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

时间:2023-08-15 13:36:27 创新 我要投稿

创新作文大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作文大全(8篇)

创新作文 篇1

  没有那条泥泞的路,怎么会有会当凌绝顶的壮志豪情?没有那一次的勇敢创新,怎么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奇景?

  晨风,微凉,轻柔地掠过发梢。一行人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最终到达山城远近闻名休闲圣地——宝山。踏上新修的木板路,嗅着那独属于大自然的芬芳幽香,精力充沛的我们向山顶进发。我一路小跑,浑然不知,后面的路途是多么遥远与曲折。

  “哎,不想往上走了!”精力充沛的我终究被打回原形,赖在观景台的石头上坐着。爸爸瞟了我一眼,继而张开了嘴:“走,带你走一次小路——便捷,但有危险。”听了这话,我立刻蹦起来,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尾随爸爸冲上小径。

  虽说是小径,可只容得下两人前行。小径一边是陡峭的山,依晰可见几棵树的踪影,一边是深渊。我有些心慌,开始下意识寻找起父亲,却撞了他那深邃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我:想办法!前行!我定定神,脑海高速转动,无数种方式从脑际飞过,却始终不实用。我又往望了望父亲,他双眸中闪烁的执着,依然在告诉我:想办法!前行!此刻,一个姿势迅速闪现在我的眼前——如犬科动物匍匐前进。我咬咬唇,望望小径边的万丈深渊,慢慢俯下身子,伸出手抓住地面,双脚同时发力,如一条猎豹般,在小路间敏捷的前行,蹿到一颗粗壮的枝干旁,用力一推,身体顺势从树边绕过,并且助力前冲,正当一切都如幻想中那么顺利时,突然,脚尖被一个突起的树根绊倒,身体径直扑向了一片树叶覆盖的草堆中,我用脚使劲地撑着。说时迟,那时快,我双手像犬科动物般,猛扎进泥土里,安全通过。来到小径另一头,此刻,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奇景在我心间荡漾。我深吸一口山间的'新鲜空气,与父亲的目光相遇,父亲的双眸此刻又多一份赞赏,似乎在告诉我:遇到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你的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便从我的手边溜走。但当我再次立于宝山之颠远眺,父亲的话依旧在我的心间历久弥新……

创新作文 篇2

  一、“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作文教学把教与学的关系界定在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上,后来发展为教师发问、学生回答。两者原则上虽说都是面向全体学生,实际情况却不然。前者不看对象,不辨差异,把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后者面对部分,注重个别,以偏概全,翻来覆去提问的就是那几个学生,根本没有面对全体学生的意识。要想面对全体学生,只有实行学生讨论质疑、教师点拨诱导的课堂教学机制。讨论分组,优、中、差生合理搭配,形成班级教学的“异质组合”.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都有向别人学习的可能。讨论后的质疑,学生提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答疑,每个人都有问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获得解答。这样,个体促群体,群体推个体,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二、“讨论”必须有严密、条理的组织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不能采取放羊的方法,应有严格的组织。学生或集中,或分散,或分组,或分片,但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安排。一般说来,四人一组为最好。四人一组,每组有固定的发言人,一个问题一般由小组的主体发言人回答,小组的其他发言人补充,老师因势利导,相机点拨。此种分组借鉴了国外分组教学的“异质组合”方式,形成了班级教学的异质组合,优、中、差合理搭配,既有助于讨论氛围的形成,也有助于问题的探究解决。

