奏,水面上泛着层层波纹。看,龙船拉开了距离。我兴奋地跳起来大喊。瞬间耳边传来震耳欲聋的.加油!加油!真是热闹极了,人们完全沉浸在这欢乐中。

  这时,七号龙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船手举起双桨,向观众挥舞庆祝胜利,有的跪在龙舟上,亲吻着龙舟,感谢这条龙舟带给他们的好运,有的抱在一起,流出激动的泪水。看着他们,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成功。再看那些没有得上名次的队员,个个垂头丧气。我真想跑去安慰他们:别灰心,下次继续努力!

  这是我第一次看赛龙舟,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细细品味着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传统节日作文 篇6

  今天,我和爸爸、我的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端午节。

  我们来到家和超市,爸爸、我的妈妈去买东西了,我看见了我们班的同学季官清,我们两个在超市门口说着话,忽然发现旁边大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一个鸟蛋,但是鸟蛋已经破碎,我们心里挺难过的。

  我们来到了东营奶奶家,一看奶奶正在包粽子,我也去帮忙。我先把竹叶卷成圆筒形的,再往里面装上各种各样的馅儿,然后把粽子包成四个角,再用线把粽子捆好,放在锅里煮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传统节日作文 篇7

  话说京族三岛原是一片茫茫大海,水肥鱼美,吸引方圆百里之人前来打渔。久而久之,人船穿梭,一时繁忙无比。住在白龙岛上的蜈蚣精,知道这事后,便放出话来,过往船只无论大小,须献出一人给我食。为此,蜈蚣精经常出没附近兴风作浪,见船就打,抓人就食,严重祸及到渔民的生活生产。有一天,神仙镇海大王云游至此,化身渔民打探,获悉这一带出了只蜈蚣精,便施法将其斩为头、身、尾三段,分别变成巫头岛、山心岛、澫尾岛,亦即今天的“京族三岛”。

  京族人感怀镇海王的恩德,便用通宵达旦唱哈的方式来纪念他。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次唱哈节上,突然来了一位名为授歌实为革命者的歌仙,优美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霎时京岛成了尽情欢乐的海洋。她受到京族人民的拥戴和敬仰,大家便踊跃向她学习唱歌,后来还修建“哈亭”内设神位纪念她,每年为其唱哈。京族人无数次与浪共舞,锻炼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也沉淀了生活细节,唱哈即是浓缩性格和生活的精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每一样民族文化遗存,都是大同文化的荣幸。京族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民族,基于海洋活动的缘故,他们具有某种令人无法达到的.崇拜高度,比如开放。从越南迁来,乐于接受汉文化,在积极融合过程中,不忘特立独行,坚持自身文化建设,把共性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个性而言,比如京族文化信仰,迎海神、祭海神、坐盟、送海神,作为重要的哈节活动内容,便是这种信仰的体现。而哈亭,则是京族人的心灵圣地,承担着文化洗礼的使命。

  京族哈亭和汉族的宗祠、祠堂一样,都是祀祖、祭神的公众场所,唯一不同的是,哈亭还是京族人的娱乐场所。受汉文化影响,哈亭建筑风格有着明显深沉的中华元素。

  五行风水坐标,门前阔地,清水荷塘,古树葱郁,面朝大海。深红色的楼阁和红柱,亭角弯回,平台高筑,雕栋刻梁,远看哈亭,大展雄姿。这里便是京族人为海神和祖先而设祭祀场所,也是京族人纵情欢庆的娱乐场所。每年哈节,在哈亭观摩盛大的祭神仪式,是游客不可错过的一项关键活动。

  在哈节第一天,村民聚集哈亭,做好相关准备,等候吉时一来,举旗撑伞抬架,到海边迎神。迎神仪式讲究庄重和大气,迎神队伍各司其职,迎神过程整齐有序,鼓锣乐笛奏响一路的肃穆氛围,在海边由主事者分别向镇海大王祈祷和神架灵牌卜卦,燃放鞭炮,迎神回哈亭。开始祭海神,次日举行大祭,接下来的几天为小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