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

时间:2021-03-28 10:15:09 1000字 我要投稿

冬至的作文1000字(通用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00字(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至的作文1000字(通用14篇)

  冬至的作文1

  先说大多数人自诩为“城里人扫墓”的所谓正统的清明节,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月5日。

  清明时期正值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春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气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定义清明词意的来源,而且很多历史上很多诗歌也有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述,所以这个节日的天气是不固定的。同时,清明,是传统的农耕季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基本上是没有闲暇去放弃农耕播种的好时节,而去祭扫先人的坟墓,去做所谓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无聊诗句。不过在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一般认为,扫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时扫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如隋唐时期,人多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大的寒食节扫墓。后来,寒食扫墓逐渐改在清明,寒食这个节日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了。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己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但是,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寓“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所以对于古代汉人清明扫墓的来源比较难于有可靠的论据,倒是不排除其他游牧异族在统治北方后推行此习惯或者当政的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强行推行而有此。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日记最适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适合来祭奠先人。中国所谓的正为阳,反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其实颇有道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

  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学会了做汤圆,懂得了更多知识,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冬至的作文2

  “快快,该放鞭炮了。”

  “快快,菜转备好了没?”

  “快快,拿上纸钱出门啦!”

  这是什么节日,如此热闹,急忙。没错,就是我的家乡合肥的节日冬至。

  冬至的习俗有吃饺子,扫墓和赠花鞋。关于这吃饺子,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人们都知道,北方人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冬至这天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就会冻掉耳朵哩。虽然说这是一个传说,但慢慢地,吃饺子就成为了一个习俗。

  瞧,这天还没亮透,东方才刚刚露出鱼肚白,爷爷奶奶就把大家像赶鸭子似的赶下了床,一起帮忙包饺子。嘿,正合我意,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吃掉那些美味可口的饺子了。

  桌子上有肉馅,菜馅,虾仁馅,蘑菇馅等等,就像是一个饺子铺。我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馅儿,垂涎欲滴,心想:等一会儿包好了饺子,我一定要多吃几个,肉馅五个,菜馅五个~哈哈,饺子都是我的啦。想着想着,口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肚子也十分配合地“凑起了乐章”。妈妈看我那副馋样儿,又好气,又好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叹了一声气后说:“小谗猫,还不来帮忙,竟在那做白日梦呢。”我这才回过神来,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大人们看我那小样儿,都捧腹大笑起来。

  我看到了爸爸的手法,是那娴熟,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干净利落,便跟着学了起来。没想到我这东施效颦上来就垮了,想学爸爸那潇洒的动作,没想到包得太快,却被我这个初学者弄破了,我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这个小细节被爸爸敏捷地捕捉到了,他鼓励着我:“继续加油啊!”我听了爸爸这句话,瞬间来了劲,嗯,我一定可以,往事开头难啊,再说,我还想吃到自己包的饺子呢。我在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成功的种子,等待着它慢慢发芽。说干就干,一个没包成功,那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四个,直到成功为止!渐渐地我的手法真可谓是炉火纯青,都可以和爸爸媲美!我很是满意,自豪感油然而生,越干越有劲,包了许多饺子呢!

  大团圆饺子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吃完了,扫墓小分队又该出发啦!

  我们来到已逝亲人的墓地前,要先放爆竹,然后摆好饭菜,爷爷拿起酒,把酒倒在了墓碑前。我弯下了腰,拿起锄头,为亲人的墓碑除草,哎,“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扫墓的过程一气合成,大家都不苟言笑。

  最后,到了我最爱的时候了!冬至赠花鞋。奶奶拿出了花鞋,我仿佛看到了了眼神不好的奶奶坐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的绣着花鞋。我的眼睛上蒙了一层眼泪。

  快,让我们一起聆听那冬至的尾声:“快,快,该出门啦!”

