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08 10:45:3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篇1

  成语含义

  借箸代筹(jiè zhù dài chóu)

  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示例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七回:“~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成语典故

  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亦可称之为"张良借箸"。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

  后来,明朝的刘基(字伯温)曾有诗形容这一情节。朱元璋问刘基:"能诗乎?"刘答:"儒者末事,何谓不能?"时朱元璋正在进餐,便指面前的斑竹箸(筷子)令刘赋诗。刘即席口占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皱眉不悦道:"秀才气味。"待后两句一出:"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候一借间!"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诗,大喜。

  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篇2

  【拼音】

  jiè zhù dài chóu

  【出处】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七回:“~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详细释义】

  箸:筷子。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用法 作谓语;指代人出主意

  押韵词 付诸东流、仕女班头、梦寐魂求、勇退激流、鼷鼠食牛、甘处下流、救寒莫如重裘、轩鹤冠猴、砥柱中流、刺股悬头......

  【故事】

  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亦可称之为“张良借箸”。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后来,明朝的刘基(字伯温)曾有诗形容这一情节。朱元璋问刘基:“能诗乎?”刘答:“儒者末事,何谓不能?”时朱元璋正在进餐,便指面前的斑竹箸(筷子)令刘赋诗。刘即席口占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皱眉不悦道:“秀才气味。”待后两句一出:“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

【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06-07

成语故事精选09-01

成语故事精选10-11

经典的成语故事06-07

经典成语故事06-07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06-07

成语故事12-17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移风易俗11-12

四字成语故事天罗地网成语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