  三、“讨论”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引导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任何改革如果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学会生存》)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现实,我们应当把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有些学生生性腼腆,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勇气;有些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应看到其优点,给予肯定、表扬;有些学生活泼好动,发言踊跃,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其带动全班学生。教师应明确一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讨论”要求教师备课必须充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说得有道理,想让学生讨论得有力、有序、有效,教师课下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只有备课时做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课上才能应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把对学生思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融为一体,才能巧妙点拨,使学生的讨论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离开了教师的精心备课,课堂讨论则会变得无序、混乱、粗浅、低效,以致流于形式,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重视信息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的过程虽然依赖于学习者自我调控。但对中学生来说,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及时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比如,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可利用视频展示台,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积累的生字词,写出阅读名著、阅读报纸的读后感、心得等。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责任,而批改作文则是教师的责任。其实不然,作文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映。独立完成的作文是自主作文的一部分,而自我批改则是学生自我调控的基础,在自我批改的过程中,学生要辨析正误,其实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复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批改。作文写好以后,先让学生对作文进行批改,同学间相互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教师适当抽查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选材、自我构思、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俘虏”“机器”、教师的“仆人”、知识的“奴隶”.教师应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展翅翱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来扮演作文活动中的主角。学生学会了自主作文,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才会有所作为。

创新作文 篇3

  1、商鞅变法强秦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

  商鞅后来虽被守旧的反动势力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2、鲁迅剪辫明志

  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外国人面前洗刷耻辱的决心。并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琴纳试种牛痘

  1796年,美国人琴纳试种牛痘获得成功。猖獗于世的可怕的`传染——天花。终于有了克星。

  但要推广这种疗法却遇到重重阻力。英国皇家医学杂志拒绝刊登琴纳的论文。有人散布谣言:“种牛痘,人头上会长出牛角,身上长出牛毛,会发出牛的叫声。”对琴纳进行人身攻击。

  琴纳不怕威胁,勇敢捍卫科学真理。自费刊印自己的论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接种牛痘战胜天花的预防医疗活动,迅速在全世界展开,新事物终于战胜了旧观念。

创新作文 篇4

  春秋时期,鲁班在山间砍柴。六月天气,骄阳似火,鲁班才劈下几刀,汗水就已经湿透了衣裳。他一抹头上的汗水,提起水壶,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壶水顺着他的胡子流淌下来。

  他坐到了树阴下,看着面前已被砍了数刀却仍然不倒的大树,鲁班顿时感觉十分怅然。我顶着烈日,在这儿干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你对得起我吗?

  他愤怒了,随手抓走一把草向树扔去,当他准备抓第二把草时,一阵刺痛从手中传来,鲁班本能地低下头看看手掌,一处又细又长的伤口正躺在手掌上,一旁还有一株蘸着鲜血的小草。

  草叶不是柔软的吗?这草怎么这么锋利?我手上的茧子像铁板一样厚,它怎么能划伤我的手指呢?鲁班趴下身子,睁大眼睛,像只癞蛤蟆一样,一动不动地观察着这株小草。小草的叶子很软,所不同的`是,小草的叶子边缘有着起伏的尖齿。鲁班慢慢伸一只手指过去,轻轻划了一下,长茧的手指又出现一道口子。鲁班心想,柔软的草叶有了这些尖齿,就能割伤我的手指,如果铁片上有了这些尖齿,用它来伐树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吧!一瞬间,鲁班感觉创新向他发出了呼唤。

  他完全忘记了手上的疼痛,疯了似的飞奔下山,他一边挥着那只流血的手,一边大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的身后除了脚印外,还留下了不少的血迹和路人们惊慌的表情。

  回到家中,鲁班也不包扎伤口,直接冲进整洁的工具室,他拿起工具刀,开始切木料,然后又马不停蹄地铸造出了带锯齿的铁片。额头上的汗水如雨点一样滴下来,面部被蚊子叮咬出的地方奇痒,以及伤口上难以忍受的疼痛,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创新正在呼唤他,他不敢怠慢,也不想怠慢,他不想让心中的灵感溜走。他正随着自己的心意忙碌,手臂抡着锤子,不断地上下捶打,粗壮手臂上的青筋和血管全都隐隐出现。

  累了,他停了一下,他眼前不禁浮现出了一幅画面:每个樵夫手里都握着新工具,天气十分晴朗,樵夫们面带微笑,用鲁班发明的新工具来回拉着,一棵棵大树倒下,变成了新房,变成了桌椅,变成了木船。看到这些画面,鲁班更加努力地干了起来。

  他一刻不停地忙着,忙到了半夜子时,终于将新工具做出来了。他紧握着手中的东西,将它放在月光下仔细打量,像父亲打量自己的孩子。木质握把在月光下十分平静,带着尖齿的刀刃更是在月光下露出锋芒,好像正在问自己,为何不去试试呢?