  冬至的作文3

  南国的冬至时节,便是风与雨的相聚,是孤独与家的团圆。冬至,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代替了难以言表的温暖。

  踩着雨洼,听着雨点拍在伞边,背着略重的行囊,寻找回家的路。车水马龙之间,我长叹一口气。热烟于空气中漂游,瞳孔聚焦着空中密布的雨珠,恍惚间竟以为是汤圆下锅。于是,我的心底又泛起微微期待。

  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家门。温暖的黄色灯光瞬间充盈着整颗心。我赶忙从沉重的书包里抽出身来,将满身疲乏扔向角落。我来不及套上棉鞋,便踢踏着脚步奔同厨房。母亲在厨房里来回奔走,但我却丝毫不见冬至的那道菜。

  我的心逐新黯淡下来,就像佛房中逐渐烧尽的残烛。我失望地跨出厨房的门槛,也不愿意直视餐桌上几盒现做的汤圆。我试图理解父母口中的“工作忙”,但儿时一起做菜头粿的回忆终究让我无法脱身。

  一顿比以往略微丰盛的午餐在沉默中结束。桌上自是素荤皆有——豆腐流油、乌鱼酱看、菜蔬结露。素菜经酱汁淋洗,自是直去味蕾。但这些在我心里已经过滤成黑白。似乎心里那个漏洞,是永远没有合适的针线缝补了。

  我一直等待着,等母亲心血来潮喊一句:“搓圆啦。”可惜现实却恰恰相反。那碗凉在书桌上的、没有情感的汤圆,在灯光昏中显得苦涩而不近人情。

  距离冬至仅余三十分钟。我钻进被窝试图在梦中找寻记忆中的美味。就在我闭上双眼的那刻,母亲轻轻推开门,望着闷闷不乐的我和那碗汤圆,似乎是明了,凝思半晌。“快,包汤圆了。”刚解开结的眉头瞬间扬起,我从开始升温的被窝中跳起。

  厨房里,一只空碗,一杯烫水,一锅热炉,和着两颗热忱的心,在冬夜里燃烧着。

  母亲精细地进行每一个步骤,精准有略。说是帮忙,我只不过是像儿时一样,把糯米粉往母亲脸上抹,或是将糯米团捏成五花八门的形状。母亲一边责怪我的不懂事,一边把粉往我鼻尖蹭。欢声笑语,集于心脏。

  下锅了。距离冬至还余十分钟。趁着母亲收拾残局的空挡,我和独在他乡的姐姐通了通电话,向她发出味蕾信号。不知姐姐坐在电脑前,是否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父亲在我身边悄悄地说:“冬至,你妈妈生日!”听闻如此,我从冰箱拿出三颗鸡蛋。

  “妈,下三颗鸡蛋吧。”母亲有些诧异,她知道我素来不喜欢如此搭配,但还是接过我手中的蛋。她一颗一颗放入热锅中,其乐融融。

  勺子摆上了,三个装满姜薯和汤圆的瓷碗端上了。蛋黄圆鼓鼓地,饱满而金黄。我们三人分享着不同形状的汤圆,雨水踩着笑声的节奏赶来,烟大声地在窗外此起彼伏。

  冬至,吃上一嘴汤圆,餍足了胃,与久违的温暖来一场有预谋的邂逅。冬至亦冷,汤圆饱满,惟有亲情滚烫。

  冬至的作文4

  早上醒来冷冷的,我看一下窗外,又是个阴天。我慢吞吞地穿上衣服,磨蹭到卫生间去洗漱。妈妈催了几遍,我才来到厨房。

  妈妈正在包汤圆,菜板上已经放着好几个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我好奇地问:“妈妈,今天为什么早上就要做汤圆呢?”“今天是冬至呀,”妈妈说,“这里的习俗冬至节气要吃汤圆。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今天是个大节气呢!”

  “那能不能让我也试试?”我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揪盆里的面团。

  “你自己来尝试下揉面团吧。”妈妈边说边拿出一个碗,在里面放了三把糯米粉。妈妈告诉我要慢慢加水,边加水边搅拌,等面粉都变成小疙瘩的时候,就用力的把这些小疙瘩抓揉成一个大的面团,然后就不停地用力去揉它,直到三光为止。

  “那三光是指什么呀?”

