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和实践的作文

时间:2022-01-28 12:43:57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大学生创新和实践的作文2篇

  篇一:关于提高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实践报告

  一、前言

有关大学生创新和实践的作文2篇

  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纵观部分学生近年来的习作,总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学生习作题材雷同,语言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低水平徘徊,同一题材反复做文章,没有创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不高,教师“老”、“套”、“封闭”的教学思路使习作教学“了无生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解决小学习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探究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于2006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该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分组座谈,试图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有效门径。

  二、基本情况

  1、调查目标

  (1)了解师生对习作的认识和态度;

  (2)探究小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多角度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3)教师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方法等;

  (4)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诸多因素。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的内容、体裁以及影响学生习作的显性问题等。问卷调查在度假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进行,共发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达98.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师生座谈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分组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学生习作的兴趣、内容,还有教师习作教学的常规手段、方法以及师生对习作的认识、态度等,座谈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材料,为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数据。

  三、情况分析与体会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参照两次师生座谈,我发现,通过近年来“创新习作教学研究”,学生习作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习作教学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调查显示, 认为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45.1%,得益于写作技巧的占27.8%,得益于生活阅历的占29.3%。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创新习作教学打破了传统“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彻底打破,创新习作教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创新习作教学研究”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明显滞后,亟待完善。

  (1)教师缺乏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 调查发现,教师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教师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写,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写。绝大多数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和要求,面对诸多束缚,对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调查显示,多数习作指导课都是按照“审题――立意――范例――拟订提纲――起草”的程序进行所谓的作前指导。这种“块状”结构的作文指导僵化呆板,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可言,从而导致学生构思时处于“呆滞”、无话可说的状态。

  (2)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束缚了师生习作教和学的自主意识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不少习作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不能与习作有机整合,教师想指导、学生想练写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严重挫伤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守旧意识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的“无病呻吟”、“个性丧失”。调查显示,有着不同个性、情感、意志、爱好的许许多多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保持着相同的倾向性;学生习作中所描绘的事物、生活并不是他原本生活形态加以概括的“典型”,作文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缺乏“真情实感”。

  (3)交际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训练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新兴事物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作用“心知肚明”,但却很难实实在在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情境化”的生活舞台。因为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似乎效果又不太明显。况且,课堂上热热闹闹,学校领导、同事说不定还会“另眼相看”!何必为难自己呢?诸多心态,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苍白无力”,口语交际训练课也就自然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学生“说”尚且如此,何谈“写”呢? 传统作文教学理论认为,“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事;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文是着重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形式。”而《语文课程标准》却赋予了作文全新的意义和内涵:作文教学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语文教学要敢于打破学科本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当今的作文教学应首先变封闭为开放,实施“开放课程――开放指导――开放思维――开放模仿――开放评改――开放结果”一体化的、动态的、系统的和人本主义的立体化管理。尤其应在“‘作中指导’的过程中强化动态管理,指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先说后写,采用启发、筛选、调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已经构思好的材料进行内化,形成形象,再将内化了的形象用语言进行强化,防止那种用现成的篇章结构限制生动活泼的自然表达、压抑学生独创性的弊端产生。对那些一动笔就咬笔杆的,或在起草中卡壳的学生,还要开小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点”。我在创新作文教学中,着重采取了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与水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增加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素材、学生个体最想写的素材,相对提高习作的随机性。在习作计划之外的诸如自然万象、社会生活、科技新事、偶发现象等等,一旦出现,捕捉到这些鲜活的素材,教师要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练笔。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习作课,加强不同学段习作体裁的侧重点的训练,注意谋篇布局的创新和语言个性化的锤炼等。

  2、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习作不是观察材料的简单复现,它需要经过思维的“筛选”、“过滤”,进行立意、选材、布局、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小学阶段的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只要达到练的效果即可。小学生习作重在鼓励自由写,有创意地写,不要在中心问题上苛求太多。为文开头结尾过渡,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时不能模式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跳出思维的定势圈,写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习作中的模仿是以学生广泛的阅读为前提的,集各家语言之长,进行吸收、内化、表达,但模仿仅仅是一种手段,要力求仿中有创。

  3、重视习惯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每写完1篇稿子,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自改的习惯,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可加圈加“星”,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创意的精彩之处,让学生首先感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修改,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在文稿上做上记号,或直接提出进行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教师修改习作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发现普遍性问题要作详细记载。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句创造性的闪光语言,要大加赞赏;同一学生,纵向比显著进步了,同样要充分肯定。“实际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 此外,对于学生的习作成果不能“束之高搁”,可以通过办报、投稿、集集和呈送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宣传,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习作的创新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1、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东西可写,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写作素材。其实,这是学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观察和用心积蓄所致。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

  2、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仅占3.7%,而偶尔写的却高达84.2%,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太马虎”。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积蓄”的过程,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焉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岂不真是“神”了!

  3、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

  篇二: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显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学生的才干,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作文是一种情感、思想、创意的外化,是用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看法、态度及希望。学生作文就是把学习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但是,学生长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常感到无话可话。据的网上调查,

  道应该写什么而害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

  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阅读文化,考察历史,用心灵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沟通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空。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

  用和认识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

  来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沟通作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实践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么把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联系在一起,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呢?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积累:

  学生要围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开展活动,首先需要对问题和主题本身占有一定的文献资料,对问题本身具有初步的认识。收集有关活动主题的文献资料,动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和深度体验。

  往往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类,深对主体活动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事物的体验。为了开展“新洲河调查研究”