  鲁班走到屋外,来到一棵大树下,将这件新发明来回拉扯,很快,大树就倒了下去,露出平整的年轮。鲁班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激动,令他感觉不到疲倦。他抬起头,望着夜空的明月与星辰:“你向我发出了呼唤,我也实现了你的呼唤。”

  生活中,创新的呼唤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创造,你也可以成为第二个鲁班。

创新作文 篇5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去,使“教”与“写”紧密结合。

  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才愿意写、想写,才会勤观察、勤动笔。如果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任何好的方法指导都徒劳。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任何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才能有效果。刚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及社会阅历各异,故应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训练,题目、体裁、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学生做他们想做的,说他们想说的,语言表达上,要求不宜过高。教师批改时,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其中挑出相对于某一方面的“成功”给予更定,鼓励他们的上进。对学生的作文不足的地方,以委婉、商榷的口吻予以引导。这样,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在写作上有很好的发展。把阅读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学生学习完 “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后,我问学生“作者把小兴安岭的景色写得美不美呢?”学生答:“美”。我接着问:“作者为什么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学生答:“是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好,那你想不想按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呢?”学生高兴的说:“愿意。”这样利用有代表性的课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二、让学生充分利用五种感官,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序地观察;

  (3)抓住重点观察;

  (4)用多种感官观察;

  (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方面。

  教学中,经常发现那些平时注意观察,对周围事物注意多听、多看、多想的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具体、真实,而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作文时缺乏材料,就只能从《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参考书中寻找材料,生搬硬套。因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请一位学生回避以下,在课上突然提问:谁能告诉我某某同学到哪里去了?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又问:他今天的穿着打扮是怎样的?这时一部分学生愣住了,回答也各不相同。我再追问:你知道他在各个方面有什么特点?经过一番议论,请出那位学生作对照,然后指导怎样写一个同学,指出观察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学生观察描写一位同学。在讲评课上,指名学生读作文,其他同学猜是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有内容可写。每次作文前,我都预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挖掘身边的材料,以练笔的形式写成小片断。作文时,学生就觉得有话可写,写作文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学生都能成为会看、敢想、能写的“小作家”。

  三、巧妙地引导,鼓励学生讲真话,把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

  学生作文为什么“假、大、空”?我觉得这可能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出题--讲解--作文”,甚至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操”式的方法,把什么人物描写、气候描写以及特定的事件叙述搞成范本,然后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也就无怪乎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了。

  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物质文明发达、信息通讯渠道十分通畅的今天,即使是在农村,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了解万千社会。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话、实话、自己话。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们的课外表现。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迪加奥特曼》,多么渴望着自己也有奥特曼那样的本领;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游的感受时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妈妈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如果把他们随口说出的话记录下来,就应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为了创新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首先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由老师命题的教学模式,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其次,很多时候我只提出小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题目进行习作。比如每周星期五下午,我布置了作文题,就是星期天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没有规定具体的事情,让他们做什么就写什么。结果有的孩子写帮助妈妈洗衣服,有的孩子写自己做饭,也有的孩子写了走亲戚等,基本上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最后是有时候根据学生的要求,我给孩子们出了多个题目让他们选择。这样的作文题目刚写出来,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各自说出来自己喜欢的题目的.理由,写起来也就十分顺手。

  四、作文评改方式人性化,鼓励学生自评,教师讲评要热情鼓励。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例如在学完《金奖章》(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让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童话故事。首先,小组内的四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组内成员说说每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某同学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受到教育和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某同学哪个句子写的好,哪个标点用的不对。这时教师要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这种形式的评议可以使同学们取长补短,使那些容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同学相得益彰,既学到了别人作文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在欣赏中学习,学习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修改,还可以把修改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朗读,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种方式简便快捷、讲究效率。