  “就是面团表面要光滑,碗里要光溜溜没有面粘着,手也干净没有粘着面团。”

  我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碗里,糯米粉特别白,而且滑滑的,摸起来像细腻的沙,用力一抓就从手指缝中溜走。妈妈把另一个小碗装些水递给我,让我加在面粉里,我的右手在面粉里胡乱的抓来抓去,面粉变成了一个个小疙瘩。可能是水太冷,面粉要抱成团才能有一点点温暖,我还没有去揉搓,它们就自己结成了几个小面团。我用力把这些怪模怪样的小面团抓住,揉在一起,反复用力去揉搓它。还真的像妈妈说的一样,可以做到“三光”呢。面团和好了,接下来要搓小圆子了。我不会像妈妈那样包馅,就只搓小小的圆子。搓小圆子可真是个技术活,用力过大小圆子就爆裂,散成白色的碎末末;用力过小又会搓的很慢而且不圆。不过我很快就掌握了窍门,不一会儿就搓了很多大小不一、圆溜溜的小圆子。

  水开了,妈妈把大大小小的汤圆都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汤圆都漂了起来。它们的皮肤变得半透明,似乎被烫坏了一样在锅里不停的翻滚起来,又像在奋力挣扎想要逃出这片炙热的海域。当厨房里充满了糯米的香气时,就是汤圆煮好了。我早就拿好了筷子等在餐桌旁。最先上桌的是爸爸的碗,三个大汤圆挤在碗底,中间顶着一个小小的圆子,好像一个小王子带着三个圆滚滚的大臣在出巡。我的碗里是一个大汤圆和七个小圆子,像是老师带着七个孩子一起玩游戏。妈妈的碗里是两大两小,像是我们的全家福,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住在温暖幸福的家里。

  “阴过冬至晴过年”,妈妈坐下来说道,“看来今年过年会是个大晴天。”我突然想起杜甫的一句名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妈妈,太阳在我碗里呀!”我的碗里,大汤圆被我摆在了中间,小圆子们都围在它的周围,就像一个简笔画的小太阳,还不停的冒着热气。“哟,真的很像!有创意!”爸爸也夸奖我。今天这个节气,我们家暖融融的,像是真有一个小太阳。

  冬至的作文5

  我出生在美丽的花城——广州,悠悠珠江水伴我成长,精美的南粤饮食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爸爸妈妈却都成长于祖国的北方,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已在广州定居二十多年,也欣然接受了许多当地的风俗文化,但固有的北方情怀早已深入他们骨髓,也影响着他们对一日三餐的选择。因此,我家的餐桌就是典型的南北方饮食文化交会融合的缩影。

  冬至,无论在我国的南方或北方,都是很受重视的节气。在北方,冬至后就要进入“数九寒天”,大家要为迎接寒冬做好准备。每年冬至,我家必然要包饺子,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总会对我说:“今天不吃饺子会把耳朵冻掉哦!” 尽管记忆中有几次我甚至是穿着短袖吃饺子的,但不为了耳朵我也无法抗拒它的美味。

  而在广州,当地人常常把冬至称为“冬节”,甚至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每逢冬至,广州人通常会举家团圆在一起,除了传统的拜祭祖先仪式外,少不了的便是要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预示着来年团圆安顺。

  所以我家的冬至,既少不了象征团圆幸福的汤圆,又有保佑着我的耳朵安安稳稳待在原处的饺子。爸爸妈妈说,这叫“入乡随俗”,也是对不同文化的一种尊重。

  就这样,汤圆“混搭”饺子的方式,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冬至,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去年的冬至。像往年一樣,冬至那天,妈妈一大早就给我们煮了汤圆。在餐桌上她宣布:“今天晚上我们吃羊肉粉汤饺子。”

  原来,妈妈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聚居在那里的回族同胞过冬至时,会用鲜美的羊肉臊子粉汤做浇头,淋在煮熟的饺子上,用一碗鲜美多汁的羊肉粉汤饺子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冬。

  吃完早餐,妈妈从冰箱里取出舅舅寄来的宁夏滩羊肉解冻,然后又去菜场买回了其他需要使用的菜和配料。看着她手里提着红红绿绿的各色蔬菜和软糯滑弹的凉粉,我不禁咽了几口口水,惹来爸爸一阵哈哈大笑。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厨房里慢慢飘出了羊肉汤的鲜香味。妈妈和奶奶开始在厨房里忙着包饺子,偌大的面团在擀面棍的不断快速擀压下变成一张张圆圆的饺子皮,妈妈的巧手又将它们填满肉馅变成了一只只“小耳朵”整齐地围坐一起。我和爸爸也把弟弟带到厨房里,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笑着、聊着……