  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新洲河走一走,看一看,初步感知新洲河的现状,查找有关文字资料,了解新洲河过去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样子?议一议你能为新洲河做些什么呢?对于治理新洲河你有什么好建议?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发现有些地方出现了黑藻,吹来的河风夹杂着一些难闻的腥味、臭味”“以前新洲河的水可清澈了。他们淘米、洗菜都在湖中,口渴了,舀了一勺水直接饮用。”“从《深圳商报》上得知:由市、区共同投资行改造。”“从福田区环保局(电话访谈)得知:新洲河污染治理是市政府治理特区内河流的第一仗。”学生通过查询、访谈、剪报等方式,对新州河的过去、现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新州河的污染情况及其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点击奥运”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搜集奥运会的有关历史资料和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及获奖情况,国争光的故事,谈谈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况。学生在老师、父母、亲友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开始剪报、制作信息卡片、设计资料夹等,不仅亲历了奥运会的历史,感受了奥运的精神,而且学会了积累材料,学会调查、考察、文献收集、网上搜寻等方法,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逐步学习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学会了收集材料、积累材料,学会了分析和处理信息,建立起丰富的素材库,作文有了丰富的素材,有了米下锅,备丰盛的精神大餐了。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收集、选择、组织信息的能力也是作文能力的主55.736%人是因为不知从繁重的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在反思中是学生展开主题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加,我们要求学3000多万元,对新洲河进为就可以准” 作文训练是各科知识综合运有趣的内容。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有利于所以,说说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要部分。当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时候,当数字化生存作为人的生存的主要方式时,网络时代的公民,其写作能力的标志之一就是处理信息了。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观察、体验、思考,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认识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其中观察在整个活动中十分重要,它是解决问题和形成能力的基础。比如开展“美在田间”活动,让学生去实践基地调查、听基地辅导老师的介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樱桃小番茄的品种和它们的特点,搜集不同品种的樱桃小番茄的图片,让同学描述它的外形、生长习性、果实的特点、营养价值等,并以“我知道的樱桃小番茄”为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它们进行描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种植,了解樱桃小番茄的.生长过程,及时写好观察日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应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发现樱桃小番茄的变化,而且要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多种角度观察对象,远观、近察,上俯、下仰,前看、后望,总体把握,局部端详,逐步做到灵活变化观察角度,细致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做到认真、细致,不得忽视任何细节,边观察边揣摩,把观察和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及时把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养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在观察樱桃小番茄的生长过程时,还应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标,持之以恒。显然活动本身需要观察的参与,活动的效果和观察的细致直接相关,只有在活动中不断训练观察能力,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观察的才能,才能确保活动收到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突出让学生获得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在获得体验的同时,懂得自尊、自信,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与判断的能力以及迎接挑战、敢于创新的勇气,能在改变和完善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它打破了以往的预设和灌输,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自我生成的兴趣、主题、形式、内容等,注重学生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学生以此作文往往性情所至,率真朴实。学生在进行新洲河的调查中发现,往日清澈见底的新洲河,再也看不到了,各类生活垃圾和化工厂等排放的工业废水,使小河变黑了,变臭了。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以童话的形式,写下了《小鱼历险记》、《寻找绿色》、《哭泣的小河》等。一学生在《我的痛苦》一文中写道: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小鱼,在河里到处找我的家。我游啊游啊,突然,前面漆黑一片。我又往前游。前面是一片绿色。我好害怕,又往前游。前面一处金黄。我急得大叫:“妈妈,妈妈,你在哪儿呀,我找不到家了,快来救救我吧!”天哪,为什么会样?为什么呀?原来,这里的河水是清澈见底,连水中的水藻都看得清清楚楚。可现在呢,到处是黑乎乎的。突然,我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孩子,也许我们只能在阴曹地府才能想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着急:“妈妈,不会的!不会的!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唉,这都是人类造的孽啊!把这水污染了。这让我们怎么活呀?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吃掉我们!”妈妈的声音消失了,我不住地拍打着鱼鳍,大喊:“人类啊,快救救我吧!”话刚说完,我就晕了过去。

  有了实践,有了体验,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敏感,他们对生活的认识逐步深入,他们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所以他们有很多的活想说,所以,在他们的文章中体现出了很多的童真、童趣,有效的避免了小学作文“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空”(内容空洞,不具体)、“抄”(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的现象。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与反思,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

  刻的思考,通过反思,使学生真正受益,既掌握一定的文本知识,又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升思维的品质,提高表达能力。在“小鬼当家”的活动中,学生回家后利用双修日纷纷买菜烧菜,打扫屋子,洗衣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尝到了生活的乐趣,学生在文章中写到:“今天上午,我在家里做饭。我先切好笋,然后下锅,我刚把笋放到油锅里,就吓得浑身发抖,这时候妈妈走过来说:‘不用怕,人离锅子远一点就行了。’我一听明白了,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果然有用。烧好了饭,做好了菜。我就高兴地吃起饭来,我觉得比平时的饭要好吃多了。”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社会,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关于《学生自主权利》的调查研究”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我多想上上网,玩玩泡泡堂。再去中国图书馆看看中国的五千年历史。然后上上QQ,与好朋友聊天,发送贺卡。下午再去和同学打打羽毛球,骑骑单车。”有人认为作文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当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心里话付诸文字的时候,当有一天你的思想变成铅字的时候,你是否深深感受到心底的快乐?是啊,这就是写作的乐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你爱它的时候,它就乖乖听你的话了。没有思考就没有文章,美国佛罗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只有学会思考,学会认识生活,才能更好的写出生活的丰富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活动中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社会,对整个人类的关爱情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内容,训练了能力。而作文作为一种工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马正平指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就是学会革新与创造。而获得这一有效途径的方法就是“学习通过写作!”“研究通过写作!”“创造通过写作!”“生产通过写作!”即通过写作来促进学习,通过写作来促进研究,通过写作来促进革新与创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就是把作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为兴趣而作,为交际而作,为实践而作,为探究而作,为实用而作,把作文当成学习的工具,当成活动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