  由此可见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教师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干舌燥的讲述生动有效的多。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引导积累素材和自我修改,注重习作讲评,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

创新作文 篇6

  创新是遨游人生的翅膀;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基石;创新是民族傲然的资本;创新新个人成就的秘密武器。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创新。在战国时,赵国因地处北方,少数民族频频侵扰边境,即使赵军奋不顾身反击,却屡战屡败。面对如此困境,赵武灵王没有怨天尤人,归咎部下,而是冷静分析战败的真正原因。后来他发现赵国战士身上所穿的是长袖长袍,还乘车作战,行动很不方便。于是他力排众议,对军队裝备和服饰进行大刀阔爷的改革。他带头穿胡服,学习骑射,变车战为骑战。自此,赵军的战斗力日益增强,当敌人再次侵犯时,赵军却百战百胜,敌人再也不敢来侵犯了。赵国从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变成了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之所以能由弱转盛,那是赵武灵王敢于创新,创新适合当时的一套装备;那是赵武灵王深知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如果赵武灵王没有即时发现战败之因,而又没有立即创新改革,那么赵国怎么能由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发展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强国呢?如果没有创新,或许赵国早已踏上亡国之路了。

  由此可鉴,创新紧密连接着一个国家兴衰的'命脉,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就必须要适时创新。创新对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更为重要,尤其是生活在这种终身学习,创新的时代里。

  对于国家,个人来说,如果不创新,那么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个国家如果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得挨打。一个人如果不创新,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创新吧!为的自己的宏图前程,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创新作文 篇7

  用心写作文,写中练创新

  还记得上次写作文开始时同学们的表现,一听说是让写写景作文,有同学就皱起眉头,嘴里嘟囔着:“不好写。”

  “作文还分好写与不好写?”我故作吃惊地问,“什么样儿的好写呢?”

  “这没写过,不知怎样写。”坐在第一排的丹尽管是小声在说,还是被我听到了。

  “是不是以前写过的就是好写的,没写过的就无穷下笔了?那要是这样的话,写个《我的妈妈》肯定都有内容可写。可每次都写这,相信你也会烦的,再说了,书面表达能力不是从一篇文章中练出来的,而是从多篇文章、多种文章中练出来的。如果你觉得没写过的就是不好写的,就不鼓励自己努力去写好,那你肯定就会写不好。要提醒自己时刻接受挑战,不能老沿着走过的路走,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都会有话说,而且要努力把话说好。不光写作文要创新,生活中事事时时都要想到创新。”或许是我的话说得滔滔不绝,也或许是同学们听懂了里面的意思,觉得不应该对作文题目戴有色眼镜,总之,教室里不再有声音了,于是我开始了作前的指导,也发觉同学们听得是很认真。

  今天批改完作文,总体来说不错。基本能按照提示的去写,而且写景不再是单调的树叶呀、树林呀怎么的,会加上想象,也会运用虚实结合、浓淡结合、动静结合、景情结合了,而且是浑然一体,不着痕迹。虽然也有个别同学仍然对自己是信心不足,胡乱应付作业,但也掩盖不住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认真。表扬的话不多说,把美的文章给大家展示出来吧: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亚丹)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小树林,那是我无忧无虑的地方,是我心中的天堂——它是我开心的地方,是我心灵的寄托。

  漫步到小树林旁,我感觉这里的空气如此清新,扑面而来是那么爽!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那是一种清爽、畅快的感觉。看,树叶在微风的拨动下,变得如此活泼、快乐婆娑的姿态,好像是在向我招手,欢迎我到它家来做客。

  走进小树林,整个都是绿的世界:草是绿的,树是绿的,映得天空好像也成了绿的,我身陷其中,仿佛我也成了绿的了。我眼中树叶的绿是那么饱满滋润,好像要把一冬积蓄的力量都展现出来似的,我眼中的树叶又是那么的新奇,你瞧,它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摇头探脑,好像在互相交流着自己感到的奇妙……

  坐在草地上,甚至可以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那绿色的天空,让我的思绪飞翔……听着鸟儿的欢快鸣声,看着大自然创造的这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树、一叶都是那么的美丽,这美丽融入到了我的骨子里……我陶醉了,我似乎在这绿的世界中奔跑,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任我的思绪飘飞,任我的幻想驰骋!