  奶奶把饺子煮熟,妈妈趁热把预先切好的北方凉粉倒入羊肉臊子汤中,浇在捞入碗中的“白胖子”上,羊肉粉汤饺子就做好了。鲜美的羊肉配合着各式蔬菜,裹挟着滑爽的凉粉与鲜美的饺子,一口咬下去,口口流汁。浓郁的、清爽的、清甜的、香辣的,各种口感神奇地交织在一起,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美味。

  吃完饺子,看着大人们高高兴兴地聊天,我被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包围着。

  冬至的作文6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

  冬至,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

  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圣诞风情,那些散发着和煦气息的麋鹿绒毛围巾,水晶挂饰和叮当作响的小圣诞老人,最得人喜爱。呵着白气的小孩,在水晶球前虔诚地许愿;笑盈盈的女生,手里牵着红白的氢气球,挺着肚子的孕妇,挑选着适合家居装饰的圣诞树。

  我的思绪,停落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漫着淡淡温馨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恬静的心灵家园。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思思在耳旁开心地说,她今年的圣诞礼物是一个超大的猪宝宝。我轻笑着点点头,心里莫名地落寞。

  你,什么时候也送一个给我呢?疲惫地回到家,白亮的灯光下,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映入眼,又是你机械的背影。背影,背影……你总是刻意留给我背影。你真的那么忙?你最爱的那条深蓝斗鱼死了,你知道吗?冬至,我好想对你说:“过两天,就是圣诞节了。”

  我退缩了。轻轻走出家门,蜷缩在我的秘密花园里。蔓延开来的嫩绿,再一次温暖我的心。冬日正午的阳光还未褪去温度,撒下一小片鹅黄,沉默的树微斜,颤抖的声音沙沙作响。一切都那么安静,还有飞鸟的影子,从我面前掠过。

  脸上早湿润了,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轻舔着脸颊。你一定不知道,一向乐观开朗的女儿,悄悄地找了个自己疗伤的隐地,那么伤心寂寞地躲起来……

  至今我仍忘不了那次记忆,我躺在你怀里,聆听你稳重有力的心跳,看着你一脸宠溺。你给我买了很多玩具,塞满了我小小的房间。我笑了,你也笑了。许久,你告诉我,你又要出差了,又一次远行。唯一一次装满眼底的玩具,换来的却是沉重的告别。爸,第十三个圣诞节,你还是决定在办公室里过吗?圣诞节未央。等待。时间,逐渐向午夜靠近,窗外的天空中,早有奇异的烟火绽开。又是一个人的圣诞。

  我失望地钻进被窝,把自己狠狠地埋在被子里。在床头轻轻放了只袜子,依旧在梦里痴想着会有圣诞老人亲吻我的额头,在我的袜子里埋下惊喜。黎明。与往年一样,先闭着眼说了声:“阿门。”我嘟囔着起床,手中的袜子摇摇晃晃。一道柔和的银光滑入掌心。一只粉、白相间的平底鞋挂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挂饰的便签上有你熟悉的字迹:宝贝,圣诞快乐!我再一次哭了,虽然你仍在办公室里度过了我成为少女的第一个圣诞节。

  别人说,女儿是老爸上辈子的情人。是的,我是真的爱你。我愿在离你心最近的地方,悄悄祝福你,保佑你。

  冬至的作文7

  中国的传统节气共有二十四个,春分、清明、谷雨、白露……每个名字都充满诗情画意,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所有节气均分于春夏秋冬四季,节气间互相对应,互为平衡,不光具有指引天气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精华。

  在我看来,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这个节气最为特别,它将中国人对于气候、文化、民俗的理解融为一体,所蕴含的意义很是丰富。

  天文学上的冬至大概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冬为冬天,至为极致,也就是冬季在这一天到达了极致,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天文学上造诣,在设定节气时所体现的智慧。

  相较于冬至的天文学解释,冬至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更大。古时对于冬至的解读最经典的莫过于陈志岁《载敬堂集》中提到的“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可以说,冬至这一节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祸福理论的最集中体现,最严寒的天气却是温暖春天的开始,我们的祖先以对自然万物的认知,告诉我们一切否极泰来,苦难中亦不放弃希望。

