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时间:2023-05-26 09:44:04 松涛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导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语故事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读 音】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给人强加罪名。

  【典出】《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人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故事】公元前651年,深秋之际,晋献公病逝。晋国正卿荀息辅佐骊姬之子奚齐即位,做了晋君。里克不服,找荀息商量,他说:“君杀正而立不正,废长而立幼,这怎么能说对呢?我愿与你共谋另立新君。”荀息对里克说:“先君将幼子奚齐托付与我,我不能食言,我只知有奚齐,不知有他人。”里克知其不能与己同谋,便收买了一位大力士,身着侍卫服饰,混杂于守灵士兵之间,趁机杀死了幼主奚齐。荀息又立骊姬之妹少姬之子卓子为君,里克又指使人杀死了卓子和荀息。这就是历史上所写的,里克杀死了两君一大夫。这时,晋国国内无主。

  里克派人去狄迎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说:“我父活着我没尽孝,现在死了尸骨未寒,我却回去做他的江山,我怕天下人耻笑,你们还是另立他人吧!”而晋公子夷吾,在梁国得到这一消息,一面派使者后赂强秦,一面又修书许愿于国内主政的晋大夫。他把河西(黄河西岸)之地(一说五城、一说七城)许给了秦穆公,把汾邑(今山西河津等地)许给了晋大夫里克,取得了国内外势力的支持。于是,秦穆公发兵送夷吾入晋,里克偕众大臣也迎接夷吾回晋。这样,夷吾就做了晋君,史称晋惠公。

  惠公是个背信弃义的家伙,他一登上王位,就自食其言。秦国派大将公孙枝到绛都,索取惠公许愿的河西五城之地。惠公则翻脸不认账,赖着脸皮说:“土地是祖宗留下的,怎能轻易送给别国呢?”里克说:“庶人都知道一诺千金,国王许诺不还,哪怎么能立国呢?”惠公的亲身大夫郤芮听了厉声喝道:“里克,你哪里是为秦国争地,分明是向主公讨要你那一百万亩封地!”里克又想说话,大夫邳郑怕这样争下去里克要吃亏,就给里克使了个眼色,里克也就有话只能往肚子里咽了。

  结果,惠公没有给秦国河西之地,也没有给里克兑现赐封汾邑之地。惠公不给里克赐封地事小,还要加害于里克那就成其为大事了。他害怕重耳在外,里克会发生内变,就派大夫郤芮去刺杀里克。郤芮和里克早就是冤家对头,一接到惠公要他去围杀里克的诏命,便披挂上阵,带上兵马,迅速包围了里克住宅。他在高处大喊:“晋公诏命:‘没有里克,晋君难立,这是功劳。但里克连杀两君一臣,罪不容赦。君不敢以私利废大义。’里克快自刎吧!免得我亲自动手......”里克据理反驳说:“我不杀奚齐、卓子,惠公怎能做国君呢?真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说完,便拔出宝剑自刎,含恨而去!后人遂把他的“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演绎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拓展: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

  1.开卷有益

  【释义】“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 益,朕不以为劳也”。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 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 疲劳。”

  2.安居乐业

  【释义】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3.爱屋及屋

  【释义】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故事】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4.安然无恙

  【释义】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5.八仙过海

  【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故事】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成语故事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相关文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成语故事03-25

关于晋文公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08-13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贬义词吗01-27

成语故事之涸辙之鲋08-07

成语故事之南辕北辙08-07

成语故事之品行08-08

成语故事之开诚布公08-09

成语故事之狐假虎威08-08

生而知之的成语故事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