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总结

时间:2023-03-08 10:59:54 总结 我要投稿

国学教学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教学总结

国学教学总结1

  我已带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一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大学》,五个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在经典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随着国学经典学习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渐渐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大学》、《论语》。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从国学经典教材走进校园的课堂以来,我与学生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飞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国学教学总结2

  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学为学生发展奠基、让我们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寻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这一学期,我们学校根据上饶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国学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地开展,现小结如下: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

  1、成立国学教研小组,确定好教研组长、组员,使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老师教学经典、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

  1、学期初学校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使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2、十月份,学校成功开展了金秋师生经典诵读会,全镇师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同时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全镇教师国学讲坛活动,各位国学教师踊跃参与,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经评比,选送了葛江红老师作为县国学讲坛老师获选人。

  4、十二月份,学校进行国学优秀教案的评比活动,并选送王水金老师参加国学优质课比赛。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

  尽管学校国学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参与国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国学工作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国学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成立了国学经典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树立统一诵读目标

  保证每一个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

  二、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习生活。

  三、将课程融入教师教学中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通过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四、用活动推进发展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社团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二、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总之,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教学总结4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诵读经典,本学期我主要给学生介绍了我国丰富的`诗词文化,给学生们抄写了一些优秀的诗词并且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生平了诗词的意境,经过学习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大大的增加了。

  四、不足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国学教学总结5

  《三字经》被称作“千古一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段落,共唱三字经儿歌,还有讲三字经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对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学习经典,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诵读内容主要以《三字经》为诵记内容。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三字经》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在全体语文教师的认真组织下,在班主任老师的全力协助下,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现将该项活动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滚滚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在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躁、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二、构建人文环境,营造诵读氛围。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们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字经》被称作“千古一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段落,共唱三字经儿歌,还有讲三字经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对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经典,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诵读内容主要以《三字经》为诵记内容。着眼“熏陶”,注重“感悟”。三、抓好诵读时机,确保诵读时间。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为保证诵读时间,学校作统一要求:(1)每天早读课铃响后开始五分钟的诵读;(2)每节课预备铃设置成诵读《三字经》,学生一边做上课准备,一边背诵经典,不但能温习所学经典,还能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3)每周星期三下午二十分钟的时间作为诵读的时间,指导教师为各班语文老师;(4)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诵读经典教育的主渠道,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通过学科渗透,有效地实施诵读经典教育;

  《三字经》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教学时把一些经典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把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自国学推广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依靠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产生良性互动机制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三字经”丰富文化内涵、经典的篇章语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了思维、胸怀和眼界。使学生受到教育。

  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生进行了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国学教学总结6

  作为国学读书会会长已经一个学期了,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一名学生会成员对时间的分配问题是我的成长中需要学会的,事情多了则在时间的分配上难免厚此薄彼,而放弃某一方面又是十分可惜的,至此退出学习与工作的矛盾统一关系,学习的好坏与工作的时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工作的'时间应该是从玩乐的时间里挤出来的而不是耽误的学习时间。学生会里的成员应该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学习去对待工作而不是用借口等形式去推脱学习与工作。

  其次则是协作,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多个人协力完成,则其中分工合作首当其冲成为最重要的方面,它包括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即分内的事又包括协调大家一起尽力完成。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尽最大的努力去调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善缘安排不同的人到不同位置去做不同的事情以便于效用最大。这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半个学期以来的社团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会社团部的发展,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让我看到了社团向辉煌的靠近,财务、活动等的顺利进行让我看到团队合做的力量。国学读书会是在国学爱好者群体共识的基础上成立的理论研究型团体,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型书库,以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国学知识。由于纳新的时候没有收取会费,这样一来举办活动就有所局限性。此外现在很少人喜欢国学了,应该是人才比较缺失的。

  这学期主要的活动是“每周一书”以及晨读活动。所谓的“每周一书”就是要求会员多读书,尽量每个周都要有个读书讨论会,大家互相交流体验的一个形式,当然这个讨论会不是封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是会员也可以参加进来。晨读活动就是每天早晨都有同学在操场读书,以此提高同学们的修养与意志力。

  对于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想还是会围绕这两点展开,继续进行每周一书与晨读活动,此外有机会的话,会带着会员一起出游参观下博物馆类似的活动,并且会在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上,大力宣传国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国学,喜欢国学。

国学教学总结7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特色语文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论语》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论语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论语诵读列入期末口语测试达标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将自我读经评价机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读经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组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

  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论语》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国学教学总结8