  冬至在传统民俗中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冬至又称“亚岁”,是古代中国冬季的大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一天都要回家过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现在很多地方依然在冬至这一天保留了祭祖的风俗,也有祭祀天神、土地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说起冬至祭祖,我们家可隆重了。奶奶会早早备置蜡烛香台,从上午就开始忙乎,鸡、肉、鱼……厨房里锅碗瓢盆热火朝天。到了祭祖的'时候,我们把桌子抬到门口,点上蜡烛和三柱香,摆上热气腾腾的菜,斟满酒放好筷,打开家门等先祖来用。小时候的我总是调皮地想凑上前去看看,奶奶便会紧张地把我拉开,别说不能碰酒菜饭碗,就是桌子和椅子也不能碰到。奶奶会第一个虔诚地叩拜,嘴里轻轻念叨,祈祷先祖保佑,让我们一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进步、平安喜乐……然后招呼我们大家一一拜过,整个过程不可嬉笑随意,不可草草了事。直到奶奶宣布祭祖仪式结束,我们才敢舒展开小心翼翼的手脚,欢快地大吃一顿。

  过冬至,幸福至。这一天南方很多地区吃年糕或汤团,北方必吃饺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食物的种类在变,味道在变,不变的是食物中蕴含的美好祝福。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我们的时代在变,我们的生活在变,唯有对于幸福的向往和祝愿始终,严寒迎春始,让我们一起迎接幸福!

  冬至的作文8

  冬至,据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似乎很多,到极处,便会峰回路转,属性回归。月盈极处,缺开始;花到盛时,便凋零。古人曰: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矣。

  冬至后,气温真的下降了许多。昼夜的长短,似乎并不能明显觉察。但天气的寒冷,对于我这样一个本身畏寒的人来说,感觉尤甚。早晨起来,披一身寒雾,走进灯火四明的教室。大家已经陆续到齐,抖索着拿出书本,开始晨读。清冷的一天,便从这些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启———此时,天色尚黯淡,西边苍穹,一弯斜月浅浅,三两颗星,孤寂地闪烁着微光。寒雾,如飘动的轻纱,萦绕着校园的房屋、树木,飘来飘去。

  “十年寒窗苦”,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吧?自古以来,读书人大多都是从“苦”中读出学问,读出功名,读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生的种种况味来。虽比起冰天雪地的北国来说,我们这里,似乎还算温暖。可是就是这样的气候,每到冬天,我心便惶惶。行走风中,总感觉寒凉如影随形,想逃,却无处遁迹。

  我是怕冷的,这样的怕。常常握着自己凉凉的手指,跺着冰冷的脚,想寻一个安静温暖的角落,像蛇似的蛰伏起来。将生命的锐气,在寒凉萧瑟的冬日里,敛聚起来,积攒成团。安定,泰然,从容,无欲无求,万事不扰。只待喜欢的春,喜欢的暖,喜欢的美到来,再张了眼,点了心之焰火,释放激情,照亮生命。然而,想法只能是想法,我非蛇,不能蛰伏,避过冬天的寒,只能选择面对。尽管,无法强迫自己去发自内心地喜欢。只能将自个儿穿得厚一点,遮得严实一些。

  冬天会过去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忍耐。就如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太多不喜欢面对的人事,无法逃避,你只能面对、接纳。

  实质上,寒苦虽是不受人待见。但,生命,还必须接受这样的冶炼。春天的盎然,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夏季的炽热,展示了生命的强大;而秋冬的寒凉,却是对生命的历练。“梅花香自苦寒来”,那荒寂苍凉之上的香韵,之所以沁人心脾,弥久难忘,就在于梅花傲然冰雪,煎心魂之韵,让枯燥蓬勃,寂寞吐蕊,寒苦为香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仰。虽然金桂,一点也不输于香韵。无论如何,同为香气袭人,我们总是对前者致意更多的欣赏和敬意。可见,能在枯寂之中保持内心鲜活,能在苍凉之上亮耀生命暖色,是需要智慧和胆识的。也正因为这智慧和胆识,才更令人欣赏和钦佩。

  冬天的模样就是这样,人生的本质也是这样。惆怅什么,畏惧什么呢?

  寒凉总要过去,苦难终会消失。

  冬至过后,白昼不是一天比一天长了吗?