  离我家不远的小树林,一道朴实又多姿的`风景线,欢迎朋友的光临,相信你会有更美妙的感受在其中。

  这篇文章把景情自然融合,而且大胆放开了自己的思维,把小树林的景物想象成了自由的生命,自己在那里得到了生命的洗涤,心灵的升华,美景很美,真情很自然流露,没有造作之感,这是亚丹用心在写文章,所以,用心的地方最能打动人,相信会给别的同学带来一些启示,当然,还有好几个写得比较好的,或是描景详细逼真,或是真情自然流露,或是注意了写作方法,做到了几个结合,总之都有所取之处,也都是用心在写文章,他们分别是:亚倩、静丽、利萍、雪茹、张莹、梦旗、梦迪、素丽等,通过这些优秀文章的读取,相信同学们也会明白这个道理:用心写出的文字最能吸引人,也最能打动人。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尝试是创新的关键,生活中是这样,作文中也是这样,不能老停留在曾经写过的框框中,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更要敢于向自己发起挑战:没做过的事情,不但要做,还要努力做好。如果能从写作文中开始训练自己,相信生活中也应该是很优秀的,同学们,请努力用心写作文,也让自己在写中锻炼创新能力!

创新作文 篇8

  创新就是“创造出新花样”,而在当今,却有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功能。

  先放小目光,看看我们如今的学校。语文最重要的部分是作文,作文常考的是议论文。于是乎,语文老师开始一天到晚给学生们灌输提纲,什么“提出问题”;什么“分析问题”;什么“解决问题”……还说这是考试的得分点。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只按这样做,而不尝试其它的方法了。老师阅卷时,也就没有百花齐放的快感了。

  我们写议论文只是为了考试吗?所以上科学课、作文课时,有别的想法的孩子少之又少,因为“试卷”不“允许”,所以连“试试”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创新”了。

  也许你会反驳:作文有的孩子不会写才这么教他们。既然这样,好的,再看阅读题。

  除了作文,阅读本来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第二种题目。可现在各种答案已经被框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必须按这样回答,不然扣分,扣完为止。还有最后看似是“写写你的看法”之类的题。有一次做一道关于作者写爱鸟的阅读题,我们班有个同学在最后一道“鸟好不好看”的题上栽跟头,他回答:“鸟不好看”,结果分数全扣光了。

  其实那鸟确实长得不能算好看,可作者认为好看,你必须说好看,否则分数全扣光了,一分别留。

  瞧瞧,连个我认为最自由的阅读题都必须按作者的意愿来做题,到最后脑子还是我们自己的'吗?

  中考完后,大多数中学生心已经死板化了,学会墨守成规,这个就是这个,那个就是那个,这道阅读题只能用这个公式,那篇议论文只能使用那个提纲。他们心里只有标准答案。

  这就是现代教育死板化的悲剧。而操控这一切的,便是那骇人的分数。大胆提问,勇于创新。这简单的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又有多少规矩限制着他们呢?

  教育制度我们很难改变,我们可以试着改变我们自己。从一切小小的地方,来成就创新的自我。当创新终于有一天大众化时,一切才都不是问题。

【创新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创新的作文:创新成功01-27

有关创新的作文:懂得创新01-27

创新,创新作文09-23

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创新01-29

「关于创新的作文」创新·超越01-27

关于创新的作文:插上创新的翅膀01-27

关于创新的作文:勇于创新01-27

关于创新的作文:我们需要创新01-26

关于创新的作文:创新无止境01-27

创新的力量创新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