  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近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赵心境和马博洋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孙小慈和李梓睿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李梓睿小同学上课虽然比较认真,但令人头痛的是他不太愿意吭声、不愿意放开喉咙大声读书。糖糖是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很喜欢糖糖。糖糖天生好动,上课也奈不住性子,认字也很活跃,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认真,可是他自开学来认识了101个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孩子上课奈不住性子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许他有自己的方式。针对四位同学的自身特点,老师将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以便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学成果总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经过老师与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的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境小同学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练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马博洋小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要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同学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孙小慈同学由于年龄较小,比他们读的时间短,在背诵时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由于朗读的遍数不够多(只有六十多变),四位小同学都是部分能诵,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总之,老师将继续带领四位小朋友在今后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总结规律、扬长避短,尽量让四位小同学多都多记、多诵,使每位孩子都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国学教学总结9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赵心镜小朋友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小朋友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赵心镜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习中。

  二、近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习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习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习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教学总结10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手抄报评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

  学校自开展了各种国学活动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各项国学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教然后知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国学教师对于国学教育的接触时间不是很长,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二、关注国学教育的方法。

  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三、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

  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一学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国学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国学教学总结11

  时光匆匆,随着“七、一”的到来,我校的国学教育实验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两年整了。作为一名国学教育课的老师,每天带领孩子诵读我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沐浴下一天天的健康成长,心中充满成就感与自豪感。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二年级下期的诵读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及《千字文》全文。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千字文》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两年来,我和老师们在实验中边摸索边改进。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

  (1)单一的诵读指导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学校课题组也发现如果仅仅是单一的背诵,学生的收获会受到局限,何不顺从孩子家长的意愿,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于是,从07年9月起,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一个(诵读)扩展为三个(诵读、识字、理解)。

  教学目标的修订,促使我们国学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更丰富的国学教育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学课上借助拼音识字,查找各种资料理解文本,相互讲解相关历史典故,谈论收获,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经典内容。他们读经的兴致更高了,劲头更足了。

  三、积极参与国学课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诵读成效本学期,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实验,交流国学教育经验,提高国学课堂教学效率,将国学教育引向更高的层次。

  我们语文教研组16位教师人人通过赛课的方式,展开研究,逐渐摸索出我校国学教育课堂的新模式。廖老师给学生印发了《千子文》解释资料,在一节课上完成了识字、理解大意、背诵三个目标。尹老师则指导学生广泛查阅学习资料,将阅读内容理解得详细透彻。我选取了古诗《别董大》作为国学课堂探讨内容,带领学生边诵读,边理解,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深入挖掘这首诗思想含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回顾多首送别诗,从而找出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扩大了学生视野。此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广泛赞赏,促进了我的国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动,我承担了其中的《清明献词》节目和宣誓时的领誓指导,在短短十几天里,我上课之余,挤出时间组织学生编排队型,进行朗读指导,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录音那天忙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节目的成功演出,我们的《清明献词》节目不但在主题集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来宾的夸奖,并当即被区领导抽调,参加区各界人士在烈士墓进行的清明祭扫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校又承担了由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语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办,江北区教委承办的“中华魂,爱国情”迎端午经典诗文诵读会。我又和几位老师一起负责了其中的《经典诵读串烧》节目,我们集中用了4天的时间,放弃了周六的休息,排练、配乐、录音。圆满的完成了演出任务,该节目在重庆电视台播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培新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国学教学总结12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眼看着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真是岁月蹉跎,感慨多,不堪回首,究竟有何收获?

  一、加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1.设立词语抄写本,加强字词的音形义的学习记忆。

  2.课堂上注意生字、多音字、词语的整理、记忆。

  3.注重古诗及文言文的积累。

  4.设立周记本,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或摘抄,或写自己一周的所得: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5.设立课堂练习:学而时习之。

  6.设立作文本:完成教材安排的作文。

  7.布置课堂作业,加强练习巩固。

  8.收集社会上、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标语口号,积累生活中的典型语言,感悟生活感知社会。

  二、注意过程管理与方法的传授:

  1.加强课堂管理,让学生坐得住,能静得下来,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思考、理解、记忆。

  2.加强练习管理,养成按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行为习惯。

  3.注意平时归类积累等行为的指导督促。

  4.经常进行听课、笔记、思考、理解、记忆、练习、答题等的方法的'指导。

  三、反复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树立的训练:

  1.唤醒学生自身经历的情感感受去理解文中作者、人物的情感经历,受到情感的熏陶。

  2.体会、理解课文的价值走向并从中受到感染,进一步树立健康进步的价值观。

  以上工作有待长时间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学生能有相应的进步,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历史教学任务。

国学教学总结13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年度“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年度“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国学教学总结14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

  (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午饭后集中20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刚入学时,班级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让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不良习惯,但自从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张嘉赢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桂英辰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国学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11-26

国学教学总结01-09

国学教学总结11-21

国学教育教学总结12-08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01-19

国学教育教学总结06-10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0-08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精选5篇)01-05

国学教学总结(精选21篇)12-22