  冬至的作文9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我用无比欢快的语气念完上面这一段话,忧伤还来不及在我脑子里出现。

  我看窗外,一排排光秃的法国梧桐在阳光中变的不真实起来。

  孤单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有些时候人们说自己很孤单,很忧郁,只是因为喜欢那种感觉罢了,不是真的。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在忽然之间什么都没有”…在过去的五个小时里,我一直在听这首歌,并且发呆、沉默,歌声在一次一次的轮回,没有一个音的改变,我的思维也没有任何改变。这时时间仿佛停滞不前,凝固了。张小娴说:“我们最大的第三者是时间”,只是脑子里忽然想到的一句话,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我来说。

  “你最心爱的吉他现在在我的房间,你最想写的那首歌至今没有出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朴实无华,但意义深远。在霍艳的书上偶然发现,新里一顿,然后刻在了脑子里。霍艳这个女孩和我有几分相似,我自恋的认为。

  七七将在冬至这天晚上一夜长大,我等待着我们的成人礼。

  去年的冬至仿佛就在昨天,转眼另一个冬至又悄悄地到来了。就像许多诗句里面说的那样: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耳。了解冬至由来,感受冬至气息,体味生活的幸福。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根据以前的传统,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尽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来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称为“九九消寒图”;也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联“,是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绝妙佳联!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汤圆,根据民间的说法,我又长了一岁。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张“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时候就会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了。

  冬至的作文10

  春分、清明、谷雨、白露……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每个名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妈妈说,这其中冬至是最有味道的一个。那什么叫最有味道的节气?什么又是冬至的味道呢?听到我的疑问,爸爸说:“走,这就带你去寻找冬至的味道!”

  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奶奶正在忙乎,鸡、肉、鱼……厨房里摆得满满当当,锅碗瓢盆热火朝天。大人们把桌子抬到门口,摆上热气腾腾的菜,斟满酒放好筷,点上一对蜡烛和三柱香。奶奶第一个到桌前叩拜,嘴里轻轻念叨,祈祷祖先保佑,让我们一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进步、平安喜乐……看着奶奶虔诚的样子,我凑上前去想仔细看看这桌子有啥不同,刚迈开步,奶奶就紧张地把我拉开,别说不能碰到酒菜饭碗,就是桌子和椅子也不能碰到,得绕着走才行。随后,奶奶招呼我们:“来,你们都过来拜拜。”整个过程没人敢嬉笑随意,草草了事。直到奶奶宣布仪式结束,我们才终于舒展开小心翼翼的手脚。

  “奶奶,今天很特别吗?为什么做那么多好吃的,还点蜡烛啊?”我追着奶奶问。“今天是冬至啊,”奶奶说,“冬至大如年,老底子传下来这一天都要祭祖,念念他们,也让祖宗保佑我们一家,来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运势。”哦,原来冬至的味道是对先人的怀念,是一家团圆的温度啊。

  从奶奶家出来,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河坊街。河坊街上人来人往,游人如织。逛着逛着我们看到一家店的门口围了好多人,还传出来“砰砰砰”的声音。我好奇地钻过人群挤上前去,看见一个大叔正拿着一把很大的木锤,他的面前还放着一个老大的石头碗,木锤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捶打着碗里一团白色软糯的东西,一股米香萦绕鼻间。“一锤新元开,二锤霉运散,三锤好运来”。大叔一边打,一边不停地大声喊着号子。“游客朋友们,大家看到的这位大叔是在打年糕。冬至这一天,北方必吃饺子,南方很多地区吃年糕或汤团。冬至打年糕,一是因为古时候冬天粮食较少,年糕这种食物耐饥,好保存。二是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冬至打年糕也是希望来年能够年年高,有个好兆头。”耳边响起一位导游姐姐清脆的声音。原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食物的种类在变,味道在变,其中蕴含的祝福是不变的,冬至的味道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陈志岁《载敬堂集》中提到:“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最严寒的时刻正是温暖春天的开始!我找到了!冬至的味道是温情的味道,冬至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冬至的味道更是希望的味道。过冬至,幸福至,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迎接美好!

  冬至的作文11

  傍晚的霞光映红了老人的脸,映红了糖画的模样。

  巷中打小便住着一位糖画的老人,他已满头白发,却依旧步履蹒跚地从巷头走向巷尾。糖画在清晨的阳光下愈发晶莹,拿一支举在手中,倒也有了几分甜意。老人估摸这是五,六十岁模样,每天早早地起来,吃过早饭后便忙碌着做糖画了。他的手法很娴熟,当金黄色的糖浆在铁板上流动时,吆喝声便响起了:“卖糖画咯!卖糖画咯!”自幼便爱吃糖,所以也总爱跑到老人身边,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总会拉着我,嘴中念叨着早上不吃糖……有时,老人会叫住我,将一支糖画递与我,仅是笑盈满眸,不多言语。接过糖,轻轻地舔上一口,只觉整个世界都甜蜜起来了。

  也曾细细观察过老人的手法,儿时不知,只犹能忆起老人的身影在青石斑苔间逐渐模糊。在一个个明媚的午后,他站在巷口,面容已有些许的沧桑,抬手,糖浆自杯中缓缓落下,在板上勾勒了流水般岁月,阳光自屋檐滑落,跌落进眸中,化作了点点星光,闪烁。不久,便完成了。造型不一,诱人的琥珀色伴着浅浅的甜与蜜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咬上去,是有些脆,秋天的时候,会带有桂花的馥郁依人,那是老人将桂花拌与其中了。最是喜欢冬天,虽不如冬天寒冷,却也终究带了凉意。在冬至那天,买一支糖画把这巷子走一遍,温暖于是也就浑然不知地将自己包围了。

  许久未去那个巷子了,近日,再归,望见了那抹熟悉的金黄。它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亮,自心中涌出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了几度,兴冲冲地跑来上去,买了一支糖画。老人明显老了许多,他也不认识我了,但那糖画,入口,仍是记忆的味道。熟悉的面容,往事历历,旧梦依稀。这味中,似还有一盅岁月的重量。月光照过了春夏秋冬,年轮何相记?回首处,是追忆。抬眸,再望见儿时的欢乐与笑颜。一相见,变难忘。

  这糖画中,藏着的不仅是回忆,也是那世间无处不在的温暖啊!幼年的青石板在冬日中结了霜,绕过紫陌垂柳,伞也带着幽香,转角处吹皱了衣裳。一抹金黄,淡淡石墙,染了眼眸,醉了人心。时常还能想起,老人的身影,夕阳在巷尾阴匿,越过弄堂的,唯有甜意与欢喜。梦回江南,必定会是那巷的。梦境中,模糊,却又分明如此真实。至今,也依是想念那老人与他的糖画。在那些斑驳的日子中,陪伴了我数多的绵长时光。素指间,时光便流淌去,染伤了秋意。后来,每次见谁人拿着糖画,便可忆。那段旧忆,埋沉了回首间的眸光潋滟。

  水墨年华,此情定是暖人心,欢小喜。世间,温暖与爱,定是结伴而行。

  将暮未暮,屋檐间,糖香绕梁。

  冬至的作文12

  归去来兮,冬至已到,忽然发现,转眼又一年。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时没有往年那么突然,当又一个冬至如期而至时,偶在忙碌的间隙才忽然发现地上多了许多霜打的落叶,方感冬天真的已经来了。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记忆忽然想起诗人雪莱这句一直温暖四季的经典语录时,忙碌了一季的脚步似乎才稍有停歇。

  时光匆匆,岁月悄逝,当年轮又要走过一个四季时,蓦然回首,才发现那经年的笔墨和岁月的文字,却早已将美好的过往和忙碌的记忆书写和记录。这个冬天来的时候,一切似乎无风也无沙,隐约的和煦中似乎还带着点春天才应有的安宁和明媚。

  沐浴着冬至的暖阳,站在又一个年轮的末季,细细将生活中的点滴再次回味,感慨人生犹如这四季的轮回,永远都不会缺少哪一个季节的登场。也许,使我们逐渐成熟的不是那悄悄流逝的岁月,而是那一次次永远难忘的经历。那曾经的夏花春绿秋实冬雪,当化作文字时,依然还是那样让人觉着美轮美奂,依然还是会让人在画卷的美妙虚无中,去忽略四季曾固有的那点缺陷,如夏天的炎热、春天的松散、秋天的萧条以及冬天的寒冷。

  也许人生在世,总会有着太多不随我们个人喜恶而改变的事情和环境,人与自然都是这样,喜不喜欢,你都要去经历,这似乎和季节的冷暖无关,这似乎也无碍于每一次岁月的轮回。有时你觉得应该怎样的,没怎样,有时你觉得不该怎样的,反倒很意外的怎样了。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笑,也许都是因曾经有过的执着,才让如今的回味尤显可贵。

  诗人们说: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是啊,人生一世只要努力过、付出过,尽心的过程也许有时要比完美的结果更有价值,尽心的感觉同样也是一种完美。

  漫步四季更迭的台阶,流年继续将星斗翻转,在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日渐丰富的却是人生的阅历;在经历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日臻完善的却是越来越豁达的人生心态。随和地坚持自己,宽容地善待他人,热爱自己的热爱,珍惜自己的珍惜,坚持自己的坚持,在心灵的感悟中,开始慢慢学会了豁达而快乐地活好当下,开始学着如何淡然地去用真实的幸福去化解曾经在眼泪滴落时带给内心的那几许沧桑和来自心底的那几分沉重。

  走过四季,走过自己,走过不断轮回的人生,眼角的那些皱纹和心中的几多感悟都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曾是这电影中的主角,却又觉着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涵盖着太多的角色,哪些自己是主角?哪些自己又不是?真的说不清楚,只是随着这蹉跎岁月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重生。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的作文13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1、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2、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冬至的作文14

  面粉的气息,豆沙的甜味和着菜馅的气味,在教室的空气中飘荡,欢笑声、吐槽声、称赞声交织着602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平常大家对星期五的概念也许只是放假的前一天。这个星期却多了一个标签——迎冬至做点心。

  早上进教室,就发现多出了许多平常不会出现的东西。那就是做点心的材料和工具,有插板、电饭煲、青色和白色的粉团,菜馅和豆沙馅。可见同学们有多看重这次活动。同学们盼星星盼月亮都恨不得坐时光机直接到下午。

  终于到了班队课,同学们个个像吃了兴奋剂似的,两眼闪着光芒,就等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撸起袖子大干特干了。待大家把桌子摆放成六个小组,材料在桌子上一一摆放完毕,活动就开始了。

  老师在前面做示范,揪一块粉团,手掌刚好能握住那么大,然后捏成碗状。老师示范结束,让同学们来尝试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手上沾了点儿粳米粉。才开始做,不过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做点心之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粘手的粉团。即使手上有干米粉做防护也抵挡不住它的攻势,只好一边揉一边撒米粉。有的人干脆把粉团丢进了盛着干米粉的碗里,用米粉包裹住表皮,然后拿出来继续做。

  等同学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了第一只拦路虎后,老师才下达了第二个任务,用勺子舀一勺豆沙,放在已经捏成碗状的皮子里,或是菜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两边对折。收口的时候,大拇指和中指捏住外边,食指夹在里面,往外面捏。离得近的同学倒是很认真的在听,可离的远的同学,要不是被人挡住了。要不就是看不清等开始做累,只能自行发挥,可听懂了也不一定会做。第二只拦路虎挡在了我们的面前。我怎么也控制不了手的力度,不是捏得大了,点心上头出现了一堆米粉,就像平整的土地上起了个土疙瘩,让人恨不得拿把剪刀把多余的地方全都剪掉。就是力度不够,两边的皮儿就像是两块同极的磁铁,怎么也黏不到一块儿去。

  一些被这只拦路虎打败的人打起了退堂鼓,直接盛了一点儿馅儿放在碗里,吧唧吧唧吃了起来。经他们蹂躏的粉团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东倒西歪地躺在桌子上。有的甚至连馅儿都露了出来,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烂醉如泥的醉汉。

  时间就在同学们激动、开心或焦虑、发愁的心情中过去了,做的还像样的点心被端上了电饭煲,蒸了起来。蒸好的点心,有的是碧绿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的像饺子,有的像橘子,有的做成了石榴,有的做成了电风扇叶子,有的做成了一只龙猫……尽管老师说有的菜馅点心可能不太熟,少吃点好,可是同学们谁也不听,一口一个,吃得津津有味。

  冬至做的点心已经吃完,但是这次活动带给我的快乐欢笑,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

【冬至的作文1000字(通用14篇)】相关文章:

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8篇)12-21

冬至小学作文通用15篇03-07

关于冬至的:冬至的介绍英语作文01-10

关于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19篇)12-23

关于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25篇)12-21

关于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12篇)12-22

有关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19篇)03-19

有关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25篇)12-23

冬至的作文1500字范文(通用12篇)12-21

有关冬至的作文1500字(